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若干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利用地下水库的现状,认为目前我国应从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洪水、城市雨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着手。当前我国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还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对拟建区的可行性论证,现场试验研究,地下水库的维护与运行管理应该受到重视。建议进行两项示范工程,即利用地下水库调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利用含水层调蓄城市雨水,取得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系统经验和理论,在我国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一、雨水收集和积蓄 雨水收集和积蓄技术就是通过修建集雨场、集水渠、沉淀池等集雨设施,把雨水径流汇集到能够调蓄的水池或水窖中,实现雨水叠加利用。  相似文献   

3.
初期雨水是典型的面源污染来源。随着人们对水环境的重视,为了有效减少初雨污染,利用雨水资源,避免城市内涝,不少城市在排水系统中建造雨水调蓄池用于收集初雨,然后输送雨水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文章主要对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工作原理、运行模式、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农村雨水仅考虑雨养农业的雨水集蓄利用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雨水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借鉴当代城市雨洪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不同场地的雨水综合管理应用措施,可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圳本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城市供水调蓄能力低下,河流污染严重,大量供水依靠境外引水,近年本地区总需水量连续增长。通过研究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海水利用与雨水利用等技术方案,探讨实现深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在绿色校园建设的实践中,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结合区域的气候、水资源、给排水工程等客观情况,构建了雨水生态收集综合利用系统,选用适宜的雨水渗透、调蓄、净化和补水技术及设施并进行优化,达到控制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及雨水资源化的目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深圳市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中一座超大型地下雨水调蓄池结构采用无缝设计的情况.通过设置施工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布置合理的结构措施、优化结构材料及严格落实施工控制措施,取消了按规范设计所需要的结构永久伸缩缝,解决了超大型地下雨水调蓄池、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问题,同时方便了施工,提高了调蓄池结构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调蓄池规模对初期雨水径流量及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以南昌市儒乐湖片区为例,利用SWMM模型对该地块进行水质模拟。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并验证模型精度,由结果可知该模型可信度较高,可应用于本区域降雨面源污染的控制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小重现期降雨条件下不同规模的双调蓄池联用模型,分析其对初期雨水径流的截留效果及TSS、CODcr、TP、TN等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情况。结果表明:调蓄池对径流量的截留率保持在12%~22%,对各污染物的削减率均达到50%以上;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流速与调蓄池容积成正相关关系,总体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121”雨水集流工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中东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农村人畜饮水困难。“121”雨水集流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为了客观评价“121”雨水集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作用,利用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结果可行,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全省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加强雨水利用工作的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干旱程度愈演愈烈的不利局面,建设雨水利用工程解决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雨水利用系统的安全供水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对雨水利用水量收集系统、储存系统、水质净化系统以及不同取水方式的探讨,提出了确保实现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的单户雨水利用模式,对指导未来农村生活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雨水蓄渗工程建设多为雨水集蓄利用或雨水入渗模式,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工程、雨水池工程、雨水水质处理、雨水入渗工程等内容。依据河北省开展雨水利用工程的实践,科学总结了河北省生产建设项目雨水蓄渗工程技术规范,并对典型地区的雨水利用措施综合配置模式及效益进行了研究。根据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各典型地区在实施雨水利用后生态效益明显,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张改红 《农业工程》2018,8(6):97-99
我国是农业大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开发水平,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雨水蓄积节水灌溉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雨水蓄积节水灌溉的意义、技术内涵和效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发展雨水蓄积节水灌溉的措施和展望,可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雨水资源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解决喀斯特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贵州喀斯特地区雨水开发利用的意义及依据;提出了以通过增加入渗集水、坡面集水、富集雨水叠加利用、开发收集屋顶雨水等作为雨水资源化途径的技术和方法,以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提出立交桥区雨水径流有效的净化控制措施,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桥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加速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北京市某立交桥路面径流雨水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且评价了雨水的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立交桥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严重,采集水样的初期各项指标除pH在可利用范围内外,其他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污染。降雨达到30min后,大多指标已经稳定在可利用的范围内,而SS浓度、Pb浓度等污染依然未达到使用标准。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指出了不同污染物间的联系与区别,据此可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水的需求势必不断提高。而在许多地区的农村,水资源本来就十分紧缺,因此,将雨洪管理纳入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当地雨洪径流、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化害为利,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村雨洪管理与利用现状的分析,在现代城市暴雨管理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的特点提出一套适合新农村的雨洪管理及利用技术体系,并且通过具体示范项目——北京市昌平区菩萨鹿生态村的雨洪管理及其资源化的设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技术途径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雨水资源化的概念、理论及其3种方式:就地拦蓄入渗利用、覆盖抑制蒸发利用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详细地介绍了雨水资源化技术途径。以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示范区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雨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青海东部浅山丘陵区历年开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调研,对该地区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与技术综合分析,就山丘区不同部位(坡面、沟道等)雨水资源的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模式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以确定青海东部雨水资源水土保持开发利用的3种模式及关键技术:山坡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关键技术;沟道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关键技术;山泉溪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途径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雨水资源化的概念、理论及其3种方式:就地拦蓄入渗、覆盖抑制蒸发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详细介绍了雨水资源化技术途径,并且以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示范区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雨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阐述沼气开发利用的历史,介绍我国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现状,探讨加大农村沼气开发管理力度的途径,即用酶作为催化剂可提高沼气产量;用多个小型沼气池出口并联结构可解决农村用户需要大气量问题;成立沼气物业管理公司,使沼气服务体系市场化.切实解决沼气用户后顾之忧,促进沼气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微地形雨水叠加利用垄沟比的几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微地形雨水叠加利用原理,建立了雨水叠加利用的基本方程,同时针对几种不同的利用条件,建立了求解微地形雨水叠加利用垄沟比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方程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微地形雨水叠加利用模式的规划和设计,对微地形雨水叠加利用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