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数字     
西藏十年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达44亿余元自2004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以来,投入资金不断加大,截至去年底,西藏共落实国家财政补偿资金44.46亿元用于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据了解,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将西藏的425.83万公顷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和585.44万公顷地方公益林统一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相似文献   

2.
实行生态效益补助政策 加快林区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起,国家每年拨付10亿元资金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在全国11个省(区)的非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2004年12月10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会议宣布,正式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质性确立,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二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偿政策,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被动局面,为持续经营管理好生态公益林,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作参考》2007,(1):51-55
各州(市)林业局、财政局: 为认真落实省林业厅和省财政厅与各州、市林业局、财政局签订的《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使用责任状》(以下简称《补偿责任状》),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和补偿基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重点公益林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制定了《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不能完全市场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林业建设工作。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初步纳入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林业工作参考》2007,(1):73-91
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 通过核查各省重点公益林管护状况和效果,对重点公益林管护质量进行评价,保障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正确使用和林权所有者、林木管护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各地重点公益林管护水平的提高,并为年度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发放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业工作参考》2007,(1):108-127
为了统一工作方法,规范操作,指导县级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切实做好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促进管护水平提高,使管护效果达到国家要求,资金安全运转。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在全省森林分类区划的基础上,2004年以县为单位开展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两类林的区划界定及调整工作,并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核查认定,确认云南省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为791.8万hm2.文章介绍了中央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补偿范围、项目实施2年来取得的成绩、工作经验,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业工作参考》2007,(1):62-72
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目的是确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下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沂源县是首批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县,2004年正式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全县有40.6万亩水土保持林被列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国家每年每亩给予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山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建堂 《中国林业》2011,(21):32-32
国家于2004年正式建立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甘肃省白银市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也正式启动。笔者于今年5月对白银市所辖三县两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甘肃林业》2006,(4):45-45
5月18日,财政部下达了2006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我省又有1430.63万亩重点公益林被纳入补偿范围。  相似文献   

12.
政策法规     
甘肃崇信县重视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2005年11月14日全省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崇信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公益林补偿的有关政策,精心部署,严格管理,规范使用补偿基金,工作成效较为显著,主要做法是:一、健全机构。崇信县委、县政府对公益林补偿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安排,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林业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农办、发改、公安、税务、农牧、土地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公益林领导小组。县林业局设立了办公室,全县6乡镇、林场相应成立机构,负责本辖区的管护和…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所需资金,国家已经提出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本文结合泽州县的实际,对全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与县域林业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时讯     
黑龙江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取得显著成效从2001年起,黑龙江省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1个中央森林生态效益基金补偿试点省份之一。在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边境国防林区和松花江干流区域内的地方重点国有林区中,有34个县、43个单位、256个林场(圃、站)被纳入试点。从试点到2004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正式实施,黑龙江省共有65个县(市、区)、352个林场(圃、站)、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有林行业和部门的3591.64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得到补偿,共落实管护人员12,587人。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还建立了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省32个县(市、区)、85个林场(圃、站)的地方公益林被纳入补偿范围,补偿面积446.48万亩,管护人员1824人。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保障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正常使用和林权所有者,经营者和林木管护者的合法仅益,提高县级地方公益林的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强力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石林县及时启动县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二ОО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相似文献   

16.
GPS在林业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200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国家公共预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开始付诸实施,标志着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重大转变。吉林省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是2004年开始实施的。按中央要求,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4000多万亩,制定多项法规和措施,确保补偿制度落实到位。两年的实践表明,重点…  相似文献   

17.
徐斌 《云南林业》2012,(4):24-24
7月3日,省林业厅、财政厅联合在楚雄召开了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会。会议明确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建立公共财政支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全省省级以上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和管护范围,每亩补助标准提高到10元。至此,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1.77亿亩,占全省公益林面积的94%。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力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十多年来,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1993年开始,经历了调查研究、森林分类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投入200多亿 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机制是现阶段推进我国林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性措施。2001年,我国开始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在浙江等11个省区试点,并于2005年正式设立基金,目前已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将7亿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衙州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我国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现状,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助标准为75元/hm2,指出目前的补偿制度存在资金渠道单一、总量不足、补偿范围窄、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简单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实行财政分级负担、科学确定补偿范围、实行补偿形式多样化等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