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巡和许远是我国唐代"安史之乱"时为国捐躯的忠烈英雄,世称"双忠公"。自唐肃宗下诏立庙祭祀开始,双忠公就成为官方承认的"正统"的忠义之神。其后,经过民间的演绎和历代官方的加封,逐渐演绎出阴司之神、瘟疫之神、司水之神等神职面貌。双忠信仰传入泉州和台湾后,在两地信仰环境与农业环境的双重作用下,衍化出前所未见的农业神职,展现出独特的地方化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信仰环境改变,人们对神灵的农业生产诉求逐渐减少或消失,双忠公的农业神职也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武陟青龙宫祈雨活动和沁阳长沟村祈雨活动为代表,介绍清末民初豫西北地区官方与民间的祈雨仪式。通过研究发现官方与民间仪式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都高度关注祈雨中的"取水"环节。二者的不同之处是由于官府的支持,与民间仪式相比,官方参与组织的祈雨仪式规模浩大、严谨有序,同时也承栽着更多的危机渡过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浅析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相对应而言的。官方金融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民间金融是官方正式金融体制之外的资金融通活动,广泛存在于城乡个体经济之间,是个体经济与城乡居民以及城乡居民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之间融资活动的总和。浅析了民间金融的存在模式,民间金融存在的客观性与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代一统天下之后,曾一度禁止民间养马。对此,有研究者认为,清代民间养马业一蹶不振。本文介绍了清代马禁的历史背景,对不同时期的马禁政策和马禁松弛现象列举、分析,并结合大量官方、民间的原始文献,分析了民间养马业繁荣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冰片性微寒,味辛苦,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功效。民间妙用冰片治病疗疾的验方颇多,方法简便,疗效甚佳,下面介绍几则: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丧葬礼俗制度。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影响,丧葬礼仪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而民间丧葬风俗则变化较小,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民间丧葬风俗的传承与变革,与时代社会文化变迁转型的广度及深度关联性不大,民间对官方所制定的新式丧礼遵行甚少,即使有所改革,旋即回复旧俗,仍然广泛地实行着传统丧俗。即使传统丧俗中的某些陋习恶俗,民间亦以古礼和旧观念为依据,相沿成习,司  相似文献   

7.
张荣昌 《农业与技术》2006,26(3):187-188
民间金融的存在不但有其历史必然性,是经济发展中官方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有利于缓解金融抑制,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经济活力。而现实中对民间金融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本文将通过对民间金融的利弊作一些基本判断,以便人们正确认识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8.
张远桃 《新农村》2008,(9):41-41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家人团聚之佳节。中秋节赏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赏月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东北地区的“听月”;苏州一带的“走月”;云南地方的“跳月”和广西侗族人的“行月”等。人们合家欢聚,边赏月边品尝月饼和干果,到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可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9.
关于茶神     
山曼 《农业考古》2000,(2):39-42,65
茶神应属于民间行业神的系列,像很多其他行业的神一样,茶神不止一位,各地供奉的茶神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茶神的供奉与祭祀自古十分简单,现代民俗学也缺少关于茶神信仰的较详细的调查与记录,不知是本来无可记,还是有所记而没能记。我在这里把所见到的关于茶神的资料作了一番梳理,极希望能有实地调查的补充与丰富。 一、陆羽 陆羽是信奉最广的一位茶神。历史上确有其人。 陆羽(733-6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陆羽一生富于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弃…  相似文献   

