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为试材,研究腐植酸与常规尿素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8个处理,CK:不施氮肥;常规尿素:施N 225kg/hm~2;Ⅰ型腐植酸尿素(腐植酸质量分数1‰):施N225kg/hm~2;Ⅱ型腐植酸尿素(腐植酸质量分数2‰):施N 225kg/hm~2;Ⅲ型腐植酸尿素(腐植酸质量分数3‰):施N 225kg/hm~2;Ⅳ型腐植酸尿素(腐植酸质量分数4‰):施N 225kg/hm~2;Ⅴ型腐植酸尿素(腐植酸质量分数5‰):施N 225kg/hm~2;Ⅲ型腐植酸尿素减量10%:施N 202.5kg/hm~2。测定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研究腐殖酸尿素配施不同比例常规尿素对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尿素相比,Ⅱ型、Ⅲ型、Ⅳ型、Ⅴ型腐殖酸尿素都能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和产量,增产3.74%~7.52%,其中Ⅴ型腐殖酸尿素的增产效果最好,而Ⅰ型腐殖酸尿素、90%Ⅲ型腐殖酸尿素与常规尿素效果相当。(2)与常规尿素相比,Ⅱ型、Ⅲ型、Ⅳ型、Ⅴ型腐殖酸尿素都显著增加了棉花N素吸收量,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增加4.50%~9.79%。(3)90%Ⅲ型腐殖酸尿素与常规尿素的棉花N素吸收量大体相同,但氮肥利用率增加6.110%。因此,新疆滴灌棉田应用腐殖酸与常规尿素配施能提高棉花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其中Ⅴ型腐植酸尿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87-91
以腐植酸尿素和腐植酸复合肥为材料,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研究6种腐植酸肥料对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玉米施肥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新型腐植酸尿素/复合肥肥料中添加剂的适宜用量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腐植酸的普通尿素/复合肥对照相比,腐植酸尿素和腐植酸复合肥均能增加玉米产量,腐植酸尿素及腐植酸复合肥最大增产率分别为12.97%和11.74%;腐植酸肥料对玉米干物质量的累积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尤其是Ⅳ型腐植酸尿素处理和Ⅴ型腐植酸复合肥处理玉米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7%和10.8%;玉米氮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腐植酸添加量的不同而异,HA4处理和HA5处理玉米氮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较高。综上所述,腐植酸肥料能够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肥效,且Ⅴ型腐植酸尿素、Ⅳ型腐植酸复合肥处理玉米生物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较高,所以腐植酸在尿素中的最佳添加量为Ⅴ型,在复合肥中的最佳添加量为Ⅳ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聚能网尿素在内蒙古地区的施用效果,试验使用5种型号聚能网尿素,探究其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分配、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如下:相同施氮量下,Ⅰ、Ⅳ、Ⅴ型聚能网尿素处理使玉米的单株吸氮量分别较普通尿素增加16. 71%、10. 28%和11. 47%,氮肥利用率提高10. 86、6. 66和7. 42个百分点;施用聚能网尿素改善了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Ⅰ、Ⅳ、Ⅴ型聚能网尿素处理使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分别较普通尿素提高12. 93%、8. 23%、8. 04%和29. 66%、18. 15%、17. 69%。Ⅲ型聚能网尿素减施10%处理玉米的单株吸氮量较普通尿素全量处理增加6. 52%,氮肥利用率提高8. 84个百分点,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及经济效益无明显降低。结果表明,Ⅰ、Ⅳ、Ⅴ型聚能网尿素在玉米生产中代替普通尿素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收及环保效益;施用Ⅲ型聚能网尿素,可在玉米产量不减的情况下,节约氮肥施用量(纯N)3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氨基酸微肥(Ⅰ、Ⅱ和Ⅲ)对糯玉米的作用。[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清水为对照,喷施不同氨基酸微肥,研究对玉米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清水处理相比,氨基酸微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高13.43%以上,其中氨基酸微肥(Ⅲ)产量最高,为31 900.45 kg/hm2,高于对照23.04%,其次为氨基酸微肥Ⅰ29 411.76 kg/hm2和氨基酸微肥Ⅱ29 502.26 kg/hm2,最低是对照25927.60 kg/hm2。氨基酸微肥处理的可溶性还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氨基酸微肥Ⅲ处理的玉米品质最佳,显著高于氨基酸微肥Ⅰ和Ⅱ处理。[结论]氨基酸微肥Ⅲ对玉米生长影响最大,不仅提高产量,而且改善玉米品质,是一种理想的叶面肥。  相似文献   

5.
