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和内兄都是业余养蜂爱好者.2003年春夏我的十几群蜂发生了白垩病.经秋繁消毒后,今年春繁,蜂群先后仍然发生,而且并发了爬蜂病.我内兄的十几群蜂爬蜂病特严重,几个原群绝种,油菜和柑桔花期只取了百把斤蜜,抵不上人家两群蜂的产里.  相似文献   

2.
去年在爬蜂病暴发的时候 ,我从爬蜂病严重的几个蜂群中提蛹脾和幼蜂组织了几个交尾中并单独摆放 ,事后发现组织的交尾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内基本不爬蜂了。根据这个“发现” ,今年 5月 2 0日 ,爬蜂病流行季节前 (刺槐流蜜期已结束 ) ,我将所有的蜂群都一分为二 ,老王带小幼虫脾、空脾留在原地 ,所有封盖蛹脾带蜂分群 ,介入一个成熟王台 ,以后隔日喂含 1万单位的“先锋 4号”(抗菌素 )糖浆 2 0 0克 (喂 1 0天 )。分后老王原群仍发生爬蜂 ,而分出群喂药后不爬蜂了。我猜测 :这么一分为二后 ,新分群头几天几乎没有采集蜂从外头采集东西进巢 ,把…  相似文献   

3.
李福洲 《蜜蜂杂志》2006,26(4):11-12
4月2005年4月份是油菜花期,我场80箱蜂共取蜜11次,每群取了75.6kg油菜蜜;因人手少,每群双架10条取浆改为单架5条。一般操作是上午取蜜,下午取浆,本月生产情况如表1:4月份的油菜蜜源是汉水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养蜂的第一个主要蜜源。夺取油菜花期蜜的高产,应做好蜂群的“三防”管理,即:一防蜂群“分蜂热”,二防“软翅爬蜂病”,三防低温和大风天气损失出巢蜂。一防蜂群分蜂热蜂群弱、不好养众所周知,然而在此季节里群势强、蜂不采蜜可能只有少数人知道。例如2005年4月油菜花期,有几个2004年越冬期使用了保蜂罩的蜂场,开繁时5~6框蜂,未到油菜流…  相似文献   

4.
养强群抗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安水 《中国蜂业》2003,54(5):16-16
我一直是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全年仅有两个大蜜源可采 ,要想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常年养强群。我地刺槐花每年在 5月中旬流蜜 ,因春季繁殖期短 ,为了保证刺槐花蜜丰产 ,必须在上年秋季保证强群入冬。 2 0 0 2年在本县下良乡西故村放蜂采刺槐花 ,平均群产蜜 36千克 ,是沿途蜂场中最高的 ,获得高产原因是强群。1 997年我地白垩病暴发 ,来势迅猛 ,邻近的多家蜂场损失惨重 ,究其原因一是弱群抗病力差。而我 6 4群蜂一片药没有喂 ,群群蜂强壮 ,基本不染病 ,强群显威力。2 0 0 2年春季我场有 2群蜂染上爬蜂病 ,我一直坚持密集群势 ,并保持蜜…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6月 4日 ,我将 2群GN式蜂箱饲养的中蜂强群运往我省分宜县采乌桕蜜 ,共收蜜 4 1kg ;7月 10日再运往万载采边荷枫 ,共收蜜 30kg。去时 ,其中一群蜂有 15脾 ,另一群蜂有 14脾 ;一群继箱放 9脾 ,巢箱放 6脾 ,另一群继箱放 8脾 ,巢箱放 6脾。 6日蜜源植物泌蜜 ,2群蜂各放 1 3巢础的框 1个 ,2天就造好有少量雄蜂房的脾。 10日摇蜜 ,流蜜期天气比较好 ,共摇蜜 5次。我们在分宜县采乌桕蜜时认识了几位用标准蜂箱饲养中蜂的蜂友 ,他们的蜂每箱 3脾的最多 ,4~ 6脾的甚少。经主人同意 ,我们开箱提脾检查了几群蜂发现 :那些每箱有 6脾…  相似文献   

