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干旱条件下就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上部节间、雄穗穗柄和雄穗长度不同程度地缩短,雄穗抽出缓慢或不能抽出,导致部分花粉在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形成的封闭筒内散落而成为无效花粉。干旱胁迫下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大幅度下降及雄穗长度的缩短造成的玉米雄穗花粉量明显减少,可供授粉的花粉量不足。与此同时,玉米雌穗生长发育亦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影响,雌穗变短变细,基础物质不足,“库”容量显著缩小,而且,玉米雌穗花丝伸长速率下降或不能抽出。干旱胁迫下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方面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授粉受精不良,产量不可逆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玉米雌穗和雄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对40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长的相关系数为0.642,达显著水平,说明雄穗的主枝长度越长,雌穗的穗长也就越长。其他各性状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但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粗、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行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雄穗分枝数与雌穗穗粗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正相关说明此性状出现的可能性大,在玉米田间套袋授粉时可有目标地选择单株,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玉米雌雄穗发生发展及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和了解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玉米雌雄穗发生发展、生理特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今后深入开展玉米雌雄穗的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多穗现象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玉米一株多穗的发生原因,介绍预防措施,以为在生产中防止一株多穗现象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墨白962的不同世代为材料,研究了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穗分化的选择响应。结果表明,在混合选择过程中,雄穗的穗分化阶段I、IV和V所用时间在的C0、C2和C4等3个世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雄穗的分化阶段II和III所用时间在世代C0和C4之间有显著差异。而穗子的穗分化阶段I和II在C4、C0和C2世代之间有显著差异。对于雄穗和穗子相同穗分化阶段的时间差,在不同世代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东北部分地区的玉米出现了雌穗发育异常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在调查基础上,参考了其他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诸多专家的意见,就玉米雌穗分化过程中几种异常现象的表现、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玉米籽粒类型及其与成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雌穗总粒数在抽丝后18d决定;败育粒在抽丝后8-28d决定;抽丝后3-4d内抽出花丝的,基本上能成为有效粒。高产栽培时,措施及气候因素对晚败粒及雌穗中下部败育粒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玉米雌穗分化中出现的半截穗、多穗、空秆等异常现象,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玉米雌穗异常现象形成原因,提出了选择优良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采取人工措施、调整玉米播期和防治病虫害六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玉米雌穗分化中出现半截穗、多穗、空秆等异常现象,系统分析了异常现象形成原因,提出了选择优良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采取人工措施、调整玉米播期、防治病虫害等六项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在玉米育种中选育高产性状好的玉米品种,从玉米果穗发育上研究玉米短苞叶品种的原因,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雌穗与苞叶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内源激素对植株的器官发育与性状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不同穗库特 性的玉米自交系08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受抑制)、48-2(单雌穗)与3H-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正常)雌穗中内源激 素脱落酸(abscisicacid,ABA)、生长素(indoleacetic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riboside,ZR)、赤霉素(gibberellinacid, GA)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在吐丝前雌穗发育过程中,082的GA质量分数随雌穗发育不断下降,48-2 与3H-2下降之后有一个上升的阶段.在发育后期,082雌穗的ABA 质量分数明显上升,48-2与3H-2稍有下降. 在激素间的平衡上,在吐丝前12d,082与3H-2的IAA/ZR 和ABA/ZR 值均表现为最低,48-2的IAA/ZR 和 ABA/ZR值表现为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吐丝前12d可能是影响植株除第一雌穗以外其他穗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 低IAA/ZR和ABA/ZR值抑制第一雌穗的发育,促进其他雌穗的发育,而高IAA/ZR和ABA/ZR值则表现出相反 的作用.这一结果将为雌穗发育的化学调控与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在生长中往往出现空秆,即出现不结穗或结穗不结籽粒的现象,是影响玉米单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玉米出现空秆原因及预防措施。一、产生原因1.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雄穗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3.
玉米雌穗小花类型,形态,决定时期及其与成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玉米雌穗有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之分,不完全花又分退化花和畸形花。总花数受品种遗传性制约,栽培措施影响较小,吐丝前后的温光条件影响较大。性器官形成期是不完全花发生的重要时期。夏播时品种间花数变幅为543——840朵。雌穗分化终止期因品种而异,大多于吐丝前7d至吐丝后1—2d。结实率达总花数80%,其中11—17%为败育粒,是影响小花成粒的首要因素,败育花影响甚微。高产栽培时花数较稳定,减少籽粒败育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中低产区增花增粒和保花增粒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玉米黑粉病是在我国普遍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雌穗等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1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统计雌穗的花粒数量和吐丝进度;常规石蜡制片观察雌穗的发育和结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雌穗小花的分化相应推迟;在吐丝初期和吐丝中期,吐丝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吐丝后期差异不显著;小花总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饱满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未受精小花数和总退化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与种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穗籽干重、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种植密度对雌穗小花分化、吐丝进程、花粒数量、穗轴结构和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单产和总产,生产中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因素有很多,如栽培密度较大、玉米雌穗授粉灌浆期水肥供给不足或遇连续大风多雨和干热风天气、病虫害等,都会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本文探索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干旱胁迫使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雌穗变短变细,总的基础物质不足,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对干旱胁迫导致玉米子粒产量下降幅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处理的减产幅度为开花期〉抽丝期≈抽雄期≈孕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干旱胁迫植株子粒重的降低是由于子粒线性灌浆速率的下降和灌浆持续时间的缩短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玉米雌穗和雄穗的一种病害,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染,是近年来大面积发生的一种主要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19.
为理清2012年邹平县玉米雌穗发育异常现象发生原因,给今后的预防提供参考,笔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参照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影响雌穗异常发生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大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种子质量问题,而是由栽培管理不当与不利气候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豫西地区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玉米空秆、空穗、半截穗、多穗、香蕉穗等雌穗分化异常现象,涉及的品种之多,面积之大,历史罕见。由于这种异常现象大面积发生,从而造成了玉米大幅度减产,减产幅度30%~40%,个别地块甚至超过70%。因此,笔者详细分析了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及规律,提出了基本的防控对策,供大家参考。一、异常现象的种类(一)空穗现象。部分玉米品种在一些地块虽然植株分化出雌穗,但每株果穗结实20粒以下。从外表看,玉米穗子长得挺大,但扒开果穗苞叶看穗轴上没有玉米粒,或仅有寥寥数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