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褐天牛与马尾松大量萎蔫死亡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青  谢森 《植物检疫》1992,6(6):405-407
马尾松萎蔫死亡主要是由松褐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侵害引致。由于马尾松不是松材线虫的感病松属,对松材线虫的繁殖存在一定的抗性。松材线虫疫区马尾松所以大量快速死亡,不但与松材线虫及其主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幼虫为害有关,而且与松材线虫侵入后,使大量已受松突圆蚧为害生势衰退的马尾松更趋衰弱,从而引致除松褐天牛外,还有赤梗天牛、松白星象等已查明的8种专门为害生势衰弱马尾松的害虫迅速繁殖为害有关。不及时砍伐快速死亡马尾松灭虫的疫区尤其严重。病虫综合为害是疫区马尾松大量萎蔫死亡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是一种严重为害针叶树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胶东沿海松材线虫病疫区黑松林严重发生。本研究以ZL-3型寄主利它素引诱剂诱芯为基础,配合褐梗天牛聚集-性信息素,在烟台黑松林中进行诱捕效果及其应用试验。结果发现,ZL-3型寄主利它素引诱剂诱芯对褐梗天牛诱捕效果较好,单个诱芯诱捕量高于APF-1型诱芯;林间监测时间从褐梗天牛羽化期一直持续到9月末,在6月初和7月中旬有两个羽化高峰;平均每个诱捕器可诱捕天牛126头,褐梗天牛与松褐天牛的比例为4.28:1;褐梗天牛聚集-性信息素与寄主利它素引诱剂相结合可以显著增加诱捕效果。由于ZL-3型寄主利它素引诱剂诱芯对褐梗天牛和松褐天牛都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可以用于褐梗天牛和松褐天牛的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而且与褐梗天牛聚集-性信息素相结合诱捕效果更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虫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年,在广州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引诱剂诱捕鞘翅目昆虫,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鞘翅目中10个科48种昆虫;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松褐天牛、赤梗天牛Arhopalus unicolor Ganhan、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 Voss、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Fabricius和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等小蠹虫;进一步分离所诱捕的松褐天牛及其他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情况,发现松褐天牛与赤梗天牛均携带松材线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松墨天牛的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冷杉、云杉、落叶松、桧属植物等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其成虫在补充营养期啃食松树嫩梢、嫩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钻蛀为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低龄幼虫在树皮下啃食大量的韧皮部组织和边材,在内皮和边材形成宽而不规则的平坑,使树木输导系统受阻,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造成寄主树势衰弱或导致树木死亡.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名称中名:松褐天牛、松墨天牛、松天牛。学名: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异名:Monochamus tgssevula英名:pine longicorn bcetle;Pine sawer二、分布国内分布于河北、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日本、老挝和朝鲜等。三、寄主松褐天牛可为害多种松树、杉树以及银杏、山毛榉。松树有:黑松、赤松、琉球  相似文献   

