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淳安县山核桃林下按产前期、投产期、盛产期三个生长阶段的7种林下经济栽培模式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山核桃林下经济栽培模式应该针对山核桃不同生长阶段及立地条件进行具体设计,对盛产期山核桃宜采用林+畜、林+草、林+茶、林+药等栽培模式;投产期宜采用林+畜、林+药、林+桑、林+茶等栽培模式;产前期宜采用林+药、林+桑、林+茶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林下药材种类及种植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地理气候特点、林药生产现状的分析,参考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道地药材生产区划,将林下药材种植划分为5个区域,并对其林下药材种植种类和模式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是湖北省发展林药种植的重点区域,鄂西三峡区及鄂东大别山区林药种植模式较为丰富,发展优势明显,鄂东南林药种植模式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开发.各地在发展林药种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药材生物学特性、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种类和种植模式,以减少林下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属于新时代的产物,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环境问题和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 工具。林药复合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 , 已取得明显成 效。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林药复合系统的研究结果,结合实施该复合模式所取得的经验及成效,从林地环 境对药材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林下药材种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林下种植药材对林木生长生理的影 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杨树林下药材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药模式是湖北省林下经济重要的种植模式之一,本文对杨树人工林下种植药材的林药种植模式的林分选择、药材种类及特性、种植技术及种植效益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湖北省杨树林下药材种植提供技术基础,促进湖北省林药种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林药复合模式是林下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关于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林地环境对药材的影响,林下药材种植对周围环境、林木的影响,实施林药复合模式所取得的经验及成效等方面,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就林药复合模式的品种选择、技术要求、种植规模及质量控制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森林经营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乔木混交和乔灌混交的经营模式,走上了林、参、草(药)等共生的立体经营模式。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在林业与多种经营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多种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如落叶松林下种细辛、养蘑菇;杂木林下养殖山野菜;采伐迹地发展一茬人参,参后还林,在幼林中间种药材等等。予是出现了经营形式各异而经济效益不同的林参、林药、林草(牧草)、林菌(食用菌)、林菜(山野菜)、和果药菜等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地区林草及林药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林药间作,林木为牧草和药材提供蔽阴条件,同时,林下间作牧草、药材,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采取林草、林药间作的杨树,经精耕细作,与未采取林草、林药杨树对比,平均每年胸径增加了78.31%,高生长增加了186.58%。因此,在辽西北地区林草、林药间作是可推广的配置模式。奇可利、蒙古冰草、羊草是适于本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林间种植牧草、药材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森林经营已由传统的乔木混交和乔灌混交模式,走上了林、参、草(药)等共生的立体经营模式。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在林业与多种经营的生产实践中,已创造出多种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如落叶松林下种细辛、养蘑菇;杂木林下养殖山野菜;采伐迹地发展一茬人参,参后还林,在幼林中间种药材等,于是出现了形式各异而经济效益不同的林参、林药、林草(牧草)、林菌(食用菌)、林菜(山野菜)和果药菜等多种立体经营类型。我们知道,凡是系统必有其结构,结构又  相似文献   

9.
在泉州森林公园林下开展了不同坡向、坡位和不同树种不同郁闭度下南方红豆杉造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在不同坡位、坡向生长差异显著,生长量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阴坡阳坡。中下坡是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适宜生长的坡位,阴坡是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适宜生长的坡向。森林公园内南方红豆杉在木麻黄林和龙眼林下种植其生长量随上层林郁闭度的增大而提高,空地栽种南方红豆杉保存率低,生长量小。  相似文献   

10.
河北的山地在植被上属于落叶阔叶林地带。河北山地的森林具有立地生产力较低,人工林和天然林年龄小,多与农田、果园和牧地等交叉分布的特点。河北的山地森林在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供应城乡居民所需的用材和烧柴及果品、为人民提供游乐活动场所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北山地森林应该遵循的发展方针是:要把山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列在首位;要以林为主,协调发展农、果、林、牧的关系;在培养森林上,要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并重的政策;要把经济林的发展和其他林种结合起来,重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山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全县有1 14多万亩喀斯特山地,有“九分石头一分地”之称.大石山区的农民一直靠在石缝中种玉米为生.林改后,马山县“念好山字经,作好林文章”,10万农民大力发展“林药”、 “林畜”和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已小具规模.2013年,全县林下经营收入达2.1亿元,人均增收1800元.  相似文献   

12.
鄂东丘陵山地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鄂东丘陵山地林药复合种植的4个主要模式(板栗-桔梗、白术,湿地松-夏枯草,油茶-瓜蒌,意杨-益母草、百合)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模式中林下药材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探讨,对有效提高鄂东丘陵山地的林地产出效益,促进该地区林药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为百合科知母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喜温暖气候,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尤以河北易县西陵知母质量最佳.知母为常用中药,以地下的根状茎供药用.具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北京市大力倡导发展林下经济,转变山区生产方式,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构建林下稳定生态系统的循环经济,全市林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林菌、林药、林花、林粮、林草、林蔬、林游等多种模式,赢得了多方的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东山区刺龙牙4种典型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林窗栽培模式、林缘栽培模式、造林地混交模式)系统的介绍了不同模式下栽培地选择、栽植前清理和整地、苗木栽植、林地及树体管理、采收相关技术,为提高刺龙牙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广大林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宁强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陕西省宁强县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模式。一是采取林菌、林药模式,在林下、林中空地及疏林地,种植金银花、丹参、细辛、黄连、猪苓  相似文献   

17.
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前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森林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药国际化形势下,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广阔前景,并指出林下药材能促进山区群众增收,利于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中药国际化和规模化的需求。亦分析了发展林下药材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山地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及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太行山区水土运移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选择该立地条件下适生的知母等药用植物,采用不同的复合方式,利用不同的耕作技术,建立刺槐—荆条—知母、速生杨—丹参、花椒—板兰根等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探索太行山片麻岩山地水土资源优化利用技术,为该地区农林生产提供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途径,加快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赤峰南部浅山区经济林复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南部浅山区经济林复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经济林复合栽培的原则与特征、模式与效益等.通过对林—农栽培模式、林—花栽培模式、林—禽栽培模式、林—药栽培模式、林—菌栽培模式的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未郁闭的经济林行间,建议优先发展林—花栽培模式;在基本郁闭的经济林行间,建议优先发展林—禽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山地1号杨是吉林省林科院历经近20a选育、适宜丘陵及高寒山地栽培的杨树良种。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多个林业局进行的区域栽培试验表明,10a生试验林,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