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剑白香猪不同发育阶段血液指标特性。[方法]选取2、4和6月龄剑白香猪各10头,共30头,公母各半,测定主要血液生理指标,并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性别不同月龄猪只的大多数血液生理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差异显著(P〈0.05);相同月龄不同性别之间,除2月龄的红细胞比值,4月龄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比例,6月龄的血红蛋白浓度之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血液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剑白香猪品种改良以及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莆田黑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莆田黑猪血液生理生化的常值,笔者对40头莆田黑猪(♂18、♀22)的血液样本进行测定分析,并与部分国内地方猪种和3个国外猪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莆田黑猪的大多数血液生理指标在性别、不同日龄上差异不显著(P>0.05);大部分生化指标在性别上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在不同日龄上,UA、TP、GOS、TG、Na、Ca的差异显著(P﹤0.05);BUN、CHOL、ALT、AST、GGT的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还得知,其大多数理化指标均在国内地方猪种正常范围内,并与国内外猪种互有高低.经统计分析,建立莆田黑猪血液生理生化参考值,为其疾病防治、营养需求和保种选育等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50只不同日龄(公母各半)的槐猪血液的9项生理指标、34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经测定表明,槐猪60日龄时胆固醇公母间差异显著;120日龄肌酐公母间差异显著, 胆固醇公母间差异极显著;150日龄尿酸公母间差异显著, 多数测定项目不同日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除此之外,其他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性别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确定了槐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基础数据,为槐猪的疾病防治、保种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了解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猪体内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方法】以3个品种的猪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组织中及不同品种、性别、龄期、健康状态猪血液中的GPx活力.【结果和结论】在26~150日龄,长白猪和蓝塘猪全血中的GPx活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缓慢上升,至150日龄时达到最大值;蓝塘猪各龄期GPx活力高于长白猪GPx活力,30和90日龄GPx活力显著高于长白猪的GPx活力(P0.05);90日龄杜大长公猪GPx活力显著高于母猪的GPx活力(P0.01);90日龄健康杜大长猪GPx活力显著高于病猪的GPx活力(P0.01).对不同组织GPx活力和比活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猪的肾、脾、肝、肺、心和回肠等组织的活力和比活力较高,可作为理想的提取GPx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剑河香猪与长白猪血液常规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久仰香猪、剑白香猪和长白猪作为试验动物,分别在 0、4、7、21、28日龄采血,作血液常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剑白香猪红细胞比久仰香猪、长白猪红细胞数含量高,差异极显著(P<0.01);久仰香猪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比长白猪高,差异显著(P<0.05);嗜中性白细胞的参数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久仰香猪嗜碱/酸性白细胞比例比剑白香猪和长白猪低,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淋巴细胞含量比久仰香猪、剑白香猪低,差异显著(P<0.05);久仰香猪和长白猪单核细胞比例比剑白香猪高,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测定并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3个引入猪种及合作藏猪共178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环(mt DNA D-loop)高变区核苷酸序列,研究引入猪种对合作藏猪遗传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藏猪核苷酸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差异系数均低于杜洛克猪和大白猪,仅高于长白猪,而其单倍型多样度高于3个引入猪种.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合作藏猪仅分布在亚洲单倍类,杜洛克猪和大白猪同时具有亚洲和欧洲两个单倍类,欧洲起源猪种没有入侵到合作藏猪母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雌、雄鲇Silurus asotus生长及其血液生理、生化成分的差异,采用人工饲养的同一批鲇,区分雌、雄后采集血样,对雌鲇和雄鲇在夏季(100日龄)、冬季(218日龄)的生长及血液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季节,雌、雄鲇间的体长与体质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同一时期雌鲇体长、体质量显著大于雄鲇(P0.05);同一季节,雌、雄鲇间血液生理、生化成分差异不大,仅夏季时雄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显著大于雌鲇(P0.05),而其他测定指标,夏、冬两季雌、雄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季节和性别双因素方差分析(Tow-way ANOVA)显示,性别仅对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季节对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含量、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影响(P0.05或P0.01),而时间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鲇属于雌性具有优势生长的鱼类,季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大于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血液生理生化方面研究和田羊品种的特性,探讨和田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体重体尺性状的关系。【方法】测定7月龄、10月龄和田羊体重体尺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和田羊7月龄与10月龄时,体高与体重,体高与胸围呈显著正相关(P0.05)。