水稻应用腐植酸包裹型长效尿素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腐植酸包裹型长效尿素(UHA)作水稻盆栽试验,普通尿素作对照,结果表明,UHA具有长效、缓效的特点,其养分供应强度与作物生长发育间的吻合程度比尿素好;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UHA的水稻产量比施用普通尿素的增产17.5%;同时,氮素利用率高达38.7%,比普通尿素提高1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新型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腐植酸含量尿素对贵州地区玉米产量、生物量、养分积累和利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贵州山地玉米生产的新型腐植酸尿素,以玉米品种西都森玉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N、P2O5、K2O总投入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施用普通尿素为对照,分析施用1‰、2‰、3‰、4‰、5‰、6‰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含量分别为1‰、2‰、3‰、4‰、5‰、6‰,N 46%)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除6‰腐植酸尿素处理外,其他5种含量的腐植酸尿素处理均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以2‰腐植酸尿素处理产量最高,为11. 24 t/hm~2,增产率为14. 34%; 6种腐植酸尿素处理的植株地上部总干质量均显著增加,其中以2‰腐植酸尿素处理最高,为371. 33 g/株;施用1‰、2‰、4‰、6‰腐植酸尿素显著增加植株对氮的积累,施用1‰、2‰、3‰、4‰、5‰腐植酸尿素后显著增加植株对磷的积累,其中,以2‰腐植酸尿素处理植株对氮、磷的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71. 50 kg/hm~2和122. 95 kg/hm~2;施用2‰腐植酸尿素处理的玉米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7. 20%、95. 28 kg/kg、62. 46 kg/kg和13. 26 kg/kg。综上所述,在贵州地区玉米生产中适宜推广使用2‰腐植酸尿素。  相似文献   

7.
玉米腐植酸尿素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旱田小区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腐植酸锌钾尿素(HP-Zn-K)和腐植酸尿素(UHA_2)在庆丰农场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腐植酸锌钾尿素(HP-Zn-K)对玉米植株营养生长影响较为明显,腐植酸尿素(UHA_2)对玉米生殖生长影响较为明显。从产量和经济效益上看,腐植酸尿素(UHA_2)100%施用增产、增收效果最好,公顷增产量为825kg,增产率为6.8%,净增效益为1108.50元/hm~2。  相似文献   

8.
应用棉饼稻草日粮饲喂18只阉割公山羊,在其饮水中添加氧化镁时,对成功诱发尿石症的6只山羊血液及尿液生化变化特点进行研究.试验分4个时期:预试结束时为Ⅰ期,正式试验的第15~60天为Ⅱ期,尿闭发生初期为Ⅲ期,尿闭发生后2~5 d为Ⅳ期.结果表明:山羊采食棉饼稻草日粮后,尿沉渣晶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和磷酸钾镁.Ⅱ期血浆尿素水平较Ⅰ期显著升高,Ⅲ、Ⅳ期血浆肌酐水平较Ⅰ、Ⅱ期显著升高,血液尿素/肌酐比值在Ⅱ期显著升高);Ⅲ、Ⅳ期血浆尿素与肌酐含量较Ⅰ、Ⅱ期显著升高,血液尿素/肌酐比值显著降低;尿蛋白在Ⅱ期明显升高,在Ⅲ期显著减低,但在Ⅳ期又急剧升高.