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1996~2009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灰色模型,对昌吉州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并根据该模型的独有的特点,预测了其后10年昌吉州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昌吉州耕地增加2 664.39 hm2,林地增加1 478.64 hm2,园地增加667.63 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594.07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加72.19 hm2,交通运输用地增加52.31 hm2;草地面积减少388.42 hm2,其他用地面积减少10 008.58 hm2。  相似文献   

2.
谈兵  翟文侠  宋成舜  柯新利  陈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29-4130,4164
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TD)和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GTD)分析了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同时结合Markov模型,分析了土地类型转换特点。结果表明,GTD为0.15%;UTD最大的是园地,最小是草地。耕地去向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来源主要是其他土地和草地;林地去向是建设用地,来源为耕地和其他土地、草地;草地的去向是耕地和林地,没有来源;建设用地只有农村居民点整理为耕地转出,来源主要是耕地,比重占78.49%。总之,2015~2020年间,耕地比重先增后减,总体减少614.97 hm2;草地不断较少,减少329.91 hm2;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增加567.63 hm2。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喀斯特山区的土地,选取贵州省贵阳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预测不同情境下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在2000—2010年年间,草地、耕地、林地均有向居民工矿用地转移的趋势,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202.53 km2,耕地面积减少了452.90 km2,ESV呈上升趋势,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借助Logistic-CA-Markov模型模拟出贵阳市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得到其Kappa系数约为0.78,说明模拟的效果较好,经济快速发展情境下的贵阳市2020年居民工矿用地较自然情境下的面积增加更多,林地、草地、耕地均有所减少,在空间上主要以城区为中心扩展;基于预测结果评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ESV,2010—2020年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服务价值均有所下降,情境Ⅱ中ESV下降了87.93千万元,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喀斯特山区都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借助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从土地利用类型布局变化和土地利用数量结构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山西省怀仁县第1次土地调查与第2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揭示该县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怀仁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四者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6.74%;(2)近20年来,该县各乡镇总计有50.9%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其中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的相对变化率较大,均有半数及半数以上乡镇的变化程度高于整个县的平均水平;(3)靠近城区的几个乡镇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高,集中化程度小,远离城区的则相反,这充分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土地管理与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哈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为当地的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0—2020年共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特点,整合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IDRISI中,以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作为主要约束条件,使用CA-Markov模型对哈密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对2025年哈密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2010—2020年哈密市耕地、林地、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各地类之间互相转化,其中建设用地与水体变化幅度大,变化速率较快;CA-Markov预测模型精度为0.8134,结果能够揭示哈密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趋势.[结论]在3条控制线约束下得到的预测结果证明2015—2025年变化趋势与2010—2020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方法预测得到的结果可为哈密市土地资源利用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探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预测。方法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数据,从中获得合肥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情况,利用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和土地利用率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对2000-2010年合肥市的农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面积进行比较分析。由2009年的土地利用情况预测2015和202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结果预测到2015年,合肥市的农用地面积减少了126.28km2,农用地相对减少,减少的速度较缓慢;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的面积在增长,分别增长96.93km2和44.03km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明显增加,且增加的速度较快;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减少的幅度较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其变化不明显;未利用用地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率提高。结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合肥市土地类型转变的主流形式。人口、经济、政策、交通等多种因素是影响合肥市土地面积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对合肥市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为该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取南京市2015~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和相应的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基于信息熵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找出影响信息熵波动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逐年增加,集中度逐年下降。运用Matlab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体现在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大范围提升以及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的减少。南京市土地利用绩效指数逐年上升,生态绩效先降后升。研究发现,与土地利用绩效有着最显著相关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宝鸡市2009—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方法,分析了宝鸡市2009—2014年土地利用的速率和程度的变化趋势,为宝鸡市土地利用科学布局及合理规划提供决策和支持。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趋势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动态度减少,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动态度增加,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动态度增加最快,而园地动态度减少最快。(2)宝鸡市土地利用利用强度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年土地利用强度指数都大于平均值200。  相似文献   

9.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揭示黄河流域未来30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趋势。【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CA-Markov)对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对2020,2030,2040和205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进行预测,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剖析黄河流域2020-205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趋势。【结果】基于CA-Markov模型的黄河流域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模拟误差均小于10%,Kappa指数高达0.872 8和0.897 0,证实了CA-Markov模型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上的可行性及精度的可靠性;未来30年间,黄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耕地和草地将减少约10%,林地将增加约5%,建设用地将增加约150%,且主要集中于宁蒙河段以及中下游地区。【结论】CA-Markov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预测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模拟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利用信息熵理论,对三穗县2009-2013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并构建 GM(1,1)模型,利用2009-2013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预测2014-2020年该县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三穗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园地、林地、草地的减少,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的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变化对信息熵的影响最大;三穗县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在2009-2013年期间呈上升,优势度呈下降趋势,表明三穗县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性降低,集中性减弱,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构建的 GM(1,1)模型精度较高(c=0.10,p=1),预计2014-2020年三穗县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上升,均衡度增加,优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滹沱河流域山区段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2010年Landsat ETM影像和2015年Landsat OLI影像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数据,应用Logistic方法改进的CA-Markov模型对2020、202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整个研究区以草地为主,而且面积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41.31%下降至41.07%;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快且增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由1.33%增至1.84%后又降至1.64%;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而未利用地和水域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2)2020、2025年耕地面积较2010-2015年有持续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由0.01%上升到0.05%,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但速率下降,林地、草地面积继续减少,林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会出现小幅上升趋势。