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标记鉴定豌豆栽培品种(P.sativum)和野生种(P.fulvum)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机扩增多聚链DNA(RAPD)是基于聚合酶反应链(PCR)的扩增反应。笔者应用RAPD技术区别P.sativum和P.ful-vum12个品(种)系,并估测这些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用12个10-mer核苷酸引物扩增出168条染色带。估测遗传类型中遗传相似性是基于扩增产品中成对方法比较,遗传树的构建是利用无重量成组方法的平均数(UPMGA)进行的。7个P.sativum栽培品种和5个P.fulvum材料群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组。RAPD的应用将为育种提供豌豆种间遗传关系资料。RAPD-PCR鉴定出的物种特殊的强染色体带可以发展为稳定的物种特殊标记用于基因渗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草鱼和鲤RAPD引物筛选及鱼种特异性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和鲤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制备RAPD-PCR模板,对3个随机引物盒共60个10-mer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共筛选出7个较理想的可用于鱼种内或鱼种间群体遗传分析的随机引物.用这7个引物所获得的草鱼和鲤的RAPD指纹图谱平均带纹总数分别为4.28±1.89和6.71±4.19,多态性带纹总数分别为1.71±1.60和5.14±4.74.RAPD指纹图谱特征反映出草鱼比鲤具有更高的遗传纯度.7个引物共扩增出草鱼特异性带纹18条,鲤特异性带纹32条.大量特异性带纹的检出表明,两个鱼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为鱼种间基因转移(特别是全基因组DNA导入)提供了分子检测的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PAD)技术分析了肉鸡群个体间RAPD指纹的变异程度。10个随机引物在36只公鸡中共扩增出83个片段,其中有67个是多态性片断,多态率为80.72%,11个随机引物在36只母鸡中共扩增了99个片段,其中有86个是多态性片段,多态率为86.87%,公、母鸡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858、0.7328。结果表明:RAPD标记的多态性明显,作为一种DNA标记,它可以  相似文献   

5.
利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产于方正、彭泽和淇河地区的三个银鲫种群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14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单一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2 ̄13条之间,片段长度在300 ̄4000bp之间。根据RAPD结果,进行了银鲫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14个引物中,引物OPV-07、OPV-14和OPV-20等对三种群银鲫扩增出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可作为银鲫种群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三种群银鲫的RAPD分析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产于方正、彭泽和淇河地区的三个银鲫种群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14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单一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2 ̄13条之间,片段长度在300 ̄4000bp之间。根据RAPD结果,进行了银鲫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14个引物中,引物OPV-07、OPV-14和OPV-20等对三种群银鲫扩增出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可作为银鲫种群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RAPD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0个随机引起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11条,平均为5条,DNA征段从0.4kb到3.38kg;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  相似文献   

