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小麦及其近缘属种质一直是改良栽培小麦有益变异的重要来源.印度旁遮普农业大学(PAU)大约收集了11 000个小麦种质样本,其中包括栽培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小黑麦、野生小麦〔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等〕及其近缘属〔山羊草属(Aegilops)、冰草属(Agropyron)、黑麦属(Secale)等〕,以及通过不同的国际来源得到的外源附加系和代换系.在大田人工接种条件下,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签订了这些种质对小麦锈病、白粉病、印度腥黑穗病利叶斑病的抗性.签定了许多种对各种病害和非生物胁迫具有抗性的有益变异.由单个显性基田控制的一粒小麦(T. monococcum)对除草剂异丙隆(isoproturon)的抗性被导入到敏感的硬粒小麦(T. durum)中.阿拉拉特小麦(T. araraticum)对锈病的抗性被导入到普通小麦(T.aestivum)中.一粒小麦、野生一粒小麦和方穗山羊草(Aegilops squarrso)对印度腥穗病(Tilletia indica)的抗性保存在其与硬粒小麦栽培种杂交产生的双倍体子代中,本文评估了小麦及其近缘种野生种质广泛收集样本对各种病害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签定以及它们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目前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研究现状,就三者的分类学地位、起源进化、独特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意见.分类学,形态学,染色体组组成,SSR分子标记等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西藏小麦是普通小麦的一个亚种,而新疆小麦被划分为六倍体小麦内的一个独立的种(Tr.petropavlovskyio),推测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可能是由中东等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而新疆小麦或许是外来原始六倍体小麦传入中国新疆后,再与新疆本地的波兰小麦杂交的后代.研究还表明,西藏小麦和云南小麦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要大于新疆小麦.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其小麦出口量占世界小麦出口总量的10%~15%.本文主要介绍澳大利亚小麦品质分类发展史、现有小麦分类及品质特性和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评定体系.澳大利亚小麦品质分类早期采用美国和加拿大执行的小麦品质分类标准,后期在西澳小麦咨询委员会、澳大利亚小麦品质目标项目群的建议和出口国家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将小麦近缘植物的优良性状转移给小麦,是改良小麦品种的途径之一.尤其在当今小麦遗传资源日益贫乏,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的情况下,将近缘种、属的抗病、抗逆、优质、大穗等小麦所欠缺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中,对小麦育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小麦亚族内的绝大部分种属能与小麦杂交,但任何近缘种属的染色体几乎都较难与小麦染色体配对.染色体不配对,就不可能发生染色体易位或基因交换,这无疑给外源基因导入工作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进一步研究中国小麦种植区划提供依据,在大量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制度以及品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全国各省区均可完成小麦生活周期,目前除海南省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小麦统计面积.中国小麦种植区域气候因素多样,从寒温带逐步过渡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小麦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复杂,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次为砂壤土和粉土,少有黏土和砂土.种植制度主要包括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三熟.中国小麦生产中主要以普通小麦品种种植为主,这些品种根据春化特性可分为春性、冬性和半冬性小麦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6.