6.
邹化效 《中国蜂业》2000,51(3):23-23
1997年 6月 ,黑龙江省方正林区暴发“爬蜂病” ,2万多群蜂深受其害 ,直接经济损失 50 0多万元。笔者的蜂群于 6月下旬运抵方正林区 ,直到花期结束 ,从未发病。在这期间 ,却目睹了其它蜂场爬蜂惨状。为查明发病原因 ,曾多方面搜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基本弄清这次“爬蜂病”暴发的原因并制定了防治措施。一、恶劣的气候条件是诱发“爬蜂病”的外因方正林区的主要蜜源是椴树 ,还有种类繁多的辅助蜜粉源。 1 997年是养蜂者企盼的“大年” ,从 4月份开始 ,有 2 4万群蜜蜂从各地陆续来这里春繁。4月中旬 ,柳树开始吐粉流蜜 ,但阴冷的天气限制了…  相似文献   

7.
高温的警示     
高温天气是自然现象。南方有警句“适时度夏” ,北方则常被忽视。2 0 0 0年的夏秋是多年来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 ,比正常年份的气温高 2~ 3℃ ,且持续时间长。我地历年都流蜜的枸葡萄也停止了泌蜜。我一个 80 0多脾蜂的定地蜂场 ,因无蜜可采而发愁。到 7月下旬房后备用的 3脾交尾群开始爬行时 ,误认为又是“爬蜂病”。几天后 ,16个小群仅剩东面的几群 ,单箱群满的也爬得一塌糊涂。树阴下的双王群 ,死了4只新王 ,但蜂还健在 ?老王垮群王能尚存 ?继箱群隔王板与继箱之间垫有 1cm厚的木块并大开巢门 ,箱内蛹脾上的蛹仍死了大部分 ,整个蜂场爬…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南雄市的黄荆条连续几年遭受虫灾 ,于前年恢复流蜜后 ,蜂蜜产量却逐年下降。据了解 ,前年大多数蜂场群均产蜜量超过 5 0kg ,有的达到10 0kg以上。去年产量有所下降 ,多数蜂场群均产蜜量 30~ 4 5kg ,今年情况更不好 ,80 %的蜂场群均产蜜量在 2 0kg以下。南雄市荆条蜜产量逐年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气候关系 前年荆条场地是晚上下雨白天晴的天气多 ,适合荆条泌蜜。而这两年荆条花期却是白天下雨的时间多 ,还刮了几次大风 ,损失了大量的采集蜂。2 蜂场密度太大 ,影响了产量 如南雄市黄坑镇 ,因前年的荆条刚恢复泌蜜 ,来采…  相似文献   

9.
养蜂科技20 0 1年苏南油菜蜜丰收 ,而洋槐滴蜜未收。无锡市老孙饲养 2 2个意蜂双王群 ,群势 1 4——— 1 6框 ,共生产 3 9 — 40 油菜花蜜 5 0 0kg(即 1 0 0 0斤 ,以下用习惯说法市斤 ) ,用浆蜂生产蜂王浆 45斤。听说张家港市老程饲养的意蜂单王群群产油菜花蜜 1 0 0斤。这需要了解 ,因而作了专访。我将专访目的说明后 ,老程回答是单王群 ,群势1 2—1 3框 ,巢箱放 6框 ,做到蜂脾相称 ,隔板上要躲满半板蜂 ,隔板上没有蜂说明蜜脾上蜂少了。进蜜后分散贮藏 ,蜜不易集中 ,不能及时摇蜜。老程是每天摇蜜的 ,也生产蜂王浆 ,但不是浆蜂 ,放一只浆…  相似文献   

