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的开发利用问题,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了2种植物精油,并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入侵植物精油中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2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3-己烯-1-醇、α-蒎烯、莰烯、β-蒎烯、α-松油烯、柠檬烯、异松油烯、α-胡椒烯、β-波旁烯、β-石竹烯、7-甲氧基-2,2-二甲基-2H-1-苯并吡喃、大香叶烯D、荜澄茄油烯醇、榄香醇、橙花叔醇、大香叶烯D-4-醇、石竹烯氧化物、库贝醇和Tau-杜松醇。2种入侵植物精油中分离出的多种成分在医药领域均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罗马洋甘菊精油与德国洋甘菊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及其香气特征的异同,构建特色芳香植物风味数据库,筛选适宜工业化生产的具香原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2种洋甘菊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评价对其香气性能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洋甘菊精油在饮料中的应用性能。罗马洋甘菊、德国洋甘菊精油中共鉴定挥发性成分49种,分别有43、46种挥发性成分在2种精油中得到鉴定,均以酯类、醇类和萜烯类成分为主。2种精油中具有共性挥发性成分40种,其中反式-松香芹醇、α-蒎烯、惕各酸烯丙酯及2-甲基环丙烷-1-甲酸乙酯是2种精油的共性丰量成分;洋甘菊油烃只在德国洋甘菊精油中得到鉴定。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罗马洋甘菊精油的药草香透发,花香、果甜香显,刺激感和土味较弱,香气性能较好。0.5%(w/w)罗马洋甘菊精油添加到花草茶饮料基础液中,可制备出澄清透明、具特征风味、稳定性较好的饮料产品。研究结果可为洋甘菊的品种选育、香气品质提升、精油提取及制备,以及洋甘菊精油的工业化生产及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比较漳州地区产的蕲艾(Artemisia argyi var. argyi ‘Qiai’)、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及黄金艾(Artemisia vulgaris)挥发性成分。运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对测定成分进行比较。经GC-MS分析得知,蕲艾含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91.40%,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02%,含量较多的为桉叶油醇(73.56%)、邻伞花烃(4.94%)、樟脑(3.65%)、α-蒎烯(3.41%)、樟烯(2.66%)、侧柏醇(2.41%)、4-己烯基乙酸酯(1.95%)、石竹烯(1.83%)、β-蒎烯(1.49%)及异松油烯(1.15%)。五月艾含1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8.91%,倍半萜类化合物占31.22%,含量较多的为蒿酮(50.29%)、石竹烯(15.56%)、大根香叶烯D(9.05%)、α-蒎烯(7.57%)、蒿醇(3.75%)、侧柏酮(3.49%)、4-己烯基乙酸酯(2.29%)及β-长叶蒎烯(1.60%)。黄金艾含1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77...  相似文献   

4.
收集3个不同产地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ndet Wils)种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种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目的是评价基因和环境因素对厚朴种子挥发性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种子样品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α-蒎烯、莰烯、β-蒎烯、对异丙基甲苯、1-柠檬烯、芳樟醇、龙脑、α-松油醇、龙脑乙酯、反-α-佛手柑油稀、β-石竹稀、α-石竹稀、没药烯、2-[4-(1-甲基-2-丙烯基)苯基]丙醛、石竹稀氧化物、3-乙基-2,5-二甲基-l,3-己二烯、β-桉叶油醇,且含量的差异不显著;种子挥发精油的含量差异显著.这一结果暗示了种子作为繁衍的遗传生命体,有高度的遗传特性,挥发性成分代谢累积过程中可能受到遗传因素支配,而生长环境条件差异,使代谢产物生源合成过程中酶的表达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挥发精油产率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江苏富士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市售陕西富士苹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地苹果的挥发性成分均以酯类成分含量最高,其次为醇类、醛类、酸类、烯类。检测到的33种成分中,江苏富士苹果有21种成分含量显著低于陕西富士苹果(P<0.05),但是表征青草香气的反-2-己烯醛与顺-3-己烯-1-醇的含量显著高于陕西富士苹果(P<0.05),说明青苹果香气较强可能为江苏富士苹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泡姜精油的成分及含量,采用蒸馏法提取泡姜和生姜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泡姜和生姜精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检测出泡姜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45种,泡姜特有成分13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桉油精、松油醇、β-人参烯、α-榄香烯等;泡姜与生姜精油共有成分32种,相对含量比较高的共有成分为:姜烯、β-甜没药烯、姜黄烯、γ-依兰油烯、柠檬醛、香叶醛。本研究确定了泡姜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评价泡姜口感及研究泡姜功能用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个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班×印2号’、‘班×印6号’、‘班×印7号’、‘班×印8号’4个不同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印尼大叶种和班尼约尔1号为杂交亲本的4个杂交种质:‘班×印2号’、‘班×印6号’、‘班×印7号’、‘班×印8号’为原料,通过GC-MS对这4个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胡椒品种不同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3-蒈烯、柠檬烯、石竹烯、α-石竹烯、β-蒎烯、β-月桂烯、δ-榄香烯和α-蒎烯8种烯类物质是这4个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其中,‘班×印8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中3种特有成分是(+)-环苜蓿烯、白菖油烯和β-萜品烯;‘班×印2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班×印6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与‘班×印7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中单独共有的3种成分是α-萜品烯、β-侧柏烯和α-蛇床烯。不同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岭头单丛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岭头单丛茶香精油含量由鲜叶的12.40,经加工逐渐增加到成茶的64.87。香气化合物组成则在做青结束时种类最多,而以成茶最少。鲜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基甲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为主。晒青叶橙花叔醇大量增加,(顺)-茉莉酮、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α-萜品醇等香气组分减少。做青过程中香气组分呈不规则变化。杀青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大量增加,香叶醇、(顺)-茉莉酮、α-法呢烯、橙花叔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吲哚、丁基甲酚等减少。成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香叶醇、(顺)-茉莉酮、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己醛、吲哚、(反)-2-己烯醛、(顺)-3-己烯基己酸酯等香气组分为特征香气。  相似文献   

