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氨化甘蔗叶栽培鸡腿菇培养料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秀  李常安 《食用菌》2009,31(2):28-29
广西是我国蔗糖的主产区,种植甘蔗约67万hm^2,年产甘蔗叶约2000万t,每年甘蔗收获后都有大量甘蔗叶遗留在田里,或就地烧掉。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蔗田肥力,但同时造成对空气的污染。据报道,甘蔗叶按其含养分计算,含氮40-60kg/t,磷酸30-40kg/t,氧化钾105-120kg/t,相当尿素90-105kg/t,钙镁磷肥150-180kg/t,氯化钾165-195kg/t,还有大量有机质,营养成分丰富。笔直进行了用氨化后的甘蔗叶栽培鸡腿菇试验,效果很好。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省皱叶莴苣(散叶生菜)种植面积(含复种)约2.27万hm~2(34万亩),产品以外销为主;生产上主要以小拱棚种植为主,采用耐热、耐湿、耐抽薹、抗病的品种,每年可种植6~7茬,每茬产量2 500~3 000 kg·(667 m~2)~(-1),全年收益可达1.11万~1.50万元。  相似文献   

3.
王元炎  谢仙环 《食用菌》1992,14(2):25-26
蔗头是甘蔗成熟砍收后留在土中的蔗茎和蔗根的总称,在甘蔗生产上,通常利用新植蔗砍收后蔗头上的芽和根,作为第二年进行宿根栽培,一般宿根一、二年后因产量下降,就得把蔗头连根挖掉,进行轮作.甘蔗在生育过程中,叶片不断更新,上部不断长出新叶,下部老叶有层次地枯黄脱落,在田间管理上要及时剥除枯叶清理田园,以增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为害.据测算,每亩有干蔗头约300~350kg和干蔗叶200kg左右,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鉴于竹类资源有限,而甘蔗与竹同科,而甘蔗除生产蔗糖的下脚料蔗渣、滤泥外,还有大量的蔗头、蔗叶可以利用.为此,笔者从1989年起在仙游县溪尾村等进行了多点蔗头蔗叶栽培竹荪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产干品达200g/m~2以上,且可缩短栽培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灵川县大圩镇是桂林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蔬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广东、湖南等地.近年来,该镇农民推广应用的四季豆-叶芥菜-叶芥菜-叶芥菜高效栽培模式每年栽培面积都在1 000 hm2以上.采用这一栽培模式,每667 m2产值达1.2万元,其中春四季豆产量1 500~2 000 kg,收购价1.20元/kg,产值约2 000元;第1,2批叶芥菜主要以鲜菜供应市场,收购价2.60~6.00元/kg,第3批叶芥菜主要以加工酸芥菜供应市场,收购价1.00元/kg,每批产量1 200~1 500 kg,3批产值约10 000元.现将其主要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来安县,是全国蒜薹著名产区之一。近几年,全县大蒜播种面积有2675m2左右,蒜薹产量1500~2 000万kg。来安蒜薹,以其色泽绿白、辛辣适度、营养丰富、贮存期长等特点,受到全国各地的欢迎。 一、品种特征与生育环境 来安薹用大蒜,也称来安薹蒜,属弱冬性品种,在皖东表现为中熟类型。株高100cm左右,假茎高约40cm,叶9~11片,叶长30~40cm,叶宽1~2cm。肉厚有蜡粉。具弦线状须根,约120条左右,根长18cm。蒜头白皮白肉,平均每头重23g,每头10~12瓣。蒜薹长30~40cm,单根重约359,蒜薹色泽绿白,每薹绿色部分约占3/4。白色部分仅占1’/4。来安蒜英…  相似文献   

6.
我省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甘蔗枯叶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廉价原料,我们于1987年开始利用甘蔗叶在蔗田中栽培凤尾菇试验,平均产鲜菇5.5~6公斤。按每亩蔗田可利用1/3的土地计算,每亩可栽凤尾菇222米~2,产鲜菇1221~1332公斤,产值4~(?)664元,扣除成本获纯利1489~1711元。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配制培养料:蔗叶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配方为蔗叶36公斤,谷糠10公斤、石膏粉1公斤,尿素200克、过磷酸钙1公斤。蔗叶用1%石灰水浸18~24小时,捞起后用清水冲洗几遍,pH7~8.5,沥干后切成约6~10cm长。谷糠先用0.1%多菌灵液喷湿,再与蔗叶及其它辅料拌匀,含水量60~  相似文献   

7.
任锡亮  王毓洪  孟秋峰  黄芸萍 《园艺学报》2017,44(10):2035-2036
‘甬雪4号’为雪里蕻杂交一代新品种。生长势强,叶浅绿色,复锯齿,浅裂,叶面有光泽,无蜡粉。平均有效蘖数27个,单株质量1.4 kg,产量约75 t·hm~(-2)。耐抽薹性中等,较抗病毒病,播种至采收约105 d。加工品质优良,适合长江流域栽培。  相似文献   

8.
‘甬雪3号’为雪里蕻杂交一代新品种。生长势强,叶浅绿色,复锯齿,全裂,叶面有光泽,无蜡粉。平均有效蘖数25个,单株质量1.5 kg,产量约90 t·hm~(-2)。耐抽薹性中等,较抗病毒病,加工品质优良。播种至采收约105 d。适合长江流域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9.
纯香油麦菜     
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30.40cm,开展度20~30cm。叶披针形,绿色,长约40cm,宽6~10cm,叶面光滑,口感脆香、品质好,可生食、炒食、做汤。抗寒、耐热、耐抽薹,生长速度快。种子黑色,千粒重约1g。北京地区春秋露地栽培从定植到采收25—30天。667m。产量1500~2000kg。  相似文献   

