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正>2012年,台湾大泥鳅(学名:大鳞副鳅)开始进入大陆。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台湾大泥鳅因个体大、长速快等优势迅速成为了大陆新兴的名优养殖品种,养殖热潮从南到北接力掀起。广州市华轩水产有限公司是大陆较早引进台湾大泥鳅亲本开展人工促熟、催产、孵化和育苗的企业。目前,华轩水产已实现台湾大泥鳅苗种的人工规模化生产和成鳅商品化养殖。近日,该公司总经理张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台湾大泥鳅的养殖有些混乱,为带动鳅业良性发展,华轩水产这两年一直致力于台湾大泥鳅良种良法的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泥鳅产业发展所需人工苗种,采用自主设计的泥鳅孵化一体设备,选择台湾泥鳅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催产激素最佳配比为3 mg DOM+15 ug LHRH-A2+750 IU HCG,注射剂量为雌鳅0.2 mL,雄鳅0.1 mL,胸腔注射;适宜水温为20℃~28℃(最佳水温25℃~27℃),效应时间为7~15 h,效应时间随着水温升高缩短;亲本雌雄比以(6~7)∶1为宜,平均催产率≧95%、受精率≧90%。适宜温度范围内,鳅苗孵化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优于静水孵化池,孵化时间减少6~9 h,孵化率提高20%以上,畸形率显著降低;水温30℃,催产率、受精率降低,苗种畸形率显著升高。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六批次孵化共计产卵2650万粒,出苗2297.7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6.7%,孵化率最高达90.1%。采用土池肥水培育台湾泥鳅夏花,随着池塘水温升高,鳅苗培育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但培育期缩短,成活率以4月的78.9%最佳,培育期以6月的22.7天最短;放苗数量30万粒/667 m2、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显著优于放苗7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放苗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仅略低于放苗30万粒/667 m2试验组,如考虑生产管理成本,则以50万粒/667 m2为佳。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鳗鳅又名大鳞副泥鳅,俗名大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原分布于台湾岛的浅滩河流,随着近年大陆陆续引进目前在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由于其具有性格温驯、安静、胆大不怕人,不钻泥且食性广、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点,成为近年新兴的养殖品种。为解决制约河北省泥鳅养殖产业发展的苗种供应和苗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我们从2014年开始在放养密度、饲料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成熟的3龄泥鳅为亲本(1500kg),采用注射激素催产、室内产卵池产卵、室内孵化槽孵化、室外池塘培育苗种的方法,在水温20-25℃的条件下,共获得泥鳅水花1亿尾,3-5cm鳅苗4000万尾。介绍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盘山县今年在继续大力发展河蟹产业的同时,又在泥鳅人工养殖方面做起了大文章。为充分利用好盘山县的水田、坑塘等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委县政府下大气力,狠抓全县泥鳅养殖业。一是组织技术攻关队伍。盘山县以辽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为依托,积极组织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和域内知名水产专家、养殖专业技术员,组建了科研攻关队伍,为在全县推广泥鳅人工养殖奠定了科技研发基础。二是建设人工苗种孵化场。目前,全县已建立泥鳅苗种繁育基地3处。共计孵化水体1000米3。每一个周期孵化苗种600万尾,每年可孵化苗种25亿尾。2013年完成20亿尾  相似文献   

6.
台湾泥鳅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台湾泥鳅在分类学上属于副泥鳅属、大鳞副泥鳅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日常管理操作容易、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相比本地泥鳅品种其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台湾泥鳅养殖发展较快。2014年在珠三角该泥鳅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该养殖品种已得到广大泥鳅养殖户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2013年笔者开始培育台湾泥鳅苗种,现将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放养前准备工作塘口面积2~5亩,东西向、长方形,这样便于投喂、施药和起捕等操作管理。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泥鳅苗种,主要是靠人工捕获得到的野生泥鳅鱼苗,可占市场供应量的80%。由于野生泥鳅苗体内有大量病毒、细菌和有毒有害物质,在之后的养殖过程当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害问题和一些不可预见的疾病。但人工养殖泥鳅培育出的苗种由于科学孵化、科学喂养则不会含带这些病毒细菌。在人工养殖孵化的过程中,泥鳅种苗生长速度快且病害少。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泥鳅人工苗种孵化技术这方面,鸿腾水产公司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泥鳅以它独特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它在外贸出口中需求的不断增长,并受人工酷捕、农药施放等因素的影响,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广大养殖者的需求,采用人工繁育苗种势在必行。笔者今年在唐海县涪鑫苗种繁殖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人工繁育生产性尝试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设施、设备、材料与方法 泥鳅人工繁育苗种技术,总体是敞口网箱催产、长方形水泥池加以微流水孵化和较大水  相似文献   

