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加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和社会的诸多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却明显滞后,城乡文化建设仍然严重失衡。为此,本文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当前城乡文化发展失衡的种种表现及其深层次原因,以期为政府统筹城乡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加快广西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制约我区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因素及加快广西区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策略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高素质乡村文化人才匮乏、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滞后等问题。立足于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的实际,针对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说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需要通过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文化设施优化升级、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路径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是统筹协调发展城乡文化发展的具体化,只有健全完善了公共文化体系,才能促进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城乡各部门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良好互动格局.当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城乡之间严重失衡,没有解决好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供需矛盾现象比较突出,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在当前形势下,要做好这项关系亿万人民文化权益的工程,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二是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创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的良陛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不少农民工倾向于到城市寻求厚利,导致农村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双重缺失,农村空洞化现象格外突出。特别是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田大多被废置,成为荒地、裸地,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如空值荒地多、土地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等。因此,应因地制宜,采取农村城市思维一体化培养的方法,逐个突破农村文化建设与土地建设问题。基于此,着重研究农村农户文化思维与文化设施的建设问题,并将之运用于废置土地建设。探究其中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入科研人员、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精准扶贫打造特色村落、促进城乡一体化等举措,对利用废置土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在统筹城乡视域下,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紧缺、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低、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消费方式单一、农村文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应该大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统筹,通过城乡文化统筹规划,城乡文化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城乡文化队伍统筹培育、城乡文化设施统筹建设、城乡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建立、城乡文化产业统筹推进等措施来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周亮 《甘肃农业》2012,(4):23-24
城乡文化一体化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城乡文化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繁荣,其具体的标志和本质特征是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  相似文献   

9.
吴仕良 《农业与技术》2012,32(4):188-189
实践证明,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是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要在此基础上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并继续突出工程化措施,进一步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程度和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实状况的深入了解,当前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公共文化产品供不应求、资金投入和筹集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队伍匮乏等几个方面。政府增加各方资金投入、创新文化服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建设机制等措施应当可以成为解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来研究四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指出解决"三农"问题要抓住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根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实质是农民素质高低问题。只有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才能利用政策、科技和市场等因素增加收入,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城乡差异、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乡统筹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吉庆  喻科  何伦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509-6511,6515
根据新疆历年统计年鉴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变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城乡居民收入差额变动、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4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指出自然地理条件、城乡隔离、教育投入差距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是导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乡村空心化问题实质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非均衡发展状态的一种空间表现。在城乡经济互通导向下,空心村产业规划中应为来自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留有空间;而空心村也应借助科技和信息平台更直接的为城市经济服务。城乡空间互置使得在更便捷的城镇用地开拓乡村工业发展空间和将空心村综合开发形成市民游憩空间甚至生活空间成为可能。城乡文化互融有利于城市文化经营理念带动乡村文化复兴与产业化,也有利于城市文化因为传统乡村文化的融入而找到民族性的根基。城乡风貌互补倡导在保持洁净安全前提下,城市风貌和乡村风貌各自的特色塑造。以上方法已经应用于小南京村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黑龙江省城乡劳动力一体化现状,对存在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关系需求进行分析,并为黑龙江省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统筹提供对策和建议,以期调整和优化黑龙江省现有劳动力市场状况,消除城乡差距,改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城乡人口流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城乡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民社会化,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激发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推动了农村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丰富了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分析了城乡人口流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加剧了传统文化的衰落,使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文化市场的混乱。提出了规范城乡文化交流,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防范城乡人口流动有可能导致的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毛瑞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9-22760,22780
分析了农村文化环境对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的影响,提出城乡文化冲突视域中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的路径优化: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的基础又是产村融合。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是城乡纽带中产村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应在产村融合的导向下,构建"产业模式—行为规律—乡村公共空间"科学联系,遵循适度开发、分类建设和营造田园意境的原则。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要以产业引领、民生促进和生态保障为设计维度来营造符合现代村民、城市居民行为规律的人居环境,从而激活城市边缘区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城市边缘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化发展,最终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工作已成为各省(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点。基于熵权法与TOPSIS法的强度测定方法,从综合经济发展、城乡收支差异、城乡金融发展和城乡土地规模利用差异四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典型代表省(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大的省(区)基本属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弱的省(区)或是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或是城市发展落后,但农村相对发达;影响因素表现为具有一定相关性,各省(区)的综合经济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收支差异影响程度整体上呈反向变化,城乡金融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影响程度呈反向变化。最后,为进一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出了推动城镇化与产业化建设,促进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缩小城乡收支差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缩小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长且内部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随时间推移均具有缩小趋势;各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的离散程度均趋于下降但存在不同分化态势;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存在时变特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因地因业制宜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论城乡统筹视域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统筹的目的是要消除制度和体制性因素引致的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村和农民所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受我国基本国情和特定历史阶段发展战略的制约,土地是国家供给给农民的职业和社会保障的载体。由于缺乏外在的制度性补给,加之土地自身的收益功能和保障功能的低下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为此,现阶段城乡统筹的实质就是要求政府提供可供城乡居民理性和自由选择的与生产要素结合的路径,农民以土地换户口进而换保障具有公平意义上的逻辑合理性;对进城农民放弃的土地实行国有化取向的流转制度改革是有效的选择;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是城乡统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