糯小麦灌浆期籽粒糖类、淀粉及蛋白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糯小麦籽粒中糖类、淀粉和蛋白质在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确灌浆过程中糯小麦籽粒糖类、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糯麦12,糯麦1572两个糯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川育12、川育20、川麦42三个普通小麦品种为对照,研究了灌浆期间糯小麦籽粒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戊聚糖、果聚糖、淀粉、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后17~22 d,糯小麦淀粉的积累速率最高,蛋白质含量也达到最大,戊聚糖的含量是在花后22~27 d时达到峰值,果聚糖含量在花后7~12 d时最高.在灌浆过程中,糯小麦可溶性总糖、蔗糖、果聚糖、淀粉动态变化与普通小麦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蛋白质动态变化上则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成熟籽粒总糖含量高,糯麦12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两个糯小麦品系的戊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川育12和川育20,糯麦1572的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在蛋白质和果聚糖含量上,糯小麦与普通小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可利用糯小麦籽粒各成分灌浆过程中与普通小麦存在差异这一特点,优化栽培措施,达到改善糯小麦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给小麦优质生产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以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贵州小麦品质与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影响较大,而沉淀值与面团稳定时间受小麦基因型的影响较大.贵州属强筋、中筋、弱筋小麦的混作区,东西两端属中筋、弱筋小麦混作区,中部属强筋、中筋小麦混作区,弱筋小麦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中筋小麦,强筋小麦所占比例最小.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差异明显,其中面团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籽粒品质的限制性指标.弱筋小麦面团稳定时间与小麦拔节至成熟期的日较差、总降雨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日较差和总降雨量最优取值分别为8.55℃和404.375 mm,与日平均最高温度、日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利用国外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采用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来自6个国家的728个小麦品种(系)1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利小麦的穗粒数多,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偏长;中国小麦的粒重高,植株偏低;俄罗斯小麦的单株穗数多;墨西哥小麦的面粉吸水率高;荷兰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好.中国小麦的6个产量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俄罗斯小麦的植株性状、墨西哥小麦对黄矮病的抗性及澳大利亚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变异类型丰富.荷兰小麦的6个产量性状、中国小麦的植株性状和俄罗斯小麦的4个品质性状变异程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智利和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小麦种质资源的变异类型较多,而俄罗斯种质资源变异类型较少;上述6个国家在育种过程中相互利用了彼此的种质资源,但各自的种质资源均具有独特的遗传特点.由此说明,从不同国家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既可以改良中国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也有助于拓宽中国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小麦高产育种的6种途径.从小麦育种的历史看,随着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所需要协调的性状不断增加,从少数性状的协调到多性状的协调,从形态性状的协调到生育动态性状的协调,育种难度逐步增大.小麦高产育种就是不断协调各个性状关系,挖掘小麦光能利用潜力,促进光合产物的分配向经济产量倾斜.现阶段小麦自身的光合利用潜力尚未全部发挥出来,通过株型、生育动态的调整还可提高小麦的产量潜力.小麦育种的更高阶段是提高小麦自身光合机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和人工合成材料(八倍体小偃麦、小黑麦)根系性状的差异,时普通小麦、黑麦、野生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小麦、提莫菲维小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黑麦和硬粒小麦根系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缘种、人工合成材料单株次生根数、根体积、根干重和根冠比在生育后期均显著大于普通小麦,根系活力和生育前期的根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近缘种和人工合成材料根中全氮含量整体上低于普通小麦.相关分析表明,根系一些主要性状与籽粒全氮含量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综合来看,近缘种、人工合成材料具有发根力强、根系活力高等优势,在小麦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种子供应、栽培技术、品质检验、收购贮藏、政策支持等.为了解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的状况以及优质小麦品种推广的效果,以岐山县为区域,直接在农户田阃抽取收获的小麦样本,现场调查相关生产要素.分析该县的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岐山县属于硬粒、高蛋白质、高筋、强筋小麦产区;田间调查表明,通过优质小麦的推广,主栽品种的比例提高,品种数量减少;稳产,高产、管理简单、便于机械收获、适宜间套的小麦品种深受当地农民欢迎.政府部门应在减少生产品种数量、落实优质优价政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小麦籽粒质量标准与小麦的生产、收储、加工和食品制作的适用性、经济性及市场价格有关.本文在依据谷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小麦籽粒质量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产业链的生产、收储、加工和食品制作主要环节的质量需求,分析了小麦主产区多年多点农户大田小麦样品和仓储小麦样品籽粒质量特性的现状,讨论了小麦籽粒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及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双早熟小麦日本广岛附近的中国山地农业试验站最近宣布培育出了一个早熟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叫做"双早熟"小麦.这个试验站从1968年以中国的小麦品种3989号作母本,另一个中国小麦品种4010号作父本杂交后,至今已完成繁育茎秆粗壮、特别早熟的小麦品种的计划.