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吉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0):49-49
1 1月龄以下雏鸡不宜使用磺胺类药物和链霉素. 2产蛋鸡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和链霉素,以免影响产蛋量和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雏鸡的饲养水平,对产蛋强度、蛋的大小、饲料利用效率、产蛋母鸡的存活率等都有影响。根据苏联当前推荐的标准,在30—90日龄雏鸡的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为0.87%,在育雏后期为0.67%。由植物性饲料组成的低蛋白质日粮,远不能保证这个水平。本研究用多种植物性饲料组成的、含不同赖氨酸水平的雏鸡日粮喂小鸡,以观察对生长、  相似文献   

3.
雏鸡弯曲菌性肝炎又称鸡弧菌性肝炎,是弯曲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939年首次发现本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及慢性化为特征。除感染雏鸡外,也感染成鸡和火鸡。在自然条件下,雏鸡能经口感染,经蛋、粪也能传播本病。在世界各养鸡地区普遍存在,其死亡率为2%—1...  相似文献   

4.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各种年龄鸡常发的传染病,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消化道水平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本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雏火鸡,雏鸡多于12~15日龄时发病死亡。临床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和神经型。1流行在受感染的母鸡,病原菌定位在卵巢、卵泡和输卵管内,使蛋在形成蛋壳之前受到病原菌感染。这样的蛋在孵化时,一部分鸡胚死于胚期,出壳的雏鸡大多在12~15日龄时发  相似文献   

5.
旨在确定蛋重、雏鸡初生重和以后发育之间的相关。用作孵化的为960只白来航种蛋。孵化前按蛋重分为6组——45、45—49.9、50—54.9、55—59.9、60—64.9、65克及以上。孵出时雏鸡称重并分类。次日性别鉴定,雏鸡重雌雄每二周称重一  相似文献   

6.
雏鸡出壳前:落盘时用手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在30~40min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适当提高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雏鸡出壳后: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雏鸡开食前饮用青霉素水可快速有效地治愈炎症,并可预防雏鸡脐炎、卵黄囊炎、白痢等病。特别在长途运雏时,对防治雏鸡感冒及上呼吸道疾病效果更佳。采用该法可使病弱雏鸡成活率提高15—20%。饮法:80万单位青霉素1支,溶解在1000毫升温开水中,供500—1000只雏鸡饮用,在3—4小时内饮完,否则应弃掉再供。自开食前饮用,可连饮1—2天。效果比习惯饮用的高锰酸钾水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县养鸡专业户饲养的蛋雏鸡中,经常发生一种以粘液性红痢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达5.3—16.7%,病死率24.3%,耐过病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或因继发球虫病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查明本病的病源,我们对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细菌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治疗试验等,初步诊断为A型魏氏梭引起的红痢,现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发生于7—90日龄商品蛋雏鸡,在农村土杂鸡中亦有发生。三年来,调查的187户养鸡专业户中,有179户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本病,发病鸡群占总鸡群的95.7%,发病率达5.3—16.7%…  相似文献   

9.
雏鸡疾病控制的好坏,对雏鸡的育雏成活率影响极大。现将我摸索的疾病防制措施及应用效果介绍如下。一、疾病防制措施 1.出壳雏鸡注射庆大霉素或青、链霉素。不进行马立克氏病免疫的鸡只烘干后即可进行颈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2000单位或青霉素1600单位、链霉素2000单位。如果进行马立  相似文献   

