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樟叶越桔叶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樟叶越桔叶内生真菌,以小麦雪腐病菌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拮抗效果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小麦雪腐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辣椒镰刀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烟曲霉菌株的抗菌活性最强,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镰刀病菌和三七丝核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3.26%、68.82%和68.57%。  相似文献   

3.
菌株TB72是针对烟草根黑腐病菌从烟草报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为进一步明确其抑菌能力、控病效果及其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生防潜能,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活性检测和控病测试,结合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结果发现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抑菌率达52.3%;控病试验表明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效达84.5%,能显著降低烟株接种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抑菌活性检测菌株TB72无菌滤液在测试的各浓度下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木霉属中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拮抗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高效菌株,并研究其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控效果,研究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人参锈腐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培养特性;通过田间试验测定拮抗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xf-11对人参锈腐病菌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75.56%;经鉴定菌株xf-1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f-11在12h进入生长稳定期,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为6~7;田间试验结果显示,xf-11处理的人参成活率达到90.5%,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控率达到67.15%,明显高于对照组(CK)和多菌灵处理组(T2)(P0.05)。以上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xf-11对人参锈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能够有效防治人参锈腐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谷瘟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25-1529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谷子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93株,以谷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得到1株对谷瘟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A26,抑菌率达63.9%;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tricini)。初步研究证实,A26无菌发酵液对谷瘟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发酵液用量加大抑菌率提高,当无菌发酵液体积分数为50%时,对谷瘟病菌的抑制率可达87.4%。该拮抗菌的分离为谷瘟病的生物防治及其防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枸杞病虫害是影响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枸杞根腐病是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从发病严重的枸杞种植园中,采集健康枸杞植株根际土样,通过常规稀释分离法进行菌株分离;以枸杞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供试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腐皮镰孢菌的拮抗菌株,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健康枸杞植株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01株细菌、52株放线菌、30株霉菌和27株酵母菌中,筛选得到对枸杞根腐病菌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HYM-19和HYC-7,其中菌株HYM-19抑菌率为52.29%,菌株HYC-7的抑菌率为39.80%。经鉴定HYM-19为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sp.),HYC-7为绿僵菌(Metarhizium sp.)。该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利用土壤微生物防治枸杞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津岛链霉菌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抗和滤纸条法测定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和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的抑制作用,并采用离体块根刺伤接种法测定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防治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菌株JT-2F发酵液中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等酶活性。【结果】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抑菌率达76.47%,对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超过80.00%。菌株JT-2F的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菌丝体畸形、膨大变粗,并呈串珠形状。产酶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JT-2F可分泌几丁质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可破坏病原菌菌丝体,并抑制病原菌生长。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T-2F发酵原液对离体三七块根根腐病的防效达78.43%。【结论】津岛链霉菌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人参锈腐病拮抗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具有拮抗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生物活性的生防菌3株,其中菌株BS015和菌株HN01为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8mm和21.9mm.菌株Tri41为木霉菌,抑菌率达76.6%.对人参几种常见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对3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S01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HN01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Tri41为哈茨木霉(Trichdema harzianum).  相似文献   

9.
对蓖麻根际菌株LX6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其中对三七根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ans)、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和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均达50%以上。通过对LX6菌株的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试验以及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七根际土壤里初步分离筛选到一株对三七多个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真菌F2,研究测试其对三七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率及其对各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F2对三七黑斑病菌、炭疽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88.67%、91.00%和75.76%。显微观察发现,真菌F2可造成三七黑斑病菌和炭疽病菌菌丝膨大、畸形、断裂,造成三七根腐病菌菌丝断裂。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生防真菌F2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和鉴定草莓根际土壤中对草莓根腐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草莓种植基地土样中分离到的306株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后获得了1株拮抗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菌株GF-98,其抑菌带宽度为9.3 mm。此外,菌株GF-98的抑菌谱较广,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草莓根腐石楠拟盘多毛孢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株GF-98的代谢产物对草莓根腐病菌有致畸作用,包括菌丝缩短、粗细不均、分枝增多扭曲、细胞原生质浓缩等现象。16S rDNA基因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等方法表明,菌株GF-98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eanibacillus ploymyxa)。  相似文献   

12.
检测了6株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优势拮抗菌不同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栝楼根腐病菌抑制活性最高的拮抗菌为SJ1623,种子液培养时间为10 h, 0.75%(体积比)的接种量效果较好;发酵上清液稀释10倍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7.6%,脂肽粗提物50倍稀释液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3.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可应用于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为猕猴桃软腐病生防制剂研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有猕猴桃软腐病发生的猕猴桃种植园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利用解磷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解磷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直径法、继代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等从中筛选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解磷真菌菌株,通过对峙培养从中筛选出5株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率超过50.00%的菌株,其中MHT0308菌株的抑菌效果最佳,对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抑菌率达87.71%,复筛抑菌圈也明显,抑菌直径达33.50 mm;MHT0308菌株的含菌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靶标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达88.13%和80.87%;猕猴桃果实经MHT0308菌株发酵液处理后对猕猴桃软腐病的离体防效达87.00%;根据MHT0308菌株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MHT0308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MHT0308菌株对猕猴桃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菌资源用于猕猴桃软腐病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从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抑菌活性、抑菌谱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以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所分离的12株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菌株的抑菌广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中,GZ-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GZ-3次之,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FQ-1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6.6%,83.0%,且2个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等9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对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初步将GZ-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Z-3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1223株。以香蕉叶斑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进行的拮抗菌筛选结果显示,香蕉尾孢的拮抗菌检出率(39.3%)最低。在以香蕉尾孢为指示菌的筛选中发现,放线菌中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33.3%)明显高于细菌(14.9%),不同类别作物中以香蕉根围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23.3%)最高。筛选到的拮抗细菌B106菌株和拮抗放线菌St1607菌株连续移植6次,对香蕉尾孢的抑菌力均保持稳定。2株拮抗菌除对香蕉叶斑病菌具较高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1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玉米秸秆还田土中筛选得到对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都有防效的拮抗细菌19株,抑菌率在41.57%~93.36%之间,结合其对玉米秸秆性降解性能,发现菌株F1514即对小麦根病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又对玉米秸秆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和适应性.菌株F1514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纹桔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92%、90.81%、63.26%;在测定时间内其对粗纤维降解率的为10.92%.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集草莓根际土壤样品15份,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获得79株放线菌。以草莓胶孢炭疽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发酵液生长速率法复筛,获得5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拮抗菌。其中菌株DTJ-24抑菌率达到69.89%,且传代稳定。根据该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该研究结果是淡紫灰链霉菌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以木香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分离自健康木香植株根际土壤的324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得到了2株拮抗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菌株at-21和at-97,抑菌率分别为66.8%和78.6%.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株拮抗菌株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鉴定菌株at-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at-9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以西瓜枯萎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进行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从南昌、赣州、鹰潭、萍乡、武夷山、石家庄等地采集的26个不同类型土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AUH-1,其抑菌率达到36.15%。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并命名为黄麻链霉菌AUH-1。  相似文献   

20.
两株拮抗细菌对草莓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实验室保存的及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52株细菌中筛选出2株对草莓根腐病菌(Pestalotiopsispho tiniae)具有极强拮抗作用的菌株B3282(待鉴定)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BS),其抑菌效果均达到了92 2%。另外,对上述2株细菌进行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这2株细菌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为,所测试病原菌菌丝畸形,原生质浓缩,菌丝断裂。拮抗菌发酵液对根腐病菌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每皿含量分别为80μL和100μL发酵液原液时该病原菌基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