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给皖北及邻近地区引种大麦新品种"花11"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11"品种在皖北地区的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22 万/667 m2较为合适,其中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小,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设置更多的播期、适当再提高播种密度可能有助于找到更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来提高"花11"在皖北地区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荆早棉1号为试验材料,设密度、播期(油后、麦后2个播种期)2个处理因素共10个处理,分别比较密度、播种期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北棉区,短季棉的适宜播种密度为9.0万株/hm2左右,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4.
分期播种对陇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玉米播种期和产量的影响,达到趋利避害,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目的,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陇东地区玉米最适播种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同播期各发育期生长速度变化主要表现在苗期,播种较早的发育期生长速度慢,发育期间隔天数长;播种较迟的发育期生长速度快,发育期间隔天数短;不同播期各发育期干物质增长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期,干物质增长量以第三和第二(对照)播期最高,而营养生长期各发育期干物质增长量差异较小;不同播期不同层次的土壤贮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无论是浅层(0~50 cm)还是深层(0~100 cm)土壤贮水量在出苗-拔节期对产量的贡献呈正效应,在抽雄-成熟期和播种期对产量的贡献呈负效应,且以浅层(0~50 cm)土壤贮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分析表明,以第三播期(4月22日)为最适宜播期,该生长期内光、温、水匹配好,干物质增长量最高,产量也最高。说明近年来气候变化使陇东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推迟,由之前的4月中旬推迟至4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洛玉4号进行适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夏播玉米最适播种期确定为6月15日之前,这个时期播种比较容易取得高产.超过6月20日播种产量将受到较大影响:最晚在7月5日播种.仍能在10月上旬正常成熟,并且有相对较高的产量.该播期可做为遇到自然灾害年份最迟播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配置针对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可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化肥的过度使用。对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采用五因素(1/2实施)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插秧期对该甘薯品种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X3)﹥磷肥(X2)﹥密度(X4)﹥氮肥(X 1)﹥插秧期(X5)。“泰中9号”甘薯产量在3265.15-4127.96kg/666.7m2的1532个组合中优化栽培方案是:折合纯 N 10.7~11.88kg/666.7m2,纯 P2O5 5.44~6.01kg/666.7m2,纯 K2O 15.15~19.83kg/666.7m2,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是4048~4525株/666.7m2,适宜的插秧期范围为4月22日至4月29日。本研究可为能源型甘薯“泰中9号”的高产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莜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播种期对莜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莜麦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此研究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通过两年的分期播种实验,研究播种期对莜麦生育期、形态指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莜麦生育期、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影响显著,中播和晚播莜麦的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高于早播。随着播期推迟,莜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温度是主要原因,生殖生长期延长,降水是主要原因,生育期总天数缩短,莜麦生殖生长阶段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播期处理对莜麦单株分蘖数、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达显著水平。两年试验中,中播(5月18日)产量平均可达107.7 g/m2,均高于早播(5月8日)和晚播(5月28日)。建议农牧交错带地区莜麦适宜播期安排在5月18日左右。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陕麦139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本试验采用5×5的播期播量设计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陕麦13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8~9 kg/667 m2时,陕麦139产量可以达到500kg/667 m2。播期播量对陕麦139成穗数的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9.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以早熟玉米品种华美1号、登海518和中熟玉米品种登海605、郑单958为材料,分期播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2种熟期玉米生育期均缩短。6月17日播种比6月10日播种的早熟夏玉米产量略降低,播种期再推迟,早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中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均降低,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均减少;气象因子对早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土壤温度>日均温>降水量,气象因子对中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气温日较差>降水量。生产上,鲁南地区中熟夏玉米适宜播期在6月10日左右,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播期在6月10日至6月17日,夏玉米在麦收后应及早播种,为实现高产和子粒机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密度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荚果产量有一定差异,在12万~21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荚果产量增加,而密度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试验,冀花4号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穴/hm2。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密度对麦茬中粳稻皖稻68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12.