血液磷、镁、钾含量在Ⅰ、Ⅱ期显著升高;在Ⅲ、Ⅳ期血钾、镁含量显著升高,血液无机磷、钠、氯含量显著降低.Ⅱ期尿液无机磷、镁、钾、铵含量较Ⅰ期显著降低,在Ⅲ、Ⅳ期尿磷、镁、钾、铵含量进一步降低,尿钙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山羊磷酸铵(钾)镁尿石症尿闭出现后出现氮质血症,高钾、低磷、低钠、低氯血症以及肾机能不全,且随尿闭的持续而加重.尿液中无机磷、镁、钾、铵含量因参与晶体及结石形成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尿素日粮添加脲酶抑制剂对兔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 2 0只青年期 (2月龄、体重约 1 3kg)发育良好、健康无病、未经尿素适应的新西兰雄兔 ,随机分为 4组 :Ⅰ组饲喂基础日粮 ;Ⅱ组饲喂低蛋白 3%尿素日粮 ;Ⅲ和Ⅳ组为在Ⅱ组日粮基础上加脲酶抑制剂(AHA) ,添加量分别为 10mg/kg和 2 0mg/kg ,试验期 30d。结果表明各组间兔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 ;添加脲酶抑制剂对血液中氨氮影响不明显 ,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但尿素氮Ⅱ、Ⅲ、Ⅳ组高于Ⅰ组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添加脲酶抑制剂对GPT有显著影响 ,Ⅳ组值最小 ,与Ⅱ、Ⅲ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添加脲酶抑制剂对GOT的影响不明显。可见低蛋白日粮添加尿素不影响兔的生长 ,添加脲酶抑制剂对兔的生长及机体氮代谢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关长效腐植酸尿素(UHA)农业试验与示范研究,我们作了大量工作,其一是农作物增产增收;其二是UHA应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施用腐殖酸尿素可以有效减少氮素NH3挥发损失,肥料中的腐殖酸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腐殖酸与尿素反应所得产物腐殖酸尿素复合物(UHA)对土壤NH3挥发的影响可能不同于常规腐殖酸(HA),进行相关研究将有利于揭示腐殖酸尿素降低土壤NH3挥发的机理。【方法】利用无水乙醇从腐殖酸尿素中提取得到UHA,在长期不施肥与长期施肥土壤上,开展室内恒温土壤培养试验,研究HA或UHA配施尿素对土壤NH3挥发的影响,二者的用量分别为尿素用量的0.5%与5%,分别用0.5HA+U、5HA+U、0.5UHA+U和5UHA+U表示,同时设置单施尿素(U)及不施尿素与腐殖酸处理(CK)。测定土壤NH3挥发速率及累积量,土壤尿素态氮、硝/铵态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等。【结果】(1)各施氮处理,长期施肥土壤NH3挥发累积量均高于长期不施肥土壤,这可能与长期施肥导致土壤pH远低于不施肥土壤,土壤硝化过程减弱,尿素水解产生的铵态氮在土壤中累积有关。(2)HA或UHA配施尿素均可以有效降低土壤NH3挥发量,但是降低幅度与土壤是否长期施肥及二者用量有关:在长期不施肥土壤上,与单施尿素(U)相比,HA配施尿素土壤NH3挥发量可显著降低4.4%—22.9%(P<0.05),且5HA+U处理降低幅度大于0.5HA+U处理,但是在长期施肥土壤上,尿素配施HA处理,土壤NH3挥发量仅降低4.1%—7.5%,与U处理无显著差异;然而,尿素配施其用量0.5%的UHA,在长期不施肥与长期施肥土壤上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NH3挥发累积量(P<0.05),土壤NH3挥发量较单施尿素处理分别降低26.5%与12.9%(P<0.05)。(3)HA降低土壤NH3挥发量可能与降低土壤脲酶活性有关,而UHA可能与促进土壤硝化过程有关。【结论】土壤培养条件下,与常规腐殖酸相比,腐殖酸尿素中的腐殖酸尿素复合物可更加有效地减少土壤NH3挥发量,且作用效果与土壤是否长期施肥无关。  相似文献   

12.