10.
蔬菜从山东寿光生产者到北京最终消费者的流通费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农业部软科学课题组对“蔬菜从山东寿光到北京最终消费者全程流通费用调查”结果,蔬菜从山东寿光生产者到北京最终消费者的流通环节包括从农户到批发市场、从寿光到北京的运输、在北京的批发和零售4个环节。在这4个环节中,从农户到批发市场的费用最高,占46.0%(312元·t-1),北京零售环节的费用次之,占31.6%(214元·t-1),寿光到北京的运输费用和在北京的批发费用分别占14.7%(100元·t-1)和7.7%(52元·t-1)。每吨蔬菜流通总费用为678元,也就是说,北京消费者每购买1kg寿光蔬菜,需要支付0.68元流通费。1蔬菜由农户到批发市场的费用北京菜商到寿…  相似文献   

11.
‘油绿702菜心’是通过杂交与系统选育相结合得到的中熟菜薹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直立紧凑,菜薹粗壮、匀称,色油绿有光泽,肉质紧实;主薹高22.4cm,粗1.7cm,单株主薹质量约40g。播种至初收37~40d,产量约18000kg·hm-2,适宜平原地区10-12月中旬及翌年3月中旬-4月上旬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甬雪3号是以叶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07-50A为母本,以自交系07-2-10-1-13-4-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叶用芥菜新品种。播种至采收约105d(天)。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叶浅绿色,复锯齿,全裂,叶面有光泽,无蜡粉。平均有效蘖数25个,单株质量约1.5kg,每667m2产量约6000kg。抗病毒病,耐抽薹性中等,加工品质优良。适合长江流域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13.
曹振木  刘维侠  党选民  廖易 《园艺学报》2008,35(10):1558-1558
 酱用型辣椒‘热辣2号’属于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uin),播种至大量收获约142 d。株幅130 cm×90 cm。叶表无毛。每节约3~10朵花,每果位1~3果,少数果位4~6果,单株坐果130个左右,产量45 000 kg·hm-2,辣度174212 SHU。  相似文献   

14.
甘蔗叶栽培大球盖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祝烂  张明华 《食用菌》2009,31(2):29-29
我市槐南相邻的乡、村,每年甘蔗栽培都在667hm^2以上,产生的大量甘蔗叶一般都被焚烧或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甘蔗叶资源,笔者利用甘蔗叶栽培大球盖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西园11号是以优良自交不亲和系2004G为母本,以自交不亲和系2004I为父本配制的春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65~185 d(天),叶球高扁圆形,叶球紧实,叶质脆嫩,商品性好,单球质量1.5 kg左右,球叶VC含量344 mg·kg-1(FW),纤维素5.8 g·kg-1(FW),可溶性固形物5.1%,耐先期抽薹,一般产量为3 500 kg·(667m2)-1 左右.适宜重庆、四川等地区作春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以原有闲置日光温室的茄果类蔬菜种植效果为试材,采用对全年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情况、蔬菜产量和效益情况等数据监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疆高寒区域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对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影响,以期为新疆高纬度地区设施茄果类蔬菜越冬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极限低温约在10.2℃,土壤温室最低为13℃,光照强度最高达17.9 klx;而茄果类蔬菜收获期可从当年10月下旬延续至翌年6月下旬,茄子产量40~45 kg·m-2,辣椒产量30~35 kg·m-2,番茄产量45~50 kg·m-2,每667 m2利润4万~5万元,相较于春提早和秋延后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因此在北纬44°18′55″~44°53′00″高寒区域可以开展日光温室茄果蔬菜节能越冬栽培。  相似文献   

17.
翁丽青 《北方园艺》2021,(19):174-176
该研究介绍了一种单季茭白一种三收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单季茭白春季经二段寄秧育苗,当年秋季收获第一茬茭白,产量30000 kg·hm-2左右,产值15万~18万元·hm-2;第二年春季割掉老棵留足游茭苗,夏季收获第二茬茭白,产量30000kg·hm-2左右,产值15万~18万元·hm-2;夏茭收获后割掉老桩从新抽生,秋季收获第三茬茭白,产量22500 kg·hm-2左右,产值10.5万~13.5万元·hm-2.两年三茬总产值在40.5万~49.5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株5种孢子悬浮液浓度(3.6×104个·mL-1~3.6×108个·mL-1),对平菇厉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成虫、幼虫和蛹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异平菇厉眼蕈蚊具有较强致病力。孢子浓度3.6×108个·mL-1可造成大量平菇厉眼蕈蚊感染致死,其成虫、幼虫和蛹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31%、92.93%和70.12%,成虫、幼虫和蛹第7天的LC50分别是2.865×105个·mL-1、2.685×105个·mL-1和9.063×105个·mL-1,而在浓度3.6×108个·mL-1时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幼虫和蛹的LT50分别为4.36 d、4.06 d和5.10 d。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有机肥不同用量对瓜蚜和叶螨种群数量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和叶螨种群数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肥处理(12kg·m-2)的瓜蚜平均发生量为4.10头·株-1,是中肥处理(9kg·m-2)瓜蚜平均发生量的2.56倍,是低肥处理(6kg·m-2)瓜蚜平均发生量的5.13倍,是对照处理(0kg·m-2)瓜蚜平均发生量的8.20倍;高肥处理的叶螨平均发生量为101.1头·叶-1,分别是中肥、低肥、对照处理的1.51、2.76和2.73倍。黄瓜产量与有机肥用量有关,小区前期产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3个施肥处理的小区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利用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间施用该药对甘蔗条螟和蔗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比常规对照3%呋喃丹颗粒剂和5%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有一定的增加产量和促进糖分提高的作用。在甘蔗生产中推荐用量90~10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