这个小麦新品种的优点是极其早熟,避免了成熟前雨季到来的突然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小麦不同近缘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的演进规律,以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节节麦(Ae.tauschii)和黑麦(S.cereale),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和硬粒小麦(T.durum),六倍体普通小麦(T. aestivum)扬麦9号、豫麦34和扬麦15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不同近缘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六倍体普通小麦相比,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低,但蛋白质含量高,其灌浆初期氮代谢能力比较强,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较高,蛋白质积累速度快;除黑麦外,其他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下降早而快,在灌浆中后期低于普通小麦,蛋白质积累的功能期较短.因此,普通小麦灌浆后期较高的氮代谢酶活性和较长的持续期是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硬度小麦品质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不同硬度级别小麦的品质差异,并为新国标<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在中国小麦硬度测定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硬质小麦、中硬小麦和软质小麦各6个品种,分别对其品质性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小麦耔粒硬度与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破损淀粉含量、面包评分等小麦品质特性和加工特性达极显著相关关系.容重、出粉率和破损淀粉含量随着硬度指数值的升高逐渐增加,但其差异仅在软质小麦与硬质小麦之间达显著水平.硬质小麦与中硬小麦之间未达显著水平.随着硬度指数的升高,面粉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粗淀粉含量逐渐降低,且在不同硬度小麦级别之间都迭显著水平;直链淀粉占样品的比重逐渐降低,支链淀粉含量升高;面包、面条的加工品质逐步得到了改善,其中面包品质的改善较面条品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小麦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在90%RH(相对湿度)和55℃条件下对非糯小麦及糯小麦种子进行老化处理,测定其发芽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在相同处理时间下非糯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都高于糯小麦;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微升趋势,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非糯小麦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均低于糯小麦;非糯小麦POD活性、SOD活性总体上明显高于糯小麦种子,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糯小麦.非糯小麦种子的抗老化能力显著强于糯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17.
灌浆期干旱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灌浆期水分亏缺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二倍体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小麦,四倍体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小麦,六倍体小麦"长武134"和"陕253"等6个小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方式,对不同倍性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轻度干旱和严重干旱3种水分处理下,不同倍性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差异极显著.在灌浆过程中,水分亏缺对不同倍性小麦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明显.而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水分胁迫的加重而减小.六倍体小麦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2.03 μmol CO2·m-2·s-1),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六倍体小麦平均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约为7.12 μmol CO2/mmol H2O ,分别是四倍体和二倍体的1.63倍和2.05倍,并且在灌浆开始时就达到最大.因此,小麦长期进化过程中,六倍体小麦花后较强的光合能力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促进小麦基因工程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小麦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可望取代幼胚成为小麦遗传转化的方便受体.本文就目前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提供参考.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方式主要有完整成熟胚培养、胚乳支撑成熟胚培养、成熟胚刮碎培养和成熟胚切割培养等.对培养基中激素种类、浓度配比的优化也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结果.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均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证明小麦成熟胚及其愈伤组织作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无机与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阐明天田条件下无机与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施用有机肥、无机与有机肥配施以及施用尿素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杌与有机肥配施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还可以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综合各处理结果,施用有机肥以鸡粪处理、无机与有机肥配施以鸡粪+尿素处理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促进小麦生产和合理施用化肥,对中国25年来小麦生产和化肥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7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占到全国的66.28%和73.53%,化肥用量占全国用量的48.53%.从1998~2004年,中国小麦每公顷化肥平均用量为295.5 kg,化肥用量占全国化肥总用量的17.61%.小麦生产中化肥成本平均为903.3元/ha,化肥的费用占到小麦生产直接费用的33.27%~37.30%,平均为35.59%.从目前中国的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来看,存在着不同区域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大、化肥利用率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高、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充分挖掘品种的生物学潜力,实现小麦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