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研究以番茄丁香假单胞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为指示菌,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从高寒草甸牧草内生细菌中筛选获取优良拮抗菌株261MY6,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平板对峙法、溶磷法、Salkowski法及盆栽试验等测定其生物功能及室内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261MY6对番茄丁香假单胞叶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0 cm,盆栽防效达68.71%。具有溶解无机磷、固氮和分泌IAA的功能,对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黄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孜然根腐病菌(F. Solani)和番瓜根腐病菌(Fusarium sp.)有良好抑制作用。该结果为解淀粉芽孢杆菌261MY6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从120株高寒草地牧草内生细菌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264ZY7,其抑菌圈直径为1.22 cm。264ZY7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534 μm×0.571 μm~3.210 μm×0.781 μm,革兰氏阳性菌,根据形态特征,并结合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菌株264ZY7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室内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效达69%,此外,该菌株对8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能力,说明抑菌谱较宽,且抑菌率均大于30%,对番瓜根腐病菌(Fusarium sp.)效果最明显,抑菌率为52.84%。该研究结果为高寒草地紫花针茅内生细菌264ZY47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紫花苜蓿根际土中分离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CYY-6和CYY-42,并评价了其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经过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CYY-6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YY-42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同时检测发现这2株芽孢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合成嗜铁素。在平板对峙实验中,2株菌株均能对尖孢镰刀菌产生拮抗作用,并产生抑菌带,抑菌率分别为49.3%和56.3%。且其发酵液可以致使尖孢镰刀菌菌丝及孢子生长异常,出现菌丝扭曲、断裂、破碎,孢子数量明显减少等现象。在盆栽实验中,2株菌株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7.55%和64.03%,在紫花苜蓿根腐病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系试验田健康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出1株拮抗真菌BIBA-G563,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真菌镰刀菌的抑制能力及盆栽防治根腐病的效果。经鉴定,拮抗真菌BIBA-G563为变灰青霉。BIBA-G563与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轮枝镰刀菌四种病原真菌的第9 d平板对峙抑制率在28.62%~64.67%之间,无菌发酵液对四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10.34%~15.98%之间,对四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16.95%~35.95%之间,对盆栽紫花苜蓿镰刀菌根腐病防效为75.40%。表明生防真菌BIBA-G563能够有效抑制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1株对根腐病致病菌——镰刀菌(Fusarium spp.)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T2,试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鉴定确定菌株种属,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及孢子萌发试验验证菌株T2对镰刀菌的抑菌能力,通过盆栽试验验证菌株T2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2为田无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在平板对峙试验中田无链霉菌T2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xysporum)、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verticill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37.33%、53.33%和37.00%。田无链霉菌T2无菌发酵液对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及轮枝镰刀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42.11%、43.94%和44.96%。盆栽试验中,田无链霉菌T2对苗期紫花苜蓿根腐病的防效为50.21%。说明单独接种田无链霉菌T2可以促进紫花苜...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检测与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超  方香玲 《草地学报》2021,29(7):1599-1604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原真菌,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该菌能够侵染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大豆(Glycine max)、西瓜(Citrullus lanatus)、香蕉(Musa nan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等100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引起枯萎病和根腐病等。对土壤和植物根组织中的尖孢镰刀菌进行检测和定量是病害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菌落平板稀释法、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及其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对农牧业生产中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崔岩  王蒂  柴兆祥  李金花  余斌 《草业学报》2014,23(1):276-282
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国营条山农场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围土样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俄罗斯木霉(Trichoderma rossicum),为国内木霉新记录种。将其有伤接种马铃薯块茎,发现其对马铃薯块茎无致腐能力。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马铃薯干腐病优势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和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效果,其拮抗系数均在0.70以上,证明其具有较好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目前,国内外木霉生防菌剂研究开发主要针对农作物,相关产品在草坪上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来源于草坪的木霉且针对草坪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从草坪中分离的棘孢木霉菌株152-42(Trichoderma asperellum)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温度适应性和耐盐碱能力;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草坪币斑病菌(Clarireedia monteithiana)为拮抗对象,检测该棘孢木霉对草坪褐斑病和币斑病的防治效果,分析其拮抗机理。结果表明:棘孢木霉152-42具有耐高温和高盐碱的特性,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原菌生长,而且能够显著降低草坪褐斑病和币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草坪病害生防真菌。  相似文献   

9.
