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自云南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4株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并与1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蜜环菌京-234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索平均生长速度依次为京-234〉SNA04〉SNA02〉SNA03〉SNA01 菌丝萌发速度、菌索分枝状况、荧光强度及暗培养18 d后菌索生物量等生长特性表现最好的为SNA04,其次为京-234,SNA01和SNA02较差。4株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中,菌株SNA04性状最优,SNA03菌株次之。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不同来源的19株蜜环菌的(Armillaria spp.)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对蜜环菌的rDNA-ITS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并对菌索分枝数、生物量和总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株蜜环菌中,12株为蜜环菌狭义种(A.mellea),2株为芥黄蜜环菌(A.sinapina),1株为头柄蜜环菌(A.cepistipes),1株为高卢蜜环菌(A.gallica),1株为奥氏蜜环菌(A.ostoyae);19株蜜环菌只有15株在PDA培养基上能形成菌索,其中,菌株MC1、MC8、MC4、MC7和MA2的菌索分枝较多,菌株MA2、MB1和MC7的生物量较大,菌株MC5的总萜含量最高。因此,19株蜜环菌通过rDNA-ITS序列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菌索的生长特征,MA2和MC7是较优良的菌株,而菌株MC5是提取总萜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优质的蜜环菌菌株供猪苓的生产应用,比较了20株蜜环菌菌株的生长速度、菌索分枝、菌索直径、韧性以及菌丝的蕈香味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M-06、AM-08、AM-12和AM-13均表现出优良的生长性状,表现在有大量的白色菌丝,萌发和生长较快,菌索分枝较多,尖端幼嫩,菌索粗壮,韧性极好,菌索长满平皿后有浓郁的蕈香味。  相似文献   

4.
对蜜环菌进行分离纯化后筛选出性状最好的母种3号菌,利用0.5%的羟胺溶液对3号菌株的菌索处理2 min,诱变产生了生长速度快的突变菌株,该菌株比母种提前2 d萌发且菌索更加粗壮、密集.同时,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25%、pH值5.5~6.0和暗培养的条件下,蜜环菌菌索在5号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分枝多,密度大.通过一系列化学试剂对蜜环菌的作用.发现0.5%的羟胺溶液作用2 min后能够选育出生长速度快的优质蜜环菌,且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不同碳源培养基、不同氮源培养基、不同菌株活化时间、不同母种培养基、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不同添加物培养的方式对蜜环菌菌株进行培养,以探索蜜环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实现蜜环菌快速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牛肉膏时蜜环菌萌发时间最短;蜜环菌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中菌株萌发时间最快,菌株最佳活化时间为48 h;PDA中加入30%松针浸提液的培养基蜜环菌生长最好、萌发快、菌索发达且菌体生物量高;利用60%苹果枝、30%玉米芯、10%胡萝卜营养液制作的栽培种培养基更适于蜜环菌的栽培种培养;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2%豆油时蜜环菌生物量增加,乙醇添加量为0.8%时能够显著促进蜜环菌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蜜环菌菌株,对所选优良菌株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碳氮源筛选和优化,为蜜环菌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以工业发酵和生产中常用的菌株A9为对照,从本实验室分离与收集的20个蜜环菌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并设置不同的供试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碳氮源含量,对其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供试的20个蜜环菌中,菌株M41和M57生长迅速,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菌株A9,其中M41菌索粗壮、性状优良,作为优良菌株用于后续研究。供试的7种碳源和5种氮源中,菌株M41和A9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分别为玉米粉和麦麸,最佳氮源分别是菜籽饼和酵母浸粉,最佳碳氮源组合分别为玉米粉+菜籽饼、玉米粉+蚕蛹粉,最佳碳氮源含量分别为2%和4%。菌株M41和A9的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2%、菜籽饼(M41)或蚕蛹粉(A9)4%、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恒温振荡(121 r/min,25℃)培养18 d后,菌株M41的菌丝体产量达16.71 g/L,显著高于对照菌株A9(10.76 g/L)(P0.05)。【结论】筛选出的优良菌株M41可用于后续生产,优化液体培养基显著提高了蜜环菌菌株M41和A9的菌丝体产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菌索在蛋白胨综合PDA培养基和综合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5.02和4.35mm/d,长满斜面的时间分别为20和23d,而且菌索生长势强、分枝多、密度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蜜环菌AY3为试验菌株,以综合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的适宜碳源以及亚硒酸钠和二氧化锗的添加量对蜜环菌菌索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筛选蜜环菌液体培养的适宜碳源和富硒富锗最佳添加量。通过添加葡萄糖、麦芽糊精、红薯淀粉、土豆淀粉、可溶性淀粉等5种不同的碳源研究可知,蜜环菌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糊精,生物量为18.05 g·L-1;最佳亚硒酸钠添加量为300 mg·L-1,最佳二氧化锗添加量为500 mg·L-1。  相似文献   

