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青鱼作为主体鱼和其他鱼混养时,亩产一般可达千斤,高产池塘达1500~2000斤,其中青鱼产量可占总产量的45~60%。养殖青鱼是目前改变养鱼产品结构,增加优质鱼比重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青鱼养殖发展并不快,其原因除饵料因素外,主要是青鱼种的缺乏,特别是斤两鱼种严重不足。影响青鱼斤两鱼种生产的主要问题是饲养周期过长,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开始,我们在湖北省洪湖、新洲两地进行了青鱼池塘养殖数据调研和收录总结工作,分析两地青鱼池塘养殖的放养模式与技术特点,并经过两年的试验养殖,在品种放养比例、精准投饵技术、水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1978,(2):13-13
黄蚬是长江下游池塘养殖青鱼的天然饲料之一。过去生产黄蚬用人工采集,一船一天只能采集200~300斤,因此,影响了青鱼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青鱼又名青鲩,是我国池塘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传统养殖青鱼的方式是在池塘中作为搭配品种,与鲢、鳙、草、鲫鱼等混养。为探索提高无锡锡山"甘露"青鱼养殖大宗淡水鱼经济效益的途径,2013年,在无锡市锡山鹅湖镇松芝村无公害青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进行了两种池塘主养青鱼高产模式的试验,均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两口条件大致相同的池塘作为试验池。1#试验池面积32×667 m2,2#试验池面积33×667 m2,  相似文献   

5.
正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鱼类资源和各湖泊、水库、池塘中的重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青鱼生活在水体底层。青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如蚌、蚬、螺蛳等,也食虾和昆虫幼体。人工饲养条件下,青鱼也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青鱼在池塘中主要作为套养品种养殖,主养较少。近年来,北方地区开展了青鱼池塘主养,取得较好养殖效果。一、苗种的培育1、鱼苗培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池塘常规鱼养殖面临饲料涨价、商品鱼跌价等不利因素,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在此困难形势下,吴江市平望镇庙头村的养殖户吴阿二不断探索,发展以青鱼为主的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通过青鱼鱼种配套自育、套养花白鲢和黄颡鱼、商品青鱼分级上市等各种降本增效措施,获得了平均利润2950元/667m^2的良好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嘉兴秀洲区王江泾、油车港等地的青鱼养殖迅速发展,以青鱼为主,套养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鳊鱼,这种生态混养模式,通过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类及数量比合理例搭配,提高了池塘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鱼病发生,养殖的青鱼规格大,品质好。2011年该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我们在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农场四分场进行了3口池塘三种不同的青鱼池塘养殖模式试验,其中池塘搭设生态浮岛的青鱼生态养殖模式效能最优。在经济效益、饵料系数、成活率和养殖过程中的药品投入等方面,本研究采用的两种青鱼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均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池塘套养青鱼,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池塘青鱼套养合理放养密度、螺蛳投放量、日常管理等技术,从而为池塘青鱼套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黄鸿兵等进行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主养青鱼模式的探索,认为循环水养殖方式下的青鱼生长情况要优于普通开放池塘养殖方式。但是两种养殖方式下青鱼的肌肉品质特性差异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试验选择常规池塘开放水域和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青鱼进行比较,选取体重规格和年龄基本相同的青鱼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两种养殖模式下鲜活鱼肌肉质构的差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解福寿螺对青饲料中的喜食品种,探索池塘生态养殖青鱼技术,以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1995年2~11月,在江苏盐都县义丰镇水产村的鲢、鳙精养池塘中进行了混养青鱼  相似文献   

12.
青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和肉味鲜美等特点,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在南北方各湖泊、池塘中的养殖较多。近几年,随着北方地区鱼类繁育技术的持续提高和驯化养鱼技术的成熟应用,青鱼已逐渐作为名特优新品种被积极推广,池塘主养和套养面积在逐年增加。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推广,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在高密度驯养条件下,青鱼开始出现暴发性疾病等问题,肉质口感较差,影响了青鱼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青鱼营养需求进行总结,找出制约北方地区青鱼规模化养殖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扩大青鱼养殖规模、更新淡水养殖户大规模养殖鲤鱼的传统观念及丰富水产养殖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青鱼作为传统养殖品种“四大家鱼”之一,以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其喜食螺、蚬等,饲料来源狭窄,因而养殖产量一度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用配合饲料驯化养殖青鱼取得成功,使得青鱼的池塘养殖获得高产。池塘亩产青鱼1200千克以上,平均尾重1.25千克以上,亩效益在3500元左右,从而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6~8亩,水源为地下深井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20厘米左右,每个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2台,自动投饵机一台。用生石灰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鱼(Mylopharngodon piceus)亦称黑鲩、螺蛳青,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肉味鲜美的特点,深受人们喜欢,因此,传统上我国很多地区将青鱼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近10年来,随着老渔塘改造和池塘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完成,使青鱼养殖池塘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养殖管理中增氧、投饲和水质监控等渔业装备,以及调水剂、免疫增强剂和高效配合饲料等新型投入品的不断应用,也使青鱼养殖技术和模式得以创新。  相似文献   

15.
青鱼主食螺蚬,河蚌育珠一般不宜混养青鱼。近年来,在珍珠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倡鱼蚌混养,以养鱼的收益弥补育珠的亏损。为探讨鱼蚌混养新的养殖模式,笔者2008年利用12亩池塘进行了青鱼、三角帆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以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的上海昆秀水产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商品青鱼池塘生态养殖,坚持以投喂螺蛳、蚬子等天然饵料和青鱼专用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技术,取得全场120亩青鱼塘平均产量1386kg、商品青鱼规格达5kg、亩净利为2631元的养殖效果,且商品青鱼口感鲜美、品质上佳,深受市场欢迎。现将该合作社商品青鱼池塘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做出总结,供广大青鱼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曹英华 《内陆水产》2006,31(12):5-6
随着我省青鱼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箱单养、池塘主养、池塘和湖泊套养等养殖技术逐步推开,青鱼养殖速度不断加快。青鱼年产量由2001年的1.4万t增长到了4万t,产值达到5亿元,已经成为区域优势明显的地方特色产业。但是,目前我省青鱼的苗种繁育体系还十分滞后,产业化程度还很低,还没有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我们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开展了一龄(小规格)青鱼鱼种养至二龄鱼种(零水体交换)试验。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采用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和零水体交换养殖技术将青鱼鱼种养至二龄鱼种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在缩短养殖周期的稀养条件下,主养青鱼池塘的生态因子及其与鱼种放养、混养和鱼产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1983~1984年分别对在稀养条件下主养青鱼的鱼种池和成鱼池进行了主要生态因子和初级生产力的研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前言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天然饲料日感不足,一些传统养殖青鱼的地区不得不减少养殖数量。因此,研究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青鱼是当前发展青鱼养殖问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