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明五倍子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效果和恢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五倍子提取物处理耐药大肠杆菌E11、E22、E33、E44和E55,通过影印培养法筛选出耐药性消除菌落,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同时检测消除子内质粒的丢失情况。结果表明:经1/2 MIC(最小抑菌浓度)五倍子提取物作用48h后的耐药大肠杆菌E11、E22、E33、E44和E55对庆大霉素耐药性的消除率分别为24.41%、11.67%、10.33%、5.33%和16.67%,远高于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对照组(2.87%);耐药消除子对多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出现下降,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地美环素和头孢唑林的敏感性除个别菌恢复至中介外,均从耐药、高度耐药恢复至敏感,MIC值降低最高达256倍。五倍子能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但耐药菌的质粒丢失与细菌耐药性下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8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猪源大肠杆菌的中药,选取板蓝根、五倍子、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黄芩、连翘和金银花等8种中药进行煎液(相当于1g/mL生药),采用纸片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对具抑菌作用的中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板蓝根、五倍子、穿心莲、黄连和黄芩等5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TXH11-1)具抑制作用,五倍子的作用最强,对3株菌(TXH11-1、TXH5-2和MAZW7-3)的MIC均为31.25 mg/mL,MBC为62.50~125.00mg/mL;其次是黄连,平均MIC、MBC分别为62.50mg/mL和208.33mg/mL;穿心莲平均MIC为104.17mg/mL,MBC为125.00~500.00 mg/mL;黄芩抑菌效果稍弱,平均MIC为208.33 mg/mL,仅对TXH11-1和MAZW7-3有杀菌作用,MBC≥250.00mg/mL;板蓝根的作用最弱,仅对TXH11-1和TXH5-2具抑制作用,MIC≥250.00mg/mL,对TXH11-1有杀菌作用,MBC为500.00mg/mL;金银花、连翘和鱼腥草对3株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金银花等6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选用金银花、黄连、五倍子、连翘、穿心莲和蒲公英6种中草药,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并对这6种中药提取物在体外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金银花、黄连、五倍子、连翘、穿心莲、蒲公英这6种中草药的提取液对痢疾杆菌表现了不同的抑菌效果,其中连翘和黄连的抑菌效果较好,测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和31.3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3和31.3 mg/ml。[结论]不同中草药的抑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金银花和黄连对E.coli O1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35和37.71mm,五味子对E.coli O8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97mm。2)金银花和黄莲对E.coli O_1的MIC分别为0.016和0.008g/mL,五味子对E.coli O8的MIC为0.008g/mL,抑菌效果较好。3)虎杖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差,没有检测出抑菌圈,MIC和MBC。结果显示金银花、黄连和五味子对5种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达到极敏,地榆、穿心莲、虎杖、柴胡、黄柏和石榴皮不敏感,没有检测出抑菌圈。研究发现金银花、黄连、何首乌、地榆、五味子和秦皮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选用6味中草药及配伍方剂提取物为试验对象,采用以酚红为指示剂的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加微量酚红),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味中药及配伍方剂对3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味中药比较时黄连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良好,方剂中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以及黄连的组方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中药与庆大霉素联合对16S rRNA甲基化酶Rm B耐药重组菌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与黄连、五倍子、连翘、黄芩、乌梅的联合抑菌指数(fri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试验结果表明,黄连、五倍子、连翘、黄芩、乌梅与庆大霉素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分别为0. 75、0. 25、1. 50、2. 00、0. 75。提示中药五倍子与庆大霉素联合有协同作用,黄连、乌梅与庆大霉素联合有相加作用,连翘、黄芩与庆大霉素联合呈现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33种单味中草药对6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中药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黄连、黄芩、诃子、丹参、石榴皮、金银花等12种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且它们的最低抑菌浓度因药物种类和菌种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同时,结合单方药物的抑菌效果,配置了19种不同的中药复方,并测定了它们的抑菌效果及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11种复方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12种中草药对8种畜禽肠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平板打孔法和改良的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12种中草药水提物对8种畜禽肠道病原菌的抑菌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2种中草药水提物对8种供试菌既有不同的抑菌谱,又有不同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的大小与MIC值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其中,对8种畜禽肠道病原菌(大肠杆菌O2、O139、O8、O78、鸡白痢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抑菌直径最大的分别为黄芩、乌梅、黄芩、艾叶、乌梅、黄芩、乌梅、乌梅;对上述8种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MIC最小)的分别为五倍子和诃子;五倍子;五倍子和黄芩;石榴皮、五倍子、黄芩、黄连和艾叶;黄芩和黄连;黄芩;石榴皮和五倍子;五倍子和黄芩.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淑梅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12-6212,6222
