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稀土、磷肥对红豆草、老芒麦和苦苕子的生理效应及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豆科牧草施用稀土不仅可提高牧草干物质累积量、种子产量,而且对增加牧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改善牧草品质均有良好作用,施用磷肥也提高了豆科牧草的干物质量和种子产量,但对牧草品质影响不大。适宜的稀土、磷肥比,对提高产量有协同作用;红豆草适宜的肥料配比是低稀土低磷;苦苕子是高稀土中磷。禾本科牧草老芒麦施用稀土后,干物质累积量、种子产量均有所下降,但对改善品质有良好作用。老芒麦施磷后干物质累积量增加,施磷对老芒麦品质影响不大。^141Ce示踪表明:^141CeCl3涂抹叶片后,^141Ce首先向生长旺盛部位运输,然后向植株其它部位转移;稀土元素^141Ce在体内运输速度从洽抹叶片运输到全株需8-11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稀土在牧业生产上的应用,笔者对豆科牧草红三叶施用稀土的效果进行了初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稀土溶液拌种根瘤丸衣化种子处理红三叶效果最佳,鲜草增重28.13%,干草增重26.14%,种子千粒重增加3.57%,干草粗蛋白质总量增加33.68%,均较对照和其它处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侯丰  杨玉国 《内蒙古草业》1995,(3):68-68,67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扩大农区饲草料来源,满足家畜冷季营养需要,于1991年在扎鲁特旗义和乡进行了麦茬复种青贮玉米及稀土应用效果的研究并获得成功,复种玉米平均亩产鲜草1750公斤。应用稀土拌种产量可提高到2500公斤。增产42.9%。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掖地区绿洲灌区的热量条件是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小麦收后大约有800-1200℃≥10℃的有效积温可以利用。长期以来,农民采取复种牧草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热量资源。为摸清增产菌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益微”牧草增产菌复种箭舌豌豆的拌种试验研究。“益微”牧草增产菌由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依据微生物原理研制的新型生态制剂,主要由蜡质芽孢桂杆菌、短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构成,其中蜡质孢杆菌约占65%。它不仅能促进牧草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产量,而且可改进牧草的品质,提高其质量,使牧草的抗逆、抗病和抗寒力有…  相似文献   

5.
郑建高 《畜牧与兽医》2004,36(10):25-25
1牧草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牧草种子应选择二级以上的合格种子,不用发霉、变质的种子,并清除杂质、不饱满的种子及杂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摊开在阳光下晒2—3d,提高发芽率;用温水浸种,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加快种子萌发催芽。用农药拌种既能防止鸟类与地下害虫吞食牧草种子,又能防止部分牧草的疾病(如禾本科牧草的黑粉病、黑穗病)。部分豆科类硬实种子(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由于种皮外有一层排列坚密的长柱状大石细胞,水分不易浸入,必须擦破种皮,以提高发芽率。初次种植豆科类牧草接种专用的根瘤菌能提高牧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5—8克的增产菌,苜蓿和沙打旺等豆科牧草,每亩喷施或拌种可促使株高、产草量、产种量、茎叶比增加;干鲜比下降,牧草品种改善,种籽千粒重和成熟率提高,草地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辽西干旱地区豆科牧草施用增产菌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有机畜牧业的兴起,有机饲草的生产也迫在眉睫。本试验试图探讨有机肥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SG不但能提高牧草产量,而且还能增加收益,随施肥量从450-900kg/hm^2的增加牧草产量也不断增加,与对照相比施有机肥后苜蓿收益可增加216-710元侩顷。  相似文献   

8.
围封休闲对退化草地牧草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建国  李枫 《四川草原》1995,(1):17-18,34
本试验对河北北部低山丘陵区退化草地进行了围封休闲对草地群落产量、主要种种群产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围封第二年草地牧草群落产量有明显提高,退化之前占优势而在退化草地中处于次优势地位的牧草种群产量明显增加。当年围封草地牧草比头年围封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但头年围封草地比当年围封草地各种营养物质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为使豆科牧草早结瘤、多结瘤、多固氮,提高豆科牧草的品质,增加土壤肥力,我们于5月中旬在海南州共和县廿地乡(海拔3100米)进行了沙打旺根瘤菌接种及丸衣化试验。根据根瘤菌要求避光、通风好等特点,将拌种场地选在该乡一仓库内。拌种时间5月16日至18日,拌种时库内早晚气温5~6℃,中午最高气温在11~12℃之间,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沙打旺接种根瘤菌丸衣化和拌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采用丸衣化和常规拌种方法进行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丸衣比拌种提高出苗率57.1%,结瘤数量和重量分别增加50.0%和31.7%,植株高度增加2~9cm,鲜草产量增加6.1%~13.6%。丸衣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4.4~19.3cm,产草量增加20.8%~33.3%。拌种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0.8~10.3cm,产量增加10.0%~25.6%。两种接菌方式和对照相比都有效果,但制成丸衣比拌种效果更好。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场改良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南部丘陵山区退化人工草地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源俊  张斌 《草业科学》1997,14(1):30-34
采用小区试验和大面积应用的研究方法,结合地面处理,补播,除杂,稀土,根瘤菌接种综合措施,对安徽丘陵山区退化的人工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提高1倍以上,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70%以上,第5个处理为最佳组合,鲜草产量提高3.04倍,优良牧草占草群经重92.4%,此项改良措施在改造老播区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牧草产量的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增产菌处理牧草增产也有报道。增产菌增产的原理表现在定植性,拌种、喷施都能迅速进入植物体生长、繁殖,能高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起到增产效果。但增产菌在青藏高寒草地牧草种植应用上的报道较少。结合青海省达日县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2002年进行了增产菌对披碱草、早熟禾、星星草牧草不同处理方法种植试验,以期获得最佳方法及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技术,是在种植豆科牧草时,将牧草种籽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技术处理,使豆科牧草幼苗提早形成有效根瘤,增强其固氮能力,进而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增加养畜效益。  相似文献   

