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栌胫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是取食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花芽、叶片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北京地区1 a发生1代,以卵在小枝杈、树干疤痕处、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中旬为孵化高峰期.5月初幼虫进入暴食期,5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寻找化蛹场所.5月上旬始见预蛹,5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6月初始见成虫,6月下旬成虫产卵,产卵期可至10月底.  相似文献   

2.
松尺蠖在云南省宁蒗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云南松针叶.幼虫始见于11月下旬,6月上旬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下垂于枯枝落叶中或钻入湿润疏松的土表(约2cm)深处化蛹,蛹期90d.成虫始见于8月,终止于10月上旬.卵始见于8月下旬,终止于11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为该虫最佳灯诱杀虫期,3~5 月为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3.
榆举肢透翅蛾是导致榆树间接死亡的钻蛀性害早。在兰州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越冬,老熟幼虫在丝质茧内化蛹,5月中,下旬-7月焉旬或8月上旬为蛹发生期,6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下旬为卵发生期,7月上旬始见初孵幼虫,10月上旬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4.
榆举肢透翅蛾主要为害榆树,已知分布陕西、宁夏,两年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成虫出现,7月底至8月上旬达盛期,初孵幼虫于7月下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成虫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卵单粒散产,卵期13—19天。成虫寿命1—8天,雌虫平均3.3—4.4天,雄虫平均2.3—3天,雌雄性比1∶0.77—1。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棘木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入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达90%以上,卵期16 d.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在地下10 cm左右,蛹期31 d.成虫羽化集中在16:00-19:00,交配高峰在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1:0.85和0.912:1.雌虫产卵集中在交配后的第2天20:30-22:00之间;雄虫寿命2~8 d,雌虫寿命3~8 d.以幼虫在树干部和根部越冬,坡向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的沙棘林地并不影响其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叶蜂(Pristphora erichsonii Hartig)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宁夏及东北各省区。该虫在宁夏六盘山地区1年1代,成虫营孤雌生殖,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枯枝落叶层或地下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为蛹盛期,成虫羽化后3~4h即在新梢上产卵,6月上旬卵孵化,7月上旬幼虫落地越冬。  相似文献   

7.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又名小大头虫、黄楝木尺蛾。在豫西地区主要危害刺槐、栎类、核桃、五角峰、杨树、柳树等多种树木和作物。1a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卵产在刺槐1年生的枝稍阴面或草丛中;幼虫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盛期。老熟幼虫于8月中旬开始化蛹,老熟幼虫下树后在疏松的土壤中结茧,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10月下旬为末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防治最佳时期,建议用阿维灭幼脲悬浮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同时还危害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树干基部或根部蛀食韧皮部危害,严重者可造成寄主大面积死亡。该虫初羽化时头部为浅褐色、褐色,个别个体为黑褐色。红脂大小蠹在山西一年发生1代到2代,或2年3代,育历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历期10天-13天,幼虫历期40在-50天,蛹历期10天-12天,成虫活动期长达几个月。主要以成虫、二龄以上幼虫及老熟幼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越冬,偶见以卵、初孵幼虫越冬。翌年3月至5月开始动,越冬代幼虫继续在树根部取食,老熟幼虫补充营养后开始化蛹。越冬代成虫钻出树干扬飞,寻找新的寄主危害。越冬代雌成虫侵入新的寄主后蛀食形成母坑道。雄成虫在侵入孔处发出叫声,雌虫认可后即进入坑道内。在侵入孔处,松指、成虫排出的虫粪、蛀屑形成不规则漏斗状凝脂,初为暗红色发软,后变为褐色发干。雌雄成虫在虫道内交配并把卵产在坑道一侧,或把卵包埋在疏松的虫粪中。幼虫孵化后背向母坑道沿韧皮部取食危害,形成共同坑道,虫粪排在坑道内。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单独的蛹室,后羽化为成虫。在气温较高地区,子代成虫扬飞继续侵染新的寄主。部分成虫会在原危害的根部交配产卵继续危害。越冬代幼虫及老熟幼虫化蛹、羽化后,  相似文献   

9.
桉蝙蛾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蝙蛾Endoclyta signifier是速生桉主要蛀干害虫。连续3 a在发生区通过定点、定期、定量采集幼虫,设立网棚观察和室内饲养,研究该虫生物学习性。桉蝙蛾在广西博白县1 a或2 a发生1代,成虫4月上旬羽化,有2种色型,雌虫产卵量大,卵粒散落地表,4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共12龄,低龄幼虫在表土层生活,3龄至老熟幼虫在寄主枝干内独立蛀食,6月至翌年1月是幼虫主要危害期,2月下旬化蛹。在博白地区该虫寄主约有28种。  相似文献   

