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园生草是对果园实施全园或行间生草,不使土壤裸露,每年刈割一二次覆于树盘或常年不刈割的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目前,欧美、日本等国的果园,土壤管理以生草为主.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进生草制,并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但因我国果产区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生草法这一先进的土壤管理制度未被很好地推广应用.据调查,目前实施生草并进行科学生草管理的果园面积仅占果园总面积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2.
郑重禄 《浙江柑橘》2011,28(1):21-26
柑橘园生草栽培就是在柑橘园行间与株间,种植一定数量的豆科、禾本科类植物或牧草“’,亦可自然生草(剔除恶性杂草),并对生草进行施肥、灌水、定期刈割覆于树盘下,亦或常年不刈割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其具有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改善柑橘园生态环境,提高柑橘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正>果园生草也称"果园生草覆盖",是对果园实施全园或行间生草覆盖,不使土壤暴露,每年刈割1 ̄2次覆于树盘下或刈割用于发展养殖业,或常年不刈割的一种土壤管理制度[1,2]。果园生草是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  相似文献   

4.
柑桔园生草栽培高温干旱期的生态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1993~1995年以龟井温州蜜柑为试材研究了柑桔园生草栽培高温干旱期的生态生理效应,桔园生草栽培在高温干旱期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和树冠层空气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树冠层空气相对湿度,随高温干旱持续时间的延长,桔园土壤水势,柑桔叶片水势,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而生草栽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它们的下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项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果树旱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对果品(尤其水果)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探索果树旱作栽培的途径并推广应用,对果品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将目前果树生产中的几种旱作栽培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1果园生草在果树行间种植豆科或禾本科草种,亦可自然生草,并对生草进行施肥、灌水、刈割等管理,一般是春天播草种,等草长到20~30厘米时,要及时刈割,割下的草散撒于树盘或开沟集中深埋,生草若干年后,应进行间隔深翻,使草更新复壮。常用的草类有三叶草、黑麦草、毛苕子等。2果园覆盖果园覆盖包括薄膜覆盖和覆草,薄…  相似文献   

6.
自1981~1990年经10年的桔园生草栽培研究后获得下列结果:桔园生草能明显降低夏季白天桔园气温和地温,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试验及适生草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自然生草和自然生草+人工生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早熟禾、高羊茅和黑麦草)的‘寒富’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自然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自然生草条件下的人工草种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自然生草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和磷酸酶明显升高,全钾增幅较小,但含水量降低了。通过适宜草种评价的初步研究可知,以生草覆盖为目的、刈割次数少的可选择白三叶、高羊茅和黑麦草等品种;为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需要刈割用于覆盖的则应选择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产草量较高的草种。  相似文献   

8.
生草栽培有利于改善桔园生态环境,避免和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是一种省工省本的现代化桔园土壤管理技术。笔者自19934ISJ4i始,根据沙土幼龄桔园的特点,对草种的选择,生草的管理、生草栽培的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l适宜作沙土幼龄桔园生草栽培的草种1.l对草种的要求进行果园生草栽培,首先要根据果园的土壤及果树的特征选择适合的草种。据近几年试验观察,沙土桔园草种应具备的条件是:耐旱耐瘠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鲜草产量高;种籽在6月底7月初成熟,便于留种及自然繁殖;植株高度在叙~60cm以…  相似文献   

9.
果园生草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园行间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杆覆盖树盘,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栽培模式。通过这一栽培模式的全面普及,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生态大环境。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生草栽培模式,至今已全面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三年的生草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生草栽培提高桔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调节桔园温湿环境;减轻异常高温干旱引起的落果,提高果实产量并一定程度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果园生草法,是一项新的土壤管理方式。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杆覆盖地面,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善果园的土壤和果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自然生草技术,即是在果园行间、株间自然生草,对植株高大、根系粗壮、消耗肥水能力强的恶性杂草进行控制,通过刈割覆盖调节果园生草量,连续几年后筛选出适合果园自然生草的优势草种[1].果园自然生草能够使果园风速减小、湿度增加,在高温季节具有降温作用,低温季节具有升温效应,为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小气候条件,还可以改善果园...  相似文献   