性别、年龄对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7月龄、10月龄公羊的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7月龄与10月龄公羊的碱性磷酸酶(ALP)均高于母羊,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10月龄时,体重与总胆固醇(TC)、体高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C)呈显著正相关(P0.05),管围与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AL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和田羊体重、体尺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和田羊饲养管理及早期选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猪与家野杂交猪血液中八项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的杂交猪8头,纯种野猪(♂)×鄂西黑猪(♀)的杂交仔猪(以下简称F1代)8头及长白猪(♂)×F1代母猪(♀)的杂交二代(以下简称F2代)8头,对其血液中的八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红细胞数方面3种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代猪及F2代猪的红细胞数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9.58%和2.89%:在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清蛋白及血清球蛋白方面,F1及F2代猪均高于长大猪,且差异显著(P<0.05),F1代猪高于F2代猪,且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钙含量及血清磷含量指标上3种杂交组合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及F2代猪的血清钙含量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10.80%和4.24%,血清磷含量提高了6.19%和3.80%.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CD163基因编辑对21日龄断奶仔猪前腔静脉血液中部分生理生化、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163基因编辑后,纯合子的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低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的粒细胞比率、粒细胞数显著高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杂合子的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纯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的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血液中IgG、IgA、IgE和IgM等4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血液中补体蛋白3和补体蛋白4与杂合子和阴性猪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中国藏猪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CR-RFLPs方法,对中国藏猪ES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太湖猪、金华猪、成华猪、内江猪、长白猪、大白猪等中外猪种的ESR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藏猪有3种ESR基因型,ESR等位基因之间的频率较其它猪种均衡,从而证明西藏猪选择压力较小,ESR基因的分布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民猪、长白猪、长民猪静态结构性状,分析不同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左、右肢间的差异,发现民猪前肢肢势多为X-肢势,四肢的系关节角、两个跗关节角都存在结构缺陷,民猪后蹄存在明显的左右不对称缺陷,长民猪前系关节和跗关节也存在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对64头杜洛克、长白、八眉和关中黑猪的二、三元杂种猪的主要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杂种猪的肌肉pH、系水力、嫩度、总色素和熟肉率等与其母本品种(八眉猪和关中黑猪)比较,无明显差异;以杜洛克为父本、八眉猪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较以长白为父本、关中黑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肉质性状、尤其在肌纤维和品味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直接测序法研究猪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5'侧翼区域多态性,并作多态位点与仔猪腹泻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发现在TNF-α基因5'侧翼区域存在6个SNPs位点,建立针对SNP:-1048T/C和SNP:-1016A/G的Hha ⅠPCR-RFLP和Taq Ⅰ PCR-RFLP分型技术。Hha ⅠPCR-RFLP研究发现,在民猪群体中存在TC和CC两种基因型,在长白猪群体中存在TT、TC和CC三种基因型。Taq Ⅰ PCR-RFLP研究发现,在民猪和长白猪群体中仅存在AG和GG两种基因型。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C比CC基因型民猪具有较高的35日龄断奶重(P0.05)和日增重(P0.05);TT基因型长白猪腹泻指数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6)和CC个体(P=0.06);TT基因型长白猪出生重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长白猪(P0.05)。结果表明,猪TNF-α基因对仔猪腹泻和生长性状有一定影响,但HhaⅠ位点能否作为新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藏猪H-FABP和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藏猪H-FABP-HinfⅠ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HH频率最高,为63.39%;A-FABP-BsmⅠ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AA频率最高,为55.36%;上述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藏猪这2个基因均呈多态分布,与高IMF含量相关的基因型频率较高,这可能与藏猪优良的肉质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猪血清蛋白质多态性与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所测定的二花脸、梅山、枫泾、金华、姜曲海和长白猪的4个血清蛋白质系统——前白蛋白(Pa~A,Pa~B)、转铁蛋白(Tf~A,Tf~B,Tf~C)、铜蓝蛋白(CP~A,CP~B,CP~C)和淀粉酶(Am~A,Am~B,Am~C,Am~Y)的基因频率,估算了各品种间遗传距离和品种内平均基因多样度;并对各品种的4个血清蛋白位点的等位基因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考证了我国猪种的起源与分化以及我国部分地方猪种的遗传结构和类缘关系;亦较系统地探讨了太湖猪不同类群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动物体内催化产生一氧化氮(NO),对动物低氧适应的重要作用,选取饲养在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 000m)的藏猪、大约克猪(高原大约克猪)和饲养在北京(海拔约100m)的大约克猪(低地大约克猪),屠宰并采集心肌、肝脏和肺脏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eNO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发现,高原藏猪、大约克猪和低地大约克猪在肝脏和肺脏中eNOS的总体表达量分别比心脏中要高1 000和400倍;在心脏中,高原藏猪和高原大约克猪eNOS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低地大约克猪的4.0和2.6倍(P<0.01),但是在肝脏和肺脏中的表达量却相反。大约克猪从低地移居高原,心肌组织eNOS表达量增加了2.6倍,但肝脏和肺脏组织中eNOS表达量分别下降了1.6和1.1倍。结果表明,藏猪eNOS基因表达量与低地大约克猪和移居高原的大约克猪存在差异,且在心肌、肝脏和肺脏组织表现不同,可能对其低氧适应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设计 ,对可能影响猪肉品质的品种及氟烷基因型效应进行研究。