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环境生物除氮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中氮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除氮脱氮技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实践方面发展迅速.文章总结了水产养殖中该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好氧反硝化脱氮理论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生物脱氮的不足。文章综述了好氧反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别从微环境、生物化学和酶系统3个方面综述了好氧反硝化细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概述了碳源、溶氧、碳氮比等环境因素对好氧反硝化效率的影响;总结了好氧反硝化反应器、固定化细菌以及外加碳源等好氧反硝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突显了好氧反硝化在去除硝酸盐氮、从整体上调控氮的优势。好氧反硝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优势显著,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有效途径。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海芳  王凡 《水利渔业》2008,28(2):69-70
在水质净化处理中,气浮技术有其独特的功能.它能将溶解性有机物及悬浮物通过气泡的吸附形成泡沫被去除,适用十集约化水产养殖中闭合循环水处理.就气浮分离技术的原理、发展、应用情况以及水产养殖水体净化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阐述,为该项技术的完善和加快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渔业现代化》2016,(5):52-52
正对可去除水产养殖排放废水中氮(N)的简单免维护技术存在需求。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已成功用于去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硝态氮(NO_3~--N),或许也具有应用于降低水产养殖废水流营养物浓度的潜力。然而,水产养殖业界对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在室外商业养鱼场中的实际适用性还不了解,这包括实际使用中反应器的启动事项,如达到稳定性能所需时间,及其可能的生物析出等。本实例研究对木屑生物反应器(12.5 m~3)启动期间的时序特性做了调研。在丹麦的一个水体循环强度较低的商业性室外  相似文献   

5.
臭氧消毒是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论述了臭氧制造、水中溶解及水中溶解浓度的检测方法。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一些作用和应用特性。介绍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消毒杀菌、氧化有机物、凝聚悬浮物、除臭与除色方面的作用,阐明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养殖废水中氮元素的积累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了实现养殖废水中氮的去除,通常采用传统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rtobic denitrification, HN-AD)菌的出现实现了生物脱氮技术的突破。HN-AD菌能同步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具有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世代时间短和脱氮速率快等优势,因此在养殖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综述HN-AD菌的生物脱氮特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相关催化酶系以及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从HN-AD菌株筛选、脱氮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HN-AD菌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1):33-41]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尾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广泛重视。电絮凝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备受关注。该文从电絮凝技术的研究进展、净水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介绍了电絮凝技术在除藻、去除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脱氮除磷、杀菌消毒及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耦合应用,还介绍了电絮凝技术的能耗计算、氢气回收利用及面临的挑战。电絮凝水处理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随着设备及工艺的不断完善,其在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物脱氮新技术处理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锋  李晨  金卫红 《水利渔业》2007,27(3):81-83
由于氨氮的传统去除在工艺运行上有多方面的局限性,寻求低价可靠的生物完全脱氮工艺,成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些生物脱氮新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了循环养殖废水脱氮研究现状及生物脱氮新技术,指出了将脱氮新技术应用于养殖废水处理具有的多方面的优点及存在的一些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氮代谢网络。海水养殖尾水的高盐度和低碳氮比(C/N)又决定了此类人工湿地独特的处理环境和生物脱氮机制。同时,人工湿地的供氧模式、水力负荷(HRT)、水力停留时间(HLR)等水力条件参数对脱氮效能也有很大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控和优化,可以提高湿地的整体脱氮性能。本文从海水人工湿地的构建、基质的选取、耐盐植物的筛选、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运行参数调控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机制和优化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生产过程中生物过滤器功能的形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罗国芝 《水产学报》2005,29(4):574-577
生物过滤器对维持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水质稳定起着核心的作用。生物过滤器存使用之前需要对生物膜进行培养、驯化,使生物过滤器有充分的硝化能力。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的建立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淡水需要14~20d海水需要40~80d。在生产中因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氮对饲养对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悬浮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水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鱼类的排泄物、残饵、生物团等产生的悬浮物和固体物,增加了水体的浑浊度,堵塞了生物滤器,影响系统的性能和鱼类健康生长。本文根据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论述和分析了目前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悬浮与固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为研发新型水处理设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是发展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本文根据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与发展趋势,从增氧、悬浮物处理技术、氨氮处理技术、有害气体处理技术、消毒杀菌技术等方面,论述了目前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实际应用和开发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微电解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其核心是微电池,微电池是由铁、碳、二氧化硅、二氧化锰、锌等材料复合改性而成,利用原电池的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水体中低价位的氨态氮、亚硝态氮氧化为高价位的硝酸态氮,为浮游植物所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幅度降低,碳、氮达到一定平衡,从而加快养殖水体物质循环,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累积,促使水体成为有益于微生物、鱼类生长和繁殖的"活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信娣  陈瑛 《水利渔业》2007,27(1):80-82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调节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微生态群,调节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等方面。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的养殖尾水若未能得到科学处理,会严重污染周围水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最终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3种常见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并分类叙述了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可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悬浮生长是水产养殖重要的水处理方式之一,是指进行水处理的微生物悬浮式地生长在水体中。回顾了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应用进展。通过文献分析,生物絮团原位养殖技术的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生长在同一空间,是当前微生物悬浮生长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形式,具有调控水质和提供饵料等优点,但是仍有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过高等缺点;为此,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异位反应器被用于污染物的处理和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研究认为,异位反应器用作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可以简化RAS的装备组成,资源化地处理多种污染物,下一步仍需不断优化其工艺,研究氮磷以外的物质在养殖用水长期重复使用过程中的积累和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水产养殖环境的多种介质中被频繁检出,促进了细菌耐药性和多重抗性基因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无法完全去除养殖排放尾水中残留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这些养殖尾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威胁了生物及生态环境。本文通过综述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污染及危害程度,分析评价水产养殖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消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原理及效果,可为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及为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研究提供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热泵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源热泵对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进行控温,提供养殖车间冬季所需的热负荷,使水体维持在养殖鱼类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经济效益显著,节能潜力巨大。文章概述了热泵技术及其优越性,并以宁德市蕉城区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车间为例,介绍了其循环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并从经济性和环保性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水源热泵技术在海水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是一种由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系统,在尾水处理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一的MBR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需求,与其他工艺结合是强化MBR可行的方式,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型的MBR。本文针对水产养殖MBR的发展历程、组合工艺、相关重要参数以及膜污染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对未来MBR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