13.
果园柱花草刈割处理对其与柑橘养分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萝岗’橙和柱花草为试材, 在根箱中研究了生草栽培体系中刈割对果树生长和养分竞争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 在低磷土壤中, 刈割可以显著减轻柱花草对磷的竞争, 促进柑橘的生长; 作用机制在于刈割强烈抑制了柱花草的根系生长, 使得根系长度显著降低, 空间分布也有所改变, 导致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下降; 相应地, 柑橘根系对磷的表观吸收速率显著提高, 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增加, 甚至达到施磷的效果, 根系长度也显著加长。认为刈割主要是通过对根系的影响来改变果树与生草之间养分竞争关系, 推测根系分布在养分竞争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较为先进的水果园土壤管理方法之一,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变革。果园生草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有机质含量、调节果园的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等。本文通过简单介绍34个果园人工和自然生草培肥地力的生产实践,整理了适合沂蒙山区果园的生草模式和技术,提出了临沂市水果园人工生草选择黑麦草、紫花苜蓿、鼠茅草,自然生草以马唐、狗尾草、荠菜等为宜。生草园需做好肥水、刈割等管理环节,实现树、草的营养良性循环,以园养园。  相似文献   

15.
<正>低产柑桔园的状况可概括为"建园标准低,历年投入少,品种选择不宜,技术落后,管理粗放"。针对这些现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造:1改良土壤1.1合理间作普遍推广间作花生、黄豆、蚕豆、蔬菜等,做到养地、用地相结合,以增强地力。1.2推广生草栽培成年柑桔园任其自然长草或播种百喜草,再利用化学药剂除草或割刈,使其腐烂。这样既能培肥地力,又能为柑桔害虫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具体作法是在生长季节,  相似文献   

16.
李茜  方平 《西北园艺》1998,(3):21-21
在果园进行生草覆盖,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等,且操作简单。 首先选择适宜的生草方式。果园生草一般宜种多年生草,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豆科的美国苜蓿,红、白三叶草,多变小冠花等。禾本科草长势旺,与果树争氮较激烈,但耐阴性强,产量高,在土壤中分解慢,残留量多,豆科作物则与之相反,故宜采取两种混种。另外,苕子也可采用一种多年、自生自灭的生草方式。 及时割草。当草长到20~30厘米高时,要及时刈割。在果树肥水关键期,必须  相似文献   

17.
果园生草的好处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自然生成或人工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秆覆盖地面,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善果园的土壤结构,是发展节水农业、自给式解决肥源、提高劳动效率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土层深厚、肥沃,根系分布较深的果园,可全园生草;而土层较浅、瘠薄的果园,则宜采取行间或株间生草。一般在果树3年生后不能间作其他作物时进行生草。高密果园(667 m2栽树90株以上)不宜生草而  相似文献   

18.
果园生草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园生草是指在果树行间或间隙地任其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的土壤管理制度。生草栽培主要盛行于欧美和日本等国,其实施生草的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55%以上,有的国家达到95%左右。在我国,生草栽培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在山东、山西、辽宁、河南等地已有部分应用。现将生草的优点及果园生草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苏联等国家,开始实行果园生草栽培.日本青森苹果试验场从1931年开始进行果园生草栽培试验,并自1952年起在生产中推广.现在苹果园生草率接近100%;波兰果园几乎全部采用生草法,有行间、全园两种;朝鲜也大力发展生草法;美国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株间和树盘施用除草剂的管理办法.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的一项现代化、标准化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它符合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2018年开始行间自然生草的基础上,对10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苹果园,于2021—2022年连续2年开展了行间草被不同还田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土壤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以行间土壤清耕制为对照,设置草被刈割还田和草被刈割+耕翻还田2个处理。于2022年10月15日采集0~20 cm土层样品与果实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个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有机氮组分中的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含量,且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这些作用效果均以草被刈割+耕翻还田处理较好,是一种有效的行间生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