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水平下,草莓一个生育期内土壤中pH值、电导率值、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EC值、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草莓生育前期大幅下降且生长结束期后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幼苗期水平,其中不同配比施肥对生育期前后土壤酸碱性无显著影响(P0.05);0~20、20~60 cm土层EC值、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在施肥量水平达到S-F (N 270 kg/hm~2、P_2O_5 180 kg/hm~2、K_2O 240 kg/hm~2)时,0~20 cm土层土壤EC值达到1.255 mS/cm,硝态氮含量达到532.5 mg/kg,此水平下造成硝态氮在生长结束期的累积,加大土壤盐渍化的产生风险;综合考虑,施肥水平为S-E (N 180 kg/hm~2、P_2O_5 120 kg/hm~2、K_2O 160 kg/hm~2)时,既能满足草莓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可以避免硝态氮的累积,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3415"肥料试验设计方案,在施纯N:0、90、180、270 kg/hm~2,P2O5∶315 kg/hm~2,有机肥:菜籽饼2 250 kg/hm~2的设计条件下,对常宁市新垦水田进行了烟草施肥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氮、磷、钾分别为175、119和226 kg/hm~2,其比例为1∶0.68∶1.29;单施有机肥比氮磷钾低水平施用时增产,但不及氮磷钾施用量在2水平值的产量,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仍有增产增收空间。  相似文献   

3.
豫南水稻“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珍珠糯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氮、磷、钾需求量,为珍珠糯在信阳地区的高效栽培提供肥料技术支撑,本文开展了珍珠糯水稻"3414"肥效试验,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处理水平(0、1、2、3),1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珍珠糯产量影响表现为氮磷钾;施用尿素392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10 kg/hm~2处理平均产量最高,达10 361.26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方案为尿素261.16 kg/hm~2、过磷酸钙328.5 kg/hm~2、氯化钾223.1 kg/hm~2。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盐碱化潮土区夏玉米施肥效应及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环渤海盐碱化潮土区夏玉米需肥特点及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从肥料-作物-土壤系统中宏观计算氮磷钾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并得出肥料利用率,为该地区夏玉米科学施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试验地盐碱化潮土的氮、磷、钾养分的丰缺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该地区夏玉米提高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K、P;NPK处理时,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状况为土壤氮、磷、钾素实际盈余分别为90.67%、82.09%、20.67%,土壤供氮、磷、钾的供应能力分别为77.4%、81.5%、80.8%,土壤供氮、磷、钾的量分别为116.08、17.63、117.07 kg/hm~2;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29.17%、22.73%、25.00%,每kg氮、磷、钾肥增收籽粒量为12.56、21.50、13.17 kg,NPK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1.78%、24.58%、22.95%。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利润、肥料成本和养分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数学模拟获得夏玉米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得出夏玉米氮(N)、磷(P_2O_5)、钾(K_2O)肥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210.11、76.97、141.06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41.06、72.34、119.72 kg/hm~2。  相似文献   

5.
在景泰县进行了春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模式下氮、磷、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宽幅匀播条件下,施氮、磷、钾肥对春小麦增产、增收的贡献率排序均为氮磷钾,其中氮肥对增收的作用更加突出。饱和施肥阶段敏感性分析表明,过量施氮的风险最大,钾次之,磷最小。当施肥量为N 225.7 kg/hm~2、P_2O_5 215.8 kg/hm~2、K2O47.8 kg/hm~2时,春小麦产量最高,可达80 24.6 kg/hm~2。当施肥量为N 232.6 kg/hm~2、P_2O_5 159.9 kg/hm~2、K2O 34.2kg/hm~2时,春小麦纯收益最高,为22 014.9元/hm~2,施肥产投比为4.0∶1。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确定攀枝花市优质烤烟最佳施肥模型。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氮、磷、钾肥处理下烤烟中部叶片中氮、磷、钾、氯、烟碱、总糖、还原糖、蛋白质、灰分等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施肥模型。