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中盆地用水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关中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结构变化,并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分析了其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同时阐明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并针对各驱动因子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为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  相似文献   

2.
秦岭南北地区人口增长对水资源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30年来(1970-2000)关中地区33个县市、陕南地区26个县市气象观测数据及研究区内各主要县市的近50年来(1949-2000)人口数据,对比分析了人口增长对秦岭南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近50年来,关中地区每年平均增长人口27.1万人,陕南地区每年增长人口8.9万人,关中地区人口总数和增长速率分别是陕南地区的2倍和3.5倍;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的人均水资源量变化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关中地区的下降速率为每年2.1%,陕南地区下降的速率为1.4%;从时间上看,关中地区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人均水资源量减少了46.5%,陕南地区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人均水资源量减少了16.5%;从空间上看,关中地区主要缺水区域位于渭河的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在1,400m3以下,而陕南地区只有汉中水资源受人类影响较大人均水资源量在1,400m3以下,其他县市水资源仍然很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在2,800m3以上。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关中地区的水资源较陕南地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严重的缺乏,前景不容乐观。因此,从人口和水资源两方面考虑陕南地区是支持关中经济发展的重要后方。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一些承载力研究仅考虑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的片面性和单一性问题,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科技功效、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6个子系统共20个评价指标的水土资源复合承载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权重确定中,用基于模糊集决策理论的主观权重对熵权进行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预测与定量调控,构建LMDI-SD耦合模型。模型采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分解法,识别用水量变化关键驱动因子;构建系统动力学(SD)模型,预测水资源承载力;以用水量变化关键驱动因子为调控指标,对经济社会用水进行全面调控;结合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优调控方案。应用于2022—2035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预测与调控,结果表明:(1)强度效应是关中地区农业用水量减少、生活和生态用水量增加的关键驱动因子,规模效应是工业用水量增加的关键驱动因子;(2)现状发展模式下,由于用水总量增加幅度(37.13%)远大于可供水量增加幅度(12.25%),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逐年变大,从2026年开始将处于超载状态;(3)引汉济渭工程能从“供给侧”有效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但相对于快速增长的需求,部分城市水资源仍供不应求,还需从“需求侧”加以调控;(4)最优调控方案下,关中地区水资源可调控至临界承载状态,且相较于生活、生态及农业用水水平,工业发展规模调控范围更大,应重点优先调控。模型对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选取的水资源总量、年沙尘暴天数,耕地面积,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等因子,作为判断典型干旱区PRED系统状况的生态环境指标。并结合国民生产总值,总人口数量,恩格尔系数等其它因子来讨论新疆民丰县PRED系统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这些生态环境指标用于评价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干旱区,能较好地反映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状况和实际的区域协调发展,为其建设发展提供了评判和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宣传,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文中基于系统观念,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指标体系,针对天津市民开展实证研究。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评价,采用相关分析辨识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津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总体一般,水资源保护意识强、中、弱的市民比例分别为50.96%、37.77%和10.92%;不同特征人群水资源保护意识存在差异;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表明天津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水平存在"东南高西北低、内高外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关中地区供水现状进行分析,对年内逐月和不同水平年的供水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确定出关中地区存在主要供水安全问题的地区和时段,然后对关中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对解决陕西省关中地区供水安全问题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宝鸡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入手 ,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以期对宝鸡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人口动态变化及其带来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气东输政策给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口作为PRED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绿洲的开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1916年~2000年的统计数据,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近85年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口数量动态变化引起的资源环境压力,尤其是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的障碍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性 ,回顾了国内外在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灌溉经济效益、灌溉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灌溉社会效益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光伏水泵提水灌溉修复草场的水资源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光伏水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其能否大规模推广用于草场灌溉和生态修复,资源和环保领域争议极大,争论的焦点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相关的技术经济问题。文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青海湖太阳能提水灌溉试验区的研究成果,从水资源的视角提出了太阳能光伏水泵提水灌溉修复草场的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表水供水距离、微喷灌水质和地表坡度五个方面的要求。相关成果可以为太阳能提水灌溉技术示范区域遴选和技术经济评价提供技术参考,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特点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水资源是额济纳平原生态环境恢复和绿洲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额济纳平原不同形式水资源构成调查资料 ,分析了额济纳平原这个以河流补给为主的水资源系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 ,提出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为主要目标 ,要采取各种节水技术 ,合理的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灌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我国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促进有效的节水机制形成、灌溉工程老化、设施薄弱、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论述了水价政策对灌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提出改革水价以促进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探讨了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提出了我国灌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出路是树立可持续利用观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拉动经济杠杆,建立节水灌溉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用户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促进地表、地下及降水联调,加强宣传和教育,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的紧迫性,为水价改革奠定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商都县PRED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商都县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通过系统分析,绘出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建立了商都县PRED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经过计算机上多次调试,观察比较和动态调控,得出对商都县PRED系统重要指标进行预测的四种方案。最后提出了商都县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陕北荒漠化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建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陕北荒漠化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有限范围和适度规模上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发展的4大特色产业:制种及玉米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羊产业、小杂粮产业等,并就其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PRED系统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陕西榆林应该注意的四大因素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以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结出一套WSC -PRED模式。文章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并提出了榆林工业要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农业要走农田基建和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资源开发要确定最低限 ,不能太慢 ;人口必须进行大调整。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榆林经济的腾飞 ,才能彻底解决榆林的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在分析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一切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乌鲁木齐市现阶段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以达到扩大城市水资源环境容量,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约束下的河西走廊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单位面积环境容量狭小,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限制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河西走廊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应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玉米、蔬菜、瓜果、花卉制种业;大田反季节蔬菜种植及其加工、销售业;酿酒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业;草畜业及畜产品加工业,建立节水型农业体系,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水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