新型尿素对新疆哈密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几种新型肥料对新疆吐鲁番哈密瓜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吐鲁番哈密瓜施用的新型尿素。【方法】 以黄皮981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氮磷钾(P2O5 140 kg/hm2、K2O 15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普通尿素处理为对照,分析大田试验下施用几种新型尿素(等氮量聚能网尿素、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控失尿素、等氮量含锌尿素、等氮量常规尿素加锌处理)下哈密瓜干物质、产量、养分吸收、氮肥利用及品质情况。【结果】 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几种新型尿素处理均增加了哈密瓜产量及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其中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施用后的哈密瓜产量和干物质最高,分别为30 452和2 724 kg/hm2;相对于普通尿素而言,等氮量聚能网尿素、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控失尿素均显著增加哈密瓜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的农学效率,其中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效果更佳明显,氮肥利用率为36.08%、氮肥的农学效率为40.84 kg/kg;相对于普通尿素、等氮量聚能网尿素、控失尿素、等氮量含锌尿素、等氮量常规尿素加锌处理,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更好提高了哈密瓜的心糖含量且糖梯度最低。【结论】 等氮量腐殖酸尿素的施用在新疆吐鲁番哈密瓜作用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风化煤活化及活化产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湿法反应,研究了活化剂用量、反应条件对风化煤水溶性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由风化煤活化产物和氮磷钾肥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小麦、玉米上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溶性腐植酸含量以及活化率(水溶性腐植酸占游离腐植酸的百分比)随活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物料比(活化剂占风化煤的百分比)≥15%时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时则相反;提高活化剂与风化煤的反应温度能够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成本和产能,最佳物料比为10%,最佳反应温度为105~C,最佳反应时间为24h。与施用等养分的非活化型风化煤有机一无机复混肥和化肥相比,活化型可使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9.1%、28.3%,生物量增加16.8%、27.0%;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5%、20.4%,生物量分别增加12.9%、22.7%。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腐植酸含量的腐植酸复混肥对玉米生物性状、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腐植酸含量的增加,玉米穗长、穗围、百粒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产量、产投比较CK和NPK处理呈增长趋势;腐植酸与无机复混肥配施还可显著增加玉米根、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含量,促进根和茎秆中的氮向籽粒中转移,氮素利用率较NPK处理提高11.93~23.37百分点;腐植酸在改良土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复混肥中含有20%~25%的腐植酸为玉米的最佳肥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新型尿素在膜下滴灌玉米上的肥效差异,筛选最佳的新型尿素类型。【方法】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常规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殖酸尿素、含锌尿素、控失尿素和常规尿素加锌。各处理施用等量氮磷钾,控失尿素全部基施,其他处理尿素30%作基肥,70%后期随水滴施,磷钾肥全部基施。在成熟期测定其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结果】与普通尿素相比,新型尿素处理后玉米产量增加6.32%~9.62%,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5.62%~13.43%,差异显著。其中控失尿素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普通尿素增加13.43%;与普通尿素相比,新型尿素处理后氮肥利用提高3.26%~8.28%,控失尿素氮肥利用率最高;新型肥料均有利于提高0~4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其中控失尿素处理后效果最好。【结论】施用控失尿素,棉花产量提高9.62%,地上干物质量提高13.43%,氮肥利用率提高8.28%,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施用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分析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效应和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对施用同量尿素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高分子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腐植酸型保水剂)对尿素淋溶和土壤脲酶活性进行比较。多次灌水淋溶实验表明,三种保水剂都明显降低了土壤尿素淋失,保肥效果明显。在前三次灌水淋溶中,三种保水剂施用的土壤脲酶活性略高于未施尿素的对照,之后灌水时基本相同,说明保水剂对脲酶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植物更好的吸收氮素。随灌水次数增加,所有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都有明显减少,与淋溶液氮素淋出量趋势相同。其中施用聚丙烯酸钠盐保水剂降低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7.
