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迄今尚未见破除黄花棘豆种子休眠的报道,本文采用预冷、细沙和砂纸摩擦、热水和浓硫酸浸种共四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其中砂纸摩擦方法简单、效果最佳,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从8.2%和10.7%提高到51.9%和58.6%。  相似文献   

2.
采用当年黄花棘豆种子在不同处理条件及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黄花棘豆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为今后盆栽试验提供种苗。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显著,以砂纸打磨法最优,当年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可分别达到72.96%和64.44%。硫酸处理易形成霉烂种子,不易采用。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显著,而温度达25℃以上时,易使种子霉烂,应采用15~20℃为适宜发芽温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方法剥除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种皮,设置7个温度梯度以及选用7种常用植物组织培养基进行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大,在10~40℃种子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温度为25℃时,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4.72%,当培养温度为30℃时,幼苗茎叶长、根长以及两子叶间宽度均达到最大值,其次以25℃培养各指标较高;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N6培养基,其次为MS、MT;幼苗的两子叶宽度最大的是LS培养基,幼苗长度最长的是White培养基,其次为SH和N6,幼苗根长最佳培养基为MT,其次为White、LS、SH培养基。结合主成分分析,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培养基配方用来最终确定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是我国西部高寒草甸一种危害严重的毒害草,为明确黄花棘豆种子的萌发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发芽前处理和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增大;并且,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变温条件。其中,25℃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为15.3%;10℃/5℃变温时最低,仅为1.3%。另外,随着温度的上升,种子发芽指数增大、发芽时间缩短、硬实率降低:10℃/5℃时其发芽指数最低仅为0.05,平均发芽开始时间长达22.3d,硬实率高达97.2%。再者,发芽前处理对于黄花棘豆发芽状况的效应亦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温度为变温25℃/5℃时,冷水浸种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缩短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温度为恒温10℃时,冷水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然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开始时间及硬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寒草甸年均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情况,黄花棘豆依靠种子快速建立种群的机会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浓硫酸浸泡、不同始温浸种、砂纸摩擦3种方式,分别对白刺花种子进行处理后,测定25℃条件下白刺花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白刺花种子的发芽率。3种方法相比较:砂纸摩擦处理的发芽率最高,效果最明显,发芽率为78.5%;浓硫酸浸泡处理的发芽率次之,发芽率为69.3%;不同始温浸种处理的发芽率最低,发芽率为57.8%。3种不同处理方式后,白刺花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8.5%、69.3%和57.8%。  相似文献   

6.
以1/2 MS培养基为种子发芽床,用摩擦、划破种皮、H2SO4溶液、NaOH溶液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扁蓿豆种子处理后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划破种皮发芽率86%,发芽指数15.97;摩擦处理发芽率71%,发芽指数12.94;摩擦后放置30 d发芽率65%,发芽指数11.54;98%用H2SO4溶液处理15 min降低扁蓿豆种子硬实率的效果较好,其发芽率可达84%,比对照提高59%,发芽指数13.45,比对照提高了78.7%,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饱和NaOH溶液处理15 min的效果次之:发芽率达77%,发芽指数12.14;均比对照高,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 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别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8.
为了诱导黄花棘豆组培过程中产生愈伤组织,本文以黄花棘豆种子发芽获得幼苗的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在MS和1/2MS培养基上生长激素BAP、NAA和TDZ的不同浓度对黄花棘豆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上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均在70%以上。比较极差得到,在MS培养基中3种生长素对黄花棘豆组培过程中愈伤组织生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NAATDZ、BAP,在1/2MS培养基中的顺序为TDZNAABAP。由正交试验与数据分析可得在MS培养基中黄花棘豆出愈的最佳生长素配比为BAP浓度为1mg/L,NAA为1.6mg/L,TDZ为2mg/L,在1/2MS培养基中的最佳配比为BAP0.5mg/L,NAA 1.6mg/L,TDZ 2mg/L。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宽苞棘豆(O.latibracte-ata)和黄花棘豆(O.ochrocephaoa)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变化幅度很大,80~2 220粒/m2;采用四氮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埋置在土壤中6年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有33%存在;6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平均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直立型扁蓿豆种子的发芽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采用砂纸打磨、10%硫酸溶液浸泡30min、10%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min、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5min和98.06%溶液浸泡15min处理直立型扁蓿豆种子,结果表明以砂纸打磨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率比对照高18.6%,发芽势高2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