选取长白猪、约克猪、荣昌猪和约克×长白F1代约长猪 4个品种和组合的猪只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各品种和组合按肉质优劣排序为 :荣昌猪 >约长猪 >约克猪 >长白猪。约长猪在肉质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显著差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杂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居于两纯合子个体 (NN和nn)之间 ,与NN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显著优于nn个体 (达5 %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9.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data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yoD gene in 10 pig breeds and pig breed crosses. The population genetic information about genetic distribution, variation, and heterozygosity of the MyoD gene in different breed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llele frequency, genetic distance and evolution distance among each breed populations were calculated and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UPGMA) phylogenetic tree was gained based on the evolution distances between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yoD genotype kept in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in most tested groups but not in Duroc (D) and Duroc6(Landrance × Yorkshire) (DLY) population. Generall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MyoD gene was abundant and these tested breed populations had high genetic variations. The evolution of the MyoD gene was under natural selection pressure. On the phylogenetic tree, 10 pig breeds were divided into 4 clusters. The first cluster consisted of four breeds developed from Landrace. The second cluster was two indigenous Chinese pig breeds. The third cluster was three breeds developed from Duroc. The fourth cluster was a Tibetan pig bree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topology of 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breeding history of each pig breed. From this experiment, we can conclude that some RFLP data obtained from functional gene can be used in the genetic deviation research between some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or between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certain speci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2007, 38(1): 1–7 [译自: 畜牧兽医学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国地方猪种在抗病性和免疫力方面优于国外猪种,但是对中外猪种抗病力差异的遗传基础和免疫机理却了解甚少。有推测不同品种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同可能在细胞因子和受体的表达水平上有所反映。本研究以抗病力强的大蒲莲和抗病力相对较弱的长白猪的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对6个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因子(促炎症细胞因子(IL8TNFα),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和干扰素(IFNAIFNG))和1个最具代表性的模式识别受体(TLR4)基因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外周血液中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基因进行品种和母猪效应分析,为了解中外不同猪种的免疫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大蒲莲(104头)和长白(171头)35日龄仔猪的外周血,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法,首先对6个常用的候选内参基因(ACTBGAPDHB2MTBPRPL4PPIA)利用geNorm 软件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筛选仔猪外周血RNA基因定量分析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然后利用该内参基因进行校正,对上述细胞因子和模式识别受体基因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外周血中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细胞因子和受体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中的表达量进行品种和母猪效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归纳为4个方面: 1.外周血样品中内参基因稳定性值M 从大到小依次为:ACTB(0.595)>GAPDH(0.571)>PPIA(0.469)>RPL4(0.466)>TBP(0.461)>B2M(0.440),选择表达稳定性最高的基因B2M作为内参基因对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校正。2.检测的6个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ΔCt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值分别为9.23-14.25和5.83-8.73;受体TLR4的ΔCt值的最大和最小值之间相差相对较小,大蒲莲和长白仔猪分别为5.03和3.82。3.大蒲莲和长白两品种间相比较,细胞因子在长白猪群体中的表达量平均值均高于大蒲莲群体,而受体TLR4的基因表达量在长白猪群体中的表达量低于大蒲莲群体;而且,大蒲莲群体内个体间细胞因子和受体表达量变异系数(平均31.43%)要大于长白群体(平均19.10%),这与大蒲莲选育程度低,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要大相一致。4. 品种效应分析表明除IL10外,其他6个目的基因的ΔCt值品种间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母猪效应分析表明母猪对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成功筛选了外周血基因表达分析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B2M),对常规饲养管理下大蒲莲和长白仔猪外周血中的主要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进行群体水平分析。本研究结果为了解中外不同猪种的种质特性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