9.
选择马铃薯-葡萄糖、松膏Ⅰ、松膏Ⅱ、ShawⅢ和MS共5种培养基,分别对中国东北地区5个常见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倍体和双倍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蜜环菌生物种在5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颜色以及培养基颜色变化等方面表现大同小异。单倍体菌落颜色基本为白色,有菌索产生的菌落易变成浅褐色;双倍体菌落基本上为浅褐色或褐色,壳皮状,随着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能力的提高,菌落的颜色也表现出越来越深的趋势,绝大多数培养基不变色。5个生物种单双倍体菌株间在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方面存在变化,双倍体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要比单倍体菌丝快,且菌索形成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菌丝生长良好的则菌索形成能力也相对较强;每个生物种不同交配类型的单倍体菌株间在同一种培养基上也基本表现相同。在5种培养基中,两个松膏培养基对促进菌丝生长和菌索的形成是最佳选择,其次是ShawⅢ培养基,再次是PDA培养基,而MS培养基则最差。  相似文献   

10.
选择马铃薯-葡萄糖、松膏Ⅰ、松膏Ⅱ、ShawⅢ和MS共5种培养基,分别对中国东北地区5个常见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倍体和双倍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蜜环菌生物种在5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颜色以及培养基颜色变化等方面表现大同小异。单倍体菌落颜色基本为白色,有菌索产生的菌落易变成浅褐色;双倍体菌落基本上为浅褐色或褐色,壳皮状,随着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能力的提高,菌落的颜色也表现出越来越深的趋势,绝大多数培养基不变色。5个生物种单双倍体菌株间在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方面存在变化,双倍体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要比单倍体菌丝快,且菌索形成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菌丝生长良好的则菌索形成能力也相对较强;每个生物种不同交配类型的单倍体菌株间在同一种培养基上也基本表现相同。在5种培养基中,两个松膏培养基对促进菌丝生长和菌索的形成是最佳选择,其次是shawⅢ培养基,再次是PDA培养基,而MS培养基则最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蜜环菌人工培养方法。[方法]研究菌材营养和pH、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下蜜环菌生长形态变化规律和生长量。[结果]pH 5.0浸泡液浸泡菌材、黑暗条件有利于蜜环菌生长;温度较高有利于气生菌丝生长,温度较低有利于菌索生长;用带有栎树、棉秸秆的混合材料作菌材培养蜜环菌,可实现发菌快、菌索多的目的。[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蜜环菌人工培养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49-51
蜜环菌作为天麻重要共生菌,能为天麻的生长提供营养。了解区域性蜜环菌的多样性有助于选育优良的土著蜜环菌,进而提高区域性天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应用纯培养技术和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金口河区板厂坪天麻种植区分离的21份蜜环菌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1株蜜环菌划分为6个形态类群;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A rmillaria同源性最近,相似性都在99%以上,主要分布在Armillariagallica、Armillaria sinapina和Armillaria mellea3个种内。  相似文献   

13.
优质蜜环菌的标志及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的生长发育全赖蜜环菌分解木质来供给营养。因此蜜环菌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天麻的产量,要获得天麻栽培的高产就必须使用优质蜜环菌种培养菌材。现将优质蜜环菌种的标志及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一、优质蜜环菌种的主要标志。1、没有各种颜色的霉菌和干枯或渍水现象;2、外观菌种生活力旺盛,新鲜湿润;3、菌丝色白一致,二、三级菌种表面有乳白色条状菌索分布;4、夜晚瓶内菌柱上可以看到荧光;5、可闻到蕈香气味;6、接种成活力好,菌材质优。  相似文献   

