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花色作为油菜重要的表型性状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年来众多学者围绕花色性状开展了许多研究,定位到了大量的QTL,并分析了其功能。本文作者对油菜花色变异来源、油菜花色与其他性状的关联性、油菜花色遗传、油菜花色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彩色油菜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通过引进、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等方法培育油菜花色变异材料,再通过复合杂交等方法创造桃红色、紫色等系列花色及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等紫色叶片、彩色花等彩色油菜近20份。通过异地异季加代、小孢子培养等方法,多年纯化获得纯合彩色油菜,连续转育不育系和恢复系获得彩色油菜三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观赏植物的花色基因工程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观赏植物的花卉色素种类和颜色特点,植物中控制花色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及克隆该基因所用的植物和外源花色基因改变植物花色的基因工程方法。分析了花色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花色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温胁迫下参与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花色苷及果实品质合成的相关基因,探讨油菜素内酯调控果实花色苷及品质合成的机制。【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转色前一周利用红外辐射器模拟高温环境,并全树喷施0.6 mg·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测定花色苷、总糖及相关品质指标,选择转色中期(花后70 d)的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阐述EBR对高温胁迫下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从转色开始,各处理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成熟时,高温组(HT)花色苷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K),高温油菜素内酯组(HTE)花色苷含量高于HT组。总糖、还原糖、蔗糖变化规律与花色苷相似,HT组含量均在成熟期时低于CK组,成熟期各种糖含量为CK组>HTE组>HT组。分析3种处理下‘赤霞珠’果实基因水平的差异,通过GO和KEGG富集发现了14个与蔗糖和淀粉代谢途经相关的差异基因,其中HT和HTE处理显著上调了10个基因,显著下调了4个基因;苯丙氨酸代谢途径有11个差异基因,其中有7个参与花色苷合成的基因在HT处理中上调,有4个参...  相似文献   

5.
综述近年来多花水仙在花色基因研究与遗传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多花水仙花色成分、花色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调控、花色基因的遗传转化等方面,分析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因设计育种旨在控制所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所有等位性变异。该文阐述了水稻基因组测序及其研究进展、已克隆并应用于水稻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基因,以及水稻产量基因的分子辅助育种,并对水稻产量基因设计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海棠花色色彩资源基因工程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海棠的花色基因及花色影响系数的分析,对传统花色育种进行和现代基因工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海棠花花色形成原理与基因工程实现花色资源改变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基因工程对海棠种植资源对海棠应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技术在彩色棉育种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彩色棉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克隆以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并提出彩色棉基因工程技术育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研究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accD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对含油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为材料,克隆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Ⅱ的β-CT亚基的编码基因accD,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及其表达对种子含油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的accD基因发生了极少的碱基替换,其同源性高达 98.6%。accD基因的表达随生殖生长的进程依次增强,在晚期角果中表达最高。在中期角果、晚期角果中accD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种子含油量,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菜高含油量的分子机理及其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油菜产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油菜花色遗传特性及研究现状,再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实际,简要简述了彩花油菜研究的材料突破和初期进展,并对彩花油菜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积极评述。  相似文献   

11.
油菜对菌核病抗(耐)病性鉴定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 2 0多年来油菜抗菌核病的鉴定方法和抗病育种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油菜抗 (耐 )菌核病鉴定方法的分类和最近几年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及转几丁质酶基因、β - 1,3葡聚糖酶基因、草酸氧化酶基因在油菜抗 (耐 )菌核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观赏植物花色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于植物花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花色素苷的代谢途径研究较多,有许多与花色相关的结果基因和调节基因被克隆。目前花色基因工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反义RNA技术、共抑制法及导入新的目的基因等。  相似文献   