木霉对草坪上2种重要土传病害生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木霉菌Trichoderma spp.防治草坪上2种重要的土传病害--褐斑病及镰刀枯萎病.木霉菌对草坪上的植物病原真菌室内抑菌效果及木霉制剂温室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拮抗作用测定中,木霉菌对草坪镰刀枯萎病菌和立枯丝核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机制主要为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和抗生作用;温室盆栽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霉对镰刀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85%和74%,木霉对立枯丝核病菌的防效分别为86%和76%,且具有防效持久、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shira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桑椹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获得对核地杖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从桑椹菌核病发病桑树根际土壤中获得的3株真菌为候选拮抗菌株,基于3个菌株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分别将Ta-N11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h-N13和Th-N36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3株拮抗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拮抗菌Ta-N1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2.2%.田间防效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株发酵液喷施对桑椹菌核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Ta-N11在2个示范点的病果率较清水对照组降低了约30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棘孢木霉Ta-N11菌株对桑椹核地杖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木霉菌对草坪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拮抗微生物,多种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具有重要的生防价值。为挖掘出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生防菌剂,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4株木霉菌株对14种草坪草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玻璃纸法及粗提液抑菌试验研究了其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对所有供试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SQ-1Q-18抑菌效果最佳,对玉蜀黍丝核菌和地衣状伏革菌的拮抗等级为I级,抑制率高达100%,对灰葡萄孢菌、地毯草炭疽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拮抗等级为Ⅱ级,抑制率大于80%,且对供试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高达72.8%。进一步研究菌株SQ-1Q-18的抑菌机理发现,该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抑菌圈侵占病原菌的生长空间,覆盖和深入病原菌内部并与其相互缠绕使得病原菌菌丝变细、缢缩甚至断裂,或直接穿入病原菌菌丝内部吸取营养致使菌丝细胞溶解,也可产生拮抗物质,其中玻璃纸法中对草坪草币斑病菌、球黑孢霉及地衣状伏革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高达91.77%、89.80%和79.59%;粗提取液对草坪草币斑病菌和佩立金平脐蠕孢的抑制率分别为43.60%和42.91%。经鉴定,SQ-1Q-18为哈茨木霉。研究结果为高效防治草坪草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剂的研制、开发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了解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病原菌对苜蓿的致病性,本研究以苜蓿根腐病病原BF1(Fusarium equiseti)、BF28(F.oxysporum)、BF36-2(F.solani)三种镰孢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观测菌落的外观特征与产孢量,并对WL343、金皇后、阿尔冈金、WL525四个苜蓿品种以菌液...  相似文献   

13.
