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刺槐人工林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制数量化立地指数表,实现了刺槐有林地怀宜林地的统一评价。在综合分析影响刺槐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基础上,选择了个立地因了,运用数理一化理论I方法,建立与立地指数的回归模型,经减少项目法筛选出包含5个因子的立地指数最佳预估方程,编制了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确定大地形、小地形及土层厚度为主导因子,土壤类型为次主导因了。实现了林地与无林地立寺质量的统一评价。  相似文献   

2.
伊春市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伊春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资料,按不同的坡向和坡位分成六个立地类型组,分别建立立地质量数量化模型,并对伊春林区的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不同的立地类型组的数量化模型,确定了各立地类型组中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得分贡献。  相似文献   

3.
东京城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京城林业局落叶松林的调查,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值排序筛选出主导立地因子为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向。用3个主导立地因子把样地划分为16个立地类型区,构建落叶松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用这一模型对东京城地区落叶松立地质量进行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6个立地类型可区划分出优、中、差3个等级;经模型检验表明,模型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
红松大径材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技》2021,46(2)
对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的红松大径材人工林进行林分调查和立地因子调查,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对样地进行数量化分析,选择坡向、海拔高度、坡位作为主导因子,将东京城地区红松大径材林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组和17个立地类型。建立红松优势高与立地因子的关系模型,对东京城地区红松大径材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东京城地区50%的立地质量评价为优,50%的立地质量评价为良,无差评。  相似文献   

5.
在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建立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方程、同形立地指数族、立地指数表和优势木高与立地因子间的数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立地因子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得出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向、土壤A层厚、坡度和坡位,适宜落叶松生长的立地是坡度平缓土层深厚的阴坡中下部。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影响福建柏林分优势高生长的立地因子,并利用主要立地因子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数量化地位指数表,在此基础上进行立地类型的划分与立地质量的评价,提出福建柏最适宜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7.
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经营与决策的科学水平,开展了该区兰考泡桐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生长模型的研究.通过调查该立地上兰考泡桐的生长情况.应用数量化理论筛选该类土壤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了9个立地类型.应用Richards函数为导向曲线,以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评价指标,导出了地位指数模型.编制了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实现了有林地与无林地的统一评价.根据兰考泡桐在这一地区栽培密度小的特点,建立了平均本胸径和平均本材积的单木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马尾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的数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浙江290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的8个立地因子和9个交互作用因子数据,运用逐步回归、交互逐步回归及数量化理论Ⅰ三种方法,剔除无效变量,分别对武夷山北坡产区、天目山产区及浙东、浙西丘陵产区所调查的立地因子(海拔高、土层厚度、黑土层厚度、坡位、坡向等),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从剩余标准差、方差比、复相关和偏相关等检验结果看,以数量化法计算结果最精确,交互逐步回归法次之。本文还根据入选因子类目的相关距阵,用数量化理论Ⅰ法计算出立地质量得分值,并编出三个产区的数量化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9.
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选取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等级、海拔、坡位、坡度、坡向6个立地因子编制千岛湖区杉木人工实生林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杉木迹地更新和制定合理的营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料树种光皮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不同适生区范围内的光皮树生产基地,按不同生长类型、不同立地条件林分设置临时标准样地30块,在每块标准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定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等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特征,并调查和收集林下植被、立地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气象因素、经营水平等环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进行林分结构调查、标准木和林分优势木解析法测定树干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大量树干解析材料,拟合树高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式作为导向曲线,再利用树高调整法编制光皮树的地位指数表以及地位指数曲线簇。在综合分析影响光皮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选择了5个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构建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模型,进行光皮树的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山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人工刺槐林高生长与径生长的影响来分析刺槐的适地性。结果表明:土壤厚度、坡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位、土壤类型是影响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重要因子;土壤厚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度是影响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北京山区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可以为刺槐造林地的选择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立地条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裸岩率作为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荆条灌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高生长;坡向、坡位、坡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径生长。这为北京山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年度统计数据,首先对河北省核桃生产变动及在全国的地位作了动态比较分析;其次对河北省核桃产量与单产和结果面积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发现产量与结果面积的关联度高于产量与单产的关联度;最后,对核桃短期和长期波动进行研究,发现核桃生产平均每3.8年经历一个波动周期,结果面积的长期波动性大于单产的长期波动性。研究结果对于河北省的核桃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选取中亚热带典型花岗岩中山(湘东大围山)土壤垂直带,沿海拔梯度采集21个调查样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室内分析14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砂粒含量、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探索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包括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5项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随海拔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类型(亚类)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以灌丛草甸土最多,红壤最少。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按指数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52%的调查样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亚热带大围山花岗岩中山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中等偏上,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具有明显的高度带现象,山地土壤保育与开发中应重视土壤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该文旨在揭示重庆市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培肥管理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南川区山区小流域为例,选取3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共采集样品81个,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度函数,分析山区小流域的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林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旱地全氮、全磷和速效磷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冀北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冀北山地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观测与评估规范(LY/T1721-2008)》中的评估方法,定量评价了该区不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冀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79.13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价值为294.09亿元/a,固碳释氧价值为142.81亿元/a,物种保育价值为87.37亿元/a,保育土壤价值为27.20亿元/a,营养物质积累价值为25.04亿元/a,净化大气价值为1.95亿元/a,森林游憩价值为0.67亿元/a。其中,核桃楸、椴树和桦树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充分考虑前人对森林自然性的研究[1,2,3]以及河北山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状况的基础[4]上,以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着重从自然构成、树种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等方面入手,构建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山区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土壤肥力是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是衡量林地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了指导竹林的合理平衡施肥及管理,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并为促进广西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对广西不同栽培区的吊丝竹林土壤中N、P、K等主要养分含量和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掌握广西石山区吊丝竹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吊丝竹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及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在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北京等五个杨树(PopulusL.)栽培地区,抽样调查48块样地,并进行土壤养分化学分析,研究了杨树同代纯林,一代林、二代林生长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杨树与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混交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同代林,随林木生长,土壤养分含量有下降趋势;连栽二代纯林比一代纯林,土壤养分含量及林木生长量有明显下降趋势;杨树与刺槐、紫穗槐、沙棘混交,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是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有效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四川秦巴山区春季气温低、湿度小的气候特点,采用4种处理方法开展核桃嫁接增温保湿措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膜覆盖和拱膜覆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嫁接苗床的气温、地温和空气湿度.嫁接成活率较常规育苗方法分别提高66.3%和54.4%,并且嫁接苗长势旺,可作为核桃嫁接育苗的好方法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