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竞争力分析评价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市场与环境条件、旅游业绩五大类别31项指标构成了四个层次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达图对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结构分析,指出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提高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10城市旅游竞争力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选择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西安、乌鲁木齐等10个重要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丝绸之路沿线10城市旅游竞争力得分,据此建立诸旅游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并分析了每个城市旅游的优、劣势,最后提出该10城市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资金已经成为影响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阐述了新疆旅游业的投资概况,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旅游业投资环境的差异性非常大,且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众多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产品。依据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从旅游发展、旅游社区和文化遗产三个方面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层次21个评价因子。为了获得相对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运用层次熵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即先由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再用熵技术对其进行修正,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最后以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省旅游业从起步到现在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相对全国来说差距仍然十分显著。利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指标对近年来山西省11个地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明确了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趋势:1)从地市层次上看,游客趋向在空间上有分散化的趋势。2)从全省总体空间格局看,晋北旅游区地位在下降,晋东南旅游区地位在上升;新型的、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比传统旅游景区增长速度较快。从而对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即旅游部门应顺应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市场,并相应地在开发建设时注意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为例,依据大样本游客问卷调查获取的1065份一手数据,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在借鉴前人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安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认清游客视角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古都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陕西十地市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格区分业绩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收集2004年、2007年及2010年陕西10个地市客流总量和旅游收入数据,从业绩指标出发分析了陕西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差异。并将旅游资源丰度、交通区位、可达性及人均GDP看成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据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旅游业绩与资源丰度、交通客运量及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西安一市独大,地区差异显著;旅游资源丰度、交通区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延安、榆林虽然人均GDP最高,但过重能源化工开发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28日,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榜单新鲜出炉,这对于中国旅游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选取我国拥有旅游百强景区的27个省区市为样本,构建相应的旅游百强景区评价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系统,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二者进行评价,再利用耦合模型计算旅游百强景区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期对建设优秀旅游景区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描述旅游环境系统能够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的概念,是建立在微观研究基础上服务于旅游区规划管理的重要工具。合理、科学的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动态模型,对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再次,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季节性特征,运用动态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阶段的权重,遵循从分量承载力计量到综合承载力计量的步骤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模型;最后,为了反映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利用状况,增强实用性,对旅游环境承载率进行了研究,并以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旅游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评价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代表性等原则,借鉴相关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把城乡一体化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数;5个领域分指数;21个指标因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行权重量化,并通过综合合成,对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得出了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结论,为科学制定西安市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RS、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安全动态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PSR模型构建了西安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法确定权重;采用1988年陆地卫星TM和2000年ETM+影像确定模型中的自然组分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ARCGIS9.0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数据库;对西安的生态安全动态过程进行了尝试性评价,得到了12年来西安地区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从1988年到2000年由于西安局部地区采取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而收到良好效果,但是局部地区取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绩难掩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整体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首先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子系统,继而下面又划分了8个评价因子和51个评价指标。另外根据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等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等级划分,即分为5个等级,并制定了评判标准。同时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以西北5个省会城市为例,采用2005年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评价模型切实可行,从而可为量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优劣和检测城市的"宜居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内陆干旱区的三大盆地之一 ,这里不仅资源丰富 ,是重要的资源宝库 ,而且是进出西藏、新疆的重要门户 ,地缘政治地位亦十分重要。盆地内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青海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由于所处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 ,已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柴达木盆地东部土地沙漠化遥感与GIS综合研究”的部分成果为基础 ,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项指标 ,采用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方法 ,从全区县 (市、镇 )一级单位的数据出发进行单因素指标的分级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计算得到全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值 ,建立柴达木盆地绿洲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揭示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各个市、县的综合评价得分介于58.94(格尔木市 )至 38.74(德令哈市 )之间 ,平均值仅为 47.47,说明该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生态环境恶劣是影响本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并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 ,基于 spss 1 0 .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合我国西部城市发展现状 ,对西部 2 5个地级中等城市的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呈现出弱可持续或不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同步性 ,经济与社会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 ,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呈弱的负相关 ;且各城市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分异明显。分析指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是促进西部中等城市由弱可持续或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演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变得日益紧迫。本文以甘肃省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建立区域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个城市承载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承载力类型划分,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生态承载力相对优势和薄弱环节,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