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农业产地全过程自动机械化的精准管理,建立了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系统。利用多路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建立了基于嵌入式计算的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硫化氢、一氧化碳、臭氧、环氧乙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空气质量信息和p H值、溶氧量、余氯、ORP、电导率水质信息的实时监测;建立了农产地环境记录管理数据库,开发了基于嵌入式计算的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农业产地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农机科技推广》2013,(5):20-20
4月23日,农业部印发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以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服务为重点,通过远程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该试验区将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基于感知数据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集成于12316平台的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  相似文献   

3.
获取水稻的相关生长信息可以动态监控和实时掌握水稻的生长情况,是实现水稻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基础。为此,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集水稻生长过程数据采集、视频信息传输、后台数据分析处理和水稻生长精准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稻生长信息动态监控系统。根据该系统,对植物工厂中种植的4种水稻作为试验田进行研究,选择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这3种性状作为监测对象,并与人工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该系统可有效监测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数量性状,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水稻生产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水稻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农情获取方面的应用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与卫星遥感和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等技术相比,采用农情获取机器人对非结构化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地形、农作物长势、可视性、光照和空气条件等农情信息的获取,具有信息数据量大、表现形式多元、信息间相关性复杂等优点。随着物联网、传感器和无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情获取机器人正从科研试验阶段逐步向实际应用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传感器与网络通信技术,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布设和安装相关硬件,实现农田气象、土壤、高光谱和视频等监测信息的实时获取,让用户可以在电脑和移动设备上随时查看现场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在现代化农田信息的精准监测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设计开发了农产品全流程追溯系统。本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三层组织架构进行设计,包括设备数据采集、网络数据传输及系统开发。在系统中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农事、采收、仓储、运输等环境的实时追溯,搭建了模块集成的大数据展示平台,向消费者全方位展示了农产品的精准信息,建立了供需信任。进一步实现了科技助农,为物联网农业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相似文献   

7.
赵巧 《农机化研究》2019,(1):222-225
物联网把各种传感器、信息处理器和无线网络融合成一个庞大的整体系统,用于对目标进行智能识别和精准管理。农作物试验基地是一个由多种系统组成的有机联系的庞大整体,集成的设备多,采集和处理的信息量庞大,特别适合于物联网的应用。为此,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农作物的试验基地监控管理系统,由信息采集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应用管理模块、专家决策模块和操作执行模块5大部分组成,主要实现智能灌溉、施肥和害虫防治3大功能。对水稻、玉米和棉花3种作物的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同时,还能明显节约资源,有助于实现试验基地的高效运行和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农业大棚环境信息的实时远程监测和管理,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系统依据物联网架构设计,感知层通过单片机实时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6个环境参数,通过GPRS将数据传输到网络层。网络服务层基于云服务器,提供业务逻辑管理功能,建立数据中心。应用层采用Bootstrap和ECharts等网页技术,提供响应式布局的可视化交互界面。系统实现农业大棚环境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提高农业大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GPRS无线数据传送在农情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精准农业的农情监测系统中,要对各种信息(如GPS地理位置信息、土壤信息等)进行传输。为此,利用GPRS模块Q2406B和单片机W77E58,实现农情监测信息在中国移动GPRS网络上的无线传送。该技术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可以稳定地传送数据,有利于大规模监测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精准化管理,增强水稻抗病能力,提高了水稻品质、产量。为此,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水稻示范园区沙盘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沙盘系统与实际农田环境参数的实时更新,并通过LCD屏实时更新显示园区内各项数据;LED光带动态显示园区灌溉情况,对水稻生产精准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农情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小麦农情数据的快速收集、整理、加工、输出和共享,提高小麦农情数据管理效率,从而更好地为预测、决策和科学研究服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模型和GIS的小麦农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了小麦各生育时期数据模型,基于模型实现了对小麦农情数据的增删改查,基于GIS组件实现地图管理,并进一步实现了小麦农情数据的加工、整理与统计分析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结合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小麦农情信息管理实际工作,使用了大量历史数据进行系统的测试,在数据管理的各个阶段,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得到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信息。建立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气象无线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对农业气象信息的监测;同时通过对具有统一规划的RFID节点的识别,实现农业气象数据的共享。该监测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玉米生态环境监测、玉米生产资源高效利用、玉米精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生产方式,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玉米智能生产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对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智能电表推广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加之已运行的调度、营销、生产等业务系统,公司信息化管理已覆盖了电网输变配售全过程。目前,公司已实现变电站量测信息和用户智能电表全覆盖、全采集,可对智能电表的电量表底进行明细穿透,实现变电站和高压用户日电量信息和负荷信息实时监测,全面感知电网运行状态,公司物联网应用已具备一定基础,为线损精益化管理模式带来新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利用高精度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所采集的环境信息,估算甜玉米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ETc)及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并结合广东甜玉米主产区典型土壤质地类型,初步建立了不同质地土壤相对应的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土壤水分实时自动监测,对不同质地土壤甜玉米墒情评价准确,可作为广东甜玉米水分精准管理的依据,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农情信息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各种农情信息,对上准确反映各地政策落实、工作进展、生产动态、形势预测等重要行情、民情和灾情,对下提供政策、生产、市场、品种、技术、经验等信息服务。做好农情信息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农情信息的决策参考、工作指导和服务引导作用。文章把农情信息调度与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农情信息分析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农业生产数据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灾情,组织抗灾救灾,做好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保障粮食生产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传感器的精准变量施肥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田间精准变量施肥,设计基于多传感器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ZET6微处理器为核心,搭配GPS定位模块、作物生理信息监测模块、温湿度与光照度监测以及施肥机构监测模块,可实现水稻田间精准变量施肥作业环境参数、地理位置信息、作物生长信息以及施肥机构的执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根据内置施肥算法,结合采集的多源传感信息,实现实时变量施肥控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调速测试试验最大控制误差为6.25%,开度测试试验最大控制误差为11.1%,系统的控制精度达到88%以上,性能稳定,满足精准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系统架构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物联网能实现农业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精准化,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温室监控系统可实现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测和智能控制。通过分析温室监控的特殊需求并参考物联网的标准架构,提出了智能温室物联网的架构方案。根据该架构方案设计了完整的温室监控物联网:感知控制层基于Zig Bee和RS485传感器网络及计算机控制模块,并针对可靠性、可扩展性和低功耗进行了优化设计;网络传输层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同步机制,建立了系统层间数据枢纽;应用层包含数据中心、WEB服务器和智能控制策略系统,提供了基于Hadoop和My SQL的海量温室历史数据的云存储解决方案、高可用免维护的云服务器和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控制策略;终端接入层采用WEB前端技术和React Native为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界面。该智能温室物联网系统在连栋塑料温室实验基地的长期工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有效提高温室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温室环境信息高效监测,开发了物联网测控管理系统的通用平台,主要包括基于Android的智能网关以及基于Google Web Toolkit的远程Web服务器,并制定了系统的数据同步通信协议。根据数据采集单元配置信息和预先设定的界面显示风格,智能网关和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能够自适应地生成温室环境监测界面,动态地解析监测传感器数据并实现数据库存储,以Http post网络传输机制实现数据采集单元配置信息、监测传感器数值等数据在二者间的同步。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物联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效地避免了由于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单元节点变更导致Web服务器和智能网关应用程序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中水源利用率极低、水污染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的智能灌溉系统。文章主要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部分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实现了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进行农田信息的采集和精准灌溉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