14.
蜜环菌-菌材的适宜组合是保证昭通乌天麻高产的关键,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菌-材”天麻栽培组合,选取1株萌发菌、2种菌材、7株昭通本地蜜环菌和1株外地蜜环菌与鸟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产量与数量。结果显示:天麻种子的萌发效果不仅与萌发菌有关,还与蜜环菌有关,与SNA04菌株组合时萌发率最高。除“菌材IⅡ-SNA11”组合外,其余组合中,菌材Ⅱ(西南桦)发菌拌栽天麻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十齿花)。  相似文献   

15.
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筛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充分利用秦巴山区陕西省略阳县丰富的蜜环菌资源,解决当前蜜环菌菌株退化问题。对采自海拔900~1 300 m的野生蜜环菌菌株进行优选培养、鉴定、伴栽天麻试验。结果筛选L1、L3、L4菌株优良蜜环菌菌株,可以用于生产;试验表明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最佳生长地在海拔900~1 300 m。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3株被孢霉,对其营养、温度、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间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3个菌株的适宜氮源均为蛋白胨,1、2,3号菌株适宜碳源依次为葡萄糖、淀粉、蔗糖;1号菌株和3号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5℃,2号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3个菌株在pH4—9环境下均能生长,适宜pH为7。由ITSrDNA分子鉴定确定3株菌均为高山被孢霉。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最适蜜环菌栽培生产种的培养基,通过生产种培养基组分筛选试验,测量第20天和第40天时菌丝或菌索的生长速度及其胞外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配方1(70%阔叶木屑,0%棉籽壳,17%麦麸,10%玉米面,1%蔗糖,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5%石灰,1%石膏,m水分∶m配料=1∶1.3)中生长速度最大且最先长满管,且菌丝洁白,与其余不同培养料配方之间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而且栽培种培养基含木屑越多,菌株活力越好,越不易形成老化的红褐色菌索;在不同培养料和不同生长阶段其木聚糖酶活性大于CMC酶和漆酶,漆酶活性最小,为十位级,其他2个酶为百位级;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同种酶在不同培养料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配方1可作为蜜环菌适宜的栽培种培养基;不同培养料对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影响小,但对其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任思竹  陈青君  程继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74-4975,4990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6种不同碳源和8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通过测定摇瓶浅层培养后蜜环菌菌球的生物量,探讨不同的营养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在培养温度25℃、振荡器转速为150 r/min的黑暗环境中恒温培养10 d;最适碳源、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膏,菌球生物量分别达到(10.60±2.70)和(3.95 ±3.55) g/L.[结论]该方法为供试蜜环菌的培养基筛选及进一步研究天麻、猪苓的共生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红鳍东方鲀皮肤溃烂病病原——哈维弧菌2SYX002为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哈维弧菌的单抗1B6、1D6、1A4、5B4、6C6、2E7、4A7、5B2、4E12、1G3、7D7、8E10、4D12、2B9、7D6、6E6、1G2、6G6和2C1。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有8株单克隆抗体(1B6、1D6、1A4、5B4、6C6、7D6、6E6、6G6)特异性较差,与试验中所有菌株均发生反应;有6株(4A7、4E12、7D7、8E10、4D12、2B9)只与免疫菌株哈维弧菌2SYX002反应,与其他菌株均不发生反应。5株单抗(2E7、5B2、1G2、2C1、1G3)与部分参考菌株有不同程度交叉反应;通过进一步特性分析,从中筛选出单克隆抗体2C1,其抗原包被浓度为5×107 cells/m L时,与试验中所有哈维弧菌分离株反应均为阳性,除溶藻弧菌外不与其他参考菌株发生交叉反应,效价为1:256。本研究扩充了哈维弧菌单克隆抗体库,为哈维弧菌单克隆抗体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长治地区连翘根际土壤进行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鉴定,测定其促生长特性。从连翘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细菌9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Biolog鉴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分属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嗜根寡养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及密歇根克雷伯菌。9株菌均具产IAA和嗜铁素的能力,其中菌株LQYJ3和LQYJ8具产NH3能力,LQYJ3和LQYJ4具产HCN能力,LQYJ2和LQYJ5有固氮能力,LQYJ6、LQYJ7及LQYJ8具产ACC脱氨酶活性。因此,连翘根际具有丰富的多种促生长特性的解有机磷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