10.
对长兴县重要经济树种青梅的主要害虫太谷桃仁蜂(Eurytoma maslovski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长兴多数1a发生1代,少数需2a完成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或残挂于枝头的虫害僵果核内越冬;越冬幼虫于2月下旬开始化蛹,3月底化蛹结束,并开始羽化,5月初羽化结束,成虫4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并为害,6月上旬幼虫陆续老熟并开始越冬,整个幼虫期长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11.
栎纷舟蛾在浙江丽水1 a发生3代,以蛹在林下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出现第1代幼虫,7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8月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在表土下约3 cm土层内化蛹越冬。幼虫从5龄开始进入暴食期。  相似文献   

12.
甘肃线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油松当年新芽,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内普遍发生,被害林木顶梢枯黄呈火烧状。此虫1a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生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4龄,5月中旬到7月中旬幼虫危害新芽,蛹期7月上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中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用40%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3.
珍珠梅纽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梅纽扁叶蜂Neurotoma sibirica Gussakovskij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至6月上旬,5月中、下旬为盛期。卵出现于4月下旬,于5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老熟幼虫于6月中旬下树入土。珍珠梅纽扁叶蜂有13种天敌,其中显背臀姬蜂Notopygus insignis Kriechbaumer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优势种。利用3种农药对珍珠梅纽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4.
膀胱瘿叶蜂 Pontania vesicator(Bremi-Wolf)为害柳树 ,1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地表 1~ 5 cm土中作茧越冬。 4月上旬化蛹 ,4月中下旬羽化 ,成虫不取食 ,4月下旬出现幼虫 ,幼虫在虫瘿内为害至 1 0月底到 1 1月初。不同柳树品种上的为害程度有差异。 4月中下旬成虫出瘿产卵是化学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5.
柳蝙蛾1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孵化,6月上旬转移树干,7月末化蛹,8月中旬出现成虫。  相似文献   

16.
淡剑夜蛾 Sidemia depravata( Butler)一年 5~ 6代 ,以老龄幼虫在草坪根部表土层越冬 ,世代重叠 ,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危害 ,幼虫主要取食茎、叶 ,危害高峰期分别在 5月上中旬、 6月上中旬、 7月中下旬、 8月中旬、 9月底 10月上旬。全年以 7、 8月份危害最重 ,造成草坪发黄 ,甚至成片枯死。保护天敌 ,适时修剪草坪 ,药剂防治可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武星煜  辛恒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4):31-32,27
柳厚壁瘿叶蜂是发生在甘肃天水柳树上的中国新记录种,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中结茧越冬,成虫于3月下旬羽化,产卵于芽尖叶片组织内,4月上旬幼虫危害并形成虫瘿,至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幼虫期采用树干注射14%吡虫啉.敌敌畏液剂和30%敌敌畏.氧化乐果液剂,防效可达95.0%~91.2%。  相似文献   

18.
栎舞毒蛾Lym antria m athura Moore俗称栎毒蛾,在吉林省敦化地区一年1代,以卵块在柞树林中黑桦和枫桦树干基部的皮缝内越冬。卵期长达9个月,翌年4月末开始孵化,5月6~11 日为孵化盛期。幼虫期2 个半月,7 月中旬开始化蛹,7 月下旬成虫羽化。每头可产卵200~470粒。幼虫多6龄,少数为7 龄。幼虫喜食柞树叶肉,对中幼龄天然柞树林及天然阔叶混交林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香榧细小卷蛾Lepteucosma torreyaeWu et Chen是危害香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中做茧越冬,翌年2月中旬化蛹,3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3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11月上旬开始越冬。在第2代幼虫期,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5%抑太保乳油、2%阿维苏云制剂、35%吡虫啉乳油及20%杀灭菊酯乳油等5种药剂10个浓度进行喷雾防治试验,施药9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杜英六星吉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杜英上为害的吉丁虫Chrysobothris igai Kurosawa属国内新记录。该虫在衢州1a发生1~2代,越冬休眠幼虫在4月底-5月化蛹,1代成虫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7月为1代幼虫为害高峰,8月后部分1代老熟幼虫侵入木质部筑蛹室化蛹,8月底-9月出现2代成虫。还有部分发育稍迟的,以l代幼虫老熟后侵入木质部筑蛹室后直接进入休眠越冬,表现为1a 1代。9月后多有生活史重叠,10月下旬至11月2代老熟幼虫侵入木质部做蛹室,在蛹宣休眠越冬。作者在查清其在山杜英上发生和为害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营林措施、检疫措施、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等综合对策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