14.
牧草的刈割是牧草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适宜的刈割时间,既不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又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牧草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量和质量均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牧草生长早期,蛋白质含量丰富,纤维素含量较少,营养价值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生长后期,产量提高,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含量增加,牧草营养价值降低。确定牧草的刈割时间,必须兼顾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试验证明,在适期收获的牧草中,由于干物质产量和可消化蛋白质含量高,家畜采食后所产生的畜产品产量也相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青海河湟谷地的自然和生产条件,采用三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以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浓度拌种、播种行距为三因素,各因素的梯度设5个水平,组成11个混播方案,研究无芒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成显著正相关(r=0.930 04,v=3),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成显著正相关(r=0.910 27,v=3),多年生无芒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最佳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拌种浓度、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30~34 cm.  相似文献   

16.
2001~2003年采用丸衣化和常规拌种方法进行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丸衣比拌种提高出苗率57.1%,结瘤数量和重量分别增加50.0%和31.7%,植株高度增加2~9cm,鲜草产量增加6.1%~13.6%。丸衣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4.4~19.3cm,产草量增加20.8%~33.3%。拌种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0.8~10.3cm,产量增加10.0%~25.6%。两种接菌方式和对照相比都有效果,但制成丸衣比拌种效果更好。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场改良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有机畜牧业的兴起,有机饲草的生产也迫在眉睫。本试验试图探讨有机肥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SG不但能提高牧草产量,而且还能增加收益,随施肥量从450~900kg/hm2的增加牧草产量也不断增加,与对照相比施有机肥后苜蓿收益可增加216~710元/公顷。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河北中东部地区青贮玉米种植中应用荧保素(Ⅰ型荧光假单胞菌)拌种的可行性,分别在河北唐山地区以沃玉3为试验材料、在沧州地区以中科11为试验材料,应用荧保素拌种与未拌种对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测定了玉米的农艺性状、根系性状、产量性状,分析了荧保素拌种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山地区沃玉3用荧保素拌种时,鲜重产量为55 695 kg/hm~2,干重产量为17 475 kg/hm~2,干物质率为31.38%,未拌种对照鲜重产量为50 235 kg/hm~2,干重产量为16 532 kg/hm~2,干物质率为32.91%,用荧保素拌种较未拌种对照鲜重增产10.87%,干重增产5.70%,平均每公顷增收约1 747元;沧州地区中科11用荧保素拌种,鲜重产量为39 585 kg/hm~2,干重产量为13 241 kg/hm~2,干物质率为33.45%,对照鲜重产量为36 180 kg/hm~2,干重产量为11 812 kg/hm~2,干物质率为32.65%,用荧保素拌种较对照鲜重增加9.41%,干重增加12.10%,平均每公顷增收约1 089元,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荧保素拌种经济效益显著,可以在河北中东部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在开鲁县用稀土对秣食豆进行丸衣抖种试验表明,秣食豆稀土拌种后能使幼苗结瘤率比对照提高50.03-100.00%,单株根瘤重提高117.65-131.25%,当年产草量提高27.21-35.43%。  相似文献   

20.
肥料用途:基肥(底肥),在牧草播种前结合耕地使用,以农家肥为主。种肥,在播种时同时施入播种沟或拌种使用,常用磷肥、复合肥或尿素作种肥。追肥,在牧草生长期内使用,一般以速效的化肥为主,如尿素、氯化钾等,也可用腐熟的农家肥。追肥方法有表面撒施、条施、带状施、叶面施及根喷施等,豆科牧草主要多施磷肥、钾肥,禾本科牧草主要重施氮肥、钾肥。追肥时间:第1次追肥应在牧草出苗到分蘖或分枝前进行,以氮肥为主,磷肥次之,以增加牧草的分蘖,促进禾本科牧草拔节和豆科牧草分枝。第2次追肥应在禾本科牧草拔节到孕穗、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