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覆膜开孔蒸发条件下斥水土壤水盐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斥水度土壤覆膜开孔下的室内蒸发试验,分析了3种土壤不同斥水度和覆膜开孔影响下,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开孔条件下不同斥水度土壤累积蒸发量与时间平方根呈正比,土壤斥水性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单位膜孔面积的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Er)随覆膜开孔率增大而急剧减小,与覆膜开孔率的变化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随着土壤斥水度增大,剖面水分蒸发幅度减小;开孔率越大,剖面含盐量变化幅度越大,而斥水度对剖面含盐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交替隔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蒸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型蒸发器观测了交替隔沟灌和常规沟灌条件下夏玉米的棵间蒸发量,分析了棵间蒸发、降雨量和参照腾发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隔沟灌和常规沟灌夏玉米棵间蒸发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相对蒸发强度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并拟合了棵间蒸发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回归方程;最后指明了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量有极其敏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条件下的棵间蒸发量小于相同水分处理的常规沟灌的棵间蒸发量,随着土壤水分下限值的增加,交替隔沟灌和常规沟灌间棵间蒸发量的差值越来越小;相对蒸发强度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以不同比例混合地下咸水(3.56 g/L)和地表淡水(0.4 g/L),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充分灌溉棉田,探求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棉花生长期间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水分运移和地面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表层土壤盐分波动大,深层土壤盐分波动小;监测层在总合盐量上比未灌水处理前低,但所有微成水处理的都比淡水对照的大;膜下滴灌棉田盐分的变化主要受灌溉水和蒸散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对绿洲棉田蒸散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绿洲区膜下滴灌对棉田蒸散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膜下滴灌棉田蒸散过程的连续监测,分析了棉田蒸散变化过程以及膜下滴灌对棉花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苗期蒸散强度2.84 mm/d;蕾期蒸散强度4.48 mm/d;花铃期蒸散强度为4.89 mm/d;吐絮期蒸散强度为3.61 mm/d。苗末期至吐絮初期,膜下滴灌的总蒸散量为397.54 mm,不覆膜的总蒸散量为542.02 mm,覆膜使蒸散降低了26.65%。同时覆膜条件下的棉花生长指标均优于不覆膜条件。综合分析:与不覆膜相比,膜下滴灌方式可降低绿洲区棉田蒸散强度,促进棉花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绿洲区膜下滴灌棉田灌溉制度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条件是棉花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塔里木灌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特征,于2014年4月18日至10月31日采用中子仪对膜下滴灌棉田0~120cm土壤水分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采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了膜下滴灌棉田耗水量。结果表明:4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土壤水分稳定期,7月中旬到8月底为土壤水分剧烈变化期,8月底到10月底为缓慢消耗期;0~20cm为土壤水分活跃层,20~60cm为土壤水分次活跃层,60~120cm为土壤水分稳定层;灌溉入渗水主要分布在0~40cm;膜下滴灌棉田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耗水强度分别为0.63、2.62、7.01、0.71mm/d。  相似文献   

6.
不同可降解膜覆盖对一维土柱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可降解膜覆盖对农田灌溉的影响机理,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普通地膜和三种不同可降解膜以及无膜覆盖条件下蒸发前后水分分布、不同时段蒸发量、不同土层温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入渗结束后覆膜,经48 h的重分布,各处理组均可以对水分起保水作用,有效提高地下15~25 cm土壤水分含量,BD2处理(B型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厚0.010 mm,主要成分PBAT设计降解诱导期60 d)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可降解膜,覆膜对5~15 cm土壤温度的保温作用明显。覆膜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经过192 h各处理的累积蒸发量呈规律性增长,三种可降解膜对比可知:BD2处理对水分蒸发作用抑制明显,其保水保温作用与普通地膜差异不大,但可降解膜BD2处理最优。该研究可探明可降解膜覆盖对一维土柱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并为建立相关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Φ20标准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为控制灌溉参数,研究不同灌水方式(覆膜滴灌、覆膜沟灌和覆膜小畦田灌)对温室环境和番茄生长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秋冬茬口的日光温室内,与膜下沟灌和传统覆膜畦田灌溉比较,覆膜滴灌一定程度降低了温室湿度,保持了土壤水分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势范围,使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另外,采用覆膜滴灌时,灌水周期为3d,蒸发皿系数取1.0时,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推荐作为该茬口的灌溉制度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冷凉地区膜下滴灌大白菜耗水规律及节水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冷凉地区露地大白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耗水规律与节水潜力,在张家口市灌溉试验站内使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采用灌水下限指标控制灌水的方法,研究了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大白菜生育期内蒸发蒸腾与棵间蒸发规律,并通过与常规滴灌和膜孔畦灌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对比,揭示了膜下滴灌在该地区节水增产潜力.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大白菜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214.76 mm,其中:幼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蒸腾耗水量分别为14.76,73.56和126.44 mm,日均蒸腾强度为3.64 mm/d;全生育期棵间土壤蒸发量41.10 mm,占总耗水量的19.14%.膜下滴灌相比常规滴灌、膜孔畦灌减少大白菜耗水量14.25,94.17 mm,棵间蒸发与膜孔畦灌相近,相比常规滴灌减少16.18 mm(28.25%),但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以分别达到80 439.75 kg/hm2,350.24 kg/(hm2·mm),374.56 kg/(hm2·mm),相比常规滴灌提升11 152.65 kg/hm2,18.89 kg/(hm2·mm),72.54 kg/(hm2·mm),相比膜孔畦灌提升14.7 kg/hm2,134.11 kg/(hm2·mm),114.23 kg/(hm2·mm).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温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膜下滴灌棉田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作者通过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管理处国家重点灌溉试验站开展微咸水和淡水膜下滴灌棉花大田试验,定时监测膜下滴灌棉田棉花不同生育期、不同空间位置处的温度。