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确定分属P.baumii及P.linteus种的2类桑黄真菌的11株菌株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生长速度、生物量、胞内和胞外多糖含量、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漆酶、愈创木酚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胞外蛋白质含量,明确不同菌株在生长性能方面的差别,筛选优势菌株.结果表明,桑黄菌株PB0802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物量、胞内和胞外多糖产量优于其它菌株,且PB0802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活性及胞外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菌株,确定PB0802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2.
试验前期通过构建相应敲除载体,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分别获得Xanthmonas.citri subsp.malvacearum(简称Xcm)菌株的hpaXm基因缺失突变菌株V8ΔhpaXm和hpaXm-IP基因缺失突变菌株V8ΔhpaXm-IP。通过特殊生长平板及烟草接种试验表明,与V8菌株相比,突变菌株胞外多糖产量以及胞外纤维素酶、脂酶活性不变,V8ΔhpaXm菌株的胞外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3种菌株都不能产生胞外蛋白酶;突变菌株在烟草上形成的坏死斑面积变小。表明hpaXm和hpaXm-IP基因与病菌胞外淀粉酶活性及病菌激发烟草过敏反应的能力有关,与胞外多糖、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酶产生无关。同时预示了hpaXm-IP可能具有牵引HpaXm蛋白泌出的能力,且HpaXm蛋白不是V8菌株中唯一激发烟草HR的活性物质,hpaXm及hpaXm-IP可能会影响V8菌株的致病性,但不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胞外产物(胞外多糖、蛋白酶、果胶酸酯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的部分特性以及不同菌株离体产生各胞外产物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病菌在离体条件下分泌的各胞外产物总量和单位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至一定的阶段后趋于稳定.不同培养基下各胞外产物的产生有所变化,但对各菌株之间单位产量的差异影响不大.病菌产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和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适pH值分别为9.0、6.0、8.0、4.0、8.0.其蛋白酶活性与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酸酯裂解酶与致病力呈正相关.病菌除去胞外产物后,降低了在水稻叶片上的吸咐和增殖能力.强致病力菌株胞外产物对离体稻叶的伤害能力要强于弱致病力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 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白灵菇在三种培养料中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胞外酶活性有较大影响,对酶活性变化趋势影响较小.白灵菇在不同培养料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表现一定的差异,但同种酶在不同培养料中活性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平菇栽培种培养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测定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平菇栽培种培养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整体上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上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但不同菌株的酶活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本研究为平菇生理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差异。以敏感菌株DT9、中抗菌株SZ5和高抗菌株SZ15为材料,在嘧霉胺药剂处理下测定了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敏感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升高,抗性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降低。由此可见,黄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生抗性后,抗性菌株胞外酶活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间球海胆"红斑病"病原弧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获得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yus intermedius"红斑病"致病弧菌的胞外产物(ECP),并分析了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胞外产物中淀粉酶、酪蛋白酶、明胶酶、卵磷脂酶具有活性,并经感染试验证实,该胞外产物对海胆有与菌体相同的致病性;温度可影响胞外产物的蛋白质总含量和酶活性;胞外产物的剂量对海胆感染率影响显著(P<0.05),而作用时间对感染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耐高温萌发菌在模拟夏季高温条件下漆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与天麻种子萌发的关系.对4株萌发菌进行递增式耐高温驯化,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法、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萌发菌胞外酶活性,水琼脂法进行天麻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之间的酶活性及各菌株之间天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基质中香菇菌丝生长期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为香菇营养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不同基质中的粗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值,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及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基质对胞外酶活性大小有影响;各种酶活性高峰期不同,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转色末期;淀粉酶的活性高峰位于转色初期;漆酶的活性高峰在发菌初期.[结论]胞外酶在不同基质和菌丝不同生长阶段活性存在差异,但同一种酶在不同基质中的活性变化趋势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能用于生物印染的碱性淀粉酶产生菌。[方法]利用Horikoshi培养基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碱性淀粉酶产生菌,并采用DNS法和碘量法测定粗酶液中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共分离到9株碱性淀粉酶产生菌,对其中水解圈最大的菌株703进行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其与嗜碱性芽孢杆菌Bacillus pseudofirmus OF4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对该菌发酵粗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碱性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9.5,50℃下处理30 min后酶活残存74.7%。[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能用于生物印染的碱性淀粉酶产生菌,所产淀粉酶热稳定性较好,且具有强的碱耐受性,表明该酶具有应用于生物印染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杂粮酵素发酵剂菌种,以淀粉酶活力为评价指标,从杂粮发酵酸面团中分离、筛选具有高产淀粉酶活力的酵母菌,并且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菌种分类。研究结果显示,从杂粮酸面团中共分离出36株酵母菌,其中NCCC7和NCCC31菌株淀粉酶活力最高,分别为453.13U/m L和463.79U/m L,经26S r DNA鉴定,NCCC7和NCCC31均为酿酒酵母菌种。  相似文献   

14.
对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生长阶段,基质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 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的几种胞外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 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期,木质素在营养生长期降解迅速;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两种酶活性从培养初 期到结束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趋势;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在菌株培养初期活性较高,木聚糖酶活性 初期活性很低,在子实体形成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初期,蛋白酶活性在初期 和子实体形成期较高,但整体上酶活性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5.
高产淀粉酶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丽江  王振华  王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62-5363
[目的]筛选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株。[方法]选用10株芽孢杆菌,采用染色法初选和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复选对其产淀粉酶的能力进行测定,筛选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结果]10株芽孢杆菌菌株中有9株具有产淀粉酶能力,其中编号为Pab03、Pab02的2株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活性最高,染色圈直径/菌落直径分别为2.284、1.961;在未作发酵条件优化的前提下,其酶活力分别达到(31.331±0.985)、(21.521±1.390)U,在作为新型的消化酶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菌株凝结芽孢杆菌PSAF1和枯草芽孢杆菌PJK01所产淀粉酶活力最低,分别为(0.366±0.022)、(0.704±0.089)U。[结论]成功筛选了2株高产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分别为Pab03和Pab02。  相似文献   

16.
金顶侧耳不同生长期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发酵的棉籽壳盆栽金顶侧耳,测定其生长发育期间的胞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金顶侧耳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滤纸纤维素酶(FP酶)和半纤维素酶(HC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胞外蛋白酶和果胶酶活性在原基出现后升高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栽培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淀粉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从选取的140株芽胞杆菌中初筛出8株具有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复合酶芽胞杆菌,经酶活力测定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Bacillus amyloliquef aciens)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通过研究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的生长、产酶曲线以及酶学特性,确定在发酵2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培养44 h时发酵液中活菌数达到最大为4.41×109 cf u · mL -1,在36 h时纤维素酶、淀粉酶均达到酶活最高峰,酶活分别为135.8、1543.3 U · mL -1;纤维素酶反应最适p 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0℃,Vmax为5.14×10-3 mg · mL -1· min-1、 Km值为7.71×10-1 mg · mL -1;淀粉酶反应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Vmax为3.35×10-2 mg · mL -1· min-1、 Km值为6.03×10-3 mg · mL -1。采用3因素7水平,即U 7(73)均匀设计法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产酶条件,确定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最优条件均为:初始pH值6.2、培养温度37.5℃、转速180 r · min-1,优化后解淀粉芽胞杆菌 FJAT-8754纤维素酶活力为202.9 U·mL -1、淀粉酶活力为2392.9U·mL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