8.
6种寄主桃蛀果蛾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种随机引物对苹果、梨、杏、酸枣、枣、山楂6种寄主桃蛀果蛾基因组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 25种随机引物中有 22种出现不同程度的 DNA多态性标记,多态百分比为71.9%.根据Nei氏片段共享度公式计算了6种寄主桃蛀果蛾两两配对间的遗传距离,6种寄主桃蛀果蛾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42 6,其中梨桃蛀果蛾与酸枣桃蛀果蛾遗传距离最远为0.704,枣与酸枣遗传距离最近为0.462 7,用UPGMA法构建了6种寄主桃蛀果蛾的分子聚类图.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DNA多态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6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其中2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在0.5kb至3.5kb;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在遗传距离为0.30时,供试菌株可划分为7个遗传相似组(谱系)。其中第1、第2和第5组为优势组群,分别由7、8、6个菌株组成。根据菌株在12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抗感反应,将供试菌株分为13个致病型,在遗传距离为0.50水平上聚类归属于6个簇。菌株的致病类群与其DNA的遗传变异具有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豌豆品种(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钰  吴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291-292,295
以18个豌豆栽培品种及野生种材料为DNA样品来源,采用7个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利用RAPD标记鉴定其品种间及品种内的遗传变异性。7个引物共扩增出66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6个,占84.8%。每个PCR扩增产物分别以0和1记录存在与否。扩增产物间成对比较产生非相似性矩阵(Jaccard相似系数表),此矩阵用于构建遗传相似性的树状系图谱(遗传树)。通过遗传树的构建将10个P.sativum与8个P.fulvum群居为截然不同的两大组。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应用RAPD技术,对辽宁多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杂种多绒山羊的22个DNA模板进行了多态性比较和遗传距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状图.36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得到多态性位点59个,占总位点数的90.77%,分析显示杂种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四大地方品种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21种随机引物,对四川省四个地方猪品种共1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具有个体特异性,其多态总频率为78.4%;品种内遗传变异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荣昌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荣昌猪与这三个品种的亲缘关系却较远。研究结果与这四个品种的地理分布状况和品种形成历史间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绒山羊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对西藏绒山羊、内蒙绒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用 37个随机引物和 5 5个两两组合的随机引物组合进行筛选 ,筛选出了 5个多态性较为丰富的随机引物 (组合 )。用其对 3个品种 ,每个品种 2 8个个体进行扩增。由RAPD指纹图计算出西藏绒山羊同内蒙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0 876 ,西藏绒山羊同辽宁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16 0 1,内蒙绒山羊同辽宁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0 80 3,西藏绒山羊、内蒙绒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 0 32 6 6 ,0 2 6 2 2 ,0 2 4 75。  相似文献   

14.
Boer山羊与山西地方山羊品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Boer山羊与山西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基因频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四个品种的RAPD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63.81%,单个引物获得RAPD带数在3~10之间,各片段分子量大小在200~3252bp之间,所得多态性位点频率的变化范围在50%~81.8%。2)聚类分析表明:黎城大青羊与阳城白山羊首先聚为一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吕梁黑山羊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山西主要地方山羊聚为一类,与国外品种波尔山羊亲缘关系较远。3)根据对4个品种遗传差异的分析,认为波尔山羊与吕梁黑山羊进行杂交组合,可望获得较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重庆本地山羊群体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重庆本地的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和重庆黑山羊基因组池DNA的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通过100种随机引物扩增筛选。12种多态引物共获得了16个多态标记。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和SPSS分层聚类树形图表明:板角山羊与川东白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重庆黑山羊和板角山羊的遗传距离较近,2者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结果还发现,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和重庆黑山羊群体都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地区3个绒山羊品种的DNA多态性,由此推导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在所使用的12种随机引物中,有8种随机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共检测到32个RAPD标记,其中有21个发生变异。用Nei的片段公享度公式计算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3个类群彼此亲缘关系较近,分化不明显;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辽宁绒山羊和乌珠穆泌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说明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7个引物对26个安徽野生香菇菌株和6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在12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104个,占81.3%。聚类分析显示,当以相异距离0.25为阈值,32个菌株被划为5个RAPD遗传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的检测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云南鹅主产区6个不同地点的45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从8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3个引物对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检测出178条DNA片段,其中150条属多态性片段(多态率84.27%),计算了各座位在群体中的基因频率、杂合度和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参数。结果表明:云南鹅的群体遗传变异较丰富。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五龙鹅的豁眼组和无豁眼组群体进行了种质鉴定和遗传分析,从13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分别扩增出192条和168条DNA带,多态位点比率达84.90%和67.2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10.1条和8.8条,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610和0.3641,Nei's指数为0.3103和0.2462,豁眼组和无豁眼组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9和0.1603,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021和0.8397,选择引物扩增的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五龙鹅的豁眼组和无豁眼组群体.用SPSS软件对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无豁眼组群体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豁眼组群体内则差异不显著,表明豁眼组的种质较纯.两组五龙鹅之间相似度为0.7901,遗传距离为0.2099,这与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番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番鸭的遗传多样性,20个引物共扩增出164条带,分子量约在200 ~2 000 bp之间,番鸭20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4572~0.0177,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F)为0.9823~0.5428,遗传多样性指效(Ho)平均为0.1639.结果表明番鸭DNA的同源性高,品种的纯度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