6.
松褐天牛是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通过室内试验,选用马尾松和湿地松枝干饲养松褐天牛,拟得出松褐天牛的卵孵化历期和孵化率,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取食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卵孵化率4 d孵化历期最高,其次为5 d,马尾松的平均卵历期低于湿地松,且两种寄主对松褐天牛卵期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松褐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林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时,发现该蜂具有直接寄生和抑制部分松褐天牛幼虫发育2条途径,使松褐天牛的羽化率明显降低.为了揭示肿腿蜂控制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现象,在自然林地,进行了肿腿蜂不同放蜂量和放蜂时间促使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试验;并以剖木方式检查未被寄生、叮咬而未化蛹的松褐天牛幼虫数量和检测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重/前胸宽、体长/前胸宽2个相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当蜂虫比值分别为0.5、1、2头/孔时,松褐天牛推迟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9.2%、48.9%和59.4%,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量成正比,肿腿蜂量大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高;放蜂时间分别在3、4和5月时,松褐天牛滞后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4.5%、35.5%和61.6%,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接触时间成反比,松褐天牛幼虫接触肿腿蜂时间长推迟发育率低.5月份化蛹前正常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6.14、0.11;8月份推迟发育态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4.83、0.06,差异较大,表明相对长度缩小21.36%,相对体重减少44.28%.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天牛类害虫重要的天敌昆虫,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可以有效地控制包括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蛀干性害虫。嗅觉在寄生性天敌的寄主搜寻或定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花绒寄甲如何在复杂外界环境中利用哪些信号物质准确地搜寻到寄主松褐天牛目前还不明确。为此,本文测定了花绒寄甲对几种气味源的行为反应,对相关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发现,花绒寄甲对不同气味源的行为反应不同,趋于选择松褐天牛为害后的马尾松木段、松褐天牛幼虫及其虫粪。通过GC-MS分离鉴定出了18种化合物,通过因素扣除的方法分析发现,化合物D-柠檬烯和长叶烯可能是花绒寄甲在寄主定位过程中的信息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9.
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引诱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监测和诱杀,在遂昌地区的马尾松林及贮木场内利用3种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进行诱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但差异显著。其中,APF-Ⅰ型引诱剂的效果最好,F1型引诱剂次之,ST-2型最弱。试验期共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4 979头,其中雌成虫4 134头,雄成虫845头,雌雄比为1∶0.204。所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是雄虫的4.89倍,差异显著(P=0.045,t=-4.551)。引诱剂捕获松褐天牛的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6月至8月份降雨量及气温对松褐天牛成虫诱捕规律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为遂昌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它不但能钻蛀松树,而且成虫还会传播对松树致命的病害——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松褐天牛身上所携带的松材线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等松树的重要危害源,其致病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大。作为松褐天牛寄宿的主要对象——马尾松中缺乏氮素,所以其肠道中存在着能由其他渠道获取氮素的菌群。据研究肠道菌群在营养供给、消化及吸收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松褐天牛的生长发育。研究通过涂布法和划线法分离菌落,使用无氮培养基以及生理生化检测的方法,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从因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马尾松树干中采集活体松褐天牛幼虫进行人工培养后解剖,将其肠道制成匀浆后利用Ashby无氮培养基筛选出天牛幼虫肠道中的固氮菌,分离纯化,并进行生理生化检测。试验结果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文第八版)》比照得出从松褐天牛幼虫肠道中提取的菌中有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Hormaeche and Edwards,1960)、气球菌属(Aerococcus Williams,Hitch and Cowan,1953)、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Werkman and Gillen,1932)、固氮菌属(Azot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Castellani and Chalmers,1919)、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沙雷氏菌属(SerratiaBizio,1823)、氮单胞菌属(Azomonas Winogradsky,1938)、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Ewing and McWhorter,1965),通过研究松褐天牛肠道固氮微生物的菌属可有针对性的寻找抑制其活性的药剂以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此种方法具有专一、绿色等优点,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对其他动植物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松褐天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天牛霉纹斑叩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至2006年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了松褐天牛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天牛霉纹斑叩甲(Cryptalaus berus).对天牛霉纹斑叩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室内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该天敌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1头叩甲幼虫在130d的发育期里,累计捕食、杀死了27头松褐天牛幼虫,之后开始化蛹;另1头叩甲幼虫在138d的发育期里,累计捕食、杀死了19头松褐天牛幼虫.叩甲幼虫可在松褐天牛坑道之间转移捕食.  相似文献   

12.
根系反接挽救天牛为害桔树行之有效张运胜,张修洋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天牛,另名脚虫、盘根虫、抱足虫等。为害桔树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和褐天牛。天牛通常以幼虫蛀食树杆、褐天牛蛀食主杆或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3厘米以上的部位;星天牛为害根颈或根部...  相似文献   

