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春玉米—晚稻秧田—晚稻栽培制度及配套技术刘晓理1贺忠南2(1湖南省株洲市农业局,株洲,412000)(2湖南省茶陵县农业局,茶陵,412400)株洲市常年晚稻种植面积11.9万公顷,每年约需晚稻专用秧田1.47万公顷。历年来,全市晚稻专用秧田只有0....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浙北地区因早稻收获偏迟,连作晚粳稻品种难于应用抛秧栽培的矛盾,作者于1995~1998年进行了系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连晚采用全生育期120d左右的特早熟晚粳品种抛秧,表现短龄早发,茬口适应性广,综合措施配套时可以实现高产稳产.在配套技术上关键是掌握适期播种,适当减少用种量,培育短龄壮秧;本田期要确保在一定起点苗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前期的用肥量,及时搁田,增加穗肥用量,提高成穗率,争取大穗高产.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液在不同育秧阶段处理杂交晚稻秧苗,探讨其对秧苗高度、发根、出叶数、秧苗叶片、分蘖、成穗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踏谷或出苗后一叶一心时用质量分数为0.03%的多效唑液处理秧苗,能明显矮化秧苗,增加秧苗叶片数和绿叶片数,增大主茎茎基宽,秧苗带2蘖及3蘖以上的比例高,抗逆性强;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与对照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拌种处理与对照间的产量差异有5%水平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推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炎陵县农技推广部门不断探索 ,在晚稻秧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黄瓜—晚稻秧田—晚稻”的高效栽培模式 ,并很快被农民所接受 ,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效益不断提高 ,成为炎陵县种植结构调整的典型。一、模式的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998~2002年连续5年调查统计 ,应用该模式后 ,每667m2 可产黄瓜4500~5500kg,因黄瓜早熟 ,市场价格好 ,产值达3000元 ,纯收益2000元 ;同时 ,每667m2还可产晚稻谷550kg。2.社会效益该模式提高了晚稻秧田的综合利用率 ,为晚…  相似文献   

5.
6.
晚稻高档优质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稻米品质是由遗传因子、环境生态、栽培条件及加工条件共同作用的.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方、气候、土壤等条件下栽培,其品质有差异.本县1998年被湖南省政府定为优质稻开发基地县,示范推广早晚稻中档优质稻,2000年起示范推广晚稻高档优质稻,面积逐年增加,单产一年比一年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早晚稻混栽中不同密度和插植规格及早稻的收获高度、晚稻的施肥时期对早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早稻群体的分蘖发生速度以宽行密植的较快,有效穗数多。密度相同时,采用宽行窄株插植的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较高:(2)早稻收获前7d追施氮肥,可促进晚稻分蘖的发生。早稻收获时留桩20cm,混栽晚稻的分蘖发生速度快于撩穗收获的,且有效穗数多,但每穗的结实粒数少,穗型小;(3)从产量水平来看,以早稻收获前7d追肥、留柱高20cm收获的晚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高产和稳产一直是我国水稻育种最重要的目标 ,把高产稳产品种应用于生产上 ,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则是最终目的。其间 ,品种区域试验是正确客观利用新品种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以福州市 1999年晚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试验材料 ,分析参试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指标 ,评价这些品种的应用价值 ,旨在为福州市水稻品种结构调整和合理利用高产稳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以福州市 1999年晚稻品种区域试验 12个参试品种 :两优 2 186、谷优 16 6、谷优 6 3、汕优 559、特优 559、佳优 36 1、抗汕优 6 3、协优 930 8、特…  相似文献   

9.
杂交晚粳泗优42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该组合属三系早熟晚粳,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好。几年来参加各项试验和示范表现杂种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9年本院小区鉴定平均亩产561.5kg,比六优3-2增产7.9%,1990年在省杂交晚粳预备试验,6个点平均亩产570.28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增产5.3%。1990~1991年苏州市杂交晚粳品比试验中,6个点平均亩产611.33kg,比秀水04增产9.7%,1…  相似文献   

10.
"芋艿-晚稻"粮经结合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水田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蔬菜种植面积扩种较多 ,但水田土粘气缺 (特别是面积较大的青紫泥田 ) ,改种蔬菜后生长普遍较差。为了稳定粮食生产 ,发展效益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进行了多种粮经结合模式调查研究 ,从中总结出“芋艿 -晚稻”的粮经模式特别适宜粘重水田种植。一、“芋艿 -晚稻”模式的优点1 .芋艿是湿生蔬菜 ,适宜土壤粘重的水田种植 ,且它还具有营养较好、收获时间弹性大、耐贮藏运输、可加工芋饺等优点。2 .芋艿种植如采用提早催芽、地膜保温等措施后可在7月中下旬蔬菜淡季时上市 ,价格较高 ,且可按…  相似文献   

11.
使用杂交晚稻汕优64进行省肥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处理分两种施氮量(低氮为7.5公斤/亩,中氮为10公斤/亩)和三种施肥方法(攻头法、攻中法、中重法)。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采用攻中法产量最高,在中氮条件下以攻头法产量最高。低氮攻中法是中群体,靠提高光合效率和粒重来提高产量,中氮攻头法是靠大群体,足苗多穗提高产量。施氮量与施肥法的工作效应极显著,不同的施肥量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谢时红 《作物研究》1998,12(4):38-38,40
武冈市龙田乡德胜村是一个纯双季稻种植区。全村有水田787hm2,常年双季稻面积65hm2左右。1986年前,该村早稻单产均高于晚稻。自1987年起,由于普及了杂交晚稻,逐步推广了“双两大”栽培,晚稻连年丰收。而早稻仍以常规品种为主,加之生长期间自然...  相似文献   

14.
15.
易荣富 《作物研究》1989,3(2):24-28
杂交稻每蔸双株、两段育秧、大蔸大行栽培,简称“双两大”栽培法,是在单株两段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技术。笔者将杂交稻“双两大”栽培法灵活运用于常规稻,改每蔸双株为四株,而成为常规稻“四两大”栽培法。现将常晚“四两大”栽培法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陈焕承 《杂交水稻》1993,(3):25-26,33
杂交水稻根系强大,晚稻育秧期间温度高,秧田播种较稳,为秧田阶段的分蘖创造好的条件,可使秧田分蘖产量占总产量的20%~30%。通过多年对分蘖习性的观察,认为正确促控分蘖是杂交晚稻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的中心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直播栽培在晚稻救灾中的应用效果及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将水稻直播技术用作台风灾后晚稻生产补救措施,有效降低了产量损失。文章还介绍了连作晚稻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抛秧技术应用于早、中稻取得了显著的省工、省力、增产、增收效果;而晚稻抛秧由于受安全齐穗期和适宜短秧龄的制约,选用品种受到较大限制,宜选用早、中熟品种。对于光温资源丰富,晚季适宜选用迟熟品种的低海拔地区势必浪费光温资源和不利增产。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迟熟晚稻抛秧分期播种及不同秧龄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8年6~11月在永定县坎市镇新罗村进行,海拔260m,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供试品种汕优多系一号,采用分期播种同期抛栽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6月24日播种、6月29日播种、7…  相似文献   

20.
4个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天优华占作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种植,与相应对照相仿,均属感温型组合,但秧龄弹性较好。在稀播湿润育秧条件下,单晚应掌握5月15~25日播种,秧苗秧龄30~40d、叶龄7.57~9.13叶时移栽,保证本田有4.29~5.46叶的营养生长叶龄;连晚应掌握6月20~30日播种,秧苗秧龄25—35d、叶龄8.00~9.20叶时移栽,保证本田有3.05~3.70叶的营养生长叶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