结果表明:(1)在烟叶各化学成分中对烟叶品质的影响依次是钾和烟碱最大,总糖和还原糖次之,氯、氮、蛋白质、磷和灰分的影响相对较小;(2)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4个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下烤烟综合化学成分进行评价,得到处理10(N 120 kg/hm~2,P_2O_5180 kg/hm2,K_2O540 kg/hm~2)综合得分最高,烟叶品质最优;(3)对所建立的烤烟氮、磷、钾施肥模型寻优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攀枝花市烤烟施肥最佳方案为氮肥(109.98±27.36)kg/hm~2,磷肥(202.5±43.11)kg/hm~2,钾肥(464.94±58.86)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双季稻氮、磷肥料施用过量、养分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在典型双季稻区设置不同氮、磷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的产量效应和养分吸收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施肥量,为双季稻施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施肥显著影响水稻稻谷产量与秸秆生物量,水稻植株体氮、磷含量和积累总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早稻氮(N,下同)、磷(P_2O_5,下同)施肥量分别在150和90 kg/hm~2,晚稻氮、磷施肥量分别在180和90 kg/hm~2范围内时,稻谷产量与秸秆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超过该施肥量,对稻谷产量水稻增产没有显著效果。(2)区域早稻理论最高产量对应的氮、磷量分别为158.5和100.2 kg/hm~2,晚稻理论最高产量对应的氮、磷量为190.1和77.5 kg/hm~2。(3)稻田生态系统每年接受环境中氮、磷养分达108.1和29.8 kg/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研究了山西北部地区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中早熟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极显著影响玉米产量;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所有施肥处理均显著影响玉米产量;与缺素处理比较,配施氮磷钾处理均显著影响玉米产量。进一步根据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及玉米产量数据拟合三因素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发现玉米产量最高时对应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68 kg/hm~2、137 kg/hm~2、135 kg/hm~2。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雁山区马蹄高产氮磷钾肥配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雁山区土壤基础养分(氮磷钾)含量,探索马蹄的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配方,2009年在雁山区进行了马蹄“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点土壤的氮含量为低水平,磷、钾含量为中等水平。根据肥料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氮、磷、钾的交互作用最高,其次是氮钾的交互作用,最差的是磷钾的交互作用。根据各处理施肥量和马蹄产量,建立了三元二次及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根据肥料和马蹄的价格,计算出马蹄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通过比较,在本试验条件下,选择三元二次肥效模型的最佳产量施肥量作为推荐施肥量,即:N 386.02kg/hm2、P2O5146.69kg/hm2、K2O 395.55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干旱区滴灌克瑞森葡萄肥料利用率及戈壁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12%、16.67%和38.56%;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51.53 kg/kg、68.58 kg/kg和102.87 kg/kg。N2P2K2处理不同深度戈壁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趋势,花前氮、钾及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果实采收后,磷含量明显低于果实采收后;果实采收后各个施肥处理土壤肥力大部分高于花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克瑞森葡萄果实采收后戈壁土壤养分含量。因此,无论提高肥料利用率还是保持戈壁土壤肥力,均应选择氮磷钾配合追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优化泰宁县水稻施肥方案。[方法]在水稻上开展"3414"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施肥效应。[结果]氮、磷、钾3种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钾磷。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表明,当水稻获得最高产8 949.0 kg/hm2时,氮肥用量为216.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00∶0.42∶0.56;当获得最高经济产量8 913.0 kg/hm2时,氮肥用量为19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00∶0.45∶0.48。[结论]该研究可以用来指导当地水稻施肥。  相似文献   

12.
广西早晚稻氮磷钾锌肥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西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确定广西早晚稻施用氮磷钾锌肥的效应及水稻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试验设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不施氮肥(-N)、不施磷肥(-P)、不施钾肥(-K)、不施锌肥(-Zn)、农民习惯(COM)共7个处理,分析水稻植株氮、磷、钾、锌等养分以及实际产量。结果表明,OPT处理的水稻稻谷产量最高,为6427.5~6622.5 kg/hm~2;OPT处理对养分的吸收量在各施肥处理中是最高的,分别为N 109.05 kg/hm~2、P_2O_551.15~61.35 kg/hm~2、K_2O 199.95~211.65 kg/hm~2;OPT处理氮肥利用率为17.1%~29.4%,磷肥利用率为4.0%~5.2%。广西水稻适宜施用量为N 150 kg/hm~2、P_2O_549.5 kg/hm~2、K_2O 75~105 kg/hm~2、Zn 15 kg/hm~2。  相似文献   

13.