四种杀菌剂对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研究四种杀菌剂对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病原、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四种药剂对三种病原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枯腐宁和枯萎绝四种药剂对锐顶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84.93、221.00、53.74和7.90μg/mL,对尖孢镰刀菌EC50分别为70.12、125.76、35.75和5.87μg/mL,对半裸镰刀菌分别为49.55、126.61和221μg/mL。以枯萎绝的抑菌作用最为突出,对三种镰刀菌的EC50都在10μg/mL以下,枯腐宁次之,甲基硫菌灵最差。四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深绿木霉对引起禾草腐霉病原菌瓜果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绿木霉菌与瓜果腐霉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可以包围、覆盖瓜果腐霉的菌落,同时产生大量孢子;当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4.65×106个/mL时,对瓜果腐霉菌的抑制率达53.56%。通过深绿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和3种药剂对草坪禾草腐霉病病原菌抑制效果的比较,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与25%甲霜·霜霉的抑菌效果接近,分别为77.37%和79.57%。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丝缠绕在瓜果腐霉菌菌丝上,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或与瓜果腐霉菌的菌丝平行生长,再侵入瓜果腐霉菌内寄生。深绿木霉菌对瓜果腐霉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甘肃省武威市紫花苜蓿根腐病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方法对致病性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XGF7可造成紫花苜蓿严重根腐,该病原菌大型分生孢子多纺锤形或镰刀形,大小为3.3~4.7μm×14.8~32.0μm;小型分生孢子少,纺锤形或哑铃形,大小2.9~4.2μm×8.4~18.2μm;ITS序列及镰孢菌Fu3/Fu4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病原菌均与Fusarium chlamydosporum的相似度达99%,结合形态学特征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厚垣镰孢菌F.chlamydosporum。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牧草的123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出61株菌株对F.chlamydosporum有拮抗效果,且抑菌率均在55%,并利用形态特征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具有稳定拮抗作用265ZY3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对峙培养法,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叶片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TD-MM。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TD-MM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初步探究其抑菌机理和防治效果,并测定菌株TD-MM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条件。结果表明:鸭茅内生木霉菌株TD-MM对6株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该菌株推测为通过生长空间竞争和重寄生作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其对姜花、蚕豆和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植株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宜该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虎红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且有利于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本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根腐病害生物菌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菌株资源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苜蓿菌核病生防菌及化学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毒力测定法比较11种化学药剂对苜蓿菌核病的抑菌效果,其中45%五氯·福、50%速克灵和55%甲硫·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均能抑制病原菌生长。温室生测表明45%五氯·福防治苜蓿菌核病效果最好,500倍液防效达73.9%。从江苏省句容地区苜蓿根围土壤中分离到415株细菌,采用平皿对峙法从中筛选到3株对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代号S1和S2的菌株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超过1.5cm。温室生测菌株S2对苜蓿菌核病的生防效果最好,接种病原菌10d后防效达67.5%,15d后为61.7%。  相似文献   

18.
旨在明确牛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的43 ku外膜蛋白(43K OMP)在其黏附细胞中的作用,本研究将重组43K OMP蛋白和天然43K OMP蛋白与鼠乳腺上皮细胞共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牛坏死杆菌43K OMP对鼠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同时利用天然蛋白竞争试验和抗体抑制试验明确43K OMP是否介导牛坏死杆菌与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利用牛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缺失菌,评价43K OMP基因缺失对牛坏死杆菌黏附力的影响,阐明43K OMP在牛坏死杆菌黏附细胞中的作用。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天然43K OMP和重组43K OMP均能黏附于鼠乳腺上皮细胞表面,天然43K OMP与鼠乳腺上皮细胞或鼠肝细胞预孵育后,牛坏死杆菌黏附数量明显下降(P<0.05);牛坏死杆菌与43K OMP多抗或单抗预孵育后,黏附于鼠乳腺上皮细胞或鼠肝细胞的牛坏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牛坏死杆菌A25菌株相比,基因缺失菌A25Δ43K OMP黏附宿主细胞能力极显著下降(P<0.01),黏附率分别降低了94.4%和90.4%。因此,43K OMP在牛坏死杆菌黏附细胞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深入研究其黏附机理将为揭示牛坏死杆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婷燕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20,29(12):131-139
植物病原菌通过种子可进一步在时间上延续和空间上传播。为确定我国目前主要种植的苜蓿品种是否携带苜蓿黄萎病菌等毁灭性病害的病菌和其他重要病菌,为苜蓿的引种调运和病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从我国苜蓿育种者和经营进口苜蓿种子的公司收集了32个苜蓿品种,采用PDA平皿法分离并鉴定了种带真菌,采用浸种法测定了其对中苜3号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致病性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种子中未检测出苜蓿黄萎病菌及其他生产上的检疫性病原菌,苜蓿种子上的真菌主要为环境普遍存在的链格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等真菌,共有19属20种;不同品种的种子带菌率有显著差异,不消毒处理下带菌率为26.18%~67.54%;消毒处理后平均种带真菌率有效降低了25.10%;枝孢霉、黑附球菌、枝顶孢、细交链孢等显著降低发芽率,篮状菌、球毛壳菌、黄曲霉、茄匍柄霉等菌对幼苗的芽和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幼苗枯萎、腐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