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年分蘖前期低温,使水稻出叶及出分蘖速度减慢,叶色浅,营养生长延迟,后期升温,出叶速度和出分蘖速度以及叶色级数迅速增加,营养生长得到恢复,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的叶龄指数分别降低2 % 和4 % ,有效分蘖率降低3 % .  相似文献   

2.
延边地区1997年因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异常低气温,造成水稻出叶速度非常缓慢,叶色浅,出蘖速度减慢,前期有效分蘖数量不足.此后高温天气,出叶速度加快,叶色迅速变深,分蘖数急速增加,8月上旬安全抽穗.气温异常变化造成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延迟10天左右,叶龄指数分别增加约15,有效分蘖率提高,保证了穗数.7、8月份气温高于历年,但9月15日下轻霜,此后粒重不再增加,结实期积温不足,结实率有所下降.在这种异常气温条件下最佳经济效益的氮、磷、钾肥配比为2.8∶1∶1.9.  相似文献   

3.
何锋  孙彦坤 《北京农业》2014,(30):155-156
低温冷害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其中以夏季低温冷害发生最为频繁、影响最重。低温冷害对水稻的生产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多出现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低温致使稻株出叶速度下降,降低株高、有效分蘖数,延迟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障碍型冷害发生在水稻生殖生长期,主要影响水稻正常抽穗、开花和成熟。今后应充分认识气候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安排作物布局和品种,选育耐寒高产品种,完善耕作制度,加强农田土壤改良,增施肥力,以有效防御水稻生长期低温冷害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播种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以辽宁省3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播种插秧期次水稻的叶龄增长、株高增加,分蘖长消等生长发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期次间差异达极显著,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且越晚的播种期产量降低幅度越大。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穴穗数和秕谷率各期次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种期推迟,穗数(分蘖)减少,而秕谷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产量。水稻总叶片数随着播插期延迟变化不大,而出叶速度有随着播插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水稻各品种不同期次插秧分蘖数均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快,而后趋于平稳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从分蘖成穗数看,早期插秧水稻有效穗数要高于晚期插秧。表明水稻有效分蘖期并不随着播插期的延迟相应延迟,而是播插期的延迟大大缩短了水稻的分蘖期。  相似文献   

5.
浅谈水稻栽培条件与冷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水稻生产中低温冷害常易发生,平均3~5年发生一次.冷害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延迟型冷害主要是指水稻营养生长期(有时包括生殖生长期)在较长时间内遭遇较低温危害.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混合型冷害是指在同一年度中,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生育时期遇低温延迟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和分蘖、迟缓稻穗分化;孕穗、抽穗、开花期又遇低温则造成颖花不育或部分不育,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空秕粒.可以说低温冷害严重影响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6.
高效覆膜尿素具有长效、高效、多效之特点,1994年在宁波市主要几种水田土壤上施用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高效覆膜尿素后,分蘖增多,有效分蘖期较长,出叶速度较快,叶色深,长势旺盛。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株壮、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1肥效反应线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株壮、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1肥效反应线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生育叶龄  相似文献   

9.
对2018年洪泽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前期水稻腾茬推迟和2017年10月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播期偏晚,播期拉长,导致苗情差异不一。越冬期遇低温天气,叶龄进程悬殊较大。返青拔节期,随着气温回升,加之科学施肥,迟播弱小苗小田块生育进程加快,分蘖两级分化快。但高温少雨使成穗不足,穗分化时间短,导致穗型小。科学防控,赤霉病病情较轻。灌浆乳熟期,灌浆速度加快,降水和高温使小麦根系早衰,导致后期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为此,小麦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水稻的分蘖特性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追踪观察了21个水稻超高产品种的分蘖生育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25d,历4个出叶周期;分蘖高峰期在移栽后35d左右,又历2个出叶周期。说明,本田期有效分蘖的同伸叶为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无效分蘖的同伸叶为移栽后第5、6片新生叶。研究结果可作为分蘖调控的叶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低温冷害是由于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水稻低温冷害类型有:营养生长期延迟型冷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冷害:抽穗扬花期障碍型冷害:水稻灌浆期冷害。因此水稻要想抗低温夺高产,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品种,并提高栽培技术等,避免及减少上述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产中对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较高的最适温度下生育最好。在水稻各生育时期,低于最低临界温度,种子发芽不齐,出苗晚幼苗不健壮,降低田间保苗率和成活率;分蘖晚有效分蘖少不能保证足够穗数,并会推迟抽穗,产生延迟型冷害;孕穗期低温,则大量枝梗和颖花退化,甚至花粉不能正常发育而发生障碍型冷害,减少每穗粒数,降低结实率;后期低温,影响开花受精和有机物质转运,造  相似文献   