寿县水稻“3414”完全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中的土壤供肥力、最佳配方施肥量。[方法]以杂交中籼深两优5814为水稻供试品种,在安徽寿县三觉镇陈岗村进行了"3414"试验,共设14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并通过肥料效应函数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氮肥180 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455.5kg/hm~2,该处理的纯收入也最高,达23 324.10元/hm~2,其次为氮肥180 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0 kg/hm~2处理,纯收入为20 837.85元/hm~2。获得肥料效数应函方程Y=338.401+15.085X_1+108.066X_2-8.747X_3+0.182X_12~+2.100X_2~2-6.420X32-1.00X_1X_2-11.402X_1X_3-0.779X_2X_3,由该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54.50、51.00、34.50 kg/hm~2。[结论]各处理中以氮肥180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纯收入最高,结合生产实际,推荐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72.50、75.00、135.00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减肥增效施肥模式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氮磷钾施肥量的基础上,调整施肥结构,增施生物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减少氮、磷肥施用量,集成减肥增效施肥模式,最终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单产16 381.77~21 923.17 kg/hm~2,处理3单产最高达到21 923.17 kg/hm~2,比处理1(CK)增产3861.66 kg/hm~2,增长21.38%;处理2单产位居第二为19 135.16 kg/hm~2,比处理1(CK)增产1073.65 kg/hm~2,增长5.94%;其他处理均比处理1(CK)减产。建议在鲜食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氮磷钾推荐配方减氮10%、减磷10%和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减肥增效施肥模式,示范推广氮磷钾推荐配方、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水平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动态、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磷氮钾;中量施肥水平的处理分枝数、单株荚数及产量均最高。本研究条件下,红小豆适宜施肥量分别为N 70~75kg/hm~2、P2O575~85kg/hm~2和K2O 75~80kg/hm~2。红小豆分枝期以后对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至收获时,中量施肥处理氮磷钾累积养分量分别占到了全生育期累积养分总量的85.8%,86.0%和85.2%。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61.2%(N1),14.0%(P2)和39.8%(K2),且氮素的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递减趋势;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7.55kg/kg(N2),6.23kg/kg(P2)和5.79kg/kg(K2);生理效率分别为15.39kg/kg(N2),45.23kg/kg(P3),14.56kg/kg(K2);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9%(N2),24.6%(P2)和22.9%(K2)。本试验条件下,生产100kg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5.97kg,磷素1.40kg,钾素3.09kg,氮磷钾需求比例为4.26∶1∶2.21。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氮、磷、钾等肥料三要素和马铃薯产量的相关性及养分吸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湟中县以青薯2号为材料,通过马铃薯的"3414"试验,在施肥量氮(N)40.5~121.5kg/hm~2,磷(P_2O_5)45~135kg/hm~2,钾(k_2O)60~180kg/hm~2时,马铃薯产量可达到38121~54485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3414"试验,不断优化大中农场小麦生产施肥技术,探索小麦施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氮252 kg/hm~2、磷60 kg/hm~2、钾36 kg/hm~2,产量达6 070.5 kg/hm~2;最大施肥量为氮279 kg/hm~2、磷61.5 kg/hm~2、钾52.5 kg/hm~2,产量达6 324 kg/hm~2。并根据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建立了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苹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山西和甘肃8个苹果生产大县的苹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产区2015年苹果园氮、磷、钾平均施肥量分别为1 220.18 kg·hm~(-2)、685.51 kg·hm~(-2)和920.74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6∶0.75,其中,氮、磷、钾基施占比75.95%、84.56%和65.30%。在有机肥施用中,有53.15%的农户选择施用商品有机肥,平均投入量为178.68 kg·667 m~(-2),有23.54%的农户施用农家肥,平均投入量为2.71 m~3·667 m~(-2)。果农传统的施肥方式仍未改变,化学施肥量远远超过推荐施肥量,追肥多采取"一炮轰",为此提出应减少化肥投入量,增施有机肥,采用少量多次施肥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重楼是名贵道地中药材,过度采挖已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是解决滇重楼资源危机的必然途径。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其药用部位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3414"田间小区肥料效应试验,设N:23 kg/667 m~2、P2O5:12 kg/667 m~2、K2O:30 kg/667 m~2为常规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分别为77.97%,64.93%和136.52%,土壤供钾量丰富,供氮量中等,供磷量不足;增施氮肥和磷肥,不施钾肥可提高滇重楼的产量。由滇重楼根茎增产率的单因素、双因素和三因素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可知:单施氮、磷、钾肥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较小,氮、磷、钾配施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最大;三因素肥料效应方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N:34.5 kg/667 m~2,P2O5:18 kg/667 m~2,K2O:0 kg/667 m~2)所得滇重楼根茎增长率最高,为87%;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可提高滇重楼新、老根茎的皂苷含量,增施钾肥会使滇重楼新根茎皂苷含量降低。当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分别为23 kg/667 m~2和18 kg/667 m~2时,滇重楼新、老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钾肥施用量为0 kg/667 m~2时,滇重楼新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蔓性千斤拔高产施肥栽培,以千斤拔3号(QJB-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元素的配合施用对蔓性千斤拔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一年生蔓性千斤拔根长、根粗、根重、根部浸出物含量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氮(300 kg/hm~2)、磷(450 kg/hm~2)和钾(240 kg/hm~2)施肥水平下,蔓性千斤拔根部浸出物及总黄酮含量最高,产量可达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