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温度变幅大,深层土壤温度变幅小;苗期宽行地温>窄行>膜间,蕾期宽行地温>膜间>窄行,花铃期膜间地温>宽行>窄行;不同生育期对地温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子不同,苗期地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覆膜,蕾、花铃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植株覆盖及土壤含水量,吐絮期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植株覆盖;微咸水膜下滴灌条件下,相同深度不同位置(宽行、窄行、膜间)以及相同位置不同深度处地温变幅均较淡水处理显著,且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同一深度同一位置处地温明显高于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棉田信息采集与精量灌溉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棉田信息采集与精量灌溉控制系统为研究滴灌条件下,棉田水分动态与棉花生长关系、棉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大气蒸散与不同时期棉田耗水关系而设计研制,为探索高产优质棉花需水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原理、各传感器(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盐分、地下水位、降雨量、蒸发量)的功能及软件等。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技术是干旱农业区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以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试验站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HYDRUS-2D模型对1膜4行方式下新疆棉田的土壤水运动进行了二维模拟,探讨膜下滴灌在1膜4行覆膜方式下土壤水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膜4行覆膜方式下的膜下滴灌技术使新疆棉田无效水分蒸发量以及深层渗漏量大大减少,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好地模拟新疆棉田的土壤水平衡状态。上述研究可为宏观尺度上的膜下滴灌模拟与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对保障干旱区农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棉花优质高效灌溉指标,在新疆石河子研究了地下滴灌(SSDI)和膜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棉花耗水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模式,棉花蕾期耗水量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加,花铃期水分胁迫处理的棉花阶段耗水量普遍低于对照处理;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花铃期充分供水(灌水控制下限为75% FC)处理(SDI-7和SSDI-7)有利于籽棉产量的提高,与对照处理相比,籽棉产量提高了14.48%(SDI-7)和11.60%(SSDI-7);水分处理对棉花衣分、棉纤维整齐度的影响不明显,蕾期和花铃期水分胁迫对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影响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加剧,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有利于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提高.相同水分处理,地下滴灌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均高于膜下滴灌棉花.与对照处理相比,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60% FC和75% FC,灌水定额为30 mm处理在节约灌溉水的同时提高了籽棉产量并改善了棉纤维品质,可作为石河子垦区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水指标.  相似文献   

13.
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棉花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及其各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膜下滴灌技术采用局部灌水,男间地面蒸发量很小,另外,该技术为浅灌且可控性强,使灌水深度与棉花根系吸水深度相一致,避免深层渗漏,极大地提高了田间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对覆膜棉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地下滴灌和膜下滴灌)对覆膜棉田地温的影响,利用曲管水银地温计和插入式地温计观测了新疆高产棉田膜下宽行、膜下窄行、膜边内侧和膜外裸地不同深度(地表下0、5、10、15、20、40、60和80cm)处地温在全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地温的变化滞后于气温的变化,滞后时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降解膜在哈密盆地滴灌棉花种植的应用效果,选取降解膜M1,M2,M3,M4及普通塑料地膜PE(CK)开展对照试验,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变化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2在覆膜80 d左右最早出现降解、180 d左右进入残存期,生育期末仍有小块地膜残片存在;而降解膜M1与M3于生育期末才进入崩解期,降解相对缓慢;普通塑料地膜始终没有降解.苗期和蕾期各种降解膜尚未开始降解,保温保墒性能与CK相似;花期以后各种降解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花期降解膜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的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最大,降解膜M1,M2,M3及M4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CK低11.62%,10.02%,7.67%及10.45%,而铃期和吐絮期土壤温度差异较小,降解膜土壤平均温度比CK仅低2.05%~5.52%;花期到吐絮期降解膜M1,M2,M3及M4处理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分别比CK低5.92%,8.09%,7.14%及12.41%,保墒性能差异较大;降解膜处理的籽棉产量较CK减产2.05%~13.72%,其中降解膜M2产量仅次于CK,且与CK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无色透明氧化-生物双降解膜M2替代普通塑料地膜用于哈密盆地等极端干旱区棉花生产实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土壤水分运移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棉花大田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对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进行分析,同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滴灌影响土壤水分变化深度主要为20~60 cm,棉花根系主要集中在15~50 cm。通过对棉花常规地面沟灌、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试验研究分析和应用效果监测,棉花地下滴灌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地下滴灌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90团在棉花上应用地下滴灌的实践,以膜下滴灌棉花为对照,研究分析了地下滴灌对新疆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认为地下滴灌条件下的棉花生育期有所提前、株高较低、铃数较多、叶面积系数较大、根冠比较大、根系发达并有两个根系层,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田地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新疆棉田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的规律,在棉花各个生育阶段运用TDR和取样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定棉田距滴灌带不同位置的土壤水分和盐分,研究分析后认为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整个生育期土壤中盐分运移规律为:苗期较高,花铃期较低,吐絮期又较高。盐分经过长时间的水平和垂直运移,水平方向在距滴灌带较远的地方含盐量较高,最后在滴灌带中间位置积聚;垂直方向在耕作层的盐分含量有所降低,耕作层处于脱盐过程,盐分主要向深层运移,在80 cm以下的土层处于积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盐分运移对新疆大田应用地下滴灌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目前最复杂、水利用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在新疆兵团大田棉花上应用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初步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观测,论述了地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特点以及可能会对棉田土壤产生的影响及建议,认为有必要对新疆棉花地下滴灌水盐运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