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2.
白蜡吉丁啮小蜂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寄主幼虫的体内,为人工聚殖和应用于生物防治,在7个温度梯度下观测了白蜡吉丁啮小蜂蛹的发育速率,并应用“最小二乘法”测得该小蜂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823±1.381)℃,有效积温为(78.851±0.442)日度。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 1 5种 ,其中有 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 ,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 ;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 ,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 ,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昆明地区白蜡虫天敌种类和优势种的危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白蜡虫天敌种类有17种,分属6科12属,其中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和黑缘红瓢虫为优势种。在人工放养条件下,4种优势种天敌的寄生率和危害率依次为11.0%,35.0%,13.6%和1.6%。发现白蜡虫天敌新记录种2种,即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昆明二区采用了锦纶袋放虫可控制蜡象的扩散,使蜡象寄生率偏低,寄生率了最高仅为2%。  相似文献   

5.
1984~1986年在浙江省衢州市上林村,开元寺村和下山溪村进行马尾松毛虫寄生天敌种群数量周年消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第1代最高,第Ⅱ代次之,第Ⅲ代最低;茧蛹期天敌寄生率第Ⅱ代最高,越冬代次之,第Ⅰ代最低。松毛虫卵期和茧蛹期天敌寄生率随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但与松毛虫种群的变动趋势有关。松毛虫处于下降阶段,天敌种类多,寄生率高,而松毛虫处于发生初期和上升阶段,天敌种类少,寄生率低。无论是卵期或蛹期的天敲种类和寄生率,上林村明显地比开元寺和下山溪村两地的种类多,寄生率高。卵期优势天敌第Ⅰ代主要是平腹小蜂,第Ⅱ代和第Ⅲ代主要是赤眼蜂和黑卵蜂,茧蛹期优势天敌主要是寄蝇类。溴氰菊脂和苏云金杆菌两种农药对蛹期寄生天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15种,其中有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舞毒蛾天敌昆虫及其自然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舞毒蛾在室内饲养,共得到舞毒蛾天敌昆虫23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7种,捕食性昆虫6种。卵期天敌有大蛾卵跳小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采集地最高寄生率为52%~109%。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斑痣悬茧蜂、寄蝇类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955%。蛹期天敌有寄蝇类、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脊腿囊爪姬蜂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1908%,不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和病毒致死率,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301%的个体被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而致死。  相似文献   

8.
1987~1988年,对湖南省洞口县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及天敌寄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27种,重寄生者14种。据此,构造了松毛虫—寄生者系统食物网及营养级数量金字塔,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各代松毛虫的寄生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均存在着差异。寄生率以第2代为最高;害虫种群变动趋势与天敌种类有关;寄生数量与寄主密度成正比;赤眼蜂、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微弱负相关或无关,卵总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轻微负相关,幼虫和蛹的寄生率与寄主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花椒绵粉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花椒绵粉蚧Phenacoccus azaleae Kuwana发生严重的山西省盂县对该虫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绵粉蚧长索跳小蜂Anagyrus shoenherri (Westwood)、蚜虫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宽缘金小蜂Pachyneuton sp.、长盾拟金小蜂Eunotus sp.和荆腹拟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等5种寄生性小蜂类天敌昆虫,其中绵粉蚧长索跳小蜂是优势种,它1a发生2代,成虫出现于4月和6月,对蚧虫越冬期的若虫、春天出蛰的雌性若虫、雌成虫及卵均能寄生。在花椒纯林内对产卵期的蚧虫寄生率为8.7%,在花椒与农作物混种的林地,由于经常喷洒杀虫剂,寄生率只有0.56%。根据该小蜂在白蜡绵粉蚧上的高寄生率,提出从蚧虫多年发生区采集寄生蜂,释放到新发生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田军  顾伟  马玲  丁新华 《森林工程》2009,25(5):15-18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是在天津地区新发现的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的重要天敌,对寄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为有效利用该天敌,从行为生态学角度研究挥发性气味源在该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以深入了解其寄主定位机制。结果表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受害白蜡树叶的趋性显著(p〈0.05),说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寄主栖境的选择主要利用来自受害白蜡树叶所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黄刺蛾天敌复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东大河林区森林害虫天敌昆虫6目20科86种,其中,捕食性天敌昆虫有80种,占93.02%;寄生性天敌昆虫有6种,占6.98%。  相似文献   

14.
用2年时间,在通辽市美国白蛾发生区研究了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防治该害虫的效果和种群数量调控情况.结果表明: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为69%、天敌总寄生率为92%、防治效果为87.4%,林间释放赤眼蜂对美国白蛾卵的防治效果为78.7%.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方法有利于其他天敌种群自然繁育,无抗...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竹斑蛾大发生后,分批采集越冬代预蛹茧于室内饲养,获得寄生性天敌11种,有白僵菌1种、寄蝇3种、寄生蜂7种,寄蝇、寄生蜂全部是寄主新记录,其中在姬蜂科中发现2个中国新记录属、1个中国新记录种.11种寄生性天敌中有4个优势种,其寄生率各自均占总寄生率10%以上.特别是新拟秘姬蜂,寄生率占总寄生率47%,估计在竹林中竹斑蛾越冬茧阶段可繁殖3代.  相似文献   

17.
竹卵圆蝽与其主要天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卵蜂为竹卵圆蝽的主要寄生性天敌,7月中旬寄生率为8.55%,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率大幅度增加,8月上旬寄生率高达76.70%。蜘蛛为竹卵圆蝽的捕食性天敌,相互间呈一致性消长趋势。毛竹林经劈山垦复,消灭了部分竹卵圆蝽,也消灭了大量天敌(蜘蛛减少了43.8%),使蜘蛛对竹卵圆蝽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调查及优势天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有啮小蜂(Tetrastichus spl.)、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毛虫追寄蝇(Exorista dmoena)、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双齿多刺蚁(Polyrhach...  相似文献   

19.
1992-1994年,在浙江马尾松林里进行昆虫及蜘蛛群落,松毛虫天敌和种群动态的分析。结果表明:(1)15年生马尾松针叶立体分布,确认砍枝取薪以留7轮为好,不低于留4轮;(2)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分属18目118科,其中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占优势,经测定,龙游县落结构复杂,分布均匀,群落与层次,坡向,郁闭度,灌层盖度关系密切;(3)蜘蛛群落分属19科46种,其中萧蛸科,猫蛛科和蟹蛛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