选用黄连、黄芩、栀子、石榴皮、大黄5味中草药,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效成分,并对这5味中药提取物在体外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中药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时对大肠杆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根据单味药物的抑菌效果及中药的特性进行组方,并测定各方剂的抑菌效果,筛选出最佳的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琼脂扩散法的牛津杯法,测定82种中草药水提物对罗非鱼(Tilapia sp.)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体外抑菌活性,并采用纸片法选择几种活性较强的中草药水提物对无乳链球菌进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黄连、五倍子、红藤、大蒜、北五味子、夏枯草、艾叶、苏木、三棵针、紫苏、土槿皮、老鹤草、石榴皮、大黄、丹参、鱼腥草、虎杖、赤芍、车前草、田基黄2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无乳链球菌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抑菌活性,其中黄连、五倍子的体外抑菌效果最显著;中草药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与大黄、艾叶、丹参、苏木、北五味子、红藤、石榴皮、虎杖、黄连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连与大黄、丹参、苏木、红藤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艾叶、北五味子、石榴皮表现为拮抗作用;三棵针与大黄、丹参、苏木、红藤、石榴皮、黄连、夏枯草、五倍子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艾叶、北五味子、虎杖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24种中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省绵阳市近郊患病仔猪病料中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G-)短杆菌,经生化鉴定和动物试验确定4株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了石榴皮、黄柏、连翘等24种单味中药以及12个复方中药对4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并检测了抑菌效果较强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中药的抑菌效果与最低抑菌浓度值随着中药成分与菌株的不同而呈现差异,黄连、金银花、诃子等11种单味中药对分离菌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金银花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g/ml;在12个复方中,7个具有较好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取了蒲公英、白头翁、金银花、黄连、黄芩5种常见中草药的不同组合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并测定各组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黄芩和黄连、黄芩和蒲公英、黄芩和金银花、蒲公英和金银花、金银花和白头翁、白头翁和蒲公英等组合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和黄连、黄芩和蒲公英、黄芩和金银花、蒲公英和金银花及金银花和白头翁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9、8、75、2、2 mm。试验结果表明,5种中草药的不同组合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黄芩和蒲公英组合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5味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中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常规的琼脂平板培养法、药敏试验的滤纸片法等,选取黄连、连翘、紫花地丁、黄芩和白头翁5味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5味中药对鸡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连的抑菌直径为15.5 mm,抑菌活性最强;白头翁、连翘和紫花地丁次之,分别为14.0 mm、13.0 mm和12.2 mm;黄芩的抑菌活性较弱,为10.1 mm.黄连、白头翁抑菌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抗禽大肠杆菌中药的体外抑菌方法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金银花、大青叶等10味中药对禽类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使用纸片法、打孔法同时对10种中药水提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通过抑菌结果筛选较优抑菌试验方法,并测定抑菌效果较好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药物抑菌圈大小除甘草、重楼外,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中的金银花、黄柏、贯众、黄连四味药抑菌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纸片法效果更佳;10味中药中金银花、黄连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1510±001),(1602±001) mm,呈高度敏感反应;二者的MIC分别是625,3125 mg·mL-1,MBC为125,625 mg·mL-1。试验得出较好的体外抑菌试验方法为纸片法,10种抗禽大肠杆菌中药中以金银花、黄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水煎法提取黄芪、大黄、金银花、乌梅、黄柏等15种中药药液,使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摩氏摩根菌的抑菌效果,在此基础上选择抑菌效果最佳的5种中药进一步观察其联合用药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所用中药中,乌梅对摩氏摩根菌抗菌效果最强,其平均抑菌圈大小达22mm,其次为五倍子、黄芪、金银花、黄芩,平均抑菌圈分别为21mm、18mm、17mm、16mm。