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沙门菌病是动物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毛皮动物尤其易感。貉沙门菌病的病原是肠道杆菌科沙门属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的致病血清型有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发病和带菌的貉和其他动物,以及被沙门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用具等。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饲养员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抵抗力低下的貉及幼龄貉容易感染,死亡率较高。笔者曾接触1例貉沙门菌病病例,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7年1月25日,某养殖户带2只貉就诊,1只已死亡,1只病情较重。主诉:共养貉100只,年龄均为9~10月龄,1周前开始发病,发病8只,起…  相似文献   

2.
健康猫被毛真菌菌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检测了40只临床健康猫的被毛真菌菌相,从31只猫被毛上共分离出11个属175株真菌,主要为交链孢霉属、芽枝孢霉属、犬小孢子菌和曲霉属等。皮肤病病原菌2个属3个种,包括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陕西省靖边县羊布鲁菌的感染及分布状况,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陕西省靖边县羔羊、种羊等55 059只的羊血清样品,通过试管凝集反应对布鲁菌病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羊布鲁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5 059份羊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78份,其中羔羊样品阳性71份。种羊养殖场和养殖户因引进布鲁菌隐性种公羊造成2个养殖场出现77只病羊,4个养殖户出现117只病羊。羔羊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呈增高趋势,由2010年的0.04%上升到2012年的0.29%;由于引种造成的布鲁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10日,欧洲明星梦幻特技团携带演艺动物10只拳狮狗和9只狮子狗从荷兰经香港抵达中国深圳。演出8天后,在广州停留期间,1只狮子狗死亡。经临床检查、解剖、病理切片、病料镜检、病原分离等鉴定,诊断为诺卡氏菌病。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入境动物中狗的诺卡氏菌病(Nocardia)。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鸭源阿培依姆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雏鸭的致病性,本实验将本研究室前期分离到的1株阿培依姆沙门菌BJ1999分别接种至不同培养基测定菌落生长特征,接种至LB肉汤培养基测定细菌生长特性,通过生化反应试验测定其生化反应特征,结果显示,分离菌BJ1999株在Rambach培养基、XLD培养基、亮绿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均生长,且呈典型沙门菌菌落颜色和形态;在LB肉汤中生长良好;生化反应结果也符合沙门菌属细菌的特征。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该分离菌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结果显示,分离菌在LB肉汤中培养48 h和96 h的BF形成能力均极显著弱于鼠伤寒沙门菌ATCC14028株(P<0.001)。采用PCR方法检测该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扩增到胞内存活(msg A、spiA等)、Ⅲ型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invA、hilA等)、菌毛结构和功能(lpfA、lpfC)、铁代谢(sitC)等相关的毒力基因共18个。进一步选用健康雏鸭,以109cfu/只、108cfu/只皮下注射和109cfu/只口服感染该菌,评估分离菌对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109cfu/只和108cfu/只皮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的分离鉴定,了解皮肤癣菌在该地区犬体表的携带分布状况,为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分别从116只犬体表的4个部位刷集毛样,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上接种培养,行铜圈法小培养,并在尿素沙氏培养基、米饭培养基及马铃薯培养基上接种。根据菌落形态、小培养镜下结构及培养基色素变化鉴定种属。结果表明,116只受试犬真菌镜检阳性率为31.89%,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0.17%。共分离皮肤癣菌86株,其中犬小孢子菌占45.35%,石膏样小孢子菌占32.56%,须癣毛癣菌22.09%。腹部分离的皮肤癣菌数最高占35.34%(P0.05),幼年犬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高于成年犬只(P0.05),不同性别间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携带率相对较高,为避免造成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发生,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北京动物园死亡成年豺2只,对其中1只死豺剖检,主要病变为肺出血和脓肿。从肺组织中分离到纯粹的铜绿色假单胞菌,用该菌菌液0.1ml腹腔注射小白鼠致死,该菌是引志豺肺脓肿和败血症致死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见兔絮状表皮癣菌所致皮癣菌病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重庆江津市某镇一农户饲养家兔150只,其中15只幼兔陆续发病,已死2只,送来2只到我院诊治,诊断为皮肤癣菌病。患兔先于面部出现红斑或红疹,瘙痒不安,头顶、眼眶、鼻梁、面颊等处皮损,脱毛,逐渐形成黄白色或灰白色痂皮或鳞屑,继之腹下,四支...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研究四甲基吡嗪(TMP)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獭兔载菌量、溶血素、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FN-γ)、免疫器官指数和天然抗体的影响,旨在探讨TMP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选择断奶獭兔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4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0、100、150 mg/kg TMP。饲养试验第1天,4个试验组獭兔每只灌服1 mL(107 CFU)单增李斯特菌株,对照组灌服无菌株的培养液,饲养试验持续14 d。结果表明,TMP降低了獭兔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的单增李斯特菌载菌量(P<0.05)。盲肠食糜、肝脏、脾脏和淋巴结载菌量均呈线性下降(P<0.05)。添加TMP使獭兔李斯特菌溶血素和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P<0.05),14 d时,李斯特菌溶血素呈线性下降(P<0.05),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均呈现线性和平方下降(P<0.05)。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gA和IgG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下降,随TMP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但只有饲喂至7 d时的脾脏指数呈线性上升(P<0.05)。说明日粮中添加TMP可以降低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獭兔组织载菌量,减少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对提升免疫器官指数和天然抗体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冷鲜分割鸭制品菌群分析与卫生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保藏的托盘包装冷鲜鸭胸肉进行细菌学检测表明,初始细菌数为1.1×103 cfu/g,用100 mg/L C1O2处理5 min可减少细菌90%以上,鸭制品中的残存菌相由假单胞菌、肠杆菌和乳酸菌等组成,其中鸭胸肉、鸭腿、鸭翅、鸭颈、鸭掌的优势菌为假单胞菌,而鸭肝、鸭肫、鸭心优势菌在后期逐渐由肠杆菌所替代,乳酸菌只占较小比例,比较各部位的易腐性,建立各类制品的保质期,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地检出10株羔羊大肠杆菌对“菌毒杀灭剂”70倍稀释液的平均敏感率达100%,高于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与庆大霉素等5种药物进行羔羊大肠杆菌病的对比治疗,用“菌毒杀灭剂”60倍稀释液2d疗程,治愈率最高98.0%。现地推广治疗1299只排黄、灰色液状稀便病羔羊,治愈率均达97.6%以上,故认为“菌毒杀灭剂”是目前防治羔羊大肠杆菌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从四川省雅安市某县12家长毛兔场的脱毛癣患兔中随机采样30份(1份/只);绵阳市某獭兔场脱毛癣患兔,采样10份(1份/只),经直接镜检、病原分离培养、致病性试验后,得到2种致病菌株。结合流行病学、临诊症状鉴定致病菌株为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和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在脱毛癣患兔中分离出红色毛癣菌,在国内尚属首次。文中同时提出了兔脱毛癣病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的目的是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人工养殖成年林麝粪便中古菌的结构和组成,并对比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选取12只3岁健康的林麝依据性别分为雄性组(M组)和雌性组(F组),每组各6只。采集其新鲜粪便,提取DNA,用古菌通用引物PCR扩增古菌16S rRNA的V4~V5区,用M i Seq 300 PE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用QIIM 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从门到属的各级分类水平上,F组与M组古菌的相对丰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M组和F组的组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16±0.03和0.27±0.06,组间为0.24±0.07,样品的相似度很高。林麝粪便中的古菌可以分为3个门,优势门为阔古细菌门(Euryarchaeota);在属水平上可以分为7个已知属,优势属为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其次为热裸单胞菌属(Thermogymnomonas)。结果提示,雄性和雌性林麝粪便中古菌的结构和组成都没有显著差异,Methanobrevibacter是林麝粪便中的优势古菌属  相似文献   

