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涂春城 《湖北林业科技》1992,(3):45-48,F003
<正> 我省开展飞机播种造林,从1966年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为了掌握飞播造林成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搞好飞播造林,提高飞播造林质量与成效,我省分别在1983年对1966年至1980年、1987年对1981年至1983年、1991年对1984年至1986年的飞播造林,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成效调查工作。现就调查成果作些简要分析,并对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有关技术措施,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树品系众多,我省引种栽培的有Ⅰ63、Ⅰ69、Ⅰ72、Ⅰ45、Ⅰ214和加龙杨,造林面积迅速扩大,大都生产力很高。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技术措施仍值得研究,本文从不同角度予以说明,以期抛砖引玉。一、引种历史杨树引进现有多种说法。实际情况是:1972年中国林科院院长吴中伦教授在参加世界林业会议后,意向性选择带回一些种条,1973年分南北试种,结果多数成功,也有的失败。湖南的引种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是1973-1974年。1973年7月我陪王绍义副局长到哈尔滨开会并参观了黑龙江省林科院,回省后派人去引进  相似文献   

3.
<正> 从1979年飞播造林试验开始,我省的飞播造林工作者,针对复杂的自然条件,推行了广泛深入的科学试验,并迅速推广到全省,取得了喜人的试验成果与造林成效,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与个人。河南省飞机播种造林试验与推广先后两次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多次获地市级科技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母树林营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种火炬松多年,生长表现良好,是值得发展的一个优良用材树种。但是,我省造林所用的种子,大都是从国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数量不足。我们于1976年在靖州县排牙山林场营造了火炬松母树林,已取得初步效果。营造经过造林地选择在靖州县排牙山林场青庄,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0′,北纬26°25′;海拔450米;年平均气温16.7℃,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8.4℃;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相对湿度82%;≥10℃的年活动积温4800-5000℃;无霜期280-290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省雨季造林工作已全面结束,各地将工作重点转向秋冬季造林准备。根据生产统计,截至9月10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15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飞播造林28.9万亩,封山育林31.7万亩。  相似文献   

6.
《云南林业》2002,23(3):2-3
雨季临近,我省将拉开今年造林绿化的大幕。面对造林绿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省上下要下大力气,切实抓好造林绿化的质量工作,力争使我省的造林绿化质量上新台阶。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成效的根本保障,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林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的系统工程,而森林资源的培育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工作。基础不牢,效益难保。森林资源的培育有其特殊性,从造林到林木成材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在造林绿化时,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宋西德(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多年来的造林实践。对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如何提高抗旱造林技术,促使造林质量提高,在本文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1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不断促进各地的造林绿化工作,提高人工造林成效,国家林业局于1988年开始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开展了年度造林实绩核查工作。我省通过多年来的连续核查,显著地提高了各地造  相似文献   

9.
不同立地条件营造香椿用材林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安市1999年营造的香椿用材林林分为对象,进行造林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香椿用材林林分胸径、蓄积量差异显著,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大,香椿的胸径、蓄积量差异增大;Ⅰ、Ⅱ类地培育香椿用材林内部收益率在15.56%以上,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Ⅲ类地培育香椿用材林内部收益率在-5.31%,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培育香椿用材林应选择Ⅰ、Ⅱ类地造林,以选择Ⅰ类地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日本落叶松造林后林相整齐,减少苗木分化,提高林分质量,确保尽快郁闭成林。2009~2011年间,开展了苗木分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用哪个类别的苗木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没有太大区别;造林后连续3 a地径、树高新生长依次为:1 a生超级苗>2a生Ⅰ级苗>2 a生混合苗>2 a生Ⅱ级苗。造林时,一定将苗木进行分类,在2 a生Ⅰ级苗用完后,可采用1a生超级苗造林,不提倡混合苗造林。  相似文献   

11.
谢保富 《云南林业》1999,20(3):16-17
我国的飞机播种造林(以下简称飞播造林)始于1956年3月4日(在广东省吴川县首次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1959年6月,四川省林业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的飞播造林获得首次成功,奠定了我国飞播造林的基础。云南飞播造林始于1960年8月。近40年来,我省开展过飞播造林的地州市有12个,县市82个。截至1998年,全省累计在883个播区内飞播,其飞播面积为268.2万hm2;通过采取"飞、封、补、管"等措施,飞播造林成效面积73.33万hm2,平均飞播造林成效率为4018%,其中80年代以前成效率为32.5%;1981~1990年,飞播造林平均成效率为47.85%;1991-19…  相似文献   

12.
容器苗作为苗木产业现代化的产物,具有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总体成本,延长造林时间,缩短育苗时间,节约土地和种子,便于实现育苗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等诸多优点。省林业局为推动全省林业工程建设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出了提高山区造林绿化质量的三大重要举措,其中将容器苗造林作为山区造林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期杂志选登两篇有关容器苗造林实用技术的文章,以期对我省容器苗造林的推广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省沙区林场主要树种造林模式的调查 ,从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入手 ,提出了小网格式造林是我省沙区林场今后的发展方向 ,同时提出了最佳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4.
《河南林业》2000,(6):5-6
一、坚持科学规划 从近年我省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看,科学规范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林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造林,造什么样的林,怎样造林等问题,没有系统地解决。每到造林季节,要么临时规划安排造  相似文献   

15.
容器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器苗造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缓苗期短、幼林生长快、造林不爱季节限制等优点。1989年咀来,我省迅速应用和推广了这项适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前景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飞播造林从1958年开始,截止1997年已推广到全省的9个地市、64个县区,总面积达134.67万hm2,成林56.67万hm2。飞播造林在我省灭荒、治沙、“三北”防护林和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中所起的作用日渐显著。1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1飞播造林为我省生态建设造就了大面积防护林基地我省飞播造林在转入大面积推广后,注意了飞播造林与经营管理的基地化、集约化建设,从而使成片成林面积有较大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成林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82片,10万亩以上的有15片,丹凤县流岭播区、宁强县、紫阳县等3个“百万亩”飞…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大力发展乡土阔叶林的意义,并简单介绍了我省乡土阔叶林造林树种选择和主要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河北林业》2012,(8):10-11
(二O一二年七月十八日)近年来,我省造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状况逐步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造林面积不实,造林合格率、成效率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全省林业"双增"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切实加强造林管理,进一步落实造林数量,提高造林质量,按照"增林扩绿,林果并重,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省飞播造林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累计完成飞播造林面积3087万亩,成林成苗面积1485万亩,形成了大规模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为我省培育了大量的后备森林资源,对提高我省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我省飞播造林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需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1972年我国从意大利引进Ⅰ-69、Ⅰ-72和Ⅰ-63杨以来,在亚热带、南暖温带地区表现了其速生性状,从而在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及黄淮海平原的南部获得大面积推广。为使安徽省杨树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提高杨树造林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欧美杨生产力,课题组在贵池市灌口乡进行了多系混合造林试验。1.试验地概况试验林位于安徽省贵池市灌口乡黄金坡林场。年均温度16.1℃,年雨量1530毫米,海拔19米,三面环山,为秋浦河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