上述中药的联合用药对摩氏摩根菌抑菌效果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显示出明显累加或协同作用。表明,乌梅、五倍子、黄芪、金银花和黄芩对摩氏摩根菌有较强的抗菌功效,在所用的浓度下这些中药联合用药对摩氏摩根菌抑菌效果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考察抗菌药物、中药、益生菌对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利用不同生物制剂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或牛津杯法,分别进行87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14种中药、7株猪源乳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益生菌株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呈多重耐药,耐药3-13种,可分为31种耐药图谱,八重耐药菌株比例高达27.59%;其中对诺氟沙星、四环素耐药率高达到95.4%,对多黏菌素B(92.0%)、头孢噻呋(86.2%)、阿米卡星(74.7%)较为敏感。(2)除青蒿外,13种中药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抑菌效果较好的是石榴皮(89.7%)、黄芩(82.7%)、黄连(80.5%);抑菌率不到20%的是鱼腥草(19.5%)、板蓝根(12.6%)、穿心莲(9.2%)。(3)各益生菌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表现出较好抑菌效果,除巨大芽孢杆菌抑菌率为88.5%外,其余抑菌率都在90%以上,其中乳酸杆菌-2与枯草芽孢杆菌强抑菌率分别高达94.3%与92.0%。本研究说明了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严重,所筛选抗菌药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所筛选的中药、益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进行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生物制剂研制。  相似文献   

17.
黄芩、黄连等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菌采集发病仔猪的粪便和肠内容物,经细菌分离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所得大肠杆菌为强致病性大肠杆菌。将黄芩、黄连、石榴皮、甘草、大黄、鱼腥草、苦参、地榆8种单味中药经水煮处理制成浓度为1g/mL的受试溶液,对所得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中草药对分离所得到的大肠杆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猪源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延边地区养猪场临诊上疑似大肠杆菌病的仔猪中无菌采集粪便和血样52份,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四环素、磺胺嘧啶钠及链霉素对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的抑菌效果,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及牛津杯法测定中药蒲公英、连翘及柴胡粗提物对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28株大肠杆菌,分离率54%;79%分离株可致死小鼠;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及磺胺嘧啶钠敏感度较低,耐药率分别为89%和64%,对链霉素敏感度较高,耐药率为6%;蒲公英粗提物的MIC值为0.05g/mL,连翘与柴胡粗提物的MIC值均为0.1g/mL,3种中药粗提物均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且蒲公英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强。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明显,中药体外抑菌效果明显,为延边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及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白头翁与艾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进行优化分析,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提取液。并用该提取液对采集的9株大肠杆菌在抗生素药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抑菌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存在一定耐药性。将筛选出的耐药菌株用白头翁与艾叶有效成分提取液进行药敏性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提取液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而艾叶提取液无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具有良好体外抑菌效果的中药.【方法】通过乙醇回流、超声波方法提取20味中药的抗菌活性部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Coptis chinensis等20味中药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评价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和结论】乌梅Prunus mume、黄连、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5味中药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的MIC范围为7.80~31.25 mg/mL.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茵陈Artemisia scoparia、秦皮Fraxinus rhynchophylla、艾叶Artemisia argyi、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紫花地丁Violae yedoensis和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8味中药提取物的MIC范围为62.50~125.00 mg/mL.何首乌Po.multiflorum、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和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7味中药提取物的MIC范围为250.00~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芩、虎杖、地榆和黄连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1,虎杖、黄芩和地榆的FICI2.黄连、黄芩、虎杖和地榆对无乳链球菌均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地榆、黄连为相加作用,黄连、黄芩和虎杖为协同作用,地榆与黄芩、虎杖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