9.
香叶天竺葵多倍体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染色体加倍后精油的香气特征,为香叶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对香叶天竺葵扦插苗、组培苗和多倍苗的香叶油进行GC-9A分析,并与玫瑰香叶油、法国波尔蓬香叶油的主成分进行对比。这5种油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各成分的百分含量有差异。组培苗及多倍苗香叶油中香叶醇、甲酸香叶酯、芳樟醇的含量显著提高,而香茅醇、甲酸香茅酯、玫瑰醚的含量有所下降。其中,多倍苗香叶油含:香茅醇26.1%,香叶醇14.81%,β-古芸烯4.77%,这3个主香成分接近法国波尔蓬香叶油中的含量。香叶天竺葵染色体加倍后能改善其精油的品质,其精油中香茅醇、香叶醇的含量更接近法国波尔蓬等国外香叶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杀青前后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测定了杀青前后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前后不同中性致香成分的含量不同,杀青后含量降低的中性致香成分有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壬醛、5-甲基正糠醛、癸醛、茄酮、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十四醛、2-十四烯-1-醇、新植二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壬醛、5-甲基正糠醛、癸醛、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2-十四烯-1-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四醛等中性致香物质均以痕量存在。杀青后含量升高的中性致香物质有糠醛、对二甲苯、苯乙醛、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混合物、二氢猕猴桃内酯等,其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为杀青过程新增加的中性致香产物。随杀青过程变化较小的中性致香物质有邻二甲苯、β-二氢大马酮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椒样薄荷高产优质的农艺模型以及对其精油品质的影响,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影响较大的密度X1、氮肥用量X2、磷肥用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公顷精油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椒样薄荷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椒样薄荷精油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氮肥用量X2>密度X1>磷肥用量X3,依据建立的模型,目标精油产量≥100.5 kg•hm-2时优质高产最佳农艺方案为:密度X117.55~22.05万苗﹒hm-2,氮肥用量X2纯N172.5~217.5kg﹒hm-2,磷肥用量X3纯P2O5 118.5~150kg﹒hm-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精油品质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品质的影响与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影响不明显,而在密度较高时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磷肥用量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模拟卷烟燃吸状态,研究鸢尾油在无氧条件下的热裂解行为,为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将鸢尾油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进行热裂解,将热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一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鸢尾油裂解产物中主要包括酯类、酮类和有机酸等致香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包括十四烷酸乙酯、鸢尾酮、香叶醇和肉豆蔻酸等香味化合物,这些物质有助于卷烟增加甜香味、掩盖杂气和柔和香气。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变复杂,裂解温度对鸢尾油裂解产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信阳毛尖茶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个峰。对比夏茶与春茶在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综合评价春茶的香气品质优于夏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模拟卷烟燃吸状态,研究了苦水玫瑰油在无氧条件下的热裂解行为,为其在卷烟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苦水玫瑰油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进行热裂解,将热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苦水玫瑰油裂解产物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萜烯类、脂肪烃类和醚类等致香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包括香茅醇、香叶醇和芳樟醇等有具有浓郁而持久的玫瑰香气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有助于增进卷烟甜香、玫瑰香,使烟气柔和。  相似文献   

15.
Somaclonal variation for plant height, plant spread, leaf shape, leaf size, leaf form, herb yield, essential oil content and 10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was studied in an Indian cultivar, ‘Bourbon’ of rose‐scented geranium (Pelargonium graveolens). Significantly larger variance was observed among in vitro‐regenerated plants of the SC1 generation (first generation following an in vitro phase) than among parental plants raised from stem cuttings for herb yield, plant height, leaf size, essential oil content, and for the contents of cis‐rose oxide, trans‐rose oxide, isomenthone and 10‐epi‐γ‐eudesmol in the essential oil. Plants of the SC1 generation showing values beyond the higher or lower limit (depending on the trait) of the range observed among parental plants for different traits were developed into clones by their multiplication through stem cuttings, and evaluated again in the SC2 generation (second generation following the in vitro phase). Somaclones selected for plant spread, and for the contents of linalool and trans‐rose oxide in their essential oils did not breed true in the SC2 generation. However, for the remaining traits studied, 13–100% of the selected clones retained their selected traits in the SC2 gener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changes in these somaclones were due to genetic causes.  相似文献   

16.
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森  刘拉平  贾礼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34-334
以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80个组分,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3.83%。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25.58%)、(R)-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13.38%)、β-月桂烯(6.92%)、γ-松油烯(4.76%)、β-水芹烯(3.81%)、芳樟醇(3.35%)、à,à,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3.28%)、(E)-罗勒烯(3.04%)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加工工艺对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RI方法测定并比较传统窨制和隔离窨制2种方式香气组分的变化,并对2种加工方式的成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为茉莉花茶新工艺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茉莉花茶主要香气组分为芳樟醇、乙酸苄酯、α-法尼烯、苯甲酸顺-3-己烯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吲哚6种,并且头窨时茉莉花茶香气组分的组成特征已基本形成。2种工艺过程中,烯烃类相对含量差异较小;醇类相对含量在传统窨制中较低,比隔离窨制低7.75%;酯类、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隔离窨制中低;酮类相对含量较少。经感官审评,传统窨制成茶香气得分高于隔离窨制。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窨制成茶香气优于隔离窨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