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安唐风园林植物景观研究——以大唐芙蓉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阳  王晶懋 《农学学报》2019,9(8):48-53
大唐芙蓉园是以展示盛唐风貌为核心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其植物景观设计在西安唐风园林中最具代表性,能够反映唐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记录大唐芙蓉园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合唐代芙蓉园的植物应用,分析主要景区的植物配置方式及景观特色。综合来看,大唐芙蓉园的植物景观营造遵循了唐风园林的主题,体现了符合唐文化的意境美,植物选择及配置合理,能够形成季相动态构图。  相似文献   

2.
园林植物配置中文化性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植物作为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园林里最有变化的景观,凭借它们构成的园景随着季节和年份的推移而有多样性的变化。就是在这些变化中,植物赋予了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特定文化环境的植物配置、特殊环境的植物配置、城市文化在植物配置中的体现、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在设计中的应用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几个方面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中文化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寺庙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之一。通过对北京市13个寺庙园林植物应用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揭示北京地区寺庙园林常用植物类型,分析寺庙园林植物的相对使用频率,总结植物本身和人为赋予的文化内涵。通过调查首先得出北京寺庙园林的常用植物包括:乔木类、灌木类和其他类型。调查发现寺庙园林共有100多种常用植物,其中乔木种类平均每个寺庙在15种左右,灌木树种平均为10种左右,而其他种类的植物应用较少,平均为4.8种。同时对主要应用植物从生态习性、文学典故和具体应用进行文化内涵解析。这不仅对北京地区当代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恢复和改造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为今后新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是默默记录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它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也应被算作是代表城市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样植物是园林构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丰富着园林的景观层次和文化内涵。基于此,对如何将城市的文化体现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以期为园林工作做一点小小贡献。  相似文献   

5.
阐释水口园林以及意境的概念,分析影响水口园林意境的地理因素和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一些实例对水口园林意境营造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并把营造方法运用在徽州新农村的实例中———安徽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从而,总结关于现代徽州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如何继承文脉和反映地域文化特征几点建议。最后,得出水口景观意境研究将对徽州新农村景观在继承文脉,发挥地方特色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剖析古典园林中植物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并将可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营造的部分进行提炼,可以找到园林植物精神内涵与现代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点,从而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即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以山西农业大学为背景来分析园林植物成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案例,以期可以推广并深化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园林植物造景。  相似文献   

7.
在海洋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园林中的植物体现海与岛的特性。日本园林植物造景以常绿树、红叶树、整形灌木、苔草等为主要元素,植物用量不多,却很精致,运用修剪、吉配等手法,创造独特的日本园林植物景观,给予中国园林的植物造景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英国园林以优美的自然式植物景观在世界园林舞台上独树一帜.英国园林植物景观的不同形成阶段表明,开放的地理环境、多元化的文化、民间文化以及对自然花木的青睐等是其发展变迁的根本原因.英国园林的自然植物景观在现代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有独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何阐释和建构有文化内涵和主题的居住区园林景观是月前的热点课题.通过诠析现代中式园林的概念与徽派文化的特点,通过案例总结现代中式徽派主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手法,其设计特点主要集中在服务对象的改变、文化的传承、空间的现代演绎、造园素材的抽象简化、植物景观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由于长期受到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南北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受到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笔者在实地踏查了南宁、桂平、贵港、桂林4个地区13个具代表性的寺庙园林的基础上,把以广西为重要分支的岭南寺庙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寺庙园林进行对比,从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景观特色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注重风水 选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观,处处有着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徽州民歌是在徽州文化土壤里萌生和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是徽州人民根据当地生活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中展现了徽州人民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徽州方言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方言声韵、词汇、语法以及方言民俗文化对徽州民歌韵律、歌词、音腔、题材和思想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徽州方言对徽州民歌的影响,有利于徽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据史料记载,徽州商帮始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茶叶贸易是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伴随着茶叶外销而传播至世界。徽商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其中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方面都与茶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促进徽商精神与茶文化的交融。茶和天下,徽茶千年,徽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徽茶文化的传播光大得益于徽商的诚信和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以徽州(现黄山地区)植物文化为研究对象,立足徽州独特的区域和人文历史现状,以史为鉴,旨在通过前期实地调查取证、植物文化考证积累,科学探寻徽州植物文化丰富的内涵、特质与成因。徽州丰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内涵塑造了徽州植物丰富且独特的自然人文内涵,并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延续夺目的生态性等优良特质,它们涵纳了徽州植物的观赏性、科研开发内质及双遗产(古树名木)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水系景观空间作为徽州水文化重要载体,蕴含了古徽州先民们在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的理水智慧。徽州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秩序与特征分析表明:徽州聚落选址规律分布与徽州水系等级、水系距离和水系周边环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徽州地区水系可分为条形、曲线形、凹形以及交叉形四类,不同的水系形态造就了聚落与水系不同的空间关系;聚落内部可按形态不同分为面状、线状和点状水系空间,这些要素与周边其他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层次。在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徽州聚落的水系环境建设仍需保持自然生态的特征而发挥其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自宋元至明清,徽州蒙学教育发达,著述丰富。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和研究应立足于徽州、立足于未见、立足于系统,可依靠的文献资料有徽州方志、徽州传统蒙学书目、徽州杂字、徽州谱牒、徽州古籍、徽州乡音字汇类著作或教材、徽州文书档案等十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搜集、整理徽州蒙学文献,编制资料汇编,并以此为基础,对徽州蒙学著述展开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与研究在材料发掘上具有创新意义,对加强徽州蒙学、徽州教育及徽州历史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何颖  韦义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9-10482
以徽州古民居水系、水环境的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学科理论,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对徽州古民居水环境构成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徽州古村落水环境主要由线性要素、点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组织、联系。结合这些徽州古民居水环境空间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其对现代居住区水环境空间设计的特色、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化提升了徽州古村落的品位,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和诗歌理论在村落规划中的成功运用,将自然和建筑的物象升化为审美意象,营造了艺术的时空,强化了建筑文化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徽州女性长期生活在封建礼教、宗族制度的压迫下,精神、思想和行为受到严苛的限制。作为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州建筑类型、形态、空间组织方式以及装饰等在展现徽州建筑艺术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徽州女性精神、思想和行为的禁锢和关怀,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牌坊与宗祠虽给予女性一定的尊重,而其实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纪念碑;徽州民居和宅院内向性封闭式的空间格局虽是徽州女性的精神家园,也反映出对徽州女性的制约;有关徽州女性题材的建筑雕饰在反映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对妇德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节约型园林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景景  孔令玉  余佳  陈展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44-11745
基于古代"少则得,多则惑"的思想理论,以及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思想,从设计角度、文化角度分析了"少就是多"在节约型园林中的含义。以秦皇岛汤河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公园、苏州留园、江洋畔生态公园为例,强调以最少的材料,最少的经济投资,最少的设计,最少的人为干扰,设计最大的城市化效果,创造最生动的城市景观,以分析"少就是多"的思想在节约型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