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农业》2007,(12):I0001-I0002
第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简称茶博会)于2007年10月12~15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历时4天的大会,共有200余家企业参展;近10万人次的参会人员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和进行业务洽谈,合作签约和现场交易累计金额达到了12.47亿元。茶博会获得圆满成功,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省内外茶业界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9-59
从2006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获悉.应广大参展企业的要求.茶博会组委会决定今年秋季(茶博会举办期让)继续举办名优茶评选及竞拍活动.通过评选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特金奖、金奖、银奖、优质奖茶品.进一步宣传“中国茶”的品牌形象.并将获得奖项的品牌茶叶推荐给2008奥运会组委会、在京的各大机关、部委,以及国家外事部门作为“国礼茶”。同时.在茶博会期间还将组织大型获奖茶叶品尝会.以扩大获奖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梦然 《云南农业》2014,(6):I0002-I0003
2014年5月9日-12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农业厅承办的第九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茶博会”主题为“高原普洱·世界共享”。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从3月17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简称茶博会)组委会指挥部全体成员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四届中国茶博会将于4月12日至15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5.
柘荣县区域面积554km^2,千米以上高山有93座,“高山云雾出好茶”。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绿茶品种的优化,培育出了“仙岩雪峰”、“彭山翠芽”、“大叶香”等一大批绿茶知名品牌,由东艺茶业有限公司出品、曾获“东方神韵”杯绿茶类金奖的“彭山翠芽”被指定为茶博会礼品茶。目前,该县已投入100万元作为茶博会经费,各项宣传广告、组织企业参展、茶文化艺术团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筹备中,  相似文献   

6.
冯卫庆  刘跃明 《云南农业》2010,(5):I0001-I0001
4月12—15日,由国家农业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茶博会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成效、办出了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业考古》2007,(2):38-38
由“我们的文明”主题系列组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甘肃省青年联合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与第二届中国兰州茶博会组委会等单位承办的“茶与和谐”主体论坛于2007年7月6日在兰州举办,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甘肃省团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茶文化研究机构与企业、新闻媒体、青年代表80余人出席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茶政与茶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康芬 《农业考古》2003,(2):293-298
在中国古代,茶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贸易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都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明朝立国以后,在茶政与茶法上基本沿袭了唐宋旧制,同时又对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检验及榷税等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茶业政策和制度法规,它主要包括榷茶制度、茶马制度、茶法制度和贡茶制度四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研究者们对明代的贡茶制度多有涉及,本文仅就其他三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茶苗繁育大省,当前主要采用短穗扦插为主的无性繁殖方式。本文总结了四川地区茶苗高效扦插繁育技术,包括母本园建设与管理、苗圃建设与管理、出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规范茶苗扦插繁育技术、提高茶苗繁育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4):120-133
所谓茶俗,是民间长期生活积累、演变、发展而自然积淀起来与饮茶相关的文化现象,简单地说,茶俗就是民间的饮茶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信仰、经济等等条件的不同,各地的茶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盛局面。特别是有些地  相似文献   

11.
以茶汁、糖、奶粉、稳定剂等为主要原料,经系列工艺制成茶冰淇淋,具有普通冰淇淋的消暑解和营养丰富等特点,还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修水茶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格非 《农业考古》2000,(4):101-102
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省修水县,群山起伏,终年云凝雾绕,享誉全球的宁红茶就产于这里。这片原始古朴、悠远厚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旷世佳茗宁红茶,更以她特有的风情滋润浇灌了仪态万方的修水茶俗,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泱泱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修水人喜欢饮茶,每逢客到,无论亲疏、远近,相识或不相识,必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茶。敬奉香茗成为修水人热情好客的最直接最朴素的体现,“坐下宕、戏下宕、吃碗茶宕”(即坐一下、玩一下、喝碗茶的意思),这里的人与外界打交道,先不谈别的,第一句话便是这句圆润温软的吴楚细语,道尽淳…  相似文献   

13.
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小绿叶蝉分茶小绿叶蝉和茶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在我县茶园以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为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茶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枝叶为害,  相似文献   

14.
颗粒茶及其设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茶叶制作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新型茶颗粒茶的制作。并重点介绍了颗粒茶制作设备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开展无性系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在汉中地区的抗性、适应性、生长表现和绿茶品质试验研究,旨在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提供适宜的无性系良种。结果表明,中茶108和陕茶1号茶树的适应性好,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强,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育芽能力强。中茶108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期在3月下旬,比福鼎大白茶早5~8 d,陕茶1号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中茶108和陕茶1号所制绿茶品质优良,宜在汉中地区栽培及推广。并且总结了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快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茶韵说     
寇丹 《农业考古》2004,(4):108-109
茶的著作,诗歌、广告中屡见茶韵、茶汤之韵、岩韵、韵味绵长等词句。什么是韵,什么又是茶韵,提出一点看法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7.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5,(2):297-299
我国文人自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品茗时不仅咏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茶诗,而且题下了许多趣味盎然的茶联。茶联是我国楹联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她既有清新秀美的绝句,也有蕴含哲理、妙趣横生的佳联。  相似文献   

18.
 :研究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功效并寻找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选用系统溶媒(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普洱茶(熟茶)的水提物进行分层萃取,观察普洱茶(熟茶)茶汤和各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初步明确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普洱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层。  相似文献   

19.
胡迎建 《农业考古》2002,(2):293-295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土。中国人历来爱饮茶,日常生活离不了它,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之一。闲时品茗,养心怡神,“一瓯徐饮最怡神”;炎热时饮茶驱热,“闲品七瓯烦暑去”,可谓功能妙品。茶可用……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