10.
郭清仲 《中国蜂业》2003,54(5):22-22
预防白垩病的发生 ,一是养壮群 ;二是把蜂群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三是药物防治 ,用山楂预防白垩病。方法如下 :春季一开繁 ,用 5 0克山楂干放水熬煮 ,煮好后兑 1 0公斤糖浆饲喂蜂群 ,直至外界花开上蜜为止。不但防治了白垩病 ,还可防爬蜂病的发生。如蜂群已患白垩病 ,用山西绛县蜂药厂出品的“百菌杀”来治疗。方法如下 :1 .把蜂群中多余的空脾提出来 ,使蜂多于脾。2 .用 1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 ,一个中等群隔1天喂 1公斤 ;并且用 2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的比例 ,隔一天带蜂喷脾 1次 ;3次可好 ,最多 5次就可痊愈。用山楂和百菌…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秋,我的蜂场进行了一次彻底治螨,由于治螨比较彻底,蜂群发展迅速,群势喜人。11月蜂群采油茶花,取得油茶蜜丰收。但好景不长,12月油茶花期结束出现严重爬蜂,死蜂遍地。每天要收集数以万计的死蜂,几天后700多脾蜂所剩无几,死蜂装了几麻袋,给农民做肥料。眼看蜂就要全部死光,只剩下蜂王,试用了很多药方效果均不佳,正发愁时翻阅到一本《中国蜂业》里面介绍用病毒灵和灭滴灵混合治疗爬蜂病,只治了3次基本控制病情。全场蜂群剩下1/10,好在保住了蜂种。  相似文献   

12.
据我多年定地养蜂的实践,豫北平原地区以生产蜂蜜为主的模式,适合以卡尼鄂拉 (简称卡蜂 )为母本、意蜂为父本的杂交蜂种。根据我的养蜂记录,1978~1983年的6年中,我饲养本地意蜂40群,年群均产蜜量30kg 左右,消耗饲料15kg。1983年夏引进浚县种蜂场卡蜂纯种王1只作母本育种,与本意雄蜂杂交,次年群均产蜜量50kg,饲料消耗10kg。1984年继续用原卡蜂王育种,1985年群均产蜜量提高到60kg。由于原种遗失,1985年从其杂交后代中选优育种。1986年风调雨顺,蜜源流蜜量大,年群均产蜜1…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莆田县今年荔枝、龙眼的采蜜期已结束。蜂农官文金 (本刊 1 998年第 1期《山区致富带头人》曾作报道 )笑逐颜开。由于今年龙眼、荔枝花期天气好 ,他养的 5 0群中蜂都是 5~ 6框的采蜜群 ,4月 1日 ,从山区迁到平原采荔枝蜜 ,摇蜜 3次 ,取蜜 60 0多kg ;4月 2 1日 ,迁场到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爬蜂病”在我地大流行。实际上 ,“爬蜂病” 2 0 0 1年已经开始流行 ,因为是短期发病 ,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给 2 0 0 2年暴发大流行留下了隐患。据笔者了解 ,凡是进行了预防的 ,危害程度都不大 ;相反损失则大。笔者根据自己蜂场预防的结果与走访情况在此一谈。1 发病情况2 0 0 1年大多数蜂场“爬蜂病”出现在 7月份 ,只是短期发病 ,因为蜜源条件好 ,大都不治自愈 ,没发现慢性麻痹病的症状。 2 0 0 2年发病的情况有些变化 ,在 5月份就出现“爬蜂病” ,并伴有麻痹病的发生 ,到 9月末又出现了“大肚病”和“油炸蜂” ,一直到入…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的中蜂生产分布在山区 ,特别是采捕野生蜂蜜多在偏远之处 ,松花江上游桶养中蜂或采捕野生蜂 ,年群产蜜 1 0~ 1 5kg ,收益 1 0~ 3 0元 ,吉林省年产蜜 5 0 0 0 0kg以上。 1 90 7年前 ,沈阳县平均输出蜂蜜 4 3 75 0kg、蜂蜡 3 2 80kg;1 90 8年 ,磐石县产中蜂蜜 1 4 0 0kg,每 5 0kg 60吊 ,年产蜂蜡 2 5 0kg,每0 5kg 60 0文 ;清末新宾年产中蜂蜜 5 0 0 0kg余 ,蜂蜡5 0 0kg余 ,均销往奉天 ;1 90 8年 ,辽阳输出 (销往关内 )中蜂蜜 1 5 0 0kg ,每kg 8角 ,蜂蜡 3 5 0 0kg (销往营口 ) ,每kg 3元 ;1 9…  相似文献   

