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本研究通过2022年对采集自广东韶关地区41个规模养鸡场和28个土鸡散养场的鸡喉头、肛门粪便、病死鸡的肝脏、心血、脾、肠道内容物共737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病原菌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显示,541份样品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73.41%,总体泄殖腔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87.78%,咽喉部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58.24%,死鸡病料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78.38%,规模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73.72%,散养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73.01%。分离菌株普遍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多重耐药比高达79.71%。规模场分离菌多重耐药比为97.56%,散养场多重耐药比为53.57%。本研究为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细菌外膜成分布劳恩脂蛋白(Braun lipoprotein,BLP)在调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的宿主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分析了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BLP表达阳性)、大肠埃希氏菌JE5505(BLP表达阴性)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小鼠后,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抗炎因子(IL-10)和趋化因子(RANTES)分泌的情况,以及小鼠的存活率和脏器的损伤水平。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JE5505组感染小鼠后导致死亡的速度比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组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更迅速;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在感染20 h后小鼠不再出现死亡。在大肠埃希氏菌JE5505感染的小鼠血清、肝脏和肺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抗炎细胞因子显著低于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组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的小鼠(P<0.01)。此外,BLP的存在可下调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小鼠脏器中组织损伤标志物HMGB1和HABP2的蛋白表达(P<0.05)。说明细菌外膜成分BLP耐受可能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对细菌感染导致宿主脏器损伤和炎症反应发挥调控和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小鼠在被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后出现快速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细菌DNA,EB染色,Info Quest FP聚类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获得了《中国兽医菌种目录》中收录的127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其中CVCC212与CVCC213等12对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率在85%以上。实验通过建立127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丰富了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背景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基因分型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消除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9株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而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有4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基因位于质粒上。通过对中草药煎煮、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对耐药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发展大蒜油等对大肠埃希氏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有消除作用;鱼腥草、紫草等对大肠埃希氏菌庆大霉素而药性及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2.98%和4.20%。  相似文献   

5.
牦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藏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数量较大,本病症状与大肠埃希氏菌病极为相似。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观察,细菌学、血清学检查鉴定,动物回归试验,首次证明引起那曲地区牦牛死亡的病因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宁夏地区羊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采集于宁夏地区的108份病料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108份病料中共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达53.7%;分离菌株中耐药株共34株(58.6%),其中15株(4...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藏牦牛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染色、鞭毛检查、血凝性、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抗原性、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用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种C83907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西藏牦牛大肠埃希氏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类型的菌落,在5%绵羊鲜血琼脂平板上无溶血现象;具有运动性,对家兔红细胞表现出强凝集,而对牦牛、绵羊、马、鸡、猪、鸭的红细胞不凝集,能发酵大多数糖类;其0抗原血清型为026、0142、0148和0158混合型;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物对家兔具有致病性,用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油乳剂疫苗2次免疫家兔14 d后检测抗体效价,抗体效价≥2<8>.  相似文献   