水稻分期播种是研究温光条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确定最佳播期的便捷途径。本试验以宣城地区水稻品种‘两优6326’、‘南粳44’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播期试验下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2 种水稻全生育期均缩短。‘两优6326’各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着播期延迟而逐渐上升,‘南粳44’全生育期灌浆速率在D2 播期最高,其他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播期延迟反应不一;‘两优6326’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随播期延迟均呈递减趋势,‘南粳44’理论产量以D3 播期最高,D2 播期最低。此外,通过不同阶段积温、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各阶段灌浆速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得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以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两个超级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 设置3月21日(S1)、3月31日(S2)、4月10日(S3)、4月20日(S4)和4月30日(S5) 5个播期,秧龄均为30 d,移栽期依次为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和5月31日,研究其分蘖发生成穗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水稻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早播S1的产量最高、迟播S5的产量最低。不同播栽期处理下水稻主茎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 < S5,一、二次分蘖总和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 > S5,S1优势蘖位为第3~第6叶,而S2~S5优势蘖位为第3~第5叶。随播栽期推迟,分蘖发生和成穗叶位趋于集中,F优498一次分蘖发生在S1~S4以3/0~7/0为主,而在S5以3/0~6/0为主;宜香优2115 在S1以3/0~7/0为主,在S2~S5以3/0~6/0为主。一次分蘖成穗率在S1以3/0~6/0为主,而在S2~S5以3/0~5/0为主;二次分蘖发生和成穗以第3~第4叶为主。气象因子对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影响为一、二次分蘖发生率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蘖成穗率与分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幼穗分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看来,成都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在4月11日前播种5月11日前移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4月21日前播种5月21日前移栽有利于稳产,在4月21日以后播种5月21日后移栽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王才 《作物杂志》2021,37(6):182-520
为研究播期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播期和3个播种量,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和群体光能截获以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每推迟1个播期,干物质积累降低0.13~0.37t/hm2,花前干物质转运量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趋势,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则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播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光能利用率随播期推迟和播种量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0月4日播种,播种量160kg/hm2时,花后干物质同化物较多,光能利用率达到最大值,2年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为8257.84kg/hm2,是适合当地的播期和播种量种植组合。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周麦18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180万株/hm2)、中(270万株/hm2)、高(330万株/hm2)3种播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周麦18号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密度下,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播期下,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播期对周麦18号成穗数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成穗数是决定周麦18号产量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制约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保证周麦18号高产的适宜播期为10月8日~10月15日,播种密度范围较广(180万~330万株/hm2),早播适宜低密度,播期推迟,密度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冬小麦‘陇中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迟播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但在不同播期、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差异。从4 个不同播期分析,平均土壤含水量为最迟播期(S4,10 月11 日)的最高;产量以最早播期(S1,9 月21 日)的最低,9 月30 日—10 月11 日之间产量相近。多重比较表明,播种期越迟,土壤含水量越大,播期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不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信阳直播油菜的最佳播期,根据当地油菜生产特点和直播油菜高产栽培规律,开展了关于直播油菜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供试品种为甘蓝型油菜品种信油杂2906,设置5个不同的播种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信阳地区油菜播种最佳时期为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基于黑龙江省芸豆主栽地区春季频繁发生低温干旱,生产上经常晚播的生产实际,为了寻求适应实际生产条件的播期和密度协调栽培技术,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探讨了5月15日(I)、5月25日(II)、6月04日(III)3个播期和15万株/hm~2(D1)、20万株/hm~2(D2)、25万株/hm~2(D3)、30万株/hm~2(D4)4个种植密度对芸豆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第I播期,第II和III播期条件下,芸豆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有所下降,但芸豆的生长率有所增加。同时,随播期的推迟,芸豆花后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逐渐下降趋势,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先增后减趋势。II-D2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I-D2和III-D3处理,分别比不同播期下D1处理多27.18%~45.31%、17.57%~34.34%、14.92%~31.31%。总体来看,在3种播期下,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使芸豆生长率、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增加,构建优良群体结构,在晚播(III)时适度密植(D3)的增产稳产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齐穗期和安全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当前江苏各地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安全播期,以江苏的4个熟期类型的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连云港(34°83′N)、淮安(33°34′N)、扬州(32°25′N)和苏州(31°18′N)等4地,进行自5月10日起每10天1期,共8个播期的播种试验,得出各播期的相应齐穗期。以齐穗期温光预测模型y=a+b1x1+b2x2拟合其实得的播期与齐穗期资料。用该模型拟合4个试验点、5个供试品种计20组数据,得出20个预测式,其拟合度R2在0.9927~0.9998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用各试点所在地近25年各年粳稻品种安全齐穗期及逐日平均温度,依齐穗期光温模型预测式经多次迭代推得各年的安全播期,进而求得90%保证率的安全播期并作各地生产应用分析。在江苏淮北的北部,麦稻两熟田水稻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15日,中熟中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21日,此类品种可用于该地直播;其他各熟期类型品种安全播期均早于当地可播栽始期,故不能用于直播。在淮北南部稻麦两熟田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12日左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的安全播期分别在7月4日和6月22日,此两类品种可用于该地麦茬直播;早熟晚粳安全播期在6月17日、18日,在大面积生产中因接茬时间过紧应慎用于麦茬直播;中熟晚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8日,不可用于直播。在苏中南部,水稻可播栽始期为6月8至11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两品种的安全播期分别在7月12日、3日、6月25日和28日,可用于该地直播;中熟晚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11日,用于直播接茬时间太紧,不可应用。在苏南,水稻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5日,供试4熟期类型品种的安全播期分别为7月18日、13日、9日至10日和7月3日,仅考虑安全齐穗各熟期类型品种均可用于麦茬直播,但因中粳类型品种直播稻生育期过短、产量不高,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白粳1号、长白9号和龙粳3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SD1、SD2和SD3),比较不同播期条件下3个品种的产量、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转运特点。3个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抽穗至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转运量和产量均表现为SD2>SD3>SD1。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成熟期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期的推迟提高了3个品种有效穗数及结实率,进而提高了产量,同时促进了各器官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率的提高。各品种SD2处理的产量及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最高,SD2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