9.
<正>本地泥鳅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常常自然发生,形成泥鳅不同的种群在自然界同时存在。从引进台湾泥鳅进行养殖后,台湾泥鳅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夏花养殖当年上市、苗种培育成活率高等优势逐渐展现出来,使得各地养殖户养殖台湾泥鳅的热情迅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台湾泥鳅在广东的养殖如火如荼,而其销路问题一直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九江镇举办的台湾泥鳅养殖交流会上,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采购部副经理胡肖珍透露,目前广东养殖的台湾泥鳅真正在交易市场上流通的量并不大,流通环节缺乏完善的分级销售模式,阻碍了产品利润实现最大化。现状:缺乏完善的分级销售模式据胡肖珍总结,目前台湾泥鳅的市场流通现状如下:1、苗种成本贵及苗种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1.
吴文红  王骥 《科学养鱼》2000,(12):23-23
泥鳅人工繁育苗种技术南方报道较多,各种催产孵化设施、设备各说不一,总体是敞口网箱催产、长方形水泥池加以微流水孵化和较大水泥池培育,为进一步探求此技术数据,我们今年在唐海县涪鑫苗种繁殖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人工繁育生产性尝试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设备、材料与方法   1.设备   (1)催产池: 4米× 4.5米× 1.5米椭圆型水泥池,挂以离壁 10厘米、底 20厘米网箱,以防亲鳅撞壁受伤和便于集卵。   (2)孵化环道:外圈直径 3米,内圈直径 1.4米,深 1.1米,孵化水体 5米 3,筛网 70目,底铺 12个鸭子嘴喷…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在南方,台湾泥鳅水花一个月后可达到3~6厘米,放养台湾泥鳅3~5厘米规格苗一个月后可达到10克左右,两个月后可达到30~40克,3个月后可达到60~70克,4个月后可达到120~130克。在台湾地区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是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最佳时期,重庆山区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最适时间不曾有人研究。2014年4-10月我们在海拔400~800米山区里开展苗种培育试验,试图探索台湾泥鳅在本地区池塘培育苗种最佳时间,以期为山区开展台湾泥鳅品种推广和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传统的泥鳅苗种培育模式为土池培育和水泥池培育,室内工厂化培育模式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探索适合于福建地区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2017年7月,笔者开展相关摸索与试验,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现将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培苗技术与生产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7年7月3-30日,在南平市延平区欣欣鱼种场进行。2.鳅苗培育池的准备试验在室内工厂化玻璃钢圆桶中进行,共8个  相似文献   

14.
正宁夏于2014年引进台湾泥鳅并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为解决本地区台湾泥鳅苗种供应问题,宁夏海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2015引进台湾泥鳅亲本,开展了设施温棚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取得初步成功。一、材料与方法1.亲本来源及培育3月宁夏海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从广州、海南等地共引进2龄及以上台湾泥鳅亲本2 000千克,经过培育作为本地人工繁殖亲本。  相似文献   

15.
正在泥鳅繁育生产中,泥鳅苗的孵化培育较多使用水泥池,其成本较高,操作不便。我们尝试了一种泥鳅苗种孵化培育新设施的试验,该设施建设成本较低,操作灵活,但由于病害方面考虑不足,最终因气泡病暴发而失败。为总结经验教训,本文将该试验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亲鳅来源及培育  相似文献   

16.
<正>泥鳅因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食性广、抗病能力强、价值高等优势,目前已成为我国很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品之一。"鄱阳湖1号"杂交泥鳅系大鳞副泥鳅与台湾泥鳅杂交子一代,适合于池塘集约化养殖。近几年泥鳅苗种供求紧张,开发泥鳅秋季人工繁殖技术,有利于突破泥鳅繁殖季节限制,增加泥鳅苗种供给。2014年,笔者在江西省东乡县恒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功开展了"鄱阳湖1号"杂交泥鳅秋季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供  相似文献   

17.
<正>正值泥鳅繁殖与育苗盛期,为了密切关注苗种生产动态,及时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苗种繁育生产的顺利进行,日前,湖北省大悟县水产局局长带领业务技术人员,先后到三里城镇汪畈村、阳平镇朱岗村、夏店镇杜畈村等泥鳅繁育基地,查看泥鳅苗种繁育生产情况,指导泥鳅苗种生产。在三里城镇汪畈村、阳平镇朱岗村泥鳅繁育基地内,苗种分批繁育工作还在紧张有序地进  相似文献   

18.
正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目前制约大鳞副泥鳅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苗种。自然捕捞的苗种数量少(真泥鳅占80%以上),种质差,病害多,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而全人工繁殖的大鳞副泥鳅苗种具有体型均匀、生长速度快、自繁能力强、病害少、群体产量高等优点,但目前其数量也不能满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鳗鳅,也叫台湾龙鳅、台湾大泥鳅,这种泥鳅并非台湾原生种,是1990年左右从大陆进口而来,因为在研究杂交的过程中,亲本的来源已经不可追溯,所以目前来讲只能算是泥鳅的一个间种,没有相关的品种注册。但其在养殖过程中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特点,尤其生长速度比目前养殖的大鳞副泥鳅生长周期缩短一半时间,规格可达到12~30尾/kg,表现出极强的生长优势。河北省从2014年开始引进,2015年春季开始进行苗种人工繁育试验,为台湾鳗鳅的推广养殖解决苗种供应渠道。  相似文献   

20.
大鳞副泥鳅幼苗敌百虫毒性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过程中,发现剑水蚤特别容易在孵化箱内聚积,严重地影响了孵化效果.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鳞副泥鳅幼苗敌百虫毒性试验.选择敌百虫晶体原液(含量≥90%),试验设计一个空白组和五个浓度梯度试验组,每组放入幼苗30尾,经24 h和48 h的观察后,试验结果:大鳞副泥鳅苗种安全浓度为1.25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