8.
一例梅花鹿大肠埃希氏菌肺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埃希氏菌系温血动物大肠后段的一种常住菌,其部分菌株是猪、牛、羊幼畜痢疾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亦可引起肠道外偶发性感染,故该菌异位寄生侵害心肺导致肺炎的尚属少见。笔者将动物园一例梅花鹿大肠埃希氏菌肺炎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碱裂解法提取分离的10株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质粒。结果:多数大肠埃希氏菌株含有大质粒,分子量为50 ̄230kb。这些大质粒可能含有毒力相关基因,与细菌的耐药性,大肠埃氏菌素的产生及质粒的传递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病死牦牛体内分离出3株大肠埃希氏,用改良Mundell产毒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培养物经高速离心,过滤,使用滤液做兔回肠结扎试验,乳鼠灌胃试验和大鼠回肠环袢试验.结果表明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产生肠毒素,阐明了牦牛腹泻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大肠埃希氏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大肠埃希氏菌染色体中存在多重耐药操纵子(maroperon),该操纵子编码的蛋白产物MarA可通过对数个远程基因的调控,影响大肠埃希氏菌细胞膜通透性、主动外排泵系统,形成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2.
幼鹅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市4个县(市)24户的36只病死幼鹅中,分离到31株大肠埃希氏菌,经致病性试验、生化特性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其中24株为致病菌,致病菌分离率为66.7%;致病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所有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氟哌酸、链霉素、复合磺胺、四环素、万古霉素不敏感,部分菌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说明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抗药性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从一起因呕吐、食欲减退而死亡的鹈鹕的内脏中分离到3株细菌,其培养性状及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经VITEK-32鉴定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动物试验表明,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从死亡鼠内脏中回收到相应细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4.
鳖感染大肠埃希氏菌的诊治陈信忠,黄印尧,林炳玲(厦门动植物检疫局)1996年1月,福建连江某养鳖场养殖的近5万只鳖发生以“穿孔病”病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近千只鳖死亡。经检验确诊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感染引起。现将诊...  相似文献   

15.
用从豫北地区一家大型个体养鸡场分离到的致鸡大肠埃希氏菌病8个血清型菌株O1、O2、O78、O36、O11、O88和O50以及未知菌株的培养物,经0.4%的福尔马林灭活48h,制成原场大肠埃希氏菌多价灭活苗,含菌量为150亿/ml。分别免疫批10日龄鸡只,剂量0.2ml/只,使鸡只获得对原场大肠埃希氏菌株比较高的免疫力。该灭活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对同型菌株攻毒后对鸡只的保护率达90%以上,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用药不当 ,可导致治疗上的失败。 1 999年 4~ 6月 ,在为西宁地区某猪场进行仔猪黄痢的诊治时 ,从 1 2 7头母猪、种公猪、仔猪直肠中分得 92株大肠埃希氏菌 ,为了掌握该猪场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用药 ,曾随机抽取 8株致病菌株 ,用纸片扩散法做了药敏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试验菌株 ,来自该猪场的三栋猪舍 ,共 8株 ;其中二栋生产母猪舍各 2株 (D2 3、D2 5、D4 1 1、D4 2 1 ) ,分娩母猪舍的母猪 2株 (D71 3、D71 5)、仔猪 2株 (D70…  相似文献   

17.
家兔感染性腹泻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腹泻是引起家兔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死亡率一般在23—70%,严重者高达90%以上,主要危害4—8周龄幼兔。由于死亡率高,生长发育迟缓和饲料转化率低而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和明确腹泻的病因,我们从微生学、病理组织学、血液电解质和化学值等方面进行研究。一、大肠埃希氏菌1.血清型鉴定:从123例病死兔分出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E.coli)的89株。将  相似文献   

18.
应用质粒图谱分析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株无致病性鸡源大肠埃希氏菌(O21)和5株已知毒力强弱的大肠埃希氏菌(O2、O1、X2、148和O78)进行质粒图谱(PP)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菌株属于不同的6种质粒谱型,其毒力的强弱与其所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有关,但不同毒力株间也有少数几条相同大小的谱带,试验结果表明PP图谱法可作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型和鉴别其毒力的间接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恽时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科,江苏210002)兰邹然王伟武郑明球察宝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201195)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埃希氏菌(E.coli)某些血清型菌株所致的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能在治疗大肠埃希氏菌所致疾病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以牛源子宫内膜炎型大肠埃希氏菌为宿主,经双层琼脂纯化法从污水中分离到毒性噬菌体EP-CE。电镜下见EP-CE属肌尾病毒科,可被限制性内切酶DraⅠ切开,估算其双链DNA基因组大于50 kb;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EP-CE对40℃~55℃或pH 7~10的环境有一定耐受力;最佳MOI为0.01,潜伏期约30 min,爆发期约90 min,平均爆发量为26 PFU/cell;在与宿主菌共培养初始5 h内抗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