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乌牛早、龙井长叶、白毫早、龙井43、尧山秀绿、桂香22引种龙州后的茶树栽培特性、产量、品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牛早、龙井长叶、白毫早这三个品种在龙州茶区引种,生长表现良好,鲜叶产量与福鼎大白对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龙井43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鲜叶产量高,达显著差异水平;桂香22、尧山秀绿两品种适应性一般,鲜叶产量略低于福鼎大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茶树新品种引种试验,为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从浙江省引进的3个茶树新品种(中茶108、中茶302和茂绿)进行引种比较试验,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观测其成活率、物候期、鲜叶产量,测定其生化成分、制茶品质和抗性,分析其在江西省的种植适应性.[结果]3个茶树新品种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9.32%、99.21%和96.13%,其中茂绿的移栽成活率稍低于福鼎大白茶(98.66%),中茶108和中茶302均高于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白茶相比,3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期早,百芽重低,发芽密度(除茂绿外)高,抗寒和抗旱能力强,产量高或相当.3个品种制成的绿茶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茶.[结论]中茶108、中茶302和茂绿3个茶树品种在江西南昌表现较好,可在江西南昌茶树种植区域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广西新育成品种扦插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对新育成品种尧山秀绿、桂香22号、桂香18号与广西主要推行品种福云6号(CK1)、福鼎大毫(CK2)进行扦插繁育对比试验,探讨新育成品种的无性繁育能力,为下步新品种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供玉米新品种。保证广西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玉米新组合鉴定试验,以筛选出玉米新组合。试验表明:20个参试品种中,18个组合表现为增产,正大619(CK)在20个组合中产量排名第19位,有S127表现为减产;基中KJ 1242、GD1201、KJ1226产量排名前三名,增产幅度在45%以上,说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丰产性好;S127、6222、212B-30后期叶片保绿性好,耐熟性强;金卡6号抗病性差。  相似文献   

5.
为利用与创新广西茶树种质资源,选用桂香22号、桂香18号等茶树良种开展人工杂交试验,对其结实率及杂交果实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7个杂交组合均有结实,结实率在23.3%~50.6%范围,平均结实率为33.8%;同母本异父本、同父本异母本的组合其结实率差异大,杂交亲和力也不相同;以桂香22号为母本的组合,福云7号与桂香22号的亲和力比云南大叶种、尧山秀绿强;以桂香18号为母本的组合,云南大叶种与桂香18号的亲和力比凤凰八仙单枞、福云7号、福云6号强;以云南大叶种为父本的组合,云南大叶种与桂香18号组合的亲和力比桂香22号强;以福云7号为父本的组合,福云7号与桂香22号组合的亲和力比桂香18号强;综合分析杂交果实的各项性状,初步得出尧山秀绿(父)×桂香22号(母)组合的杂交果实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各项指标均超过父母本,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广西6个主栽或新育成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及产量表现,为优质稻生产上选用氮高效利用品种及合理减施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常规稻品种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桂育11号、桂育18和桂育8号为试验材料,以柳沙油占202为对照(CK)品种,设0(不施氮)、112.5(中低氮)、150.0(常氮)和187.5(高氮)kg/hm~(2 )4个施氮水平(依次为N_0、N_(7.5)、N_(10.0)和N_(12.5)处理),测定分析各优质常规稻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氮肥生理利用率(PE)、农学利用率(AE)、吸收利用率(RE)和偏生产力(PFP),并比较其产量差异,评价其氮肥利用效率。【结果】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在N_(7.5)处理下最高,且均显著高于N_(12.5)处理(P0.05,下同);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1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香18、桂育9号和桂育8号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在N_(10.0)、N_(7.5)和N_(12.5)处理下最高;供试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N_(7.5)、N_(10.0)和N_(12.5)处理下,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和桂育11号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N_(7.5)处理下桂育18和桂育8号的产量与其在N_(10.0)处理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在N_(12.5)处理下的产量;在N_(7.5)处理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CK的产量,明显高于CK在N_(10.0)和N_(12.5)处理下的产量,表明这6个品种在氮肥减施25%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在产量构成因子方面,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N_(7.5)、N_(10.0)和N_(12.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桂香18、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8号的有效穗数在在N_(7.5)、N_(10.0)和N_(12.5)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桂育9号的有效穗数在N_(7.5)处理和N_(10.0)处理下均无显著差异,桂育18的有效穗数在N_(7.5)处理和N_(12.5)处理下差异不显著,CK的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在N_(7.5)处理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氮肥减施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产量的主要原因。【结论】6个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在施用中低氮(112.5 kg/hm~2)条件下,其产量能达到或超过施常氮(150.0 kg/hm~2)和高氮(187.5 kg/hm~2)时的产量,且显著高于广西区试同熟组对照品种柳沙油占202在施用常氮下的产量,属于氮高效利用型品种,符合生产上推广的氮高效品种产量要求,生产上退稿种植时可适当减施氮肥。  相似文献   

