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水稻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明确其在不同年代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吉林省1958-2005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吉林省不同年份育成水稻品种叶片全氮含量与其光合特性的协同进化规律。【结果】随着水稻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净光合速率均呈增加趋势,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则呈降低趋势;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叶片全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30d,叶绿素含量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比叶重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后10d,净光合速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期水稻叶片全氮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叶片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叶片氮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的增长,因此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注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谷子品种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常规谷子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主要形态特征指标、光合生理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参试品种的形态特征指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品种间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抽穗期和灌浆期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并对形成产量的主要性状指标与产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谷子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灌浆期的显著性水平高于抽穗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千粒重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不高,且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抽穗期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0.492)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0.232),在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时增加叶绿素含量可以提高谷子的净光合速率,但当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叶绿素含量,谷子的净光合速率不一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3.
锦竹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锦竹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锦竹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2个峰分别出现在11:00和17:00,峰值分别为7.497μmol/(m^2·s)和7.168μmol/(m^2·s),下午的高峰低于上午的高峰。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气孔导度对光合速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黄绿相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高于绿色为主的叶片,黄色为主的叶片光合性能最低。2年生植株的叶片厚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极显著大于4年生的叶片,前者叶片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后者。2年生和4年生植株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显著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在豫中烟区以NC89为材料研究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同步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同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结合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可知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发育及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叶绿体结构逐步完善及叶绿素含量升高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净光合速率下降的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逐步解体,烤烟叶片的衰老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酸雨对春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分别用pH值为1.5、2.5、3.5、4.5和5.6的模拟酸雨在春小麦拔节期对其进行喷淋,然后测定不同pH值模拟酸雨处理后春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酸雨pH值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酸雨使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了4.08%~67.04%,气孔导度下降了17.44%~58.44%,蒸腾速率下降了12.08%~48.08%,胞间CO2浓度上升了9.01%~14.29%,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了12.16%~37.23%。模拟酸雨处理后,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酸雨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随酸雨的氢离子浓度增大而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油菜品种叶片的光合日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青海不同类型油菜叶片的光合日变化特性,以青海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LI-6400XT光合测定仪对油菜苗期和盛花期的叶片光合日变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油菜在苗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其中,青海芥菜型油菜的净光合速率在10:30达到峰值[37.51 μmolCO2/(m2·s)],其他品种均在12:30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盛花期除NO.46和青油241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外,其他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并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第一峰值出现在11:50,第二峰值出现在15:50.2)油菜苗期的净光合速率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系数最大,即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油菜盛花期的净光合速率与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呈明显正相关,且与气孔导度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高效育种和推广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测定相对花青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研究亚种间远缘杂交新品系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叶片色素变化和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紫红叶甘蓝型油菜苗期花青素含量达4.901(A_(530)-0.25A_(657))/g,高于抽薹期和开花期。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苗期均呈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在12:30时净光合速率达峰值;开花期则呈双峰曲线,且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叶绿素含量呈苗期高、抽薹期低、开花期高的双峰曲线。可溶性糖含量呈苗期至抽薹期逐渐升高,之后明显下降的单峰曲线;且叶色较深的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8.837 mg/g),浅紫叶次之,绿叶最低。紫红叶甘蓝型油菜苗期花青素相对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抽薹期花青素相对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花青素相对含量与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0。  相似文献   

8.