在前期脲酶抑制剂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最佳配方,选用了最适宜的脲酶抑制剂,对尿素肥料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再加工(化合或混合),生产出了新型长效尿素1号、2号、3号、4号等四种型号的长效尿素。经与市售普通尿素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的测定与比较,初步表明:四种加工长效尿素,除吸湿性稍高于普通尿素外,其余各项理化生物学性状均与尿素相近(含氮量)或优于尿素(水不溶物、PH值、溶解度、氨挥发率),并含有尿素所没有的活性腐植酸植物生长调节剂,表现了良好的肥料品质。其中以3号肥综合性状最佳,4号肥次之。1号肥及2号肥的缩二脲含量接近或低于普通尿素,可与普通尿素一样,以低浓度用作追肥或种肥,而3号肥及4号肥却只能以深施基肥的形式施用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新型尿素对加工番茄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新型尿素品种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生物量、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新型尿素品种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效益。【方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 7 个处理:不施氮肥、普通尿素(Urea)、聚能网尿素(P-Urea)、腐殖酸尿素(H-Urea)、含锌尿素(Zn-Urea)、控失尿素(LC-Urea)和普通尿素加锌(Urea+Zn)。各处理的氮磷钾用量相同,除了控失尿素的氮全部基施外,其他尿素30%作基肥,70%后期随水滴施,磷钾锌肥全部基施。于加工番茄成熟期测定加工番茄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结果】与普通尿素相比,新型尿素的加工番茄产量增加了5.26%~11.37%、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了1.85%~19.26%,其中腐殖酸尿素比普通尿素显著增加了加工番茄的干物质量和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加17.95%和10.31%。新型尿素显著增加加工番茄的氮素吸收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氮肥利用平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腐殖酸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72个百分点。施用新型尿素增加加工番茄的效益,其中腐殖酸尿素收益最高,与普通尿素相比,增收2 975 元/hm2【结论】新型尿素中腐殖酸尿素是新疆加工番茄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增加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河南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于2014年始在河南省博爱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30%+腐殖酸5个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夏玉米植株生长状况、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氮素吸收、累积及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单施磷钾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分别降低4.61%、8.55%、6.20%、26.91%,秃顶长增加21.60%。常规施肥较单施磷钾肥处理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分别增加8.01%、10.85%、44.45%,籽粒氮含量及氮累积量分别降低6.67%、54.07%。另外常规施肥处理产值、纯收益、产投比较单施磷钾肥处理分别增加44.45%、59.80%、43.84%。施用氮肥可以促进夏玉米植株的生长,提高夏玉米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大幅度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增加各部位氮素含量及累积量,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值、纯收益和产投比。配施腐殖酸较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可以有效改善夏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促进植株对氮素的累积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其中,以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株高、茎粗、穗长分别增加3.73%、2.30%、0.12%,秃顶长度降低22.45%,产量增加12.88%,籽粒氮含量、籽粒氮累积量、地上部总氮累积量、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68%、25.98%、10.70%、13.79%,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57.46%、28.84%、22.23%、59.86%,纯收益增加8.66%。在常规施肥减氮15%的条件下配施3 000 kg·hm~(-2)腐殖酸,可有效增加夏玉米的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减氮30%的条件下会导致夏玉米产值和收益降低。【结论】氮肥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还可提高产量、提高植株各部位氮含量及累积量,促进氮元素的吸收及分配,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是过量和少量施用氮肥都会引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降低。在施用腐殖酸的基础上,适宜的氮肥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产值和收益。常规施肥减氮15%+3 000 kg·hm~(-2)腐殖酸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在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夏玉米产值及纯收益。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推荐的肥料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保证作物良好生长发育,拟通过调控土壤的化学性状(添加腐植酸)、土壤的生物学性状(添加蚯蚓粪、蚯蚓蛋白菌肥)进行盐碱地的改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3种物料相对于单施化学肥料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及对养分的吸收量,但降低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2个处理的玉米地下部生物量都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24.2%和18.2%(P0.05);添加菌肥处理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使碱化度和pH分别下降了9.5%和1.1%(P0.05);添加蚯蚓粪处理使土壤CEC含量增加了3.2%,且能降低土壤中全盐含量;添加腐植酸使有机质提高了4.3%,并降低pH(P0.05);添加菌肥或蚯蚓粪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P0.05);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处理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低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因此,在滨海盐碱地上施用化学肥料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能够改善土壤的性状,促进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