16.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6):18-18
2003年6月,我饲养的8群意大利蜜蜂出现爬蜂,采用许多方法医治也没有治好,原80脾蜜蜂,10只蜂王,到2004年春繁时仅剩下1脾蜂1只蜂王,最后找出发生“爬蜂病”的原因是蜂种退化。为了恢复生产,我引入4个繁殖群,邮购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的蜂王1只。在蜂王未到之前,学习了《蜜蜂杂志》有关“诱王”的文章,最后总结出“两步诱入法”:将季福标的巢础包王笼——介绍新蜂王[1],刘华兴的“杀蜂保王法”介绍蜂王[2]联合使用。第一步,用铁纱王笼挂入蜂路中间一天,并杀死笼外工蜂;第二步,换上巢础包竹丝王笼挂入蜂路中间,第二天检查时,蜂王已开始产卵。使用此…  相似文献   

17.
任付珍 《蜜蜂杂志》2018,(11):18-18
“爬蜂病”是令养蜂人最头痛的蜂病。邢台县以前只是在丘陵区的枣花期发生过“爬蜂病”,而现在,一进入夏季就不断接到病情报告,今年中伏期就有包括本人在内的5家蜂场发生严重的“爬蜂病”。经与“蜂业科技工作者群”等同仁探讨,采用多种药物治疗,但是效果都一般,直到气温下降、连续降雨天气后才结束爬蜂,可为时已晚,箱内有一半的蜂脾撤出来,至今看起来群势较难维持。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7月以后 ,由于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 ,大部分蜂群都自然停产。我趁蜂群断子之机 ,于 7月 2 5日下午用“杀螨一号”对 5个大螨危害较严重的蜂群进行治螨 ,按说明书的要求 5 0 0克水兑 1支药剂。用药后发现 ,除 2 6号群外 ,其它 4群箱前出现大量爬蜂。令我不解的是 ,尽管伤蜂不少 ,却很少见到落螨。在这之前 ,有不少蜂友谈到过这种现象 ,他们说 :买到的蜂药只伤蜂 ,却治不落蜂螨。当时我一直认为这是用药量过大 ,且箱内蜂螨少的原因。我养蜂多年 ,还是第一次发现杀螨剂只伤蜂不落螨。起初我认为是治螨药有问题 ,后来对用药的 5群蜂观察…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7月份 ,本人的蜂场在我地赶芝麻蜜源。我遇到了湖北省仙桃市联合养蜂场的陈世敏先生 ,看了他的“新型挑绳条卡连接器”后 ,当场购买了 110套。经我这两次转场的实践认为 :它有三省、一牢、一耐的优点。a .三省 :省时、省力、省蜜 我只说省蜜 :用钉子固定必须用力敲 ,会使整个箱体受震动 ,导致蜜蜂大量吃蜜。按每次转运每箱耗蜜 0 2kg计算 ,每百箱就是 2 0kg。如果每kg蜜 4元 ,每转 1次场地耗蜜价值 80元 ,按年转场 5次算 ,就是 4 0 0元。有些养蜂员说使用“连接器”价格较贵 ,但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10 0群蜂 1年转场耗蜜量的价…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我饲养的8群意大利蜜蜂出现爬蜂,采用许多方法医治也没有治好,原80脾蜜蜂,10只蜂王,到2004年春繁时仅剩下1脾蜂1只蜂王,最后找出发生"爬蜂病"的原因是蜂种退化.为了恢复生产,我引入4个繁殖群,邮购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的蜂王1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