7.
早生优质高产绿茶新品种玉笋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笋(原代号81-8-65)是以日本薮北种为母本,用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湘波绿和龙井43号等优良品种的混合花粉经人工杂交授粉育成,在实生苗苗圃选拔、无性繁殖、系统选育、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发芽早,品质优,产量高,顶端优势强,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槠叶齐和福鼎大白茶,适制高档名优绿茶。其成品茶外形、汤色和叶底具有明显的“三绿”特征,鲜叶产量经方差分析极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是一个早生优质高产的绿茶新品种,2005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8.
为创新广西茶树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对8个广西(国家)优良茶树品种展开了花粉生活力测定与种间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结果表明,8个茶树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在31.80%~74.24%之间,其中以桂绿1号的花粉生活力最高、达74.24%,其次为桂香22号、达69.15%,尧山秀绿为68.15%,桂红4号最低、仅为39.71%,品种间花粉生活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8个杂交组合结实率为5.0%~28.5%,平均结实率为16.0%,其中以桂香22号、桂绿1号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明显高于以福云6号、福鼎大白为父本的,福鼎大白与桂香22号、桂绿1号的杂交亲和力比福云6号强;综合分析杂交后代的各项果实性状发现,桂绿1号×福云6号、桂绿1号×福鼎大白及福云6号×桂绿1号的杂交果实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均超过双亲,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从吉林省引进的6个优质蛋白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吉农大201的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病虫害少,千粒重较高,产量及籽粒的粗蛋白、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农大108,可在广州地区及气候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吉农大302、吉农大568春植产量显著高于农大108,也可考虑在广州地区春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对从吉林省引进的6个优质蛋白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吉农大201的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病虫害少,千粒重较高,产量及籽粒的粗蛋白、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农大108,可在广州地区及气候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吉农大302、吉农大568春植产量显著高于农大108,也可考虑在广州地区春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千岛银珍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方法]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等10个品种的产能性状和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芽头肥壮,产能较高,且制得的茶样品质较好,审评总分高于对照鸠坑群体种2分以上。[结论]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等品种较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  相似文献   

12.
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3,3(7):33-35
为筛选提升绿茶品质的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对山东茶区近几年引进的10个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进行化验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特点,分析其酚/氨比值。‘中茶108’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全年平均为2.89%,春茶含量高达4.04%,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值最低,平均为5.85,‘中茶108’是适制绿茶最好的品种,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引种重点推荐‘中茶108’。  相似文献   