林业部门应加强对林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废弃工矿用地及村庄的整理复垦力度,补充耕地和林、草地数量,统筹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的综合治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对经济平衡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Landsat 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进行目视解译,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方法、重心迁移模型和CA-Markov模型,分析研究区16 a间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草地、林地和耕地呈波动变化,水域面积缓慢增加,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未利用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重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移动,耕地先向南后向北移动,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张,未利用土地重心持续向北移动。2)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70%,变化速率较快;锡林浩特市和各苏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即建设用地变化最快。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为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耕地和草地的互相转换以及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4)2030年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继续增加,速率有所下降,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林地延续之前变化趋势,稳中有升;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减少,且未利用地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重心向锡林浩特市中心移动,速度减缓;水域有少量增加。CA-Markov模型与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相结合,实现了对未来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迁移方向的预测,可以为研究区提高草地退化防治效果、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乌审旗1996-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ENVI5.3.1与ArcMap软件为平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及土地利用类型重心迁移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6-2020年乌审旗土地利用类型中沙地面积显著减少(-854.89 km2),主要转移为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与年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林地,分别为310.29%和12.41%。2)土地利用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呈现高度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乌审旗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低值集聚区,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值集聚区。3)1996-2020年间,盐碱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草地迁移距离最小,沙地与盐碱地和耕地同向迁移,与林地、草地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科尔沁沙地1990-2020年4个时期的影像解译数据,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估算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科尔沁沙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地、沙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呈减少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主要由草地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0.69%/a、2.65%/a,而草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态势。在科尔沁沙地逐步实施土地沙漠化治理工程,优化与调控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开发沙产业项目,是该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90、2005和2015年共3期Landsat卫星影像资料及其他辅助资料,运用遥感(RS)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分别制作3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图,分析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水域为主,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林芝地区总面积的52.5%;其次为未利用地,占25.9%。1990—2015年,林芝地区林地面积减少118.4 km~2,变化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次之,面积分别增加32.65和32.06 km~2,水域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增加26.89 km~2,主要由林地转化而来;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6.96和9.84 km~2,变化幅度相对最小。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林芝地区北部变化明显强于南部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吉林西部松原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0、2015年TM/OLI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值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2020年土地利用信息进行预测,并由此评估该区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5 a,松原市地区水田面积增加最多,年均8.4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3.86×108元。模拟预测结果为,到2020年,松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旱田、水田、水域、湿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田面积增加最多,达49 596.37 hm2;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不显著,由2010年的357.14×108元增加到2020年的362.36×108元,年均增长率为0.1%;精度检验及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09—2015年江苏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运用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测算模型,从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2个角度找出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土地利用演化的规律,并利用指数平滑法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二调"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江苏省地级市中,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高的均为苏州市,其城市扩展规模亟需控制;2016—2020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会继续增长,但耕地减少速度逐渐放缓,城市无序扩张将得到相应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速也将放缓。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国生态环境10年变化 (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中嘉兴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TM 遥感影像数据,运用MCE-CA 模型,预测出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实际情况进行模拟精度检验,其Kappa系数达到0.94 和0.92,证明模型精度很高。通过MCE-CA 模型预测嘉兴市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率的比值得到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运用ArcGIS 空间叠加功能分析其过程,目的在于得到生态敏感性分布情况。得出:2000-2020年嘉兴市的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2000-2010年生态敏感性急剧增高,说明近10年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愈来愈严重;2010-2020年在林草湿地不可转化为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可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预测情境下,生态敏感性有所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此土地利用与生态敏感性预测结果对嘉兴市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疆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弹性度,为鄯善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GIS技术,生态弹性度,分析鄯善县近35年间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并利用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覆盖状况模拟预测。【结果】 鄯善县土地覆盖转换程度较大,土地利用指数变化比较明显。在一、二级分类对比情况下,198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指数的变化趋势,草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中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最低,林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其它林地、灌木林和疏林地次之、有林地最低,水域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湖泊、水库坑塘最低;年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109.38,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只有林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随年份减少,其他各土地类型面积随年份增加;各研究年分的生态弹性度分别为1.49、1.51、1.51、1.65、2.34,整体呈现增大趋势。鄯善县生态价值整体增长,土地生态价值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相互对应。2015~2025年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在缓慢持续增加,水域出现少量减少的趋势。【结论】 鄯善县各土地类型剧烈转换,土地利用现状不稳定状态。生态弹性度和生态价值指数整体增大趋势,其中水域情况的改善会促进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