13.
水稻低温冷害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面积比较大,危害也比较重,因此种水稻必须做好低温冷害防御工作。一、低温冷害的类型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延迟型冷害,也有两种,一种是出穗延迟,出穗开花期处于低温,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质量和品质;另一种是出现在出穗不延迟,而在同熟期遇到低温冷害,延迟成熟,成熟度不好,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巴南区低温迹象对当地水稻生长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遭遇到生育最低临界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水稻冷害主要有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三类,巴南区主要遭遇的冷害为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导致水稻空秕率增多,造成稻粒青米较多,千粒重显著下降,不仅减产严重,且米质较差。在低温冷害的条件下,不同秧苗素质对产量影响不同。为了客观分析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巴南区通过在建立定点跟踪调查田块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专题调查工作。现将主要结果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指导今后巴南地区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水稻冷害一般分为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两类。延迟型冷害是指水稻营养生长期遭受低温危害,造成生育期显著延迟或者结实期遇到冷秋成熟不良,穗小粒少秕粒多而导致减产的现象;障碍型冷害指水稻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期或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低温,阻碍了花粉的正常形成和正常授精,形成大量空壳使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现象。两种冷害同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冷害称为  相似文献   

16.
1.科学的田间管理 1.1 合理灌溉 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初期深水灌溉,水层5cm左右,严防脱水,返青后2~3cm水层,有效分蘖前以浅为主,提高地、水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对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程度达到田面发白,地面有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促进根系发育.排水晒田后,采取干、湿、干的间歇灌溉,促根保叶,养根保蘖.后期如遇到夜间气温低于17℃以下,采取深水护根,水层15cm左右,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孕穗期浅水勤灌:抽穗后浅水灌溉;黄熟期应停止浇水.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由于低温所引起的生理性障碍称为冷害,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水稻在营养生长期遭受低温的危害,造成生育期显著延迟而导致减产的现象叫延迟型冷害.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同期播种,叶龄不同,插秧期不同的四种类型秧苗的叶片生长速度和分蘖成穗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叶龄3.0叶龄插秧的水稻,分蘖成穗节位低,分蘖出现多。成穗数多。水稻单株分蘖力为2.0叶龄〉3.0叶龄〉4.0叶龄〉5.0叶龄。乳苗插秧显示出分蘖成穗优势,这种方法与中苗,大苗插秧可分期进行,可缓解人力的紧张。  相似文献   

19.
磷对移栽期低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强耐冷水稻品种吉粳81和弱耐冷品种长白9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模拟低温胁迫,研究磷对低温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影响吉粳81和长白9秧苗的生长,导致最高分蘖时间延迟,分蘖数减少,新叶出叶速度减缓.低温下床土适当增施磷肥,两品种最高分蘖数分别提高19.7%和27.4%,新叶出叶速度分别提高8.55%和10.7%,最高分蘖发生时间分别缩短至2.7d和3.9d,成熟期秆长伸缩率缩短9.15%和10.40%;低温使吉粳81和长白9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下降,其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每穴穗数>千粒重;综合考虑各因素,强耐冷品种和弱耐冷品种床土最适施磷范围分别为61.69~71.18g.m-2和60.35~68.02g· m-2,可消减延迟性冷害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 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 (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