10.
雏鸡弯曲菌性肝炎又称鸡弧菌性肝炎,是弯曲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939年首次发现本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及慢性化为特征。除感染雏鸡外,也感染成鸡和火鸡。在自然条件下,雏鸡能经口感染,经蛋、粪也能传播本病。在世界各养鸡地区普遍存在,其死亡率为2%—15%。我国雏鸡死亡率为7%-26.7%。可见本病给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应引起注意。症状:该病的潜伏期短,接种后48小时能产生病变,5—12天病变达最大程度。病雏表现精神不振,呆立、不愿走动。羽毛蓬乱,食欲减少,初期拉稀,肛门周围粘满含有少量脓汁的稀便,有的排出红色稀便,也…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对进口种雏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的检疫中,前两批是在入境后一周采血作琼扩试验,均为阴性,但在产下的蛋孵雏鸡中却有一批暴发了IBD,而在种鸡中至今未见到病例。为改进本病的检疫方法和程序,对最近进口的一批雏鸡,于3日龄采血作血清中和试验,检测到了雏鸡有很高的IBD中和抗体,达到1:6~1:24或以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原虫病,对雏鸡的危害最大,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2-7周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耐过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年鸡多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受到严重影响.本病流行于5-8月间,但雨水较多、气温在22-30℃的春季最容易发生.康复鸡是本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染方式是由于雏鸡吃了球虫孢子卵囊而感染,病禽、家禽、苍蝇、昆虫以及人和一切用具等都可以机械地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应用疫苗,但由于雏鸡免疫应答功能尚未健全,雏鸡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母源抗体,接种疫苗后产生中和作用等因素,单靠疫苗防治本病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据报道,15—45日龄雏鸡应用抗 IBD 高免卵黄液防治本病,有一定效果。笔者于1991—1992年经实验室制备和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选择体况良好,经检查无白痢、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等介蛋传递疾病的250日龄产蛋母鸡86只。2.毒株来源于该场 IBD 死亡病鸡的法氏囊和脾脏。3.新城疫灭活苗由省站提供。4.用琼脂扩散和血凝抑制试验法定期监测IBD、ND 抗体效价。5.用1:2000IU 双抗液洗法氏囊,制成1:5悬液。放入冰箱反复冻融3次,取出后产蛋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由国外引进畜禽日益增多,拱北口岸每年从香港进口鸡胚蛋(17~19日龄)达100多万只,其孵出雏鸡在进口单位鸡场饲养过程中,经常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为此,我们对这些雏鸡进行鸡败血霉形体(MG)母源抗体检测,并到进口单位鸡场进行疾病调查。从进口7批胚蛋孵出的雏鸡中抽查120  相似文献   

15.
饲料缺硒是3—6周龄雏鸡罗致渗出性素质和肌肉营养不良的重要食物因素之一。已证明一公斤饲料中含0.1—0.2毫克硒便能治疗缺硒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并消除大批死亡和生长停滞。饲料中硒的允许量范围很小,超越允许量后,雏鸡生长停滞、成鸡生产力下降。因此,在鸡饲料中使用硒应慎重。苏联研究表明,饲喂硒盐能提高母鸡产蛋力和出雏率。  相似文献   

16.
鸡副大肠杆菌病是由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雏鸡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卵孵化而传染给雏鸡,并可通过雏鸡的流通而散播。旅大市岭前农场养鸡场从1978年8月至1980年11月,在15—35日令的肉用仔鸡中发生本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夏天,寿光市某饲养场的5000只20日龄蛋雏鸡约有1000只发病,用青霉素、链霉素饮水治疗2d,效果不明显。后经笔者所在门诊确诊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已经成为危害养鸡业严重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鸡,发病率高,2周内可波及全群,死亡率也高,约为30%。一旦发病不但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治愈后影响产蛋性能。近年来本病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为了加强对本病的重视,现将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9.
产蛋鸡舍环境控制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温度气温不但影响鸡的生长,而且也影响鸡产蛋和健康。雏鸡生长最适宜的温度随日龄的增长而降低,1日龄为34.4~35.0℃,此后逐渐下降到18日龄4的26.7℃。温度过低,饲料利用率下降;温度过高,生长缓慢,死亡率上升。在一般鸡产蛋适宜的温度为13~23℃,在管理中应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相似文献   

20.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鸡败血性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气喘、咳喘、呼吸有啰音,流鼻液及窦部肿胀,本病发展过程慢且病程较长,在鸡群中可长期蔓延,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造成幼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减少,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1鸡支原体可经过蛋进行垂直传播,污染鸡胚,感染雏鸡,引起雏鸡发病。1.2带菌的康复鸡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