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毛竹种源春笋生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观测毛竹 1 6个种源春笋生长 ,结果表明 :北带种源出笋早于中带和南带种源 ;春笋高生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 ,拟合结果良好 ;不同种源母竹出笋率差异显著 ;春笋成竹率有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浙江农林大学翠竹园,于2009年对引进的金明夜叉竹出笋、高生长的过程进行了观测,总结了在各个出笋期的出笋量,发现盛期出笋量占总出笋量的83.2%,并对出笋量与温度湿度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在出笋期气候条件下,温度、湿度越大其出笋量越多;幼竹竹秆日生长量也遵循"慢—快—慢"的规律,每天增长约2.8 cm,对其生长过程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决定系数R2=0.9871,金明夜叉竹的日生长量逻辑斯蒂方程为X2=136.056 3/(1+EXP(2.115 2-0.092 040 X1));并对幼竹枝条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决定系数为R2=0.992 5,枝条生长逻辑斯蒂方程为X2=32.291 7/(1+EXP(2.041 2-0.172 231X1)。  相似文献   

3.
黄甜竹笋用林出笋成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质量也差,不宜留养,新竹的留养应以盛期笋为好.  相似文献   

4.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5.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橄榄竹苗栽培实验表明:橄榄竹苗挖苗时间、运输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种植成活率与后期的发笋成竹生长,洪田村橄榄竹即挖即种,其种植成活率与生长旺盛株均高于黄龙村;洪田村试验地种植成活率96.5%、第二年发笋数11.95株及成竹达9.9株,成活率比黄龙村高,发笋数及成竹比黄龙村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8.
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连续3年对淡竹发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日照市,淡竹于4月下旬出笋,生长期 40~70 d,幼竹高生长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退笋率为87.5%;成竹率和成竹胸径随发笋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分析母竹粗度、秆高、秆基笋目数、蔸长、根指数与其对应的生长指标,综合分析母竹条件对出笋成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吊丝单移竹造林,母竹条件以根指数、笋目数、秆粗度对出笋成竹影响为较大.挖掘母竹时,应选择那些根指数达200,笋目数6~8枚,秆粗4~5cm的竹种造林,发笋较多,成林快,一年生竹生长较大.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林笋期管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循环增殖,不断发展.毛竹地下茎(竹鞭)先端的幼嫩部分和鞭节上膨大的芽称之为笋.毛竹笋按其着生部位,生长时期和生长方式可分为鞭笋、冬笋、春笋、大年笋和小年笋.鞭笋是竹鞭在春、夏、秋季横向生长的先端幼嫩部分.冬笋是竹鞭节上的芽,从夏末秋初开始膨大生长至冬季逐渐肥大,因冬季气温低在地下缓慢生长的笋称之冬笋.春笋是冬笋在春季气温回升,生长加速突出地面,在地上生长的笋.毛竹林大量发笋长竹的当年称大年笋,反之为小年笋.笋是新竹新鞭和实现毛竹林新老更替的基础,是维持毛竹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之关键,搞好笋期管护和合理挖笋是毛竹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对浙南马蹄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肥料组合研究施肥对马蹄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对马蹄笋出笋数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以春季施复混肥,夏季施无机配方肥的效果最好,较不施肥处理的出笋数量与产量分别增加68.00%和70.24%,较施用复合肥的高27.3%和26.5%,且春、夏二次施入较春季一次施入更有利于出笋;同时对笋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笋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改善了笋体品质。经综合分析认为:春季施复混肥(4.8 kg·丛-1),夏季施无机配方肥(尿素04 kg·丛-1,过磷酸钙0.59 kg·丛-1,硫酸钾0.44 kg·丛-1)对提高马蹄笋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在孕笋成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探索内源激素对厚竹孕笋成竹的调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潜伏芽(鞭芽)、笋芽、冬笋、春笋和新竹中的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厚竹中IAA和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GA3和ZR。笋芽膨大期同种内源激素及内源激素总量在潜伏芽、笋芽和冬笋之间差异不显著。竹笋快速生长期,春笋笋箨中的IAA和ZR显著高于潜伏芽,IAA,ABA和ZR显著高于笋肉,笋肉中ABA显著低于潜伏芽。新竹长成后,竹枝和竹叶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表现为ABA > IAA > ZR > GA3,而竹秆和蔸根中则为IAA > ABA > ZR > GA3。孕笋成竹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不同,其中孕笋过程中IAA,ABA和GA3,ZR/IAA,ZR/GA3和GA3/IAA变化显著,成竹过程中IAA,ABA,ZR/ABA,ZR/IAA,GA3/IAA和ZR/GA3变化显著。内源激素的种类、质量分数及相互间的协调或拮抗作用对厚竹的孕笋成竹具有重要的促进或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毛竹笋体氮、磷、钾含量与氨基酸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冬笋体内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其氮钾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大部分水解氨基酸含量,与冬笋P%成显著正相关,与春笋K%成显著负相关,与N%的关系,无论冬笋或春笋都成显著正相关。春笋体内N/K,N/P比值与大部分水解氨基酸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冬笋中,这种关系不很明显。冬春笋这种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与笋体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被认为是笋体生长阶段不同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14.
紫竹在黄山地区发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点观测法,对紫竹在国际竹藤中心安徽太平试验中心种质资源保存库发笋和成竹规律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在本试验地于4月23日开始出笋,且以4月23~30日为出笋盛期,其出笋数量占总的出笋数量的91.9%,出笋期历时18 d。样方(4 m×4 m)出笋数与其母竹数呈现Y=-1.258X2+88.158X-1 490.249的关系(Y为出笋数量,X为母竹数量)。随着出笋时间推后,其退笋率逐渐增大,紫竹平均退笋率为53.8%;退笋与其笋体高度有关,其中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30 cm以下;笋体高生长遵循慢—快—慢规律,呈Logistic增长。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笋体高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差异,选择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的毛竹纯林、竹杉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调查分析竹笋-幼竹高生长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拟合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对竹笋-幼竹高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尤以毛竹纯林经营对其影响明显,竹笋-幼竹高生长时间缩短,立竹相对高度增高;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随时间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节律,但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毛竹纯林在高生长上升期、盛期的前期明显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在高生长盛期的中后期提前急剧下降,竹笋-幼竹高度毛竹纯林在高生长盛期时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而后2种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均接近;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油茶树体对疏剪的反应,为油茶的科学修剪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了不同疏剪强度处理对油茶新梢生长及矿质元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疏剪显著影响了油茶新梢的发枝量,疏剪强度越大,发枝量越小;疏剪处理显著提高了新梢的长度,改变了不同长度新梢的比例,高强度的疏剪提高了长梢(>10cm)的比例,降低了短梢(<5cm)比例;此外,疏剪处理改变了不同组织器官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分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梢和枝干间氮、磷、钾元素含量的比值;1/4强度疏剪对促进新梢萌发、平衡长短梢比例、改善新梢矿质元素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毛竹笋体生长和退败过程中呼吸作用及呼吸末端氧化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笋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与相对生长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退败笋体随退败程度的加深,呼吸强度下降。正常笋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呼吸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退败笋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随呼吸强度下降而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呼吸强度下降而上升,这表明与多酚氧化酶有关的呼吸途径与笋体的正常生长关系不大,在退败笋体中则主要依靠与多酚氧化酶有关的呼吸途径,但生长受阻。此外,本文对毛竹笋体退败的生理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