10.
姚怡暾 《甘肃农业》2011,(5):52-52,54
我国的民间歌舞,多与一些节日庆典、祭祀神灵祖先、诞辰祝寿、婚丧嫁娶等喜庆活动联系在一起。如每年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或一些盛大的祭祀和庆典时,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而天津的皇会和它的民间歌舞就是其中最典型、最具地方特色的一个。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斑斓,一则娱神,一则乐人,热闹非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欲就天津皇会和民间歌舞的内容及形式作一简要的介绍和论述。天津的皇会,是祭祀天后娘娘诞辰的庙会。在南方,把天后也称为妈祖;在北方,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农村民间借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民间借贷在我国农村经济中迅速发展兴盛起来。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发展也有其自身特点。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民间借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然而,由于民间借贷是游离于官方监督之外的,因此在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的同时,也有其负面效应。针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福州线面     
张伟良 《福建农业》2011,(1):41-F0003
福州线面始于南宋,至今有八百多年历史;民间对线面的制作流传着一段神活故事。相传玉母娘娘的女儿九天玄女.为了给母亲贺寿,煞费苦心准备礼物.最后她用自己智慧和灵巧的手.精制了细如丝,  相似文献   

13.
湖州茶事歌谣钟伟今湖州是茶神陆羽的第二故乡,饮茶之风久盛不衰,民间流传着不少“茶事歌谣”。近几年来,我因主管湖州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的工作,主持全市民间文学普查,主编《湖州市歌谣、谚语卷》(1991年7月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湖州民间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省直至清代仍然有着较为常见的土地崇拜、稷神五谷神和农神崇拜,土地崇拜和对土地神的祭祀仍然非常活跃。与前代土地信仰相比较,清代四川民间抽象化的土地之神的地位大大下降,土地崇拜中自然崇拜的色彩渐渐消失,社神信仰、土地神信仰及田祖信仰等人格化土地神信仰成为主要形式,庙宇化和世俗化成为神灵信仰的展现方式,民间对土地的崇祀体现出典型的务实性、世俗化甚至功利化。  相似文献   

15.
李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23-2725,2733
在介绍明清时期芍坡地区占垦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官方、豪强和民间各方在占垦问题上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之间的博弈,指出传统社会后期关于占垦问题的管理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反映出地方社会对公共水力资源管理技术手段的落后,提出建立一套官方与民间相辅相成的规划、管理、运行、奖惩机制,才能避免出现水利工程时兴时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南宋理学家掀起的书院运动,使理学与书院同时兴盛,出现一体化的深度融合。理学家有两大目标,一是谋求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共同推进书院的建设,二是建立官方书院,使之成为与州县官学并存而又能修正其沉迷科举的弊端的另一种官方教育模式。书院不以科举为目的,而以讲学为指归,是理学家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董越墨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7):209-212+220
为了梳理缓解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实践逻辑,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华北桥头村环境治理实践开展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相对于官方制定规则,民间规则渗透于农村日常生活,在村居环境治理中承载较高被认同度。因而,以民间规则为催化,有助于环境治理规则充分融入村庄日常生活,强化村民对环境治理规则认同感,提高环境治理有效性,矫治村居环境治理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的美国大选,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中国规模巨大的美国选举观摩团也抵美观摩选情。尽管专家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民间交往和政治文化交流,没有太多的官方色彩,但仍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马仙姑信仰是晋东南地区特殊的一种民间信仰,其主神马仙姑为人格神。马氏为河北洺州永年人,金元之际辗转来到高平西通义里,在董峰山下行医施药治病救人,坐化后信徒修建仙姑祠堂,是为马仙姑信仰之始。早期马仙姑信仰道教色彩浓厚,仙姑庙元明两代一度受到官方的庇护和重视。进入清代以来,道教地位式微,马仙姑信仰蜕变为标准的民间信仰,仙姑庙成为"七庄"共祀中心。道光以后,随着马仙姑多次显灵,治病求雨两大功能得以彰显,仙姑信仰的辐射范围急剧扩大,大大突破了地缘性的特征。同治时知县龙汝霖改革,马仙姑信仰遭受挫折,至光绪时才有恢复,但影响大不如前。现代马仙姑信仰功能呈现多元化,但仍为地缘性民间信仰。信仰的嬗变,折射世俗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变化,成为政府、村社、民众互动与博弈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端午等七、八个名称。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民间的传说和学者的研究,有许多种说法。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祭祀那些有德行、驱鬼怪的“正神”和历史人物。比如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汉代孝女曹娥的,有祭祀道教张天师的,有纪念避邪之神钟馗的。又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