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桥头堡的历史机遇进行了分析,从云南省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出发,对滇中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从滇中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城镇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出发,探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城镇发展路径、统筹城乡发展路径、资源聚集与产业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贵阳市偏坡乡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素质、区域经济等相关指标,构建了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Logistic增长预测模型,对典型喀斯特峰丛槽谷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5年为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16~2020年为逐步良性协调发展阶段,2021~2027年趋向于高效协调发展阶段。随着生态休闲旅游的合理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也逐步趋于高效优质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自治区7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C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西藏200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到结果:从时间尺度看,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直线扩大趋势,相对差异逐年不断减少;从空间尺度看,经济聚集程度高,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3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黄道伟在六万林场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生态振兴推动区域发展。黄道伟强调,各单位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持生态振兴,加大六万大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要突出保护性开发,加强生态林保护,特别是天然林资源保护。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河南省南阳林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林业不仅是南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 ,而且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对发展南阳林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龙 《技术与市场》2009,(7):116-116
本文通过探讨高校与区域经济双向关联与协调发展,分析高校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论证区域经济发展给高校发展提供了平台、注入了活力,提出了不起高校谋求与区域经济双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与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的关系、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的关系、区域经济分工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三个方面的论述,进一步证实了要彻底防止和有效治理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搞好水土资源的保护,必须加快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在经济发展中来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68个县级行政单元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Moran指数为正,且多数县域分布在Moran散点图的第一、第三象限,说明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时浙江省县域经济LISA图显示浙北、浙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经济和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很大 ,由此划分的 5个林业经济地域 ,即东北、华北、南方、西南及西北和青藏高原林业经济区发展差别很大。经过对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状况、劳动力资源、社会发展和外资利用 6个方面共 4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分析 ,分别给 5个林业经济地域的投资环境客观评价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工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的重要指标,从而使得工业增加值成为各个企业及各管理部门非常关注的指标之一。针对重庆各地区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度量重庆各地区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以促进重庆各地区能够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晶 《林产工业》2019,46(8):I0013-I0013
区域产业集聚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为研究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聚中的集聚动力、演化进程和现实效应等内在规律,构建集聚经济圈的相关理论系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晨光博士携手中国人民出版社,立足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理论,出版了《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一书,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案例,立足集聚经济圈的研究视角,探讨了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体系,该书逻辑严谨、理论构建完整,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创新理论研究意义,并对现实的产业集聚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日益严重,已经影响了山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了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趋势和区域差异,定性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运用计量地理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发现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并针对山东省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状况,从经济、制度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南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南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科技支撑不够、信息服务不到位;缺乏相关配套扶持政策;资金制约限制发展;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提出加快河南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大宣传力度、实行目标管理;按照标准对林下经济农户进行补贴;尽快出台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大金融、税收、保险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良好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环境卫生5个评价单元选取30个单项指标,构建徐州市县域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分析和熵值法对2017年徐州县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单元中基础设施条件指标权重最大,指标层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权重最大,这两项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居环境综合指数最高为邳州市,最低为睢宁县。最后,结合各区域人居环境评价现状,提出徐州县域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及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要明确森林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中存在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及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采取发挥中央及地方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和充分发展林业经济等有效措施,为实现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我国区域森林资源的平衡发展,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受到森林资源分布、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存在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体制滞后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改善林业产业结构、建立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优化创新林业经济发展体制来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疆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技术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导致区域差异十分显著,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与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区域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纵观建国5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总体而论,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均衡战略时期,中西部地区成  相似文献   

18.
以成昆铁路为辐射轴,以50km为辐射半径所形成的辐射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GeoDA和ARCGIS 9.2对成昆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从全局相关分析来看,研究区域各县级行政区人均GDP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表现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通过LI-SA空间聚集性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的成都及其周围县域,经济落后的地区集中在四川阿坝和云南楚雄州,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极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景谷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谷县作为云南省主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要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必须使县内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平衡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结合景谷县实际,对研建景谷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原则、思路、方法和结果作了论述.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目标层、类目标层、项目指标层4个层次构成,包括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4个目标、8个标准和44个单项指标.并将其与相关指标体系(蒙特利尔进程、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等)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旅游收入是衡量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经济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基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热点.选取2004-2017年江西省境内政府部门公布的与森林公园旅游经营收入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营收入的11个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相关度排序.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的投资额与森林公园旅游经营收入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才是到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的游客人次,再次为全省的旅游总收入,最小的是区域人口基数.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改改善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