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对海南岛南部三亚、琼海、陵水等南繁水稻产区市县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10种主要水稻病毒设计特异PCR检测引物,对23个疑似水稻病毒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海南南繁区水稻病毒病主要有2种,即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由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经分子检测鉴定了6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样品和14例水稻齿叶矮缩病样品,检出2个交叉复合感染的样品,2种病样的检出率分别为26.09%和60.87%,其余8种水稻病毒均未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是南繁水稻种植区域需重点防治的病害对象。  相似文献   

2.
水稻病毒病是一类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包括植原体及类似病原,全世界已知的水稻病毒病有16种。各种病毒病有其相应的地区分布,我国稻区分布的已知水稻病毒病有11种,即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黄萎病、簇矮病、草状矮化病、橙叶病、东格鲁病、锯齿叶矮缩病和疣矮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市。我县历史上曾以黄矮病、普矮病和簇矮病3种水稻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2005—2008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锯齿叶矮缩病危害为主:2009—2011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黑条矮缩病为主。  相似文献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发生的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新病毒.针对该病毒在水稻上的危害特征,分析了其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黄矮病、水稻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的特征区别,提出了预测预防,控秧治虫,控前防传,选抗病品种等无公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县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病毒病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虫媒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的发生发展呈大发生趋势,而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生,面积都比较大,给防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对于水稻病毒病的解决措施存在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危害我县水稻的苗期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针对水稻病毒病的专业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一、危害症状1.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县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病毒病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虫媒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的发生发展呈大发生趋势,而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生,面积都比较大,给防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对于水稻病毒病的解决措施存在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危害我县水稻的苗期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针对水稻病毒病的专业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均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严重发生时可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上海市于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以来,目前发生仍趋高位,水稻黑条矮缩病2008年在上海市局部地区有发生。根据今年3月下旬全市抽查931块田内越冬代灰飞虱发生量和带毒率结果分析。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仍呈偏重发生趋势,黑条矮缩病将开始上升。为此,要求各区县必须认真做好水稻病毒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县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县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我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一、危害症状1.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在灵川县的发生规律及田间症状表现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其传播介质及感病敏感期,总结出农业防控、化学药物防治等措施,以为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由于受耕作制度改变、气候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黑条矮缩病在本地部分地区发生较重。为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蔓延,本文作者进行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病消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水稻灰飞虱带毒虫量、水稻品种感病性及水稻秧苗的秧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1.
水稻矮缩病(rice dwarf disease)的病原物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RDV由介体黑尾叶蝉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该病害1883年在日本被发现,现主要流行于日本、朝鲜、中国等东南亚水稻产区,给水稻等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本文就该病害的流行分布、病原和介体传毒特性、病毒编码的基因功能、病毒与寄主或介体互作、研究展望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侵染所致的水稻普通矮缩病是我国水稻上主要的病毒病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水稻种植区。研究了一种快速简捷的检测水稻和传播介体中RD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仅需20 min。利用无菌水(100μl)研磨RDV侵染后的水稻病叶(10 mg)和带毒传播介体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10 mg),取上清液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稳定地检测到5条特异性电泳条带,大小在1 000 ~5 000 bp,而在健康水稻叶片和无毒叶蝉水提物中检测不到任何电泳条带的存在。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再利用RT-PCR对上述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其水提物存在电泳条带的RDV病叶和带毒N. cincticps中均检测到RDVS8片段中1 375 bp的核酸片段,而在阴性对照中均未检测到RDV的存在。该方法可方便快速地检测到水稻和叶蝉中RDV的存在,避免了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的昂贵试剂和繁琐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3.
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发现,云南、福建两地的水稻矮缩病症状存在差异。生物学接种实验排除了水稻品种引起这种差异的可能性。通过10%SDS-PAGE对福建、云南两地的7个水稻矮缩病毒分离物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S2、S3、S11、S124个基因片段上,其中S2、S3片段之间的差异与症状差异有地域上的一致性,推测这4个基因片段中的一个或几个与病毒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侵染所致的水稻普通矮缩病是我国水稻上主要的病毒病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水稻种植区。研究了一种快速简捷的检测水稻和传播介体中RD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仅需20min。利用无菌水(100μl)研磨RDV侵染后的水稻病叶(10mg)和带毒传播介体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10mg),取上清液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稳定地检测到5条特异性电泳条带,大小在1000~5000bp,而在健康水稻叶片和无毒叶蝉水提物中检测不到任何电泳条带的存在。该方法可方便快速地检测到水稻和叶蝉中RDV的存在,避免了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的昂贵试剂和繁琐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水稻种植空间分布及面积等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以抚远县为研究区域,利用EOS/MODIS数据进行水稻面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抚远县水稻面积309 513.32hm2。水稻种植区域精度较高的图框区域集中在抚远县中部及南部地区,这些地区水稻种植比较集中,且所占比例很高,其它作物较少,对混合像元的精度影响小;精度较低的图框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水稻种植较零散且其它混种作物种类及荒草类别比较复杂,混合像元分类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水稻立枯病是罗城县旱育秧田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成秧率及水稻产量。本文介绍了罗城县水稻秧田立枯病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首先发现的以白背飞虱作为主要传毒媒介的病毒新种,近几年危害日益严重。阐述了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概况以及该病的发生症状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星子县水稻丰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衣剂防治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旱圃接菌测定表明,6种水稻种衣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都十分明显,除种衣剂1号的防病效果为69.35%外,其余5种种衣剂的防效均达91%-98%,田间不上区接菌试验胞衣稻种水育秧47天,种衣剂2号,3号,4号,6号的防效为72.96%-84.89¥%,1号,5号为555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对资中县杂交水稻稻瘟病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气象条件影响稻瘟病流行程序,但与稻瘟病能否流行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致产现生理小种的存在及其比例上升,是导致稻瘟病流行的关键。资中县杂交稻稻瘟病流行存在“9年周期”。1个杂交稻优良品种只能种植7年,至第8年后,稻瘟病即流行成灾。  相似文献   

20.
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接种RDV本地分离物和云南分离物,斑点杂交显示介体带毒率相似,分别为84%、75%,但生物学接种结果差异相当大,分别为28.1%、3.8%,另外斑点杂交显示云南病区的黑尾叶蝉带毒率为88%,说明介体叶蝉的传毒能力具有地域性,介体叶蝉带毒率与传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