14.
狐狸皮癣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狐狸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近年来我国北部地区大量人工饲养,品种为北极狐和银黑狐。由于狐狸毛长密,温湿度适宜以及狐狸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等因素,时常发生狐狸皮癣菌病,严重损害毛皮生产。1997年10月辽宁省辽阳县郊区养狐场发生了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gypseum)引起的皮肤癣菌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该场共有124只北极狐和43只银黑狐发生了皮肤癣菌病,患狐鼻部、眼眶、耳根、背部、尾部初期皮肤出现红斑,尔后局部附有界限清楚的白色厚痂,继而呈灰白色与毛紧密相连的痂皮,痂…  相似文献   

15.
用从豫北地区一家大型个体养鸡场分离到的致鸡大肠埃希氏菌病8个血清型菌株O1、O2、O78、O36、O11、O88和O50以及未知菌株的培养物,经0.4%的福尔马林灭活48h,制成原场大肠埃希氏菌多价灭活苗,含菌量为150亿/ml。分别免疫批10日龄鸡只,剂量0.2ml/只,使鸡只获得对原场大肠埃希氏菌株比较高的免疫力。该灭活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对同型菌株攻毒后对鸡只的保护率达90%以上,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1日龄雏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只。Ⅰ组,Ⅱ组,Ⅲ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0.4%、0.6%活菌制剂。Ⅳ组不添加活菌制剂。试验时间为68周。结果表明,红曲霉活菌制剂可提高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发育强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产蛋率。0.6%的添加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复方泛菌克是一种新型高效复方抗菌、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消除动物的肠毒素和内毒素,增强胃肠吸收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犬细小病毒病是犬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易引起溃疡性肠炎和腹泻。现用复方泛菌克对30只患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犬进行治疗,治愈28只,死亡2只,治愈率为93.3%,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鸡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观呈黄绿色的鸡肉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过形态学观察、ATB细菌鉴定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用分离出的细菌人工感染小白鼠,以每只2.4×107个菌的剂量皮下注射,48 h内小白鼠全部死亡(10/10);0.2 mL培养物原液肌肉注射2只豚鼠,1只死亡。试验比较了不同温度和2种常规商品化消毒剂不同稀释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该株铜绿假单胞菌经100℃作用10 m in或经0.05%的新洁尔灭溶液作用5 m in,即可100%被杀灭,而龙安84消毒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不确实。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黔灵山动物园饲养的1只黑叶猴死亡原因,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标记、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进行诊断。结果:眼、鼻部组织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为恶性肿瘤伴坏死;血液、肝脏组织经细菌培养及鉴定检测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表明2种细菌均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8种药物敏感。结论:综合诊断黑叶猴为眼、鼻部恶性肿瘤,并伴有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一、试验目的促菌生是一种活菌生物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对雏鸡白痢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促菌生活菌生物制剂对雏鸡白痢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由丰力药厂、省畜牧兽医总站、公主岭市畜禽防检疫站三方组成的联合试验小组,做了促菌生活菌生物制剂在自然感染条件下对雏鸡白痢的预防和治疗扩大试验。试验从1992年5月13日开始,到1992年7月7日结束。试验点选在公主岭市南崴子乡和大岭镇11个养鸡专业户进行,试验鸡6060只,其中促菌生制剂治疗雏鸡白痢1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