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设森林生态园不仅能够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的整体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有利于将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三明市沙县和西双版纳神秘谷两个森林生态园设计实践,初步探索出了森林生态园的设计方法,内容包括:确定森林生态园的建设目标;筛选和配置物种,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分地块进行设计说明;依照设计进行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投资概算与投资方式选择等。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参与式森林公园建设的概念入手,结合南安市灵应森林公园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践,阐述了参与式森林公园建设有利于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区精神明建设、社区居民经济收入、社区社会稳定,提出了建立参与式森林公园建设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宜兴实施扬子鳄放归自然项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宜兴扬子鳄放归自然项目应进行栖息地改造、加强保护监测站建设、开展扬子鳄驯养繁殖基地和补充食物基地建设、及时防治疾病进行了构想,以确保扬子鳄放归自然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广西林业》2011,(Z1):192-193
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弄岗保护区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国家林业局2008年批准了弄岗保护区三期基础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保护管理站用房建设,科研业务用房建设,林业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野生动物观测点建设;护栏设施、界桩、指示牌等保护设施和水、电、通讯等附属设施建设;购置必要的保护、防火、科研、监测、宣教设备等.目前,三期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当中.通过两期的基础建设的投入,保护区的办公设施设备、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绿化与生活》2013,(11):56-57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计划加强2014年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湿地保护宣传。结合爱鸟周及九月份的“北京湿地日”,组织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北京湿地保护条例》及湿地保护知识的宣传:二是积极参加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业务指导:三是重点做好“昌平温榆河与沙河水库交汇湿地公园”申报建设工作。与水务部门协调.聘期专家和设计公司对昌平温榆河与沙河水库交汇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申请列入项目,向有关部门寻求资金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管理,规划建设磨盘山自然保护区.以南口镇和十三陵林场磨盘山部分为主。  相似文献   

6.
一、项目背景 重庆都市区湿地资源保护项目是重庆市环保局欧盟项目——“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能力建设综合示范”项目的一个子项目。通过对重庆市都市区湿地进行野外调查,搜集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水文和动植物等资料,掌握重庆都市区湿地资源状况,分析湿地现状、存在问题,为制定《重庆都市区湿地保护计划》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对南宁市青秀山生态保护项目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对该项目在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在项目营运期内可能产生效益进行了综合性的预测,以体现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建设越来越倾向于生态、文明的构建。对植物园项目进行策划,一方面有利于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突出本土特色,拓宽客源市场,助推当地经济增长。鉴于此,以贵州省植物园为例,根据因地制宜、体现本土特色,比例合理、布局自然以及可持续动态发展的策划原则,围绕配置综合管理服务区、布局生态景观廊、创新夜间游览活动和丰富文创产品4个方面进行了项目策划,使其不仅仅能够作为贵阳市的一处休闲场所,更要起到科普知识、寓教于学、科研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文旅型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对山体原状植被通过人工造林、造景复绿进行了植栽分析,并以此为基底框架进一步总结了项目中实用型景观绿化搭配,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出了维持湿地多种效益的种植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孙建 《防护林科技》2014,(1):101-102,125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通过项目建设,使保护区内湿地破坏现象得到彻底治理。保护区湿地面积增加,湿地功能得到恢复。同时,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建设,全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保护区的保护、科研、监测及宣教工作走上正轨,将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加强兴凯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完善的湿地监测体系,增强管理机构的保护管理能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引导社区群众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环保项目,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管理科学高效的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点野外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工程区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改善,工程区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但是也存着产出规模形成期长、工程补助期短,后续产业或替代性产业发展滞后,树种单一、管护制度安排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完善配套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中澳合作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进和应用参与式方法和流域管理的理念,进行林业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全面总结了项目开展的主要林业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们带来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技术,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安徽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种质资源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为了收集和保护安徽省的竹类种质资源,广德县林科所承担了"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项目。项目共收集保存竹子20属222种,保存各类活体竹株30余万株;同时,开展了相关竹类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等系列研究,为优良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关岭县案例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工程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变化进行退耕前后的比较分析,结论是工程区的资源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中澳合作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进和应用参与式方法和流域管理的理念,进行林业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文章全面总结了项目开展的主要林业活动,介绍了项目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林业资源管理带来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技术,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竹产业开发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州省特色森林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为基础,主要通过INBAR网络了解国内外竹产业发展动态,结合贵州实际,分析了贵州竹产业存在的6大问题和所面临的8大机遇,认真总结了竹业在贵州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5大作用和5大风险的规避策略,提出了竹产业发展的中、长期布局和途径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传统封山育林工作粗放经营的现状,提出因林制宜、综合培育的现代封山育林理念及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德技术合作—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西沟示范区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制定了该示范区封育类型划分的因子及量化指标,将该示范区的32个小班划分为3种封山育林类型。本研究旨在将传统封山育林事业推向有计划、有目标、有营林措施的新阶段,推进首都郊县水源涵养和绿化地区的封山育林进程并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湾沟林业局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努力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创新,逐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总体水平,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2000—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复查成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历年任务完成率高,面积核实率较好,面积合格率较高;但也存在荒山荒地造林成效差,作业设计质量不高,未能严格按设计施工,自查验收工作不认真、材料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完善作业设计制度、严格检查验收、不断创新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An overview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distinctive artifici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in China.It has been conducted since November 25,1978 in the "Three-North" (i.e.,Northeast China,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regions.In this study,the background and the essential benefits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are summarized.The basic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are also studied.As well,we tried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helterbelt system and the strategies to conduct this ecological project ration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