13.
茶树炭疽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各大茶区均广泛发生。以龙井43和中茶108两个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炭疽病对茶树叶片光合速率、Rubisco活性、光合相关基因表达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龙井43和中茶108的叶片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接种炭疽病病原菌后,龙井43和中茶108的叶片光合速率均随着接种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接种6 d后,龙井43和中茶108的叶片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61.76%和42.04%,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分别降低了33.78%和20.22%,RuBP最大再生速率(Jmax)分别降低了37.67%和20.83%,Rubisco活性也显著下降;接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后光合相关基因表达下调,龙井43和中茶108叶片中CsRbcL的表达量分别降低47.08%和36.36%,CsRbcS的表达量分别降低34.99%和23.90%。此外,接种炭疽病病原菌后,龙井43和中茶108叶片中H2O2含量分别提高174.91%和96.69%。以上结果表明,龙井43比中茶108对炭疽病更为敏感,推测茶树炭疽病发生后叶片光合速率和Rubisco活性的降低可能与叶片中H2O2的过量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恩施茶区引种中茶108[Camellia sinensis(L.)O.Ktze.cv.Zhongcha 108]后茶树的栽培特性、物候期、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恩施茶区,中茶108比对照品种龙井43(C.sinensis cv.Longjin 43)萌发期较早,产量高,需肥量小,抗茶饼病,适制性、适应性也强。中茶108适制名优绿茶,适宜在恩施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含量上。第3次采样时,T1的P含量最低,为5.0 mg·g-1,T2和T3处理P含量均为5.7 mg·g-1;第4次采样时,T1处理K含量最低,为17.0 mg·g-1;T2处理K含量提高到19.8 mg·g-1,T3处理的K含量为20.9 mg·g-1。茶树开花会造成春茶产量下降,尤其是前期春茶产量下降程度更严重。同时也会造成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的降低,进而影响茶叶品质。花芽长成初期,通过采摘花芽能够有效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探索通过合理的修剪和采摘、化学除花、合理密植和遮荫等措施来减少茶树开花,从而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存  毛宇骁  余继忠  郑旭霞  黄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40-12642,1265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的品质.[方法]对中茶102、浙农117、鸠16、龙井43、鸟牛早、春雨一号、龙井长叶、安吉白茶和鸠坑群体种9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玉叶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较好地满足千岛玉叶龙井荼的品质要求,其中鸠16、中茶102和龙井长叶品种制得的茶样色泽嫩绿油润,香气高,滋味的醇爽度好,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较高.[结论]研究可为指导茶农合理选择适制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山东茶树引种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引进茶树品种主要来源于浙江、福建、湖南和安徽,共引进茶树品种75个;引种方式主要为茶籽,以鸠坑和福鼎大白种植最广;无性苗引种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未形成规模,多处于试种阶段;山东引进品种的结构由单一适制绿茶向红绿茶兼制以及乌龙茶、多茶类适制方向发展;目前山东在生产上主要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迎霜;适宜推广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中茶108、乌牛早、舒茶早、碧香早、平阳特早、金观音、金萱等。  相似文献   

18.
以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种,对六杯香、武义早、浙农117、浙农139、茂绿等5个绿茶新品种的春梢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寒性和抗旱性、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六杯香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2~6 d,抗旱性比对照强,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87分;武义早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d,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7.4%,品质与对照相当;浙农117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44.2%,品质总分比对照高1.27分;浙农139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6 d,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与对照相当,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43分;茂绿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品质与对照相当.经综合鉴定与评价,5个品种各方面表现均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福安及相似绿茶茶区引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品种茶树对镉的响应差异,比较了9个当前主栽茶树品种对Cd吸收累积的差异特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茶树在对照、Cd处理(土壤Cd含量1 mg·kg-1)条件下,茶树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Cd在茶树各部位的含量、富集转运系数以及茶树根部镉相关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d处理下不同茶树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加。两种处理下,Cd在茶树中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根 > 枝干 > 成熟叶 > 新梢,Cd处理下,这四个部位平均Cd含量分别为32.79、0.293、0.112、0.044 mg·kg-1。Cd处理下,土-根的富集系数和根-枝干、根-成熟叶、根-新梢的转移系数范围依次为7.17~30.12、0.017~0.078、0.002~0.007、0.000 3~0.006 1。CsZIP1、CsZIP2、CsHMA2、CsCAX2在紫鹃中表达量最高,CsHMA1在中茶108、乌牛早、紫鹃、浙农117表达差异不显著。综上,当茶园土壤0.3≤Cd≤1.5 mg·kg-1时,不同品种茶树的新梢Cd含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Cd≤1 mg·kg-1),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