13.
于2015—2016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开展了APF-I持久型松褐天牛高效诱剂的应用技术优化试验,并在江西省赣州市及吉安市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或松褐天牛重度为害区开展了该诱剂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空间位置、密度、高度等对松褐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APF-Ⅰ持久型高效诱剂诱捕器应选择挂置在通风良好处,悬挂高度在4~5 m,诱捕器间距应为50~150 m。在试验示范区,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显著减少,使用两年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1.47%,辐射推广区防效也达56.14%,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柑桔天牛柑桔天牛幼虫蛀食树干及根部,是柑桔产区的重要害虫,有褐天牛和星天牛两种。其主要区别是:成虫颜色褐天牛为黑褐色;星天牛为漆黑色,鞘翅上有白色小斑,触角第3~11节基部为蓝白色。褐天牛卵产于树皮表面,幼虫蛀食主干与主枝;而星天牛卵产于基部表层下,幼虫蛀食树干基部(根茎)和根部。褐天牛主要为害柑桔类果树,星天牛除为害柑桔外,还为害其它果树,桑树及风景林木等。防治方法:合川果农王安云、蒋友才等采取捕杀成虫,清除虫卵和幼虫等措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1)捕杀成虫。针对成虫生活习性,进行人工捕…  相似文献   

15.
从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两方面研究了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雪松(Cedrus deodar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4种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和产卵具有明显选择性,且两者之间的选择基本一致。4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马尾松为松褐天牛成虫的最嗜寄主,杉木为最不嗜寄主,两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松褐天牛产卵对诱木趋性,研究了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侵入孔和成虫羽化孔在诱木树干上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侵入孔、成虫羽化孔的数量与诱木的胸径和树高显著相关,并可根据相关方程估算出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松褐天牛的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主要集中于树干的中、下部。但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与产卵刻槽数相比,松褐天牛在诱木上的侵入孔数和羽化孔数次第下降,侵入孔数、羽化孔数总体分别下降了41.36%、29.72%。但不同树高上的下降率有所差异。松褐天牛幼虫侵入孔、成虫羽化孔在诱木上的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湿地松上松褐天牛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地松上松褐天牛幼虫、成虫分布型都为聚集分布。松褐天牛蛀入孔、羽化孔分布与树高有关,在(5.1±2-3)m的树干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最多,羽化数量最多的部位在(5.3±2.3)m。  相似文献   

18.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加强对松褐天牛的有效监测预警,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措施。笔者通过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松树林设置多个诱捕器进行连续监测,划分松褐天牛的成虫活动时段,并分析各个时段的空间自相关性,并通过引入关键影响因子优化空间插值方法,从而对该地区松褐天牛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和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褐天牛在章贡区的活动时间可划分为羽化期、高峰期、次高峰期和盛末期;②全监测期平均值、羽化期与高峰期诱捕的松褐天牛空间相关性较高,存在空间自相关,而次高峰期和盛末期不存在空间相关性;③影响松褐天牛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坡向,在使用协同克里金法时应选择相应相关性较高的因子进行插值分析预测;④引入海拔和坡向两个因子可提高各个时期的空间插值精度,表明引入因子分析的协同克里金法插值精度优于存在考虑单一的传统方法;⑤根据全监测期、羽化期与高峰期的空间插值,表明西南角和东北部地区松褐天牛分布较多。通过GIS和地统计的预测分析,能够具体反映到空间分布。笔者研究结果旨在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松褐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松褐天牛在江西地区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状况、以及开展松褐天牛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减压条件下溴甲烷对松褐天牛熏蒸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MG-35真空熏蒸库在11~21℃和减压条件下,选择不同压力和浓度梯度,对含有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幼虫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木段进行4h的溴甲烷熏蒸处理,投药后循环20min,将库内气压立即回升至95kPa。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幼虫的杀灭效果和环境温度、压力、投药剂量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低,对松褐天牛的杀灭效果越好;在相同条件下,保持30kPa状态20min再将气压缓慢回升至95kPa,对松褐天牛的杀灭效果介于常压熏蒸与减压后快速回压熏蒸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