13.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是植物自然进化过程中最具适应意义的表型性状,也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花青素苷是使花朵呈色的重要色素之一,被子植物中约有80%的科的花朵颜色由花青素苷决定;迄今从自然界分离和鉴定出的花青素苷多达600种,主要由6种花青素苷元衍生而来。花青素苷合成途径是迄今为止研究得最为清楚的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之一,它的合成首先取决于类黄酮代谢途径的生成,花青素苷种类的多样性则源于其不同分支途径的形成,在花青素苷元基本骨架上不同位置取代基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花青素苷。在花青素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分支点酶的竞争机制和关键酶的底物特异性使花青素苷的种类及相应的花色表型具有种属特异性。花青素苷合成后需要转运到液泡中被包裹成色素体,植物细胞中的液泡积累和贮存色素体的能力是影响花青素苷呈色的重要因素,因此,花青素苷在花瓣中的最终呈色还受液泡pH、助色素含量以及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等多种细胞内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在多种植物中获得了与花青素苷合成及呈色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并解析了其功能,成功获得了一些转基因花卉,但是这些基因调控表达的机制,包括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DNA序列本身的差异和DNA甲基化修饰的调控机制等仍不清楚,转基因植株花色改良的程度也很有限,对于如何将这些机制应用于花色改良的转基因育种也是一个前沿的课题。花青素苷对园艺作物器官呈色机制的解析有助于对花朵呈色机制的理解,观赏植物中花色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于园艺作物器官呈色机制的解析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观赏植物为例,从花青素苷合成分支途径形成的机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及影响花青素苷呈色的主要因素及其遗传调控机理3个方面,对影响植物花朵呈色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基于花青素苷代谢和呈色机理的花色改良分子设计育种,尤其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蓝色花育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定向培育具有新奇花色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图位克隆是鉴定特定表型变异遗传基础的经典有效策略。棉花功能基因图位克隆,对育种工作者创新利用种质资源、培育和定向设计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雷蒙德氏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等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不断完善,基因的物理位置信息已知,省去了筛选基因组文库和构建候选区段物理图谱的过程,棉花功能基因图位克隆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利用正向遗传学方法首次图位克隆了陆地棉显性无腺体Gl2e(GoPGF),目前已有20个质量性状基因和5个数量性状基因通过图位克隆策略鉴定。本文从基因符号、名称、染色体定位、候选基因等方面系统综述棉花纤维、腺体、蜜腺、叶型、株型、植株颜色、育性等性状相关图位克隆基因;并从图位克隆作图群体和集团分离分析法测序(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sequencing,BSA-seq)应用等方面系统综述图位克隆策略。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升级、测序成本的降低、BSA-seq等新方法的应用,图位克隆发展更加快速准确。利用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基因功能开展全面系统的鉴定评价,将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加快棉花遗传改...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技术和传统育种结合可在育种早期对植株进行基因型鉴定,从而快速有效地进行育种选择,具有不受环境影响、不干扰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的优点,可大大缩短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等4方面综述了常用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其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技术与基因组、比较基因组研究结合在甘蓝型油菜基因图位克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在植物花色改良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植物花色苷基因工程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花色苷生物合成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的遗传转化和基因工程改良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疫情过后的这个春天,来得早、来得急、来得明丽、来得灿然……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远离城市的喧嚣,掩映在鲜花丛中,成了一个花的“国度”、花的“海洋”。二月伊始,春寒料峭。小哨校区的云南省油菜育种基地的油菜花率先绽放,农职校园一片明媚春光。有诗云:“纤茎细叶并非草,纵使馨香不诱人。但得东风分两色,开来便是一生春。”油菜花开的美,展示着学院油菜育种暨示范推广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同油菜雄性不育材料遗传性状的观察、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基因克隆、转基因和生产应用等方面。许多研究确定了部分雄性不育材料的基因型,获得与雄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克隆了与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的DNA片段,为加快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有关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互作基因的研究与利用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探讨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育种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矮牵牛花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07-10908,10910
经过对植物花色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2个方面近1个世纪的研究以及遗传学的不断发展,证实矮牵牛也许可以为花色分析提供最好的遗传体系,连同基因工程学的应用,可以对许多影响花色改变的基因进行分离和分子特性分析。该研究主要讨论了影响矮牵牛花色的因素、矮牵牛花色的遗传调控、矮牵牛花色的改良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耐低钾棉花品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钾资源缺乏,棉区普遍缺钾。钾是棉花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缺钾会引起早产减产,甚至红叶茎枯病,耐低钾棉花的研究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耐低钾品种。同时已经分离克隆到的吸钾相关基因为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平台,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受到棉花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针对钾素对棉花的重要性、耐低钾棉花的常规育种及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钾营养性状、培育钾高效品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