以虎耳草的春叶和秋叶为材料,比较两者光合作用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为虎耳草采收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春叶和秋叶的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量均呈双峰曲线,上午10:00达最高,13:00出现"午休",光合速率的降低受非气孔因子限制;春叶与秋叶光诱导的时间一致;高温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很大,秋叶在30℃以上净光合速率降低更明显;秋叶的Fv/Fm、Fv/Fo、qP、ΦPSⅡ和ETR值都比春叶的显著或极显著升高,qN值显著降低。秋叶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但秋叶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春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各生育期不同节位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变化,为吉林省大豆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29年育成品种元宝金、1941年育成品种金元1号、1999年育成品种吉农7号和2000年育成品种吉林45号为材料,比较新老品种不同节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各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节位的叶片性状不同;元宝金和金元1号在生育前期中下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而生育后期叶片功能下降较快;吉农7号和吉林45号在生育后期中上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功能持续期长,这些节位的产量也比较高;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和吉林45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2个老品种更密切。【结论】吉农7号和吉林45号产量提高是由于中上部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得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海拔环境中甘蓝型油菜RIL主要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甘蓝型油菜RIL群体主要性状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比较了在两种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两个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种子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皮壳率以及黄籽度等5个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5个性状都呈连续变异,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点,其中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②高海拔环境的含油量要显著高于低海拔环境,低海拔的蛋白质含量要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③高海拔环境中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低海拔地区;④海拔环境对黄籽度的影响不显著;⑤海拔环境对皮壳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可能与群体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甘蓝型油菜RIL群体主要性状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比较了在两种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两个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种子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皮壳率以及黄籽度等5个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5个性状都呈连续变异,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点,其中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②高海拔环境的含油量要显著高于低海拔环境,低海拔的蛋白质含量要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③高海拔环境中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低海拔地区;④海拔环境对黄籽度的影响不显著;⑤海拔环境对皮壳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可能与群体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遮阴对几种绿化植物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照试验,比较测定不同光强生境(全光照,45%、75%遮光率)对上海9种城市绿化植物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率的增加,植物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依次降低,日均净光合速率与日均光合有效辐射的比值依次升高;植物的叶绿素质量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值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叶绿素b值几乎都小于3;株高增量和叶片厚度缺乏规律性变化趋势,可能与由遮阴引起的其他小气候因子变化有关。对植物各项生理特性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叶绿素质量浓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与叶片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全光照下,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绿素质量浓度、叶片厚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而在75%遮阴下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和株高增量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杂交稻叶片衰老的表现型,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和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选用6个杂交稻组合,在抽穗后常规水分管理和限水条件下,研究根系活力、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动态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不同杂交稻品种的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衰减节律有明显差异,表现在衰减的起始时间、频率和衰减量。不同组合各生理指标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完全一致。叶绿素含量衰减率与根系活力和叶片氮含量衰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OD、CAT和POD活性动态不同,不同组合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SOD和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杂交稻组合叶片生理指标的衰减节律及其对水分亏缺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利于延缓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衰减、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结论]水稻的抗衰老特性是基因型差异及其各项生理机能对环境应答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春季田间条件下,以浙江省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对其叶片光合特性、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魁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东魁杨梅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均值显著高于荸荠种杨梅,而日平均蒸腾速率显著低于荸荠种杨梅;午间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变化趋势一致,气孔限制值升高,表明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东魁杨梅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略低于荸荠种杨梅,但无显著差异,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比叶重、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都明显高于东魁杨梅,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相对一致的环境中,比较观测了国内9省20个县龙须草野生种质资源(居群)的叶片光合性能和光合色素参数,并对叶片光合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龙须草居群间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等光合性能参数存在差异,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和叶绿素A/B等光合色素参数也存在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叶片光合功能综合评价得分,认为湖南慈利、湖北郧县和河南西峡居群是龙须草新品种选育最优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富士芽变叶片的生物学特性,为优良芽变选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优选的红富士芽变类型和2个红富士芽变品种为材料,对比叶片特征与光合特性,分析相关性。【结果】3个红富士芽变类型及2个品种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和叶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而N1与N2的单叶重、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与其它3份材料也存在明显差异;N-1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供试材料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但高峰、低谷出现时间不同;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及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N1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叶重和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它4份供试材料,光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四棱豆现蕾期及主茎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棱豆主茎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着节位的上升而下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状,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影响四棱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叶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主要生理因子是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当年生厚壁毛竹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和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等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厚壁毛竹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为,夏、秋季呈"双峰"曲线,冬、春季呈"单峰"曲线;全年动态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其最高峰值出现在7月,为6.96 μmol/(m2·s),最低值出现在4月仅为0.88 μmol/(m2·s).夏季、秋季净光合速率较高,主要是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适宜的生态因子,如较强的光合有效辐射和较适宜温度.冬季光合速率较低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较低;春季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与叶片生理机能衰退、叶绿素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豫南地区引进的6个茶树品种的光合参数,并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碧香早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白毫早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蒸腾速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舒茶早的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迎霜、白毫早、碧香早的综合品质成分表现较优;从光合色素含量方面考虑,碧香早应为引进品种中的品质较优良品种;白毫早和舒茶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具有高产的潜能;舒茶早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为较耐旱的品种;迎霜、白毫早、碧香早是制作绿茶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转RSAG12-IPT基因苎麻T0代的株系及对照为材料,在大田环境下,在纤维成熟期测定其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株系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受体品系5041,其叶绿素组成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叶绿素总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可见,导入